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怒海覆清1852最新章节 > 第八一八章 闯关东

第八一八章 闯关东


  一碗手擀面的价值究竟有多少呢?

  当一个人处在饿死的边缘,他是会要一碗手擀面还是要一块大银锭呢。

  乔致庸如梦初醒,这位元首陛下已经看透了货币的本质啊。

  他确实是不想要他们一分钱,但是却要他们将钱拿出来全部用掉。

  这才是关键啊。

  虽然这些被用掉的钱会变成他们的债权,会变成他们的工厂和矿山。

  但是他们却是要用掉才行。

  董良陪着众人吃了一顿手擀面,接下来刘峰良和商部的负责人才会与他们商讨具体的事情。

  经过了几天的商谈,华族政府与晋商财团达成了以下几项合作。

  第一项便是成立一家晋商投资银行,华族与晋商共同注资,由华族控股。

  这家银行的主要业务不是存贷款和汇兑而是投资。

  第一笔投资便是北平到太原,太原到绥远府的铁路。这两条铁路便要花费上千万华元。

  不过却能够提供数万工作岗位,还能加强华族对漠南草原的控制。

  第二,加大对山西矿产资源的开发,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煤矿。

  煤炭是工业化的血液,华族在北方的工业化可以从煤矿的开采为起点。

  山西的煤炭无疑是最方便开采的。加大煤炭的开采,可以改变很多事情,比如将北方的经济给盘活。

  第三,他要晋商利用手中的资源协助华族控制草原。

  晋商势力早就已经渗透到草原上。在此时的草原上,除了黄教和王公贵族,晋商的势力绝对可以排到第三。

  牧民们需要信仰,他们更需要生活。要是没有晋商,他们连生活做饭的锅都没有。

  手中的羊皮卖不出去,就只能用来搭帐篷,也无法换成用来救急的粮食。

  第四,晋商购买五千万华元的国债。这是晋商自己要求。

  董良原本已经没有继续发行国债的计划。但是晋商觉得,南方的商人卖了那么多的国债,这一定是加强与官府之间联系的纽带。因此他们主动提出购买国债,利息多少没关系。

  反正他们就是要出这笔钱。

  董良也拿他们没办法,那就让他们买个放心吧。董良准备将这笔国债专门用来开发北方的基础设施。

  几天后……

  恭王府的书房中,董良正在听取刘峰良的汇报。

  “元首,这帮子老西可真是有钱!按照他们的说法,前两年,他们已经被朝廷压榨出来上千万两白银了。现在一下子还能拿出这么多钱来。”刘峰良手中是一个账本,记录着这次谈判的成果。

  “良臣,如果我们仅仅让他们买国债,他们肯定不会拿出这么多的钱。无论是修路还投资矿山都是有利可图的事情。他们也不傻,咱们华族推广纸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废除了白银的流通,到时候他们手中那么多白银怎么办?”

  “现在变成了工厂矿山,那才是会下蛋的鸡啊。”

  刘峰良连连点头:“这就叫互利共赢吧。”

  董良创立华族,总的原则是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

  也许某些人在历史上做过对不起这个民族的事情,但是这不能连坐到他们的后代。

  只要愿意加入华族,愿意帮助这个民族壮大,承认自己是华族文明的一份子,那么就都是团结的对象。

  这次合作同时还将这些晋商手中的资金给盘活了,为北方糟糕的经济形势注入活力。

  获得足够的资金,修建铁路,将南北联通起来乃是当务之急。

  华族现在有三个最耗钱的项目,一个是组建一支现代化的海陆军,二是修建铁路、公路等现在交通设施,三是移民拓边。

  为此,董良必须要将整个华族的潜力都给发觉出来。

  五万万劳动力,还有各阶层数千年积累的财富就是华族的潜力。

  “良臣,过段时间我要离开一趟,你在北平坐阵,主要工作还是恢复经济。只要百姓的生活安定下来,社会就会稳定,那些反对势力就掀不起风浪。”

  董良已经在京城呆了将近两个月。他不可能一直留在这里。

  当初成立内阁,成立总司令部就是为了将自己从繁琐的工作中摘出来。

  他准备去一趟远东,没有别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远东这块偏远土地的重视。

  这段时间,董良在北方的很多布局都已经展开。

  在山东西部,从曹州府到济南府,一条望不到边际的迁徙队伍正在缓缓移动。

  队伍中有推着独轮车的男子,独轮车的一边放着他们简单的家当,一边坐着一个光屁股的娃娃,前面是一个妇人,妇人拉着一根麻绳,头上带着一块青布头巾。汗水顺着妇人小麦色的脸颊流下来。

  麻绳的另外一端栓在独轮车上。

  “媳妇儿,前面是一个补给站,咱们到那里休息一下吧。给孩子整点吃的。”

