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隆万盛世全文小说 > 第560章 559“钞法”

第560章 559“钞法”


第560章  559“钞法”

        第二天一大早,魏广德安排家丁给南京和九江送信后,就匆匆到了裕王府,等待西苑返还奏疏的批红。

        不出意外,在等人等待的时候,李芳就匆匆进屋,把手里抄自内阁的条子送到裕王手中。

        裕王看了眼,就面无表情说道:“父皇命林润即刻逮捕严世番、罗文龙进京问话。”

        听到是问话,虽然有“逮捕”二字,可殷士谵、张居正等嘴角不觉抽了抽。

        既然是问话,自然是答的不满意就会变成审问,成为一个新的案子,可若是嘉靖皇帝满意了,似乎也就不是个事儿。

        可见,昨日魏广德一开始说严世番在江西的高调言行,还真未必没有故意引诱御史清流弹劾之意。

        直接回京城,无旨之下借严世番一百个胆子也不敢。

        可因为有了这道旨意在,他就可以堂而皇之回京城了。

        “看来,严冬楼此举,怕真是有意为之。”

        殷士谵终于还是开口说话,打破了屋里的宁静。

        严世番很厉害,很难缠,这是屋里所有人的共识,否则严嵩也不会以八十高龄还能窃据内阁首辅之位而不倒。

        “昨晚我去见了老师,老师也有些后悔,忘记了严世番是被发配广东,此事正该发广东按察司拿人的。”

        张居正也跟着说道。

        “善贷,严世番押入京城后,你去刑部勤快些,务必抢先看到他的供词,绝对不能留一丝机会给他。”

        裕王这时候开口,对一直沉默不语的魏广德说道。

        “是,殿下。”

        魏广德答得很干脆,他的计划中已经没有了严世番的活路,自然也不会轻忽此事。

        而且,按照魏广德依稀的印象,这次严世番进京城,最后的结局应该是死路一条,只是不知道那时候的徐阶、高拱是怎么操作的此事,给他定下的什么罪名。

        到这个时候,除了魏广德一开始说的,走一步看一步外,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就算要罗织罪名,可也只能向着林润奏疏上的罪名靠拢。

        擅自逃脱充军,这项肯定是跑不了的,只是他肯定会以严嵩年老说事,很可能在嘉靖皇帝那里变得不那么重要。

        至于诽谤朝廷,豢养死士、聚众谋逆等,毕竟事发在江西,这个时候也只能看林润能带回来什么证据。

        就算他们想要在其中动手脚,时间上也来不及了。

        “你手里还拿的是什么?”

        这时候,裕王看见李芳手里还有一张条子,遂开口问道。

        能和这张条子一起送来的,想来也是内阁里认为比较重要的东西。

        可是这几日,除了林润的弹劾奏疏引发的风波,貌似也没有其他的事儿了。

        “这是陛下下旨,暂停宝源局铸造钱币的旨意。”

        李芳急忙答话,同时双手也上举,把手里纸条递给裕王。

        “暂停铸币?”

        听到李芳的话,屋里几人都把注意力转移到那张纸条上,很好奇嘉靖皇帝为什么会下达这么一份旨意。

        铸币,自然是指的铸造铜钱。

        可是大明朝的铸造的铜钱和以往其他朝代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铸造的铜钱并不是为了流通,而是用于宫廷赏赐用。

        虽然,这些被铸造的新钱其实也是用于流通的。

        造成这个矛盾的根源,其实在于大明朝自朱元璋时期所制定的“钱法”中,并没有铜钱,大明自始至终都实行的是“钞法”。

        虽然后世有人将明朝有关铜钱的制度称为“钱法”,有关宝钞的制度称为“钞法”,但是这和后世货币已经是纸币为主的时代,硬币也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退出市场。

        只不过,在明朝一直没有明确的是,宝钞发行和回收的问题,宝钞和钱币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随市面的变化而变化,朝廷在中后期干预失调,导致整个明朝的钱法都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

        自明太祖朱元璋诏造大明宝钞后,对于明廷解决国内财政压力的效果是明显的,但是宝钞在民间的流通却经常是不通畅的。

        明廷也一直致力于钞法问题上不断做出积极的调整和管理,但最终也没能逃过宝钞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命运。

