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敌人!我一般采用炮决小说 > 第99章 西征2

第99章 西征2


国民政府对于西北的局势深感不满。

  红军的主力部队纷纷会师,数万红军战士在陕北地区仿佛建立了一个新的“中央苏区”。

  然国军各地的实力派,如东北军和西北军,却似乎只关心自身的安全,对剿灭红军的任务显得心不在焉。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国民政府决定调动260个团的兵力,以中央军为主力,分为四路进行围剿。

  他们企图趁红军长途跋涉、立足未稳之际,一举消灭陕甘苏区。

  红军的三大主力刚刚会师,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从军事部署来看,国民政府对这次围剿进行了精心策划。

  中央军的第37军和第3军分为两路,从会宁向靖远方向进行夹击。而嫡系第1军则作为主力,从静宁向海原方向推进。

  同时强令东北军的67军及其骑兵师也从隆德向黑城镇方向施压。

  国民政府的这种部署明显是在向东北军、西北军等施加压力,甚至有意借机派兵进入西北进行“监军”。

  面对敌军的大规模进剿,红军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为了应对围剿,红军总部在三大主力会师前就提出了旨在消灭国军第一军的《静会战役计划》。

  然由于种种原因,静会战役和随后的宁夏战役计划都未能成功实施,迫使红军不得不放弃豫旺以西的大片土地。

  国民党军则趁机从静宁、会宁一路追击至陕甘苏区的边缘,形势异常危急。

  红军所在的陕甘宁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上最为贫瘠的地区之一,人口稀少,干旱少雨,物资匮乏。

  数万红军战士聚集在这里,不仅难以补充兵员和筹集物资,而且作战空间也十分有限。

  此外,红军刚刚会师,红二、四方面军经过长途跋涉,红一方面军也刚刚经历过连续作战,都显得疲惫不堪。

  若红军在反围剿中失利,他们或许将不得不离开陕甘,向东渡过黄河,再次进行战略转移。

  在长征的历史中,这种情况并非没有先例。

  红二、六军团曾在贵州毕节设想建立根据地,但最终在军事压迫下不得不继续转战。

  因此,红军必须坚决打击中央军,以确保陕甘苏区的安全。

  当时的军事态势是,国军第1军正向豫旺推进,第37军驻守黄河东岸,而第3军占领同心县城后行动迟缓,基本上在原地观望。

  东北军则不愿再充当炮灰,选择在庆阳、驿马镇一带“备战”。

  面对这种情况,红军迅速确定了作战策略:

  “对东北军采取统一战线方针,保持对峙,维持默契;对国军第37军、第3军进行牵制,相机实施打击。”

  “对于国军主力第1军,红军则采用逐次转移,诱敌深入,在预定的有利地区集结优势兵力,予以歼灭。”

  从战役策划的角度看,红军的部署充分利用了国民党军内部的矛盾,先在政治上孤立了国民政府。

  在军事上,红军分化了敌军的力量,最终在装备和人员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集中兵力消灭了突进的敌军。

  而这场歼灭战的地点,就选在了山城堡。

  选择山城堡作为伏击阵地,红军有着深思熟虑的考虑。

  该地区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土地荒凉,水源稀缺,即使有一两处水源也多为苦水,不利于大兵团机动,远道而来的中央军在这里很难展开行动。

