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我在大明开历史辅导班小说免费阅读 > 第174章 平白得来的忠心好学生

第174章 平白得来的忠心好学生


等李善长走进宋慎的办公室时,后者已经泡好了两杯茶,正舒舒服服地坐在真皮沙发上等他进门。

    见他推门后一直站在门口,似乎在等待自己的指示,宋慎笑着招呼道:

    “韩国公,请进,不必如此拘束。”

    “坐这边就行。”

    要不是现在形势比人强,要不是门外的人隔得远、听不见里面说了什么,李善长恨不能直接给他的嘴缝上。

    他很想质问一句——称呼陛下的时候都敢直呼其名,现在喊我,你喊韩国公,你让我如何自处?!

    但李善长不敢说话。

    他慢吞吞地进来,顺手把门也给关上了,并未依言照做,只是往宋慎那边靠近了几步,站在边上说话。

    “宋先生,陛下方才已经跟我说过辅导班的事情了,您不必这么客气,跟称呼其他同窗一般称呼我就是了。”

    听他这么说,宋慎有些想笑。

    搞半天,是被朱元璋威逼利诱过的,所以才不敢好好说话啊。

    宋慎没有拒绝他,只笑着点点头:

    “行,李同学,你不要拘束,我找你私下说话,只是有点事情想问问。”

    “虽说进了辅导班就有师生的名义,不过毕竟你年纪这么大了,我坐着你站着这样讲话,我心里也过意不去,所以你还是坐下,咱们才能好好谈。”

    话说到这份上,再拒绝就有些不识好歹了。

    李善长这样的人精,能够分辨对方说的是客套话还是真心话。

    他同样没有再推辞,大大方方地一撩衣摆坐了下来。

    “宋先生,在您问事情之前,能否先回答我一个疑惑?这关系到日后我在班上的处境,您也知道,陛下就在外面。”

    宋慎顿了顿,颔首:

    “可以,你说。”

    李善长没想到他这么好说话,刚才临时准备好的一肚子说辞都没了用武之地,卡了一下壳,才顺利接着刚才的话头继续说下去。

    “为什么我会进这个班级呢?外头的人都是帝王将相,我虽然也做过丞相,但我早就已经退下来了告老在家了,跟外面那些正在任职的比不得。”

    “陛下想知道的也是这个,大家都好奇……”

    倒是没有说完,但是言下之意宋慎当然听得出来,他又不是傻子。

    李善长观察着宋慎的表情,时刻准备着为刚才的问题打补丁。

    他实际上是想知道,外面那帮人包括陛下在内,有新人进来的时候都能收到提示,为什么偏偏自己没有。但是陛下耳提面命,不能让宋慎察觉到他们都是真人,如果他问出这个问题,那不就有可能露馅吗?为什么一群幽魂、假人,能知道有哪個新人进来了呢?

    就算李善长对所谓的系统没有概念,也知道一个逻辑,那就是,真人和假人是有区别的。看起来宋慎只是在拿他们练手,为了某些目的才会教导一群“假人”,要是让他知道这里的陛下就是他知道的那个陛下,他怎么敢直接称呼朱元璋同学?

    李善长的逻辑非常好,所以他换了个方式询问。

    不管问什么,只要知道自己为什么是特殊的那一个就行了,反正殊途同归。

    宋慎没有想过李善长会问这个事情。

    他想了想,才说:

    “因为伱是我亲自选中的,我需要问你一些事情。”

    “其他人都是随机进辅导班里做的学生,只有你,是因为我想到了跟你有关联的事情,所以特别拉了进来。”

    李善长面上恍然点头,但心里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

    以他的地位,现实中当然跟宋慎并不认识,不过宋慎毕竟是宋濂竭力培养的嫡长孙,宋濂卡在中间的那两个儿子资质平平,宋慎继承宋濂的人脉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李善长身为文官之首,纵使已经从丞相这实权位置上退下来,对朝中动向也仍然有所关注,当然不可能没听说过这个人。

    可他既然选择急流勇退,就是抱着想离开这摊浑水的想法,明哲保身。

    现在宋慎摆明了在陛下心中地位极其重要……能让自己跟他扯上关系,并且重要到宋慎想拉他进这个莫名其妙的辅导班上,什么事情要如此大动干戈?

