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农村小子王小五
王小五出生在北方的一个小村子里,因为家里排行第五,所以就叫王小五。
他家里离县城有8公里山路,赶集基本靠走。
十年前还能通汽车,据说那会是刚分产到户,汽车拉着白糖和盐会到村子里用拉来的东西以物换物。
村子里大多数都是用自家种的玉米、黄豆、小麦、苹果换。
反正粮食不值钱,小麦2毛5一斤;玉米1毛3一斤;黄豆2毛一斤,苹果一斤1毛5到2毛。
那会苹果品种也只有:黄元帅、红五星、国光、秦冠这几个品种。
基本不加管理,不修枝,不打各种太多农药。
不梳花梳果,是指把长得挤在一起不好的花和果子摘掉,太多营养不良,长不好也长不大。
也不套袋,虽然卖相不好看,但绝对是货真价实的绿色食品。
村里的大路后来遇到连雨天冲垮了,没有人管也没有人修。
因为分产到户,不吃大锅饭了,都积极的顾小家了。
山路只能通过架子车(以前的板车上坡靠牛拉),一般去镇上卖东西,量少了就靠人背。
量多了,就靠人拉着木头做的板车,返回村子的时候因为路太陡就得靠牛拉着,人掌握方向,才能上坡回到家里。
当然这得是晴天还需是干路,因为是泥土里,下雨走就会陷进去……
北方都是丘陵地带,大多坡地,没有水田。
而且干旱少雨,也没有像南方的灌溉渠。
一年靠天吃饭,旱涝保收,种收全靠人工。
所以遇到天气不好,尤其小麦会烂在地里发芽,那就只能一年吃芽麦(发了芽的麦子磨成面粉,吃起来粘牙)。
即使收回来,遇不到好天气晾晒,也会发霉发芽。
那会农村真的是落后,一个字“穷”,两个字“太穷”……
若是晒粮,遇到雨天,没有烘干机,没办法,只能放炕上,烘干……
但是全靠炕烘干不现实,谁家哪有那么大的炕,要是连雨天,那就只能眼看着发霉了……
即使农民收成再不好,也得要保质保量按时交公粮。
所以交公粮还都是筛选自家最优质的连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粮食。
就怕交公粮遇到挑毛病的主,百般挑剔,还得重新手工筛,晒……
若是没关系的话评分低,还得多交粮,搞不好一家人口粮都没有了……
因为家里姊妹多,劳力少,父亲一个人要养一家人的吃喝。
经济来源就是靠一双手一身力气种地,靠天吃饭。
一年收入不过几百块,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随着姊妹的长大,该成家的成家,该分家的分家,都各自过着食不果腹的穷日子……
到最后父母老了,只剩下小五了。
上学最怕要缴费,每次为了钱没少被老师批,遭同学的白眼……
那时候特别羡慕身边的同学,羡慕他们有个好家庭,不用为钱愁苦。
家里穷,为了省钱,上学也是在学校外面租的民房。
自己做饭,日常菜都是家里种的,做饭烧火用的是自己山上砍得晾干的柴。
每逢周末晚上背着柴米油盐酱醋茶去往租的小房子里。
下雨天,外面大雨,里面盆子接着小雨……
和别人一比,自己过得什么日子啊,所以自卑不自信。
今年王小五具体多大,是14还是15他自己也搞不清楚……
因为父亲说他是80年的腊月19,母亲说是80年的腊月29……
别小看这中间的“10”天,“多1岁或者少1岁”,这关乎着无论考学也好,考公务员也罢,哪怕娶媳妇,这一岁也很重要的。
为了这件事,两个大人没少吵架,悲催的是,家里经常吵架,所以王小五自己就决定了自己的生日,就按照腊月19算吧,早生早投胎……
反正王小五觉得,记忆里从小就是在争吵中长大……
这北方的冬天漫长而寒冷,夏天短暂而炎热。
从小的玩具要么是木头或者玉米杆自制的木头刀或者木头枪。
刀枪样子也是根据村里过年放电影依据电影上的样子用刀削出来的。
其次就是玩泥巴,泥巴炮泥巴人。
穿的鞋子也是解放鞋,经常不是脚趾头出来了,就是脚后跟没了……
走不好,鞋子飞出去比人走的速度还要快……
王小五是个苦命人,转眼,初中上到初三上半学期,父亲因为劳累过度,伙食不好没营养,得了食道癌去世了。
父亲在,哪怕晚拖几天也能拿到缴费的钱,父亲不在了,缴费的钱就没着落了。
所以对于念书也就没什么盼头了,对未来也充满了迷茫和惆怅……
看着别的同学的新衣服、脸上洋溢着的笑脸,感受着同学和老师的白眼……
王小五就变得越加沉默了,感觉自己就应该是角落里的人……
初三凑合读完,就待在家里种地务农。
因为平时也是帮着干农活,所以,耕地,撒种,撒化肥,收,种都能独立完成。
对于十几岁的小伙子来说太难得了,试想,城市里十几岁的孩子真是求学,正享受父母爱护的时候。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就没那么娇贵了,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农忙嫌隙,他还会到山上挖药卖了贴补家用,挖的药也基本是“柴胡、黄姜子、千米东、山药、活十五。
(https://www.xddxs.net/read/3633121/11111153.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