  此外,与豫旺以西的一些新区不同,山城堡附近是陕甘苏区的老区,群众基础深厚,便于红军隐蔽。

  实际上,上述几点,国民党军中的许多人也心知肚明。

  除了与红军在西北多次交手的东北军、西北军外,第37军、第3军等此前多次参与剿匪的中央军将领,也了解“红军内线作战”的厉害之处。

  因此,当红军被逼退至陕甘苏区后,这些部队为何迟疑不前,也就不难理解了。

  国军第1军,一支心高气傲的队伍,不顾一切地冲向苏区。

  11月17日,他们兵分三路,左路第1师第1旅直扑惠安堡,中路第1师第2旅则向萌城、甜水堡推进,而右路的第78师则向西田家原的山城堡前进。

  第43、97师在豫旺镇作为第2梯队待命。

  作为国民政府的嫡系部队,第1军的部署确实不怎么高明。

  他们过于冒进,将四个师分散开来,试图以分进合击的方式对付红军。

  这样的战术在红军前敌总指挥的眼中,无疑是昏招。

  17日当天,红军第4、第31军在萌城、甜水堡以西地区,成功击溃了第1军第1师第2旅,造成对方600余人伤亡,甚至打下了一架飞机。

  这一战,红军尚未与国军主力交锋,就已经削弱了胡宗南的一条臂膀。

  而另一条臂膀,中央军78师,正朝着红军预设的山城堡阵地前进。

  19日,红军高层亲自到山城堡部署作战,他们利用陕北红军和游击队统编后的红28军,在北面的红井子一带牵制国军第1师第1旅。

  同时,红二方面军第6军团和一方面军81师在洪德城、环县以西地区迟滞东北军。

  红二方面军主力作为预备队,集结在洪德城以北。

  而红一方面军则担任主攻任务,第1军团在山城堡以南,第15军团和第4、第31军在山城堡以北,隐蔽待机。

  炮兵混成旅在韩家塬驻扎,准备为进攻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这样的部署,主次分明,各部协同作战,显然比国军的部署更有章法。

  而且,同样是指挥数万人作战,红军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了部署,而国军的一个旅被打掉,其余各部却浑然不觉,仍然大张旗鼓地往陷阱里跳,双方指挥官的军事素养高下立判。

  主战场尚未开打,红军已经占据了先手。

  20日,中央军第78师第232旅及另一个团进占山城堡。

  按照红军的伏击习惯,他们往往会“让敌人多待一会”,这种作战风格在五里沟口、袁家沟口、直罗镇等地都得到了体现。

  这样的战术布局,无疑让红军在这场战斗中占据了更大的优势。

  这就像“炖肉需要时间才能炖烂”的道理一样。

  红军在耐心等待之后,终于迎来了他们的“大餐”。

  21日下午,红军第15军团和第1军团第2师在山城堡西北的哨马营突然发动攻击,激战一整天。

  漆雕六日率领的炮兵混成旅提供了精准但不猛烈的炮火,成功切断了敌军的退路。

  因为不是独立作战,漆雕六日不敢让炮兵使用地毯式炮火覆盖。

  红军领导们对炮弹可是爱惜得很,要是知道漆雕六日独立作战时疯狂发射炮弹,非撤了他的职不可。

  面对红军的猛烈攻势,中央军232旅不得不改变阵地,逐步向更有利的地形撤退。

  此时,红军的主力部队从四面八方发起了攻击。

  红1军团主力从南向北推进,第31军则从北向南,第4军则从东南向西北,三路大军齐头并进。

  当夜幕降临,敌232旅正在向山城堡以北的山地撤退时,红1军团第1、第4师和红31军的一部分,从南、东、北三个方向直接攻入了山城堡。

  双方在山城堡内激战了一夜,漆雕六日在前线呼叫炮火时才能开炮,无聊得很,红军前线指挥员一般情况下都不舍得呼叫炮火,炮兵混成旅54门山炮一共只打了三轮。

  至22日上午9点,被围困在山城堡西北山谷中的敌232旅的一个团的大部分被红军歼灭。

  红军乘胜追击,红28军在红井子附近击败了敌1师第1旅,炮兵混成旅的骑兵团也出动追杀了一阵。

  漆雕六日把部队甩给贾钢照看,自己和分身们端着捷克式轻机枪参与追击,回来后被总部领导骂得狗血淋头、狼狈不堪。

  至此,国民政府的嫡系第1军四路出击,已有两路被红军击溃,其余各路也仓皇西撤,山城堡战役宣告胜利结束。

  这场战役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的首次大战,三个方面军协同作战,配合默契。

  红军通过巧妙的战术布局,成功调动敌军,通过诱敌深入、设伏、断敌后路等手段,创造了夜间作战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了红军的作战优势,确保了战役的胜利。

  此战不仅扭转了红军的被动局面,增强了红军的内部团结,巩固了革命根据地,而且为抗日统一战线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战役结束后不到一个月,西安事变爆发,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最终和平解决,国民政府接受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

  山城堡战役因此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役,它标志着国民政府“围剿”红军的彻底失败,同时也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拉开了序幕。


  (https://www.xddxs.net/read/3632703/11111055.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