  “好嘞,当家的。”妇人回过头,擦了一把汗,柔声应道。

  男人的名字叫王文浩,妻子叫赵阿珍,他们有一个三岁大的男娃。

  一家三口五天前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曹州府菏泽县侯家集。

  王文浩对这里没什么留恋的。他的父母因为不喜欢自己的妻子,因此分家的时候,文浩一家没有分到半分田。

  一家人全靠文浩给人做长工过活。

  因为生活拮据,两人生了一个孩子之后,都不敢再要孩子。

  后来官府南下征伐,很多田都荒了,王文浩也找不到什么事情做。

  一家人的生活更加的困难。

  后来王文浩被朝廷征为民夫,家中只剩下妻儿。

  那段时间王文浩一心想着逃回家,但是他听说有人逃回去之后,一家人都被官府定罪,只能打消这样的念头。

  最困难的时候,赵氏跟孩子差点要饿死。

  赵氏天天出去挖草根扒树皮才勉强活了下来。

  战争结束之后,华族接管这里,民夫都被放回家。

  到家之后,看到家里凄惨的模样,王文浩非常自责。

  这样的生活没有任何希望。

  好在现在护卫军接管了这里,开始救济百姓,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

  但是大家却没有等到分田的好消息。

  护卫军一接管曹州府之后便开始动员百姓迁移。

  这个时候李鸿章都还没有赶到济南上任。

  一开始官府只是动员大家自愿迁移。

  第一批移民离开了。王文浩选择留了下来。他听说华族是分田的。

  他还是想留在家乡。

  六月份,李鸿章上任山东副总长之后,治黄委员会成立,强制迁移正式开始。

  侯家集周围十几个村落,数千户百姓将全部迁移。

  这个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开始听到所有人都要离开家乡,大部分人的想法都是抵触。

  华族百姓那种乡情是其他民族很难理解的,这是刻印到骨子里执念,已寄成了华族文化的一部分。

  接下来,官府公布了待遇,迁移到关外的百姓,官府会解决沿途的食物消耗,到了地方之后,每家可以承包的土地是他们在关外的五倍。

  也就是说,你在关内可以分十亩田,到了关外就可以分一百亩。

  当然关外依然不允许土地私有制,只有到了远东以及南洋诸岛这样偏远的地方,才会有土地私有。

  这是华族的平行土地制度。在核心区实行土地国有,百姓只能承包土地耕种。在城市,土地也只能买卖所有权。对土地的买卖实行严格的管控政策。

  但是在非核心区,土地实行私有制,只要你有钱,能够交得起税,基本想要买多少土地都可以,而且这些土地也是世代属于你个人的。

  听到有饭吃,有田分,第一批心动的人出现了,那就是王文浩这样没田的百姓。

  他们小门小户,生活实在是困苦不堪。

  只要报名移民,现在就能够吃饱饭。

  还有一部分人是有田的百姓,这些人舍不得自己现在的农田。

  虽然到了关外可以获得更多的田,但是那里毕竟是所谓的苦寒之地,现在他们勉强过得下去,没有迁徙的动力。

  还有第三类人,就是当地的地主和士绅。他们本就是当地的地头蛇,已经混到了当地食物链的顶端。

  这些人才不想到关外去。到了关外,大家都是从头再来,相当于重新洗牌。

  而华族实行的是均田制,土地都是国家的,分包给百姓耕种,百姓缴纳赋税。

  这种制度之下,不可能再兼并土地,也就无法剥削普通百姓。没有剥削,他们就过不上特权生活。

  个人有个人的想法,李鸿章的工作难点就在这里。

  但是他没有时间,洪水不会给他时间。

  在迁移百姓之前,官府对古菏泽的勘察就已经开始了。

  如果黄河水泄进了曹县,他会朝什么地方走,有没有地方将黄河水给排走,这是需要专业勘察队伍的。

  这个时候的人已经学会了测量海拔。早在元朝的时候,中国人郭守敬就提出了海拔概念。

  古人修建运河,就需要测量海拔,以确定河水的走势,确定在什么地方修建船闸。

  现在,在强大的人力支持下,需要修建堤坝和水闸的地方已经完成。

  就等着李鸿章将人迁走,那边就可以炸开黄河大堤,然后将水给排进来了。

  到时候进入菏泽的不仅仅是黄河水,还有大量的泥沙,原本村庄和城池都将埋在沙子底下。

  含有泥沙的黄河水进去了菏泽之后,水流变慢,泥沙很快就会沉降,湖水也会慢慢变得清澈。

  李鸿章直接让护卫军出面协助,将粮食送到了乡下,立即移民的百姓,直接发粮食。

  三天之内,不主动迁移的,将会丧失分粮的机会。

  这下子那些中间派不再坚持了。

  只有几个地主士绅裹挟了一些宗族子弟,以保护祖坟的名义出来闹事。

  李鸿章这人非常果断,连出面劝阻都没有做,直接派兵将带头闹事的人给抓了。

  这下子剩下的人立即偃旗息鼓。

  他很清楚,这些地主士绅擅长的不过是道德绑架和虚张声势。

  就这样,大迁徙正式开始。

  迁移的路线是从曹州府到济南府,然后到青州、莱州,接下来从莱州渡海。

  为了防止人流过于密集,还有一部分人直接去了海州,从海州坐船到海参崴。

  这部分人是准备分配到吉林乌苏里江沿线地区的移民。

  这里原本有一些满清时期就存在的村落。

  华族的移民策略就是依托原本的自然村落,在周围的荒地上建立新的生产大队,安置这些移民。

  原本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可以传授新移民一些生活技能。

  然后华族会派遣官员组织这些人修建基础设施,开垦土地,开启新的生活。


  (https://www.xddxs.net/read/3272873/109365671.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