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劝学
没过几日,张居正的第一卷书就记载完成了,看着面前厚厚一本的《张叔大品论语》,朱翊钧不禁嘴角直抽抽,“太傅,这书...怎么这么厚啊?”
“陛下此言差矣,论语乃我儒家万书之本,臣还觉得写得有点少了呢...”
翻开书卷,确实都是满满的字迹,把每一句话的释义,背景与张居正自己的见解都明明白白的讲了出来。
对于豪门大族这可能没有什么作用,但对于下层的读书人来说,这就是他们走向科举最好的辅导书。
...
但今日,张居正将此书带入宫中,并非是为了显摆,而是想就此考考朱翊钧。
明朝的科举一般是在八月份持续到来年三,四月份,而现在距离开考也是只有一个月的时间。
按照明朝皇帝的习惯,一般这个时候就要写下对于自己这个时代人才的“劝学”,既能体现当朝皇帝的气度,也能表现对人才的重视。直白说就是鼓励更多的高人逸士参加到科举之中。
今天的张居正给自己的考量就是这个。本来朱翊钧打算直接让张居正代笔的,但是张居正说道:“即便老臣代笔,也要清楚陛下的真实意图。但陛下不用担心,可以先写一个初稿,后面交给老臣即可。”
冯保研完墨,便安静地立在一旁,化身木头人。
整个殿内毫无杂音,只有朱翊钧食指按照心情轻轻敲击案牍的声音。
朱翊钧心里大呼生不逢时,“晚了啊,晚了!朝代错了啊,唐已经过去了,最容易薅羊毛的朝代已经过去了啊!!”
况且现在明朝已经过半,朱翊钧也并不确定自己脑海里的明朝古诗是否已经现世。
“那清朝?”小皇帝低语。
可惜的是朱翊钧上一世研究的是明朝历史,对清朝历史研究甚少啊!更不要提什么古诗词了...
但对于民国时期的古诗,朱翊钧还是颇有见解的,脑海里一下就蹦出了熊伯伊的《四季读书歌·秋》
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
第一句诗写下,张居正有着些许震惊,没想到朱翊钧竟然能工整的对其韵律,但也就仅仅如此了。
晨钟暮鼓催人急,燕去雁来促我忙。
菊灿疏篱情寂寞,枫红曲岸事仿徨。
这段一出来,张居正的惊异不在出现在心里,直接出现在了脸上。
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
等朱翊钧写出最后一句的时候,张居正怔了一下,缓缓说道,“臣读完这篇文章,只感觉内心激动,神采奕奕,大有现在就去读书的气氛。
作为大明读书人,谁想空度光阴呢?谁不想去报效国家呢?
臣相信,此诗一经出世,必然能引起轩然大波。让读书人卸去懒惰之风!”
“太傅,朕还有一首,想要让您品鉴。”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朱翊钧这次没有丝毫停顿,一鼓作气地写出了这首千古名篇;
原本张居正脸上的笑意,瞬间被吃惊所取代。
张居正沉默了足足有一炷香的时间。
“陛下……”
张居正的语气似乎有些不解,“少年凌云多壮志,这点臣理解,但是自古以来,在霸气方面能与陛下相比之人,唯有秦皇汉武了吧。”
冯保轻轻地咳了一下,善意提醒道:“陛下可是说他们略输文采啊。”
“啊,啊。对的,对的。”张居正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心中的千古帝王,早已被朱翊钧‘击败’了。
“绝了,臣有些等不及看到陛下成长起来了。”张居正轻声说道:“此刻,臣才明白那五个字的含义。”
朱翊钧好奇道:“哪五个字?”
“天、地、君、亲、师。陛下虽年幼,但是气魄,文采都不输古代明军!倘若陛下能够成长起来,那我大明一定可以再现开元盛况!实为国之幸事!大明之幸事啊!”说完,朱翊钧发现张居正早已是热泪盈眶。
“太傅,朕尚且年幼,之后的事还请您多多操心啊。”
“陛下放心,臣愿为陛下手里的利刃!在陛下尚未成长起来之前,这一切阻拦,老臣都定会为您踏破!”
...
次日,写着朱翊钧的诗句的大字报就被禁军贴到了京城城墙之上。
士兵们鸣锣示警,看到周围的人都来得差不多了,一个绿袍小官从军士们的身后走出,用浑厚的声音念起了这二首动人心魄的劝学诗。
“秋读书...”本来松散,随意的语气,随着不断地念读,官员不由得语气变得抑扬顿挫起来。
当念到最后的时候,不少年轻人早已握紧了双拳,都不想再浪费时间,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去读书了。
在下面站着的秀才们都感觉自己静如一潭死水的内心,居然被这一篇文章勾起阵阵波澜。
“我已经忘了上次读到可以引起共鸣,让我激动的文章是什么时候了。”一个看起来有四十岁的老大爷说道。
“快快快,还有一张呐。别啰嗦其它的。”一群人可是没心情听几个读书人凡尔赛。
“这是一首词…”从上篇文章,官员已经体会到了皇帝的本意,于是一开始就是全情投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最后一句话,接连念了三次,每次的声调与情绪都更加饱满。
“后劲真大啊。”
“我感觉这个词里面没有三句一样的啊,他是不是念错了啊。”
“不能吧,人家可是官啊!不可能念错的啊。”
那官员读完,环顾四周,然后说道,“今天,范爷高兴,就免费给你们做个解析。”
那官员满面红光,好似痛饮三百杯一般。“在场的有没有人知道荀子的《劝学》,韩愈的《师说》?”
原本热烈的场子,因为一个问题瞬间冷了下来。
“一帮子老黄牛啊,但就算是对牛弹琴,今天范爷也给你讲清楚这两篇文章的精妙之处!”
官员快步走到第一篇告示前,直接说道:“依我之见,现在的两篇绝不逊色于他们,甚至后劲更大,更符合我们大明现在的国情!”
“首先,《劝学》针对的是懵懂无知的孩童,好似父母般贴心地讲述学习的好处。整篇全是一股子温柔暖意;
《师说》算是针对十二三岁正处于叛逆的顽劣儿童,但如果这两篇文章虽然绝妙,但是大多数成人看起来都是不痛不痒,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我们过了那个懵懂的年龄了,我们见识过社会的险恶,人性的冷酷,有多少人落榜之后郁郁寡欢,借酒消愁。”
“但是,《四季读书歌》这篇文章的出世,就是针对三十岁以下那群热血未冷,志向未消的年轻人!
陛下通过这个文章告诉我们时间苦短,我们必须要努力学习,才不会在年老只是痛哭流涕啊!”
“最最令人拍案叫绝的就是最后的这首《沁园春·雪》,陛下实在是深思熟虑啊。这篇文章针对的就是像我一样屡次失利的心灰意冷,或者那些有真正能力,但对官场失望的人才的。
年轻人哪怕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实际操作难免心急,容易迈大步,扯到蛋,但是把我们这群老家伙唤回来之后,就可以完美解决这样的问题。”
(https://www.xddxs.net/read/3266659/11111132.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