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三国:卧龙嗣子,我的岳父是关公全文免费阅读 > 第285章 诸葛乔封妻荫子,魏曹叡气死曹丕(

第285章 诸葛乔封妻荫子,魏曹叡气死曹丕(


长安。

    临近三更,烛火昏暗。

    诸葛亮研墨提笔,在公文上批复处理意见后交给石韬整理,由石韬将需要呈递给刘禅的公文单独分出。

    长安的政务审批流程,是逐级上报的。

    各行政部门的公文都会根据轻重缓急送到丞相府,由诸葛亮批复意见。

    需要刘禅审批的公文及时送给刘禅批复,不需要刘禅审批的公文则在汇总列表后单独呈递给刘禅。

    如此。

    刘禅的压力就少了许多,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思考国事。

    相对而言。

    诸葛亮的压力就变得极大。

    即便有石韬加入丞相府协助理政,依旧无法让诸葛亮变得轻松。

    大汉的行政人才还是太少了!

    倒不是说长安的公卿百官是废物,如李严、刘巴等贤才都各自肩了重任。

    如今的大汉,不是小小的西川,而是跨了雍凉益荆四州以及新开的丝绸之路。

    不仅有汉人内部的行政事务,还有南西北跟归顺大汉的义从有关的行政事务。

    十分的繁琐!

    三公九卿各级行政部门亦需要大量的人才去填补岗位。

    这还仅仅只是政务。

    若无刘备分掌北伐的军务,再来三个诸葛亮都得废寝忘食。

    有责任心的丞相和没责任心的丞相是截然不同的。

    石韬看向专注批复公文的诸葛亮,不由劝道:“孔明,你都已经一个月没归家了。”

    “公文是批不完的。”

    “都三更了,今日不如归家吧。”

    诸葛亮头也不抬:“我亦知道,公文是批不完的。”

    “然而,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事。”

    “我既然当了这个丞相,享受了权力和荣誉,就不能因为苦和累就有懈怠之心。”

    “我懈怠一时,其他官吏也懈怠一时,累时懈怠,又不知得耽误多少时日。”

    “民情如火,若因官吏懈怠而让火势无法扑灭,受苦的就是民啊。”

    石韬欲言又止。

    石韬很想说,即便诸葛亮片刻不懈怠,依旧会有官吏懈怠。

    曾在伪魏底层为官的石韬很清楚,上行未必能会下效,不是每个官吏都会视民情如火的。

    然而。

    看到诸葛亮那疲惫的脸色时,石韬又不忍心在这个时候跟诸葛亮讨论如何让官吏兢兢业业。

    以诸葛亮的个性,今夜就得拿出应对方案。

    那这睡觉的时间又短了。

    直到快四更了,诸葛亮才将今日的公文批复完。

    疲倦,让诸葛亮忍不住爬在公文堆中沉沉睡去。

    石韬轻叹。

    虽然石韬也熬夜,但石韬翌日是可以晚些来的。

    诸葛亮直接就睡在了公署中。

    轻声将公文整理好,石韬来到公署外。

    见到公署外拎着篮子的黄月英,石韬连忙上前问礼,又道:“孔明刚刚睡下。”

    黄月英回礼致歉:“令先生受累了。”

    石韬轻轻摇头:“我跟孔明是至交,又岂会因此而喊累,夫人可入内,我就不叨扰了。”

    这不是黄月英第一次来公署陪诸葛亮了。

    黄月英担心诸葛亮会在公署着凉,经常会在三更四更来公署寻诸葛亮。

    来到公署内,黄月英将薄毯轻轻披在诸葛亮身边,靠着诸葛亮休憩。

    翌日一早。

    又有侍女准备了热腾腾的早点,送到公署。

    黄月英盯着醒来的诸葛亮吃了早点后,这才带着侍女离开。

    “唉——”

    虽然黄月英的话不多,但不论是诸葛亮还是黄月英,彼此都明白对方的心意。

    负重前行,本就不会享受常人太多的温馨。

    正如诸葛亮说的一样:既然享受了权力和荣誉,就不能因为苦和累而有懈怠之心。

    抖擞精神后,诸葛亮再次将头埋入了公文堆中。

    到了晌午。

    石韬自外而来,脚步轻快,语气激动:“孔明,荆州有好消息传来!”

