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大明超时空公司,总裁朱元璋大结局 > 第230章 大唐多灾多难!

第230章 大唐多灾多难!


“你且看看这个。”李世民拿出一份折子递给萧然。

萧然打开看完,忍不住抬手拍向脑门,“我都忘了这事。”

“贞观七年三十多州发大水。”

天灾无论在哪个时候都是令人心惊的,哪怕是后世也会在天灾中出现伤亡。

李世民皱眉,“竟会有如此多的州遭难。”

他看到的奏折仅仅提及出现洪灾。

萧然摇摇头,“我就记得贞观七年八月出现洪灾,至于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并不清楚。”

“你是想要应对洪灾的粮食?”

李世民沉声道,“朝廷粮食充足,赈灾粮食我会尽量多运送过去,但我担心百姓死伤过多。”

“那我给你准备后世赈灾会使用到的东西。”萧然立即说道。

“可,那我随你走一趟。”

萧然回到家里,忽然又让李世民稍等,转身去将赵匡胤带了过来。

……

熙宁元年

福宁殿

在看到萧然时,赵顼连忙起身走来。

“萧先生。”

走近后,赵匡胤的面容让赵顼愣住。

萧然出声介绍,“这是唐太宗,这位是你的老祖宗宋太祖。”

“你想要富国的事就由他们来教你。”

闻言,赵顼当即躬身行礼,“老祖宗,唐太宗陛下。”

李世民在来的路上就简单了解了赵顼此时的情况,“你且将户部帐本拿来。”

要想强国,户部怎么也得清理干净。

赵顼当即下令让人去找户部的大臣带着账本过来。

萧然等人落座。

殿外的太监忽然进殿,称王安石前来觐见。

李世民和赵匡胤略微好奇。

“王安石的变法尚可,能堪大任。”李世民道。

萧然笑着开口,“王安石在历史上还挺有名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何为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后世对唐宋两代的八位散文家合称,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人。”

一旁的赵顼惊讶,“竟是他们几人。”

萧然继续说:“他们能出名,和官场脱离不开。”

“欧阳修父亲当官,丧父后,投奔一生清廉的叔叔,后来走上科举之路。”

“但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十分坎坷。”

“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十七岁的欧阳修在随州应举,写出的文章被人传颂,可惜因文章不合官韵落选。天圣四年,再应州试合格,荐名礼部,翌年应礼部试,不幸落第。”

“天圣七年,欧阳修带着自己的文章找上汉阳胥偃,胥偃将他留置门下,随后带他泛江入京。次年,经胥偃保举,欧阳修成为监元和解元。天圣八年,欧阳修成为省元,没多久,他参加殿试唱甲科十四名,进士及第。他没能中状元,原因是锋芒过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

“欧阳修正式踏入官场,多次调任,直到景祐三年,权知开封府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相吕夷简,吕夷简反讥范仲淹结党营私,范仲淹论斥吕夷简被罢黜。不少官员大臣求情,右司谏高若讷没有上书,因此欧阳修等人攻击责备高若讷,高若讷上疏辩驳,最后,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

“这其中欧阳修所写的《与高司谏书》受到追捧,至此名声大振。”

进殿的王安石眼神一亮,他朝着萧然行礼。

“萧先生,您对欧阳先生生平也十分了解?”

李世民上下打量了一番王安石。

倒是赵匡胤和善的让王安石坐下,“大宋文人辈出,能被后世传唱的却也是极少数,欧阳修和你的文采恐怕不相上下。”

“欧阳先生大才,我不敢自傲。”王安石谦虚的说着。

萧然看着王安石想到一事,“欧阳修推行过庆历新政,虽说也是失败了。”

“曾有耳闻,不过并未得知详细内容。”

“此事是宋仁宗时期,我也就不多说了,他新政失败后又开始了调任降职。皇祐四年,欧阳修因母亲去世而离职服丧,不久朝廷以旧官起复他被朝中官员阻拦。到了至和元年,服丧期满后,欧阳修被召入朝中,朝中又有人担心他受到重用,伪造了他请求裁汰内侍为奸利者的奏疏,以此激怒宦官。最终,欧阳修任翰林学士。”

“至和二年,辽兴宗去世,辽道宗即位,欧阳修出使辽朝。”

“嘉祐二年,欧阳修知礼部贡举,录取苏轼、苏辙、程颢、曾巩等人。”

“时间到了治平二年,欧阳修因卷入濮议之争,遭到御史吕诲等人的攻击。在双方的争论中,欧阳修欣赏蒋之奇的说法,将他升职。当时欧阳修妻子的堂弟薛宗孺犯事受劾,欧阳修不愿出手,薛宗孺造谣欧阳修与其大儿媳吴春燕有染。为求自保,蒋之奇立刻上章弹劾欧阳修。”

赵顼忽而叹气,“当时我已将事情查探清楚,并且进行处罚,欧阳修却提出辞官。无奈下,我让他出知毫州,没想到他接连上表请求致士。”

“经历此事,欧阳修明白自己不适合留在朝中。现在他应当是在青州,等到你任用王安石进行熙宁变法。欧阳修会写下《言青苗钱札子》,指出在俵散青苗钱的弊端。”

萧然目光落在赵顼身上,“但你没听,他未经批示自行停止,险些被罚。”

“是什么弊端?”王安石有些迫切的询问。

他在萧然离开后,将变法详细内容书写过后,冥思苦想都想要解决变法中会出现的问题。

“一是抑配,就是强行摊派,二是俵散秋料钱。”

说着,萧然稍稍停顿,“你们要想变法,不如将欧阳修召回来商讨。”

“我这就传召。”赵顼道。

待赵顼暂且离去,赵匡胤忍不住问,“除去欧阳修和王安石,其余几人如何?”

“苏洵、苏轼、苏辙被称为三苏,其中苏洵为两人的父亲,并且已经去世。”

“苏轼和苏辙虽身为两兄弟,更是同时做官,他们在朝中的经历大不相同。”

萧然脑海里浮现后世的一些调侃,差点笑出声。

察觉到萧然脸上的笑意,李世民几人神色疑惑。(本章完)


  (https://www.xddxs.net/read/3236140/11110924.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