        实际上,发行大明宝钞并不是朱元璋心血来潮的反应,而是继承元朝的制度。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使用纸币的国家,早在唐代就出现了具有现代汇票性质的“飞钱”。

        宋代的“交子”、“会子”,已是比较成熟的纸币,已是比较成熟的纸币,金代承袭宋制继续使用纸币并有所发展。

        到元代,则在宋、金的基础上更趋完善,实行纯纸币制度,金银和铜钱都不许流通。

        宋、金两朝虽都发行纸币,但都与铜钱并用,作为法定货币,在金朝末年,曾滥发纸币来解决财政困难,造成了纸币贬值,失去信用。

        纸币代替金属充当流通手段,必须有充足的准备金。

        元朝建立的纸币则在制度上避免了出现滥发纸币的现象,元朝初期实行纸币的准备基金充足,各地领取新钞,必须先交金银为本,集中全国现银于国库,以安定人心。

        加之强制推行纸币的权力机构国家政局比较稳定,也使纸币的施行成为可能。

        在此期间,元朝的纸币也曾经出现过段时间的混乱,而究其原因则是因为金银全部起运国库,导致各地无纸币可兑换的金银,实际成了无本虚钞。

        元朝政府立即整治钞法,并停止起运库银,钞值重新恢复稳定。

        但是自大德七年前后又出现钞币贬值,武宗即位后,滥行赏赐,开支浩大,任意动用钞本,使钞值更加下跌,而之后的政策皆未能重新稳定钞值。

        在元末各地农民起义爆发后,军费激增更是无力控制钞值,最终元朝的纸币制度随着政权一起彻底崩塌。

        亲身经过元末钞法之乱的朱元璋,深知元末钞法的弊端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因此,在大明宝钞制度的设计内容方面,他又做出了与宋元时期不同的创造,即不设立准备金制度,而是以官府权威强行推动,这是一种对政府强大的政治权力和皇权高度依赖的货币制度。

        事实上,大明宝钞和现今货币制度已经是高度相似,以国家信用作为担保的制度。

        为了在民间推动大明宝钞,明廷明确规定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否则要被官府治罪。

        百姓可以拿金银去官府兑换宝钞,却不能用宝钞向官府兑换金银。

        税收方面为钱钞兼收,宝钞占据十分之七的比例。

        宝钞和贵金属货币之间的单向兑换制度体现了明政府强制控制国家流通货币制度的政策特点,并可以大肆从民间掠夺财富以供朝廷使用。

        宝钞发行后,政府和民间不同的使用状态,是宝钞后期弊端丛生,贬值严重的关键原因。

        朝廷凭借手中强大统一的政府权力,不顾市场流通规律,一味的印发纸币,只为解决朝廷自身需要。

        虽然在军费、官僚集团的薪俸、赏赐等方面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由于宝钞自身设计制度的缺陷,注定宝钞在民众之间难以流通。

        从洪武末年开始,一直到正统初期,宝钞就一直呈现出贬值,自正统年间以后终于几乎沦为废纸。

        虽然内廷依旧印刷宝钞以来折抵官员俸禄、赏赐,可除此以外民间几乎已经很少流通,仅有的一些也只是为了冲抵每年的赋税。

        这,或许也是大明朝直到灭亡,大明宝钞依旧在发行的原因,因为地方官员可以从中获得暴利。

        那就是在征收赋税时以实物和现钱收取,上缴时则将该部分以大明宝钞冲抵,两者之间差价巨大,获利也远超之后的火耗。

        只能说,大明的官员们是真的很会赚钱。

        在魏广德看来,大明宝钞的失败,除了肆意发行导致的贬值因素外,宝钞与金银之间的交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保证宝钞价值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试问,后世各个主权国家发行的钞票,相当一部分也都是没有建立保证金制度的,可那时的货币依旧可以保证币值,这是为什么?

