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直言


开封县位于河南尹治下,虽然已经是河南尹的最东边了,但刘辩还是决定来看一看。

    他自不可能像某个兆古一帝一般,想着在运河上行龙船,在运河边建行宫。这一回,他连天子车驾都没带,而是选择了策马前往,同他而来的除了护卫之外,只有少量朝臣。

    刘辩抵达之时,因为水位下降而裸露的河道中,百姓们正在热火朝天的干着。

    “陛下,在新运河修成之前,原本汴渠、泗水之路还得继续用,是以现下以疏通新旧两条运河都能用到的汴渠段和扬州的邗沟段为主。目前汴渠段进展顺利,应能提前完成。”樊陵向刘辩介绍着施工成果,倒是黄祖已经出发前往了邗沟,错过这一次拜见天子的机会。

    从成本的角度,刘辩当然是期盼着越快完工越好,但他还是强调道:“提前完工固然好,但也要留意莫要让雇佣的百姓劳累过重。”

    樊陵立刻说道:“殿下放心,臣在安排之初便考虑到了这一点,后续亦派了官吏时时监察,以免出现苛待百姓之事。”

    “卿办事,朕很放心。”刘辩边说边往前走着。

    这一次刘辩出来,毕竟不是在雒阳,他对自己的安危还是相当重视的,把大将军和骠骑将军的军司马都拐了过来。在樊陵之后,张辽和满宠一左一右地跟在刘辩的身后。

    刘辩继续说道:“昔日至河间国时,朕光顾着派遣采风使至各处了,但朕却极少与百姓交谈。今日正好有此良机,朕就亲自当一回采风使。”

    樊陵虽然自觉应该不会出多少岔子,但为了以防万一,出于官僚的本能还是劝道:“陛下,小民言语粗俗,恐在陛下面前进退失据。”

    “无妨,朕爱听真话。”刘辩笑道,“只要是真话,便是逆耳之言又如何?”

    樊陵想了想,建议道:“陛下,臣听闻这里的小吏中有昔日从西园军中出来的,不知陛下可要见一见?”

    刘辩对于樊陵的保守心思一清二楚,他想着自己稍后再见百姓也不迟,遂笑道:“如此,那就召来见一见吧!”

    樊陵闻言,当即命人去寻找起来,当即发现,这附近就有一个出身西园军的亭长。

    ……

    “柳里亭长赵义拜见陛下。”赵义怀着激动之情拜见道。

    “不必多礼,”刘辩示意赵义坐在已经铺好的席上,问道,“朕听闻君此次带了二百余百姓来此,可还能管的过来?”

    “有亭卒和里父老协助,小人能管得过来。”

    “你是西园军出身,说起来也是朕的亲兵了,不用拘谨。你是哪一年来担任亭长呢?家中如何?几个儿女了……”

    “……小人自幼家贫,全靠邻里接济才得以长大,有机会参军报效陛下……”

    回答着来自天子关切他家庭和事业的问题,赵义忽然想到了来面见天子之前那个小吏警告他的话——“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你应当知晓吧?没有樊公说话,今日你绝见不到陛下,可你若是说出什么让樊公难堪的话……樊公自不会如何,但你……须知祸从口出!把握好这个机会,说不定之后我还要仰仗你过活呢!”

    短短的瞬间,赵义便已经回过神来了,此时,天子正问起他刚从军中出来担任亭长后的事情。    

    那时候的他刚从军中出来,虽然在吏事上的理论学的不错,也适应了军中的生活,但等他离开军中,带了地方之后,还是不可避免地因为缺乏经验犯了好些错误。

    有些他改了,有些就跟前两日一样,他还牢记着崔琰曾经教过他的《论语》,还未改变。

    “……你所会遇见的问题,也是其他人可能会遇到的,若能以你应对问题的经验推广出去,能便宜良多之人。”刘辩在交谈中发现,这个叫做赵义的亭长的确称得上尽职尽责,不愧被他安排人自西园军中培养出来的。

    而赵义听着天子这个时候还想着总结他初为亭长时的经验,为后继者做准备,赵义在自觉振奋之余,想到了今早他还决定闭嘴,这样的他,真的值得天子这样重视吗?

    忽然,赵义听到天子又问道——“今日朕在,樊卿也在,君大可畅所欲言,说一说这疏通运河一事上,还有什么需要改良的地方。”

    赵义怔住了,在场所有的目光都落在了他身上,小吏的话仍在耳边回响,樊公的脸上满是笑意,但赵义却忽然感觉如芒在背。

    “不用担心,说错了也不要紧。”刘辩以为自己吓到了对方,补充说,“所谓裨补阙漏,你带着百姓们每日挖掘运输淤泥,所能发现的问题在朕看来会有所不同。”

    赵义闻此,忽然脑袋一热,说道:“回陛下,小人斗胆,以为如今官吏之间,风气不佳!”

    此话一出,全场皆静。

    ……

    “……以小人看来,这本不是一桩大事,若能及时处理并非全无办法,老弱虽然干不得多少重活,但煮饭总是能做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圣人的教诲犹在耳边,然今人却已经忘了……官高则谄媚,官低则嚣张……”

    赵义将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全部道出,说完之后,他才留意到场中的氛围,整个人都有些失去了力气。但他整个人也都轻松了起来。

    “陛下,臣监察不利,请陛下治罪!”樊陵第一时间说道。

    刘辩摆了摆手:“风气不佳,非卿之过。”

    他忽然想到了在改革之初许多官员反对改革的一大理由,那便是以功利评判政绩往往会让人忽略道德,一旦道德沦丧,官吏全都追求数字上的增长而忽略民生……

    这已经不是刘辩第一次发现这种情况了。

    是时候树立几个道德楷模了!——刘辩想着,缺啥得补啥啊。

    刘辩转而对赵义道:“君所提出的问题很有见地,朕已经知道了。”

    说罢,刘辩赐赵义金五十斤,以彰显其直言之德。

    (本章完)


  (https://www.xddxs.net/read/3273566/11110544.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