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极寒之下不养刁民小说名字 > 第411章 改善民生

第411章 改善民生


尽管珀菲科特对自己的奢侈生活并没有太在意,但她和普通人之间巨大的生活差异,却让她还是很在意的。

    这不仅仅是关系到她的统治是否稳固,也关乎到她所制定的北境计划是否能够顺利执行。

    民众的生活困苦,也就意味着他们需要将更多的精力和收入花在维持日常生活开支上,这样一来他们用于建设的精力和投入就会减少,同时也会降低劳动效率。

    试问,是一个三餐温饱、衣食无忧,收入丰厚的人工作积极性高?还是一个一日两餐、饥寒交迫,收入连家人都养不活的人工作积极性高?

    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想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种好事是不可能存在的,而且马儿想要跑得快还真不能吃草,而是要吃炒黄豆、吃精料,要比人吃的还好。

    换到工人身上,也就是珀菲科特需要保证工人能够吃饱、穿暖,同时收入可以养活一家老小,最好是收入还能有一点结余来改善生活,这就是最完美的状态了。

    让工人吃饱穿暖很好理解,毕竟在极寒的末日之下,吃不饱、穿不暖,那是真的会死人的。

    为了保护自己好不容易拯救下来的宝贵人口,珀菲科特也不可能让他们消耗在饥寒交迫上。

    至于说收入……虽然末日到来之后,她可以采取配给制度,干脆不给工人发工资了,但配给制度也是同样的在支付劳动报酬,只不过支付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已。

    就像她穿越之前的童年时代所经历过的票据时期一样,那个时候不用钱而是用各种票证,这其实也是变相的一般等价物,它一样是劳动报酬。

    所以钱并不是关键,而是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能够做到养家糊口。

    至于说要给工人留改善生活的结余,这其实是另一种促进其劳动积极性的管理手法。

    因为对于底层劳动者来说,他们如果每个月辛勤劳动所获得的报酬只够养家糊口,只够把一家人的肚子填饱,那他的生活无疑是看不到变好的希望的。

    这就会让底层劳动者失去对生活的希望,也就没有了向上获得更好生活的动力,同时在工作中也就会变得不想努力奋斗。

    而有钱能够改善生活,也就意味着他的生活可以变得越来越好,这就会让他有更多的积极性去努力向上,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与此同时,这部分消费也能够拉动内需,让市场活跃起来,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使得整体经济呈现上升趋势。

    所以珀菲科特有的时候很不懂那些资本家,为什么要在极限压榨工人劳动力和剩余价值的时候,还要尽可能的剥削他们的劳动报酬。

    工人兜里没钱,怎么购买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你总不可能所有的商品都是卖给富裕中产和上层贵族的吧?

    真正会赚钱的老板会让工人生产他需要的东西,然后发工资的时候多发一点,让工人能够买得起他生产的东西,如此构成循环,工厂有了订单,工人有了收入还改善了生活,这才是双赢。

    那种宁可把钱捐助慈善事业而不肯给工人加薪的工厂主和资本家,在珀菲科特眼中只能用短视来形容。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觉得自己生产的产品根本不是他的工人能够消费得起的,所以干脆就不给工人涨工资,确保自己的利润最大化。

    但这在珀菲科特看来是一种很蠢的行为,因为他的工人会怨气越来越大。

    虽说可能总有人觉得“你不干有的是帕鲁干”,但帕鲁也是会选择老板和工作环境的,进厂打螺丝终归是不受待见的,如果不是生活所迫逼不得已,谁会愿意去干打螺丝这种纯卖苦力的工作呢?

    至少珀菲科特自己是不愿意做这种工作的,或许一时为生活所迫她会选择这种工作,但一旦有可以改变的机会,她便会立刻换工作。

    工人不换工作,只不过是换工作的成本太高,他们换不起而已。

    如果真的让工人觉得继续干下去的损失大于他换工作的成本,那么工人往往会毫不犹豫的换掉自己的工作。

    珀菲科特自己都是这样想的,可想而知底层的工人们又会是怎样一种想法。

    这也使得珀菲科特需要更多的考虑如何改善底层民众的生活,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让北境的社会结构更稳定一些。

    在她构思这些时候,她首先想到的自然还是自己之前体察民情时想到的暖壶,这個东西对于普通人来说真的算是一种生活必需品了,在供暖普及之前,它对于普通人来说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和作用。

    所以珀菲科特没有犹豫,很快就下令设立一座新的工厂,在生产暖壶的同时,也生产另一种直接在里面烧炭的暖炉。

    这两种东西都不复杂,只需要有原材料,然后进行简单的机械加工即可,甚至于哪怕是手工制造也能把东西敲出来。

    所以在珀菲科特下令之后没过多久,经济实惠又简单好用的暖壶和暖炉就出现在了切诺伯格的市场上,并且一经上市就受到了热烈欢迎,销量更是火爆。

    甚至于被珀菲科特扶植的谢尔比家族都开始做起了往其他地方走私这种暖壶和暖炉的生意,由此可见这两款产品的火爆程度。

    事实上这也不算稀奇,毕竟这东西是真的有实际需要,而刚需往往是最赚钱的生意。

    通过暖壶和暖炉赚来的钱,珀菲科特并没有把它们投入自己的金库,而是拿来给切诺伯格的底层民众改善民生。

    比如她投资设立的居民医疗点,虽然只有一两个医学院刚毕业的医师学徒,但他们给这些底层民众治疗一下头疼脑热的小毛病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花费也不大。

    至于说设立小学普及教育,那就更不用提了,都是应有的套路。

    要说珀菲科特有什么特别创新的地方,或许租衣局算是一个特色。

    (本章完)


  (https://www.xddxs.net/read/3277447/11110743.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