    诸葛亮依旧是头也不抬:“荆州的好消息很多,广元你说的是哪一条?”

    石韬大笑:“孔明,陆逊死了!”

    “人有生老病死,陆逊自然也会死。”诸葛亮不假思索的回答。

    片刻。

    诸葛亮手中的笔突然停滞在半空,愕然的抬头:“广元,你说谁死了?”

    石韬将秦宓送来的讯报递给诸葛亮:“伪帝孙权的大将军陆逊自刎汉江。”

    “韩当、潘璋、全琮等六十余人被斩,徐盛、丁奉等江东将士四万余人皆被擒。”

    诸葛亮惊骇起身,连忙接过讯报,仔细扫视,语气也变得激动:“天佑大汉啊!”

    “孙权这一败,江东对荆州再无威胁。”

    诸葛亮不由想到了七年前跟诸葛乔在成都的对话“不除孙权,北伐难以功成!”

    不论是孙权的野心和反复,还是江东的立场,都不会允许大汉比伪魏更强。

    只要刘备想北伐,孙权就必然会从中作梗。

    故而。

    不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对孙权都是一忍再忍。

    忍受孙权索要荆州、忍受孙权偷袭荆州、忍受孙权称王,甚至忍受孙权称帝。

    这一切,都是为了北伐大业而作出的退让。

    而如今。

    诸葛乔一战灭了江东的精锐,如陆逊、韩当、潘璋、全琮、徐盛、丁奉等勇将悍将皆被一网打尽,四万将士被擒,逃回江东的十不存一。

    孙权引以为傲的十万大军,如今全都成了残兵败将,仿若一只恶狼被打断了四肢、拔掉了獠牙。

    连狗都不如了!

    “伯松此战,除了大汉的心腹之患。”

    “今后就可以全力对付伪魏了。”

    “七年的时间,终于除掉了孙权这个威胁!”

    “天佑大汉,哈哈哈哈!”

    诸葛亮放声大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石韬嘴角掩饰不住笑意:“孔明,你再看看功勋表。”

    诸葛亮讶异的看了一眼石韬,又往后看功勋表,不由“咦”了一声:“这‘石德’是何许人也,竟然在功勋表中位列第一?”

    “荆州有这号人物吗?”

    诸葛亮仔细看了“石德”的功绩,更是疑惑。

    一个从未听过的名字,竟然在这一战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石韬徐徐道:“不仅在豫州将曹休和满宠当猴耍,还能在十五日的时间抵达江夏。”

    “熟知豫州地形,又懂行军作战,最重要的是:伯松对其才能和品行有绝对的信任!”

    “此战虽然赢了,却也凶险万分。”

    “稍有不慎,就可能让荆州落入孙权之手。”

    “即便放眼当世,此人都不是泛泛之辈啊!”

    诸葛亮倒吸了一口凉气,心中隐隐有了猜测:“广元此意,莫非那石德是——”

    石韬郑重点头:“除了元直外,我想不到第二个人!”

    诸葛亮将讯报放下:“伯松用兵向来谨慎,不会轻易让元直肩负此任的。”

    “即是说,元直早就到了荆州且暂居伯松府中!”

    石韬点头:“我亦是这般认为,元直极有可能在两年前就跟伯松会面了。”

    “这一战,极有可能是元直跟伯松一并制定的,否则以元直的功劳也不可能位列第一。”

    诸葛亮微微捻髯:“伯松这小子,这是将我也一起骗啊!”

    “广元,你亲自去趟荆州,勿必要确认这石德是否就是元直!”

    “我再给你二十虎贲,若真的元直,就将元直押回长安,治他一个欺友之罪!”

    石韬大笑:“我亦有此意!”

    在石韬前往荆州的期间,诸葛亮又将讯报送往刘禅处。

    得知诸葛乔在荆州立了泼天大功,刘禅亦是激动不已:“丞相,兄长立此大功,应该如何嘉赏?”