    见他陷入沉思,宋慎轻咳一声:

    “你的问题我已经解答了,现在,我可以问你了吧。”

    “李同学,我想知道,你跟胡惟庸的关系怎么样?”

    李善长猛然抬头,直勾勾地盯着宋慎,眼中满是震惊与骇然。

    甚至还有些害怕和慌乱。

    他是真有点怕了。

    昨天陛下深夜来访,要他去参与胡惟庸的宴请,以此为契机探听他们的动静,说白了就是去当细作,当陛下安插在胡党之中的钉子。

    现在又有宋慎,非但以鬼神莫测的力量将他拉进了这个辅导班,打破了原本的规则,没有提前通知任何人,而且还当众将他叫进办公室里当面询问……

    胡惟庸到底是怎么回事?宋慎跟胡惟庸又有什么关系,他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李善长同学,你放心,不要怕。”

    宋慎也觉得自己问的有点冒昧了,笑着宽慰他:

    “不知道外头的同学,或者朱元璋他刚才有没有告诉过你,我可以通晓上下两千年的历史,秦汉唐宋明,包括明朝之后的清朝等等,历史上有所记载的,我几乎都知道。”

    “这意味着,洪武朝发生的大事,我也都知道。”

    “我的全名叫宋慎,不巧,洪武年间也有一个跟我同名同姓的人,他在洪武十三年被牵连到了一桩天大的案子里,导致家破人亡,你应该听说过他的祖父,叫宋濂。”

    “而牵扯宋家的案子,被称为洪武四大案之首,那就是胡惟庸案。”

    “胡惟庸死无全尸,非但如此,他这案子断断续续搞了十来年,牵连了三万人,其中有宋家,当然,也有你李善长的李家。”

    “这件案子我没有在课上讲过,就算你们陛下朱元璋也没听我说起过,我总觉得有点晦气,毕竟这人跟我同名同姓嘛,一般我不会愿意提。”

    “洪武四大案在历史上有记载,但并没有很清楚,你曾是文官之首,想必也知道春秋笔法的厉害之处。我最近对胡惟庸案比较感兴趣,才拉了你进来,想听听你经历的事情。虽然我同样可以询问朱元璋,可他是皇帝,也是对胡惟庸动手的人,这话,可信度自然就不大高了。”

    “这样问,你明白我意思了吗?”

    李善长:……

    李善长现在想死的心都有了。

    他算是听明白了,眼前这个宋慎并不知道他在洪武十年已经被查了个底掉,甚至宋慎并不知道这里的学生已经将系统规则摸清,非但以对待真人的态度对待他,还装自己不是洪武朝的宋慎,试图撇清干系。

    这话要怎么回答啊?

    人家以一个通晓上下两千年的先生身份,因为好奇想询问有关洪武朝大案的事情,这有问题吗?毫无破绽。

    如果李善长不知实情,那就没理由拒绝,甚至他应该感恩戴德,抱着宋慎的大腿跟他交换情报,以求在即将到来的风波中保全己身。

    可他知道啊!!!

    不仅他知道,从昨夜陛下找来自己家里这事看,显然陛下也已经对胡惟庸的事情有所猜测。照那位的性格,不可能不在现实中接触宋慎,或许宫里已经有人凑到了宋慎身边,未必没有打听到更多的事。

    看看最近朝廷的风向就知道,如果不是出了大事,陛下怎可能莫名其妙地把所有藩王都召回应天府?还有开恩科的事,李善长早觉得近期朝廷动向诡异,现在知道有宋慎这么个通晓历史的存在,辅导班里还有一个当了皇帝的朱棣,这事就完全能解释得通了。

    李善长深呼吸,而后长长呼出一口浊气。

    “宋先生,我明白。”

    他看着宋慎,斟酌着开口:

    “我那里,如今是洪武十年,您知道吗?”

