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王宇对大明的改革
大明弘治元年
王宇进齐王,加九锡之后,将大明的一切权利收归到了自己手中,一切反对派和中立派都没了生存的空间,军机处和五军都督府完全把控了大明的文武。
五军都督府
左衙
军机处临时办公的地方。
本来有些非常重要的折子,三位军机大臣这才请齐王过来过目的,结果王宇在左衙坐了两个时辰,就大义炳然的白话了一通,这就跑了。
这不行啊!
“刘大人!要不你去把齐王给请回来?”
另外两位军机大臣甩锅,反正人不是我们气走的。
“妙啊!秒啊!”
不过刘俨此时看着未署名的诏书,王宇进三退一的改良实策,倒是击节称妙。
王宇的实策也不复杂,对大明温水煮青蛙的改革而已。
现在大明历经了成化天变,国势有些动荡,确实不太适合对外用兵了。
加上现在朝廷收入不足宣德时期的一半,要知道现在大明可是多出了三个省的地盘,国库收入却还不如原来的一半,大明已经到了王宇不得不治理改革的时候了。
王宇提出对现在大明改革,主要还是在三方面。
一个是老朱家那些藩王和宗室。
虽然没有发展到后世崇祯时期的百万人口,但现在也膨胀到了三万宗室子弟了,以最低的奉国中尉计数,岁禄二百石,大明一年要没了一千万石,实际加上各种郡王和亲王、皇子、这个数字还要膨胀一倍,高达两千万石,宣德时期,大明国库巅峰时期的一年天赋,还不到五百万石。
这是啥概念,大明一个大人一年需要3.6石米,一个小孩需要1.8石米,如此看来,假设一个5口之家,两个大人和三个小孩,一年需要食米12.6石。
养活大明这三万宗室子弟的粮食,可以养活大明百姓1600万户、8000多万人了。
实际从正统五年以来,王宇就一直力主让户部扣发一部分给老朱家皇子皇孙们的俸禄,先欠着。
毕竟一些老朱家从六品的最低奉国中尉,都是从大宗藩王那里领粮。
与其让藩王们拿捏这些族人,不如干脆欠他们俸禄,让两者心生间隙。
当然了除国移藩这个政策太激进了,真要强推,大明的朱姓藩王,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得反。
所以王宇等打打出头鸟,杀鸡儆猴之后,打算装模作样的“妥协”,改为移藩。
正好真腊和暹罗一带,大明实在没人口移过去,以实藩为交换,让这些大明的皇子皇孙去东南亚戍边卫国,恢复明太祖的祖制。
另外,老朱家那些大量的低级奉国中尉,王宇允许他们从事士农工商,让当地官府协助安排差事,不再把他们圈在封地上养猪。
这对这些被大宗拿捏的奉国中尉来说,不得不说王宇移藩,是件好事。
主要是虽然奉国中尉的俸禄有两百石,但这俸禄是先发到大宗藩王、郡王手里,这些最低等的奉国中尉有的根本就领不到俸禄,只能偷偷的在封地打工什么的。
自从正统五年以来,王宇让户部克扣宗室的俸禄之后,为了弥补损失,大宗克扣小宗的粮食,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了。
所以这些底层老朱家的皇子王孙,反而是最支持移藩和除藩之事。
第二一个王宇要改革的就是,收内帑入国库。
大明皇帝的内帑来源,主要是皇庄缴纳的“皇粮”、罪产入库(比如贪污的银两以及充入教司坊的贵女,那都是皇帝内帑的财产)、盐税和矿税等特征税收、最后就是藩国贡品。
这次王宇打击皇权,是要把皇庄、盐税和矿税等特征税收,两个大头拿回来。
至于罪产入库,皇帝内帑能入库多少罪产,还不是王宇说了算。