    秦宓来的时候,传达了刘备的口谕:刘禅既然监国了,那荆州文武一应嘉奖赏赐都由刘禅来决定。

    诸葛亮思索片刻,道:“以伯松如今的官爵,不适合再嘉奖赏赐了。”

    刘备擢辅汉大将军位同四征,董督荆州事、假节钺,有任免荆州刺史和诸郡太守权,又封诸葛乔为阳都侯。

    在诸葛乔这个年龄,称得上刘备麾下第一人了。

    诸葛亮认为诸葛乔的官爵足够高了。

    话虽如此,但刘禅却不这般认为:“若因兄长官爵高就不赏赐,岂不是有违国家律法?”

    “赏罚不明,又如何能让将士效命?”

    “我以为,可擢辅汉大将军位比三公,董督荆扬交三州事、假节钺,有任免荆扬三州刺史和诸郡太守权。”

    “再封其妻为邓君,封地就在襄阳以西二十里的邓县,再封其子诸葛攀为列侯。”

    以诸葛乔如今的功劳,位列三公是足够的。

    只是如今的三公及三公将军都有人在,刘禅也不能将三公及三公将军都免掉。

    不能直接封官加爵,那就让辅汉大将军位比三公,再将诸葛乔的实权从荆州扩增到荆州、扬州和交州。

    这相当于让诸葛乔有决断扬州和交州的实权。

    最重要的,则是封妻荫子了。

    不能再给诸葛乔封爵,那就封关凤为君、封诸葛攀为侯,这也是变相的在封诸葛乔了。

    诸葛亮仔细思考了刘禅对诸葛乔的封赏,封赏也在正常的封赏之内。

    而其中“董督荆扬交三州事”让诸葛亮对刘禅多了几分欣赏。

    眼下虽然击败了孙权的主力,但孙权在江东树大根深,临时再拉起几万兵马也不是什么难事。

    想彻底灭掉孙权亦非难事!

    而让诸葛乔“董督荆扬交三州事”,那诸葛乔可以用的手段就更多了。

    诸葛乔可以不受任何束缚,独自决断对扬州和交州的事务。

    诸葛亮没有再反驳刘禅的决定。

    作为辅政大臣,诸葛亮对自身定位很准,那就是在大事上只提建议但不干涉刘禅的决定。

    除非刘禅的决定会引起国家动荡。

    雏鹰终究是要成长的,诸葛亮亦不希望刘禅只会当个无主见的傀儡皇帝。

    诸葛亮对刘禅的呵护,不会比任何人少。

    若不是血缘注定,诸葛亮比刘备都更像刘禅的亲爹。

    在确定了封赏后,诸葛亮又向刘禅汇报了刘备要誓师北伐。

    刘禅的眼中流露担心:“丞相,父皇年过六旬了,倘若——”

    对此。

    诸葛亮亦有同感。

    只是刘备的执拗是诸葛亮劝不了的。

    更何况。

    如今跟着刘备想要北伐的,都是军中宿将。

    不论是关羽还是张飞,谁都不会放弃北伐。

    什么?

    刘关张老了?

    这话哪怕是诸葛亮都不敢当着刘关张三人这么说!

    “陛下心在中原,劝是劝不了的。”

    “太子唯一能做的,就是替陛下准备好粮草军械,替陛下稳住后方,莫要让陛下在前线功亏一篑。”

    诸葛亮的话,让刘禅不由长叹。

    刘备决定的事,谁也劝不了。

    更重要的是,刘备让刘禅监国,本就有让刘禅去说服朝中文武的意图。

    换而言之。

    刘备是将北伐之外的事,全都抛之脑后,眼不见心不烦。

    反对北伐?

    去找太子去!

    明面上,刘备是镇国大将军,要听监国太子的!

