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驸马城章节目录 > 第86章 名利双收

第86章 名利双收


踏入七月,户县一带下了几场大雨,幸好下雨的时间并不长,而且只是断断续续地下,也就没有对即将成熟的粮食作物,造成严重损害。偶有些低洼的田地,被雨水淹了而已。

  休息够了的郑如健,来到县衙时就从卢县令那里听到了华州、陕州一带并没有户县这边那么幸运,连续几天的大雨,造成不少地方都被雨水淹没,房屋也被冲垮。

  郑如健和卢县令对望了一眼,都意会到这或许对户县来说是一次机遇。毕竟,现在新城最缺的就是人。

  虽然公主作坊里面有二千多人,再加上搬迁进来的百姓,以及那些运送货物的脚夫、货郎、商贾等等,在新城这边看似已经有了七八千人。但是一入了冬之后,新城的人流相信将会大大减少。尤其到了年节这一段时间,新城里面恐怕连一千人都不一定有。

  这些天灾造成百姓流离失所,难以维持活计的,自然就成为了流民,肯定会涌到不算远的京城这边寻求生计。

  卢献荣叹了一声道:老百姓,说到底还是要靠天吃饭。像这样的天灾,前几年,户县的人深同感受。作为大夏的子民,也好应该守望相助,到时候有需要,郑驸马可否打算去施粥救济一下这些灾民?

  郑如健点点头道:施粥救济灾民,自然义不容辞。只是我个人能力微薄,朝廷方面也应该拿出章程,妥善安排好这些灾民才是。

  一旦入了冬,这些灾民吃不饱,穿不暖,又没瓦遮头,身子弱些就可能挨不过去了。

  卢县令也点头附和道:我也是这样想的,只不过京城那边地少人多,也未必能够妥善安排得过来。所以我打算,我们户县也接收一部分灾民,好为朝廷分忧。

  郑如健拱了拱手:卢县令仁义令人佩服!只是我们户县这边接收灾民,是不是也要让当地父母官和朝廷知道我们的难处?

  郑如健暗地里的意思是,这些灾民我们这边可以安置好,但无论是当地的父母官还是朝廷这边都要知道,户县可是为了大义,才免为其难将这些灾民接收。

  卢县令笑了笑:这个,我自然晓得怎么做的了。他心里想到,当然要让他们觉得我们吃了大亏一样,无奈之下接收这些灾民……

  没多久,在京城那边就有一位京官,上了个折子,说是户县这边获得朝廷特别的优待政策,好应该为朝廷分忧,接收和救济部分灾民。

  这个折子自然在朝会引起一番争论,反对的人,像户部尚书,卢家的人等都认为,户县虽然获得了朝廷一些特殊的政策,但并不算优待。而且上缴国库的赋税,比其它县还要繁重。再让户县接收灾民这个担子,很可能会不堪负重。

  而赞成的人则说,户县在朝廷特殊的政策下,此前商品交易展览会就让县衙方面收入大增,这几千灾民的负担对他们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

  况且户县不是在建新城吗,正需要人手。有了灾民的加入,也就不用愁人手不足的问题了。

  户县接收灾民,既能解决新城人手不足的问题,也能为朝廷分忧,这可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最终争论的结果,自然是占大部分赞成这边的人获得了胜利。

  不少官员都为之而欢欣鼓舞,毕竟将灾民这个烂摊子,分了一部分出去,不用那么头疼安置的问题。

  这些官员中,对户县这边的人,有同情,有感激,也有心里幸灾乐祸。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都中了卢县令的算计。主动上来帮了卢县令解决新城人口不足的问题之余,还让他获得了朝廷仁义的嘉奖。接收灾民可算是,让卢县令名利双收了。

  到了七月中旬,卢县令就从一位公公手中,装作一脸无奈的表情接过了圣旨。

  圣旨内容就是,要求户县这边妥善安置好这一千二百户,总计六千七百人的灾民。

  卢县令为了让这些灾民能够有得吃和尽快有地方住,先安排开粮仓拿出五百石粮食进行救济。

  然后将原本已经铺设了一半烧砖的北面城墙,暂时停下来。用这些剩余的烧砖,为这一千多户的灾民,建造安置房屋。

  卢县令还在新城东门告示栏上呼吁户县老百姓,尤其正在新城建房子的百姓,要守望相助,希望可以让出原本订购的那些木料、瓦片这些,帮助这些灾民尽快建好居住之所。

  不然的话,那些灾民的居所也很可能,因缺少材料而建不起来。

  经过县衙众人的一次商议,就决定在新城西北面划出一块地,用来建造一千二百座房屋。

  这些房屋建好后,将会以低价五十文的月租,租给这些灾民。当然,今年内免收租金,让这些灾民有一个缓冲期。

  而郑如健也以平阳公主的名义,同样捐出了五百石粮食来救助灾民。

  由于订购的那五十万斤棉花,已经开始源源不断的运到新城这边的纺织作坊。

  郑如健也适时贴出招收女工的告示,将招人的目标打到这些灾民身上。

  尤其是前期酬劳每月都有五百文,和京城差不多的价钱,让这些妇女的丈夫,或是待遇优厚吸引,或是现实环境所逼,也就同意了自家娘子或女儿到纺织作坊里面做工。

  纺织作坊,很容易就从招了大半年才十来人的规模,迅速攀升到了三百多人。

  看到纺织作坊招到了不少女工,而同样缺人的程伟忠的瓷瓦作坊、蔡正顺的水泥、烧砖作坊,也借这次机会,招到了不少男工匠,就连福满楼也招到了十来个杂工。

  一下子,这一次的灾民几乎每一家的人都有了工可做。

  他们也从刚来到户县时的忐忑不安,变得安心了不少。虽然还是住着临时搭建的茅草棚,但每一个人的脸上已经恢复了昔日的平淡笑容。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户县人给他们的温暖,看到了在这里能够活下去的希望。


  (https://www.xddxs.net/read/3335216/11111068.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