    宋慎颔首。这个他当然知道,否则系统拉朱元璋、朱标以及李善长进来有什么意义?唯有知己知彼,将跟自己同时期的掌权者了解清楚,日后他才有把握避开死劫。

    李善长并不意外,接着说:

    “若先生所言属实,你说我会被牵连进胡惟庸的案子,这有可能,但可能性并不大。”

    “他的侄女与我侄儿早两年成婚,严格来说,我们两家有姻亲关系,加上他当年是受我提拔才开始平步青云,我于他有恩,假如他出事,我会被陛下查,会被问责,这是肯定的。”

    “不过,我一直很注意,他近年来胃口愈发大,甚至还有越俎代庖之势。陛下必定是容不得他这样的人继续把持朝纲的,我也不敢同他多来往,只是我弟弟却看不分明这一点,他自己想抱着这位丞相大腿,还劝我一道。”

    “虽然在您告诉我之前,我并不知陛下何时会对他动手,也劝不动我弟弟,但我自己家中肯定是会与他保持距离的。做那么绝,陛下就算想动我,也不会立时动手,否则会寒了所有老伙计的心。”

    “宋先生可否告诉我,未来,陛下是什么时候对我动的手?”

    既然宋慎对现实中已经被盯上的事情一无所知,现在又只有他们两人说话,李善长当然很想知道自己会什么时候死。

    他想知道,假如历史上自己没有被陛下威逼利诱去当细作,未来会发生什么;宋慎想知道李善长所知道的细节,以便应对日后的风波。这也算是各取所需了,李善长讲了,对方没道理不说。

    宋慎着重查过资料,对胡惟庸案子里有记载的事情熟记于心,李善长这个重量级人物倒台的经过,他当然也会记在心里。

    不过,为了避免自己说错,宋慎还是从书桌上拿了一张草稿纸过来,放在了两人面前的茶几上。

    他用手指着纸上内容,以一种捧读的口气,念出了李善长的下场。

    “据史料,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受牵连而处死者甚多,但李善长仍然如故。御史台缺中丞,李善长暂理御史台事务。”

    “洪武十八年,有人告发李存义父子实为胡惟庸的党羽,明太祖下诏免死,将他们安置在崇明,但李善长没有表示感谢,太祖因而怀恨在心。”

    “洪武二十三年,京城有百姓受株连而被发配到边疆,李善长屡次请求赦免其亲戚丁斌等。太祖大怒,将丁斌治罪。丁斌以前在胡惟庸家做的事,供出李存义等过去与胡惟庸互相交往的情况。于是太祖下令将李存义父子逮捕审讯,他们的供词牵连到李善长。”

    “供词说,胡惟庸企图谋反,派李存义暗地里劝说李善长。李善长惊叱道,你这么说到底为了什么?你们一定要慎重,否则九族都要被灭。”

    “不久,又派李善长的老友杨文裕去劝他说‘事成之后,当以淮西之地封你为王。’李善长惊骇不已,仍不同意,却又颇为心动。”

    “——后面的事情,还要我多说吗?”

    李善长伸出手,颤巍巍地拿起那张纸。

    纸张反面显然是宋慎的草稿,写得很潦草,字也缺胳膊少腿的,认不出写了什么。正面的字迹则十分方正,每个字的大小都一模一样,不可能是人能写出来的,如果放在以往,李善长一定会追问这是怎么回事,但他现在没有心情。

    宋慎没有说完的事,纸上都有。

    李善长的声音艰涩发抖,自顾自地念了下去:

    “李善长虽是皇亲国戚,知道有叛逆阴谋却不揭发检举,而是徘徊观望,心怀两端,大逆不道。当时正好有人说将要发生星变,会有灾祸发生,占卜的结果是灾祸应当降临在大臣身上。于是,太祖便连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人一并处死。”

    “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已故的营阳侯杨璟、济宁侯顾时等若干人,太祖亲自下诏罗列他们的罪状,加在狱辞里面,纂成《昭示奸党三录》,布告天下……”

    李善长念不下去了。

    他松开手,那张纸轻飘飘地落到了地上,他却像是无知无觉,一双枯槁的手捂住了面孔,宋慎看不清他的表情,只能感受到整个办公室里,充斥着一股巨大的悲怆。

    “好,好,好!”

    李善长松开手,浑浊的眼里满是凄惶与不甘:

    “这确是陛下能做得出的事。”

    “先生,您能救我吗?我不怕死,但临了临了,落得这般下场,任谁都不甘心的。”

    宋慎微微笑起来,果断颔首。

    “当然了。只要你可以告诉我那些史书上没写过的秘辛,我也可以帮你。”

    仗着看过史料给李善长提点一二又没事,反正不会影响到现实中的自己,白换一个对自己感激涕零又人精的好学生,简直赚大发了!

    (本章完)


  (https://www.xddxs.net/read/3304287/11110976.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