        后世货币汇率不断变化,可除了极端情况下,各国的货币还是相对稳定的。

        大明宝钞制度有问题,延续下来肯定是不行的,可魏广德觉得参照后世的货币政策,适当修改后还是有机会推出大明新的宝钞制度。

        在这个新制度下,以前发行的宝钞肯定是不能承认,不过这个太复杂,他也没有完全想好,只不过有了这么一个概念。

        不过这个时候,李芳口中的暂停铸钱就有意思起来,难道内廷要停止赏赐,眼看着就是岁末,快要领岁赐的时候。

        不管是殷士谵还是张居正,亦或者魏广德,都非常担心今年嘉靖皇帝抽风,把岁赐全部改成大明宝钞,那只怕整个京城的官元都会集体罢工。

        不过和他们想的不同,只看到裕王接过纸条细看后,眉头由最初的紧皱到逐渐舒展,显然事情并没有往他想到那个方向发展。

        “你们也看看吧。”

        说话间,裕王把纸条递给了殷士谵。

        殷士谵在看过后,很快就递给了魏广德。

        魏广德低头看去,“上谕工部:近来钱法阻滞,由于私铸威行,其令内外诸司务遵前旨严加访治。

        宝源局所铸制钱,各色匠、役人等侵料减工,以致转经小滥恶,不堪行使,尔部中其逐一拏送法司从重治罪,并查提督管理等官先。

        以职名闻今后该局暂停铸造,户部每年将南京、云南及税课司收好钱一千万文送部,转送司钥库以备赏赐之用。”

        看完纸条上的内容,魏广德呼出一口气,原来是嫌弃宝源局铸造的烂钱太多。

        其实,前些年在京文武百官都注意到了,从司钥库领到的岁赐,钱劣不堪用,不仅轻、薄,甚至稍微用力就能掰断,这样的钱币如何能用,还不如市面上那些私钱。

        把纸条递给张居正,魏广德也只能觉得好笑。

        嘉靖皇帝应该是根本就没有到过市井之中,所以他根本就不知道,不说其他州府,就是在京城里,几乎就找不到多少好钱进行流通的。

        那些流通的好钱,被人收走后就会被投进熔炉炼制成劣钱,毕竟大明确实很缺铜料。

        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还是嘉靖皇帝对币值的干预。

        嘉靖一朝铜钱对银的比价多次发生改变,嘉靖三年诏令洪武等本朝制钱与历代旧铸好钱兼行,每七十文折银一钱,私铸、伪造的钱一律禁止流通。

        嘉靖十八年,规定无论制钱,还是历代旧钱兼行,质好的铜钱七十文折银一钱,稍次的铜钱一百四十文折银一钱。

        嘉靖三十二年又规定只允许嘉靖通宝钱七文折银一分,其他洪武等制钱及前代杂钱需十四文折银一分。

        到了嘉靖三十三年规定嘉靖通宝钱七文折银一分,洪武等制钱与前代杂钱上品者也七文折银分,其余视钱质量的好坏分别以十文、十四文、ニ十ー文折银一分,不久又诏令以嘉靖通宝钱七文、洪武等制钱十文、前代钱三十文折银一分。

        民间私钱泛滥的根源,其实就是因为嘉靖通宝钱与历代古钱的折换率过高,民间竞相私铸此钱借以牟利。

        政府虽然多次严令禁止私铸,但民间私铸活动并未得到有效遏制,而今更是京师市井中所用,俱出私铸的境地。

        “轻制薄小,触手可碎,字文虽存而点画莫辨。其则不用铜,而用铅、铁不以铸,而以剪裁,粗具肉好,即名曰钱,每三百文才直银一钱耳。作之者无忌用之者不疑,而制钱、旧钱返为壅过。”

        这正是这一时期京城市面上流通铜钱的真实写照。

        魏广德都还记得,自家就参与了用铁炮换铜炮的勾当,所得铜料全部都用于铸造“嘉靖通宝”。

        上次他还接到家中来信,说现在江南各卫所皆在做此事,以后就算被人发现也不怕,法不责众。

        这次的事件,工部会有多少人人头落地,魏广德自是不关心,不过虽然自家从中牟利,却也坚定了他将来重建钱法的打算。

        朱元璋设计的“钞法”,不应该就这么被埋没掉,还被后世子孙误会,没有准备金制度也不是宝钞失效的根本原因。


  (https://www.xddxs.net/read/3256317/116360458.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