    私底下,刘禅得听刘备的。

    这就等于,刘备让刘禅面对了朝中文武的反对,还要让刘禅去说服朝中文武支持北伐。

    不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和刘禅,都明白这其中的弯弯绕绕。

    “明日朝会,丞相可要助我。”刘禅扶额。

    想说服朝中文武,凭刘禅的口才是远远不够的。

    讲事实摆道理,得靠诸葛亮;怼人,还是得靠诸葛亮。

    诸葛亮点头应诺。

    跟刘禅打配合,不是一回两回了。

    要镇住朝中文武,刘禅和诸葛亮都得相互配合才行。

    比起在成都监国的时候,刘禅现在要权衡的太多了。

    除非刘禅想当专制独裁的暴君,否则这国事始终得跟群臣商议和权衡的。

    有诸葛亮相助,再有荆州大捷,刘禅在朝会中遇到的反对声音并不多,很快就稳定了局势。

    曹丕病重,孙权又被打爆了,此时不北伐,更待何时?

    刘备誓师北伐的情报,很快就传到了邺城。

    曹叡紧急召见了司马懿、陈群、刘晔、曹真等文武商议。

    在这之前。

    曹叡就得到了孙权被打残的情报,当即就飞马传书满宠驻兵寿春,又令满宠进攻合肥。

    朱桓怒骂曹叡背盟,却遭到满宠反讽。

    由于合肥的兵是诸葛恪的私兵,对朱桓夺兵权本就不满,一个个对朱桓的命令都是阳奉阴违,士气全无。

    在守了三日后,合肥就被满宠拿下,气得朱桓只能放弃合肥。

    孙权还因此气得吐血。

    打合肥打了几十年,最后还是曹丕主动让出合肥才得到。

    结果合肥三天就被满宠拿下了?

    比起曹丕的优柔寡断,曹叡在军师上的决断更敏锐。

    若是曹丕执政,估计还会想着拉拢孙权而放弃这个夺回合肥的机会。

    曹叡很清楚。

    孙权这个墙头草,遭逢如此大败后肯定会想着再投刘备,到时候出兵先抢了寿春,那曹叡就吃大亏了。

    故而。

    曹叡一不做二不休,先抢了合肥,让将孙权逼到绝路。

    敢投刘备,我就打你的濡须口。

    主力都没了,看你如何守住濡须口!

    不得不说。

    曹叡这一招挺狠的,这也是为何孙权会气得吐血的原因之一。

    投汉,曹叡要灭孙权;投魏,诸葛乔要灭孙权。

    对于如今的汉魏而言,已经不需要孙权再卡在中间玩均衡了。

    “诸位,刘备在弘农誓师北伐,我等该如何应对?”曹叡颇像曹操,心中虽然有想法,但依旧要先问群臣。

    司马懿上前道:“太子,刘备虽然在弘农誓师北伐,但我以为刘备的目的不在并州,极有可能会再入豫州。”

    “可先遣将入虎牢关,阻止刘备引兵入豫州。”

    陈群疑道:“正常而言,刘备应该先拿下河内和上党,蚕食掉并州,然后再东取豫州兖州等地。”

    “岂会先取豫州?”

    “若要取豫州,刘备又何必亲自出兵,诸葛乔完全可以走荆州北上。”

    司马懿摇头:“长文,你方才所言,的确是正常的统一战略。”

    “然而,你忘记考虑刘备的年龄了。”

    “刘备如今六十有六了,若是去打河内和上党,刘备这辈子都别想来冀州。”

    “可若是打豫州就不同了。”

    “打通了豫州,刘备就可以征调荆州的兵马北上。”

    “届时,刘备十余万大军北上,我等除了调集各州兵马跟刘备决战,别无他策。”

    “大军决战,一战就能定大势。”

    “难道长文要让大魏跟刘备去赌一战胜负吗?”

    司马懿一直坚持的策略就是守。

    只要守住,大魏七州之力就足够稳赢刘备。

    守个二十年,新增人口都能吊打。

    司马懿最怕的,就是刘备制造条件来跟大魏决战。

    决战这种事,胜败太难预测了。

    强如袁绍,若不是官渡败了,哪还有曹操的事?

    只有势弱的一方才会渴望决战。

    陈群低头沉思,没有再反驳。

    刘晔提出了新的策略:“若要在虎牢关驻兵,我以为可同时再攻取江东。”

    “孙权遭逢大败,江东的士族必定人心惶惶。”

    “太子若能许以重利,孙权必会如昔日孙策一般死于江东士族之手。”

    “有了江东在,即便刘备破了虎牢关,又兵略豫州,荆州的诸葛乔也不敢引兵北上。”

    曹叡斟酌道:“刺杀之道,只是小道,倘若刺杀失败,不仅不能成事,反而会让孙权更偏向刘备。”

    司马懿又道:“不如用离间计。”

    曹叡抬头:“如何离间?”

