第三十一章 缩水版黑科技
人才不是说有就能有的,杨广现在除了扫盲就是在工匠营中来回转悠视察。除了初一十五的朔望朝会外,他绝大部分精力都用来研究黑科技了。
不得不说,这皇位坐久了,杨广愈发能体会原主的心思了。数千万人俯首称臣,面对这等诱惑,亲兄弟算的了什么,敢抢就是得砍。
前世的他想玩个航模,不但得跪求女友拨款,更是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精挑细选,生怕糟蹋钱。
如今太府中的数万大匠和工匠营、流民大营,几十万人尽为他所有。只要他一声号令,数十万人为之奔走,国内资源任意调动。再也没有人敢说他败家骂他不如正业了。
说起来还挺想前世女友的,“呸呸呸,抖M,贱骨头。”杨广嘴里乱骂了两句。罢了以后老子给你封神立庙,让你得享一份香火,也算给她积德了,希望她能过的好点,虽然肯定没我好。
通过这段时间的观摩,杨广终于搞明白了国人的种族天赋--心灵手巧。现在的考工大匠不敢说和后世的八级工媲美,但看他们制作出来的机械,也当的一句鬼斧神工了。而且这个时候可没有分工这个说法,这些大匠多是全才,这放在杨广眼里那一个个都是工业母机啊。
上个月他视察工匠营时,看到一些工人在徒手墨磨制石墨粉时。提了一句要重视机械的发明,不能因为人力便宜就死用人来干。这对于科技进步和工匠技艺没有任何帮助的。
今天再来看,铅笔工坊的工匠们已经用上了水利磨坊,从打碎到磨制再到混合粘土和最后的挤压工序,现在的土铅笔已经完全实现了水利机械化。
这铅笔和算盘是杨广记忆中仅存的几项能够实现的发明了。土铅笔的工艺很简单,只要用石墨粉和黏土按比例混合然后加水搅拌压制便是铅笔的雏形了。
杨广拿起一支铅笔试了试,嗯,手感还行。动作轻一点还是可以流畅书写的。这个年头文具是很珍贵的,想必没人会舍得用嘴咬。
接着就是印刷坊了,中国古代早就有了石刻,雕版印刷无非就是刷上墨汁再盖张纸罢了。没什么难度,难的是墨汁的配制。现在印刷都是采用的水墨,不但繁琐而且还会被纸张吸收造成墨晕。一张纸也只能印一面,纸张和墨汁的浪费都很厉害。但杨广也没办法,毕竟不是学这个的。如果没有油墨,活字印刷就是个笑话。
后世油墨的配方他是不懂的,只记得大豆油似乎是植物油墨的主料。至于其他配料添加剂什么的,那不是一个文科生该懂得事儿,能知道主料就不错了,剩下的穷举呗。反正大豆是不缺的,稻、黍、稷、麦、菽五谷中的菽就是豆。现在的豆主要就是用来榨油和喂马。这个时代的人连用各种动物尿液淬火都能想出来,发明个油墨想必不难……吧。
愉快的将这个信息传达下去后,杨广也就不管了。能发明出来最好,发明不出来也无所谓。反正那些水墨印制的书,他是不会看的,他桌案上的书都是静心修订的。制作材料和字迹那都是上上之选,比之后世的精装本也不差了。
如此,铅笔、印刷和算盘便是齐备了,便捷的书写工具,快捷的书本复刻方法和计算工具。这三样可是传播文化的利器,到要看那些士族拿什么抵抗这种大势。
杨广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文明进步经济繁荣这些倒是其次,重点在于不利于他的统治。这个时代的人们都是很懵懂的,抱紧战火的他们可能今日是齐人明日就是隋人了,所以此时的人们并没有明确的国别界限。
这意味着容易被唬弄,而且也不利于他以后发掘人民自豪感这个大杀器。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古人不明标点真是一大败笔。虽然不喜欢儒家,但杨广觉得孔老夫子的本意因该是好的,若是让他来说,这民自然是知之的好。这样那些官僚歪曲政令的时候就得掂量一下民众舆论了。若是从官僚角度出发,那百姓越傻越好,最好都是那种一根筋,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如今的流民大营和工匠营中,每三个月便考核一次,能通百以内数算和识得千字者为上等。通过考核的人就不用干苦力活了,他们会被集中起来学习珠算刑律等科目,由专门的吏来指导他们。