等皇庄拿回来,王宇要把这群为皇帝守皇庄的太监好好治一治。
大明的太祖朱元璋,你可以说他对百官刻薄寡恩,你可以说大明的官,狗都不当。
但你不能说朱元璋对百姓不好,大明皇庄初期其实用来给流民和灾民过渡的活路,施行的是一田两税(夏税、秋税)的租庸调制。
租,即流民或灾民种植皇庄提供的田地,次年提供一石(120斤)的粮食,大约五分之一的亩产。
庸,即租用皇庄地的百姓,每年要到自带干粮,去皇庄的公田上,给皇帝干二十天活。
调,即你要有手艺,比如打个铁或者做木匠什么的,或者能做点农副产品、采药等等,都可以抵消皇庄的租粮和要干的那二十天白活。
本来朱元璋好好一个救济灾民和百姓的政策为自己小金库创收的政策,结果被大明的太监们玩坏了。
太监们利用乡间的地痞流氓为皇庄的庄头,相互勾结,狼狈为奸,他们随意增加税收,聚敛财务,任意逮捕农民,奸污妇女,戕害人命,大肆借着皇帝的名头兼并田地,关键是这些兼并来的田赋,压根到不了皇帝的内帑里多少。
这些兼并皇庄的土地来源,一是兼并民田,通过直接强行兼并民田、诱骗方式取得土地、强行购买土地;二是二是兼并卫所的屯田、牧马草场或者是勋戚庄田。
要知道永乐时期的皇庄才有二十五万亩,到成化年间这皇庄就变成了五十五万亩,这多出的田赋,少部分是上交了内帑,但大多还是被这些皇庄的太监贪墨了。
其他太监和这些城狐社鼠的庄头勾结,普通的流民或者灾民,本来从佃户直接被欺压成皇庄的世袭农奴。
王宇要在大明抑制土地兼并,当然先要动大明最大的地主“皇帝”的皇庄开始改革了。
当然了,这个也是王宇进三退一之策,打出去的旗号是要把皇帝的内帑都没收了,到时候,他们对皇庄妥协起来,就痛快多了。
想想一个人拿着刀子架在你脖子上说要,说要抢走你家里的东西,本来你会因为一无所有,有了反抗的勇气,但他妥协了一下,只抢走伱的钱包,你是不是就得考虑一下要不要冒险了。
温水煮青蛙,或许不是它意识不到危险,可能只是它只想呆在更舒适的范围里考量。
最后,还有一个摊丁入亩之策。
这个才是大明从仁宣之治的盛世,开始走下坡路的真正原因。
皇庄兼并土地带头,大量的官僚士绅紧随其后,大量的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大明户籍上的户数开始减少,那些地主老财家的干儿子干女儿增加了,纳税缴赋的百姓没有了,朝廷没钱,自然只能看着所谓的盛世江河日下了。
冷知识,因为朱元璋明确规定,大明百姓不得为奴,所以大明没有奴隶,那些地主老财家的没有户籍的失地流民,都是他们的“干儿子”和“干女儿”。
摊丁入亩是什么政策呢?
等于说,大明以前是每户人家按人头收田赋,现在直接变成按地收田赋。
不得不说,我大青的雍正帝,算是为数不多能拿得出手的皇帝了,但看看史书上,被那群文官给黑的。
但这个政策一弄出来,刘俨真的可以保证,大明举国皆反,大明的统治根基,其实不是百姓,而是那些乡绅地主。
看看这大明的勋贵和文官,哪家不是发达了,就可着劲的买田买地。
所以王宇倒不是真要推行摊丁入亩,让大明的文官自己监督自己,让武将拿刀子砍自己,那不现实。
即使是后世大青的雍正劳心劳力的推完了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化纳粮,但他儿砸顶不住压力,一波又送了回去。
最后他儿砸更是为了敛财下江南,发明了议罪银制度、捐官制度、候补制度。
一个官位任期三年,后面还有一补二补三补,一官四卖,想要往前挪挪,交银子。
汉灵帝刘宏见了,都要直呼内行啊!