    司马懿眼中闪过寒芒:“诸葛乔杀了陆逊,江东陆氏岂能心安?”

    “朱桓夺了诸葛恪的兵权,却又丢了合肥。”

    “诸葛瑾和诸葛恪又是孙权的亲信。”

    “我又听闻,江东士族对诸葛瑾的幼子诸葛融颇为不满。”

    “可借江东士族之手,先除掉诸葛瑾父子,断孙权一臂。”

    “如此,孙权跟江东士族必定离心,太子再许以重利,定能让江东士族归心大魏!”

    曹叡不由抚掌:“妙啊!孙权在军中的亲信几乎都被诸葛乔斩杀擒获,若诸葛瑾父子再被杀,孙权这个皇帝跟傀儡没什么区别了。”

    “就依你二人之计,令张郃屯兵虎牢关,再遣细作入江东散步流言,勿必要除掉诸葛瑾父子!”

    刘晔又道:“听闻大魏境内,又不少心向汉室的士民去了荆州和长安。”

    “太子不如再委派刺客乔装去投诸葛乔,若能刺杀诸葛乔,大魏就无远虑了。”

    曹叡这次没有否决:“刺客之事,就交给刘侍中了。”

    若能刺杀掉诸葛乔,曹叡还是很乐意的。

    即便失败了也没关系,刺杀本就是小道,成功了就是赚,失败了也不亏。

    正商议间。

    人报曹丕急召曹叡。

    众人吃了一惊。

    曹叡却是淡然的来到曹丕养病的宫殿。

    自去年染病后将,曹丕的病情就一直不好转。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

    曹丕本身又是凉薄的人,这身边人自然也很少有对曹丕真情的。

    一开始。

    曹丕的皇后嫔妃都还会来陪着曹丕。

    时间一久,嫔妃不怎么来了,连郭皇后都很少来了。

    一问就是各种理由。

    甚至还有传闻,郭皇后跟人有染。

    这让曹丕的脾气变得更暴躁了。

    今日清晨。

    郭皇后熬了些补品给曹丕,曹丕却是追问传闻,郭皇后却是垂泪不答。

    这让曹丕更是暴躁,将郭皇后撵出了宫殿。

    这一怒,曹丕更感精神萎靡,急召曹叡入内。

    曹叡屏退了左右,来到曹丕面前。

    “父皇,召孩儿何事?”曹叡的语气很冷漠,仿佛面对的是一个陌生人。

    曹丕怒问道:“皇后寝宫中的男子是怎么回事?”

    曹叡冷冷的看向曹丕:“是我替皇后找的,皇后正是如狼似虎的年龄,父皇又不能给皇后,总不能让皇后独守空闺吧?”

    曹丕惊愕的看着曹叡,仿佛不认识曹叡一般:“那是你母后!”

    曹叡呵呵冷笑:“我虽然有母后,但绝不是郭皇后。”

    “父皇,你现在不应该跟我讨论这种小事,而是应该下诏赐死郭皇后。”

    噗嗤。

    一口鲜血自曹丕口中喷出:“曹叡,你这逆子!”

    曹叡凑近曹丕:“父皇,我若是逆子,你又算什么?”

    “你干的脏事可比我多了。”

    “虽说权力无情,但我没想到你能无情到赐死我的母亲。”

    “再告诉你个秘密吧,除了郭皇后,那些没来看你的嫔妃,我也给他们找了男人。”

    “父皇啊,除了我母后跟人有染是假,你的其他女人,可都是真的啊。”

    曹丕的双眼瞪得更圆,双手在颤抖了几次后,无力的垂下。

    曹叡眼中没有半分的父子情,探了探曹丕的鼻息后,转身来到宫殿外:

    “陛下,殡天了!”(本章完)


  (https://www.xddxs.net/read/3283791/11110867.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