这就是杨广的后备官僚培训班,这培训班会一直办下去,知道这些人彻底掌控了地方。这也是为以后的公务考试做准备。吏是真正做事的人,在他的设想中朝廷的官员必须有过任职小吏的经验。至于那些四书五经就暂且做为思想品德科目吧。想靠他做官儿是不可能的。
自上次杨广下令采用木炭炼钢后,工匠们都反应,这木炭炼钢确实有效,不论是质量还是锻造性都远胜于灌钢法所产。唯一的缺点就是耗费太大,成本太高。每日不过是三五百斤的产量。即便是日夜开工,没个几年也别想给军队换装。这没办法,他知道炼铁要用木炭或者焦炭还得感谢初三那两本世界史呢。焦炭,黄土高原上不少,具体怎么炼还得让人去实践,现在先就拿木炭顶吧。
至于乱砍滥伐、环境污染……
工业怎么可能没有污染呢,这叫黎明前的黑暗,分娩前的阵痛。不足为虑不足为虑……
最后就是轨道了,铁路的出现让全面战争成为可能,火车的运力也不是畜力人力能比的。现在的主要工具就是马,后勤运输非常不方便,一打仗动辄几十万,全是辅兵,战兵最多三分之一。
铁路火车什么的现在肯定没那技术。但祖龙早就用他的智慧告诉我们,只要敢想,没有什么不可能。秦朝的驰道天下闻名,但是谁知道秦朝是有木轨道的。
杨广前世就不喜欢骑马,他完全找不到骑马的爽点。一场跑下来,腰背屁股大腿无一不疼。骑这种行为还是人比较合适,马就算了。
这木轨道也是他准备在京师建造的,秦朝的轨道制作工艺自然是失传了。但经过大量实验后,考工大匠们已经有了一套全新的设计。
看着面前着条轨道和其上拖着车厢再来回驰骋的马儿,杨广大为吃惊。现在他终于明白为什么祖龙要车同轨了。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和货币,这都是祖龙的功绩书同文和统一货币度量衡这些还都是可以理解的。但车同轨就很是奇怪了。车轮间距必须相同,这不是开玩笑吗。现代汽车轮距都不同,马车牛车哪有那么多讲究。
祖龙为什么强制要求车同轨呢。皇帝的车子可是用六匹马拉的。一般人即便用得起,也不敢用啊。现在看到这条轨道,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轨道自然得间距一样。
这样说来六国可不简单,要同的前提就是大家不同,那说明六国也是有轨道的,不然说不过去。
现在铺设一条轨道是很昂贵的,作为轨道的木材更是要做防腐处理方能使用。而且还得夯实路基,其造价根据地形浮动,在数万数十万间不等。这等耗费便是隋朝这样的统一国家,杨广觉得肉疼。战国那会儿怎么修的。这样说来,历史到底是上升了还是倒退了还真说不准。
修是肯定要修得,再贵也要修,比起人力运输它得效率高多了。原主三征高丽时动用了数百艘船数十万民夫来运转粮草。若是有此轨道,何须如此靡费。而且对于他来说,这轨道也是拉拢军队的一大法宝。有了它,将军们建功立业就不需要担心后勤运输了,不怕他们不动心。
诚然这种木制轨道很容易被破坏,还得经常保养。这一来一去便是天价。就像后世铁道年年赔钱年年修,为什么。总有能找补回来的地方。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要想富先修路。
这样想来,也挺划算的。
(https://www.xddxs.net/read/6261/405217037.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