所以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王宇只是开天窗之前,先提议拆房顶的折中之法而已。
真要做到这一步,那王宇得学着雍正那样勤政,天天早上四点起,晚上八点打完扑克,还得批阅折子,凌晨深夜才睡,一年休息三天,每年亲自批阅3000份折子,平均一天8份,每份平均大约三百字,每天都要平均写2500字。
现在有的码字作者君,一天2500字都码不出来,更何况还手写。
所以要在大明推行摊丁入亩改制,那得一个雍正式407的强权人物来才行,凌晨四点起,中间有两个小时的吃饭打扑克时间,然后批折子到凌晨十二点。
雍正这么干了十二年,直接给大青开了一个盛世的好头,然后被他的好大儿一边下江南,一边干仗,给一波败光。
反正摊丁入亩,先不说大明统治基础的那些乡绅地主要造反,关键是王宇可没这精力来玩407。
现代的996都差点把王宇卷成咸鱼了,更可怕的407生活,那他宁愿放弃这个大明的影视世界的任务。
所以摊丁入亩是假,最后和朝廷的文武百官扯皮之后,王宇在顺势推出折中的“一鞭法”,这便容易多了。
一鞭法,其实可以看做是摊丁入亩的起源初始版本。
主要三方面:
一是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提莫的那些朝中有关系的勋贵和大臣的田赋收不了,劳资还收不了你现在朝中没人脉的土财主的田赋了。
二是统一赋役,限制苛扰,简单点来说,就劳役合并到税里去了,税增加了5%左右,但朝廷以后征发劳役要给工钱或者给吃的。
不知道大青永不加赋,为什么大多在吹仁政,提莫的只不过是把赋,隐秘的加到税里去了。
大明也实施过“永不加赋”的政策,只是改革的张居正葛了,一鞭法人亡政息。
三是,计亩征银,官收官解。简单点来说,只收银子,专门派遣衙门的银差接收。
这么一来那些粮食的多少、或者置换同等的农副产品的价格,就不是官差随意说的算了。百姓可以找商人按市价出售,然后折成银子上交。
至于火耗,这要让银差专心办事,去咬各地没权没势的狗大户,这口肉,王宇就留给他们了。
可惜现在王宇掺和的弘治元年是1467年,张居正还要六十多年才出生呢,王宇不能把他逮来给自己改革了。
再说了,蝴蝶效应这么大,谁知道大明后面还有没有张居正啊!
没错!即使主导一场相对较小小改革,王宇也觉得累得不行,一周有三天来左衙坐班,一天批二十份军机大臣给出建议的折子,他都嫌累。
所以没事就偷偷从左衙溜走,到右衙的五军都督府躲躲清净。
五军都督府
右衙
王宇躲过了军机处的“作业”,却没躲过王仁来念叨。
“爹!太上皇已然退位,于宁寿宫荣养,身边没个人侍候,难免爹你会受人诟病...”
“啪!”王宇把五军都督府右衙里的长桌拍的生响。“我会受人诟病,谁说的?老大你告诉我,我让老二去把他砍了~”
王宇这么一说,王仁还没出口为太上皇朱见深求情的话,直接被堵了回去。
之所以王仁活下来,倒也不全是因为亲情,王粤的老岳父于谦已经被王宇葛了,难道还要把他亲爹给葛了吗?
奴儿干都司那五万重骑,以后王宇要重用,是拆开用呢,还是不拆呢?
那努尔干度司五万重骑的种子,是王宇种的,但培育它的可是于谦和王粤,他不敢说这些重骑一定听自己或者五军都督府的指挥。
另外,老二的性子太像王宇自己了,没了老大这个嫡子,王宇怀疑老二的心思,怕是全到自己身上来了。
所以现在老大王仁还好好活着,挂着阁老和礼部尚书的空衔,作为王宇和皇室中间的纽带,他实际职务是弘治皇帝的老师,新帝登基之后,就加了太傅衔。
不识趣的成化皇帝朱见深之所以身边没人侍候,完全是他在王仁三请之后,才肯退位。
更重要的是,朱见深没骨气,儿子死不低头、妈死不低头,结果自己饿了三天,提莫的你低头了。
这直接惹怒了王宇,把他身边太监宫女,让王义一并撤走,但吃穿倒是不会亏待他,每个月还准许纪皇后和他的皇妃们探望他一次。
(https://www.xddxs.net/read/608216/10336393.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