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明白之后,朱元璋心里轻松了许多,毕竟作为皇帝,不应该太过细究农事,否则显得太小家子气了。
朱元璋撕开红薯,热气腾腾上升,金色的薯肉散出诱人的香气,咬上一口,软糯甜美,幸福的感觉立刻充满整个口腔:
“这东西真好吃!”
他的脸上难掩惊讶,没想到这不起眼的土疙瘩能变成嘴里的美味。
一时兴起,朱元璋看向马皇后,半开玩笑地说:
“妹子,咱们宫里的那块菜园子,能不能也种点这些东西?以后早朝要是饿了,拿它来解解馋怎么样?”
马皇后虽然面上有些不满,但还是笑着答应了:“你啊,真是贪吃,好吧,就照你说的办。”
接着,她转向张皓月问道:“这红薯的收成怎么样?”
张皓月不慌不忙地回答:“虽然不是特别惊人,但也相当不错,一亩地大概能产五六百斤。”
这话一出口,所有人都惊呆了。
朱元璋瞪大眼睛,嘴里的红薯突然失去了味道,猛地站起来,不敢相信地喊:
“五六百斤!”
梧桐树叶子轻轻飘落,在道观前院,不仅朱元璋,连马皇后、朱标、朱棣都惊讶不已,他们的目光紧紧锁在张皓月身上。
作为帝王、皇后和皇族,他们深知百姓的困苦,粮食的产量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
马皇后擅长农耕,朱标亲身参与政事,了解农民的辛苦;
朱棣管理军队严格,粮草的供应一点也不能出差错,因此对这个数字特别敏感。
洪武年间,国家繁荣,人们生活安定,以稻米和小麦为主食,但一亩地的产量一般不超过一百斤。
只有在天气非常好的年份,偶尔能翻一番,已经是很幸运的事了。
如果遇到天灾或者人祸,颗粒无收也不是没有可能。
前朝元朝蒙古人统治时,苛捐杂税凶猛,灾荒不断,饿死的人遍地都是,白骨露在野外。
民众生活极其艰难,直到明朝兴起,才带来了希望曙光。
朱元璋登上皇位后,对农业十分重视,辛辛苦苦耕耘了十几年。
但大明境内的稻谷产量还是举步维艰,没有大的起色。
更让人心里难受的是,自从明朝建立以来,各种自然灾害接连不断,特别是雪灾,年年都有。
朱元璋用心血积攒起来的国库财物,最后都变成了救助灾民的粮食,然而就算这样,每年还是有成千上万的百姓因为饥饿而死。
这种情况不仅让攻打元朝蒙古的计划一拖再拖,也让朱元璋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满肚子的苦水没处说。
虽然他胸怀壮志,想要一统天下,但因为粮食短缺,手脚被束缚,无法大展拳脚。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那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红皮根茎——土豆,展现出了惊人的产量,一亩地能收五六百斤。
要是能广泛种植,肯定会大大减轻国家的压力,就算是灾年,老百姓也能免于饥饿,北伐也不再受粮食限制。
朱元璋惊讶了好一会儿,指着石桌上的那盘普通土豆丝,眼睛闪着光,问张皓月:
“这东西一亩地能产多少?”
张皓月想了想,耸了耸肩膀。
土豆跟红薯的种子,是他跟系统用积分兑换的,虽然不多,但也能量产,主要是为了解闷吃食。
他有点不太确定地说:“大概六七百斤左右,如果在有人为技术培养,估计还能翻倍!”
(https://www.xddxs.net/read/3977547/22156060.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