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青州劝业场


对于齐王来说,现在这细腻精致的食盐,他已经离不开了。而且每天喝一碗糖水,让他觉得神清气爽,比任何的补品都来得有效。

  这两样东西要是断供,他真的是无法面对这样的事情。

  “父王,这先知在青州经商,这些尖货理应先孝敬父王。”

  坐在一边的刘骈不以为然道,“命官兵拿下那先知,为父王制盐制糖,何须忧虑?”

  “老三,此言万万不可。”

  一旁的刘斐显然要老练得多,“先知来临淄时,已然备过一份厚礼给父王,平素也有礼数往来,然这盐糖,说起来是些日用之物,若是用强,反而不美。”

  齐王刘承坐在上首,听了两个儿子的话,半晌,忽然冷笑一声。

  “命官兵拿下先知?骈儿,你说我青州有多少人马?能当得住这先知一记火炮?”

  刘承一边摇头,一边拿起一张纸,甩到刘骈的面前。

  那正是《东方报》的第一期,高唐大捷的照片,赫然昭示着先知们的赫赫武功。

  “这先知和他们麾下的人马,乃是青州的定心骨,当今汉室危难,为父不可轻易与之为敌也!”

  刘承摇摇头,又沉吟了不知是什么,旋即又问。

  “那先知真说是下月开始用那什么劳什子特货券?”

  “是!青州商盟的人说,目前余货还算充足。”

  “既如此,我们便囤一些货备着!”

  刘承点头,心想这个想法倒也不赖,自己备着货,供自己用不说,以后货物紧缺时,如果出手还能小赚一笔。

  “父王所言甚是。”

  刘斐也起身拱手,这也是他原本打算劝说刘承的想法。

  “只是最近往青州商盟买货的人极多,盐糖价格有所上涨,不过这些人还算知道轻重,所涨不多。”

  “现在那青州商行,已然不收铜钱,只收粮食。”

  “这粮食别人看重,唯独先知并不看重,因为他可以凭空获得,自然不会出高价购买……”

  刘斐其实已经打听了一圈回来了,他已经知道先知们对粮食的态度,的确不像一般大户那般热衷。

  人家能凭空变,凭什么要花大价钱买你的。

  “既如此,王府囷中陈米众多,先拿去换了盐糖。”

  “斐儿,和那先知好生商谈,齐王府的采购,想必他也不会抑价太过……”

  ……

  回说张岳,这出每天扮神弄鬼的事情,其实是荀彧给他出的主意。

  灵感便来自于上次那从天而下的仙饼。

  而张岳做了一个简单的魔术道具桶,和不显眼处的暗格相连,制造出每天粮食使用不绝的假象。

  这样,主要是为了打击屯粮大户信心。

  先知手里有前期卖特货赚下的一些粮食,再加上糜家、苏家、荀家的帮助,演个把月的戏,还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这戏演出后,效果却是立竿见影的。

  这条办法是荀彧主谋,张岳补充完整的。一面用仙术打击屯粮的信心,一面利用特货制造饥饿营销。

  特货现在是他手中的利器,尤其是盐和糖,有这两样拿捏大户,要榨出一些粮食,应该还是不难的。

  就这一手,已经有很多大户找他们买盐和糖了,张岳涨了些价,但依然挡不住大户们把粮食往他们这边送的热情。

  “先知,可以慢慢收,每天控制出货量,逼得他们自行再降价。”

  “放粮也要继续,这样青州的粮,才涨不起价来!”

  荀彧拈着胡须,有些高兴的样子。

  这些日子,他们已经是按照平时的平价在收粮了,张岳手里已经囤了不少粮食,他连府衙的一些空房子都租下来放粮食了。

  他甚至让荀彧都顺带收了些粮食,准备运往邺城。

  “文若妙算,真乃张子房再世也。”

  “不如文若在此多盘桓些时日,也好多收些粮。”

  张岳盘算着拉拢荀彧。

  不过这一来,他们的存货的确比以往消耗得多了许多,张岳已经和崔师古和赵风通过了电话,准备把东临市的一些存货也运过来。

  好消息是,这次刘川使用的是运式穿越,把范规和一些物品运了过来,又可以补充一批存货。

  不过范规一来,便给张岳弄了一个新任务。

  “青州劝业场?”

  张岳闻言吓了一跳,心道范哥果然吃过见过,老大哥要是奔放起来,比他们年轻人奔放多了。

  “对!就在临淄城外选一块地,建一个大型的劝业场!搞成现代那种综合商业一体化的模式!”

  电波那头的范规似乎在酝酿着一个宏大的计划,他的声音听起来都有些激动。

  “我和老刘还有老方讨论过了,这个玩意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个所谓的劝业场,和现代的商业中心或者类似那种奥特莱斯商业综合体差不多,是集吃、住、娱乐多方面的综合形大型商业体。吃喝玩乐加购物,转上一天都转不完的那种。

  这个东西,也算是先知们面对大汉旧时代树立的一面旗帜,这里不仅销售各种现代商品,还要将现代社会的物质享受和理念传达给青州乃至全国的百姓。

  这座建筑,选址在临淄城西北方向的官道上,设计图纸是结合现代开放式商业街区和18世纪棱堡的特点,建一座大型的军事商业两用的大型建筑。靠东南方向便是劝业场大门,里面可以容纳数千人。

  临淄在汉代原本就是商业极为发达的地方,有大量的冶金、铸币、漆器作坊,是陆上丝绸之路的最东端,纺织水平远超其他城市。

  汉代皇帝专门在临淄设立“三服官”,就是为天子、皇室制衣的官员。《史记》  中对临淄的定位是“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当地人可以织布桑麻,也能捕鱼、卖盐,因此商人往来特别频繁,甚至衍生出了通往日本、朝鲜半岛的海上商路。

  正是因为先知出现的蝴蝶翅膀,保住了青州的商贾繁华,而先知们的特货,则让这份繁华有更加锦上添花的价值。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贸易商栈和榷场!也是大汉北方,甚至是全国的贸易中心!我们不仅仅是卖点特货,我们要成为新大汉的贸易引导者和组织者!”


  (https://www.xddxs.net/read/3475887/11111002.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