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诡三国小说免费阅读 > 第1176章 人才引进

第1176章 人才引进


  越往西北走,斐潜越是体会到了当初诸葛为何选择这一条进攻路线的原因,嗯,或许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而已,但这个原因应该也是相当重要的一条,那就是运输。

  没有解决运输问题之前,大规模的战争或者是持续时间较长的战争,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

  消耗太大了,不仅仅是兵卒的消耗,还有运输部队的消耗,而这些消耗,很大程度上和战争无关。

  斐潜坐在青泥水边,在面前的还算是比较平顺的石板上铺开了一张厚竹纸,然后用毛笔在竹纸上勾勒着,画出大概的行军路线,并标注周边的山川要点。

  当然,这一张略显的简陋的地图依旧是大概的记载和描绘,很多东西依旧是无法详细的标明,但是斐潜至少懂得一些地图的基本常识,比例尺寸什么的相对来说比起汉代其他地图制作者都要好很多。

  至少斐潜不会在地图上勾勒出写意或是写实的山水图画……

  现在的位置,距离汉中阳平关三天。

  没错,三天。

  坐了记号的斐潜,不由得嘟囔了一句,下一次,一定要把计里器搞一台出来,这样的粗略计算方式,实在是太让人无语了。

  汉代,其实早就有计里器了,或者叫做司里车,又称记道车,但是这个玩意就跟很多古代黑科技一样,最终没有能够广泛的应用,逐渐便失传了。

  其实司里车的原理并不复杂,就是利用齿轮机构差动的关系,但是就是这样的技术,在汉代,甚至在汉代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这样的司里车只是用来作为皇帝出行时“大驾卤簿”中必不可少的仪仗之一,并没有将其投入到实际的运用当中去,再加上除了制造者之外,没有任何人懂得原理,一旦其中任何一个齿轮松动脱钩,便算是坏了,也不懂得修复和维护,因此这样相对来说笨重的司里车,便在华夏特有的混沌计数面前,败下阵来。

  大概和约数,全凭感觉,横行华夏成百上千年,直至西方机械攻上门来的时候,才明白有一个精确的计量方式有多么的重要。

  斐潜将目光投向了身侧奔腾不惜的青泥水,又将抬头眺望着远方。

  青泥水,因为两岸颜色青翠,宛如青泥一般,故而得名。现在这个汉代,还没有像后世一样,一提西北,就想到荒凉和黄土,就像是眼前的青泥水,依旧是清澈的。

  接下来还有一段路要走。

  从汉中那个小盆地出来,西出了阳平关,往西北方向,便是进入了祁山道,这一条路,相比较走秦岭来说,真是平坦的太多了,山势舒缓,山间有路,足够容纳军队列队而行,不想是傥骆道那样需要攀爬盘旋。

  往西北走了大概一天左右的路程,便到了沮水、东渡河、西河、白河、东沟河的一处交汇之处,虽然这个地方水流很多,但是都很浅,并不适宜漕运,只能是沿着河谷步行,当然,在这样的地方修筑一个营地进行补给的话,应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斐潜在这个位置,稍微标注了一下,划了一个带了些犄角的“回”字形,表示可以修筑营寨。

  沿着青泥河谷继续继续向西北步行约两天的时间,便到达了这里,沮县。

  这里是群山环抱当中一块难得的平地,并且有充沛的水系,一条是穿过县城的嘉陵水,另外两条是位于县城西北的青泥河与西汉水。

  西汉水,恐怕就是诸葛亮一生之痛了。

  当年刘邦北伐项羽,韩信调兵出汉中,就是利用西汉水运输粮草,但是到了诸葛亮的时期,这个已经成为了老黄历,不可复制了。

  西汉水发源于祁山北边的齐寿山,原本流经沮县,然后继续向南,在汉中西南的阳安关与汉水汇合,故名西汉水。

  所以当初韩信可以从从容容的领着十万兵马北上,不用太担心粮草的问题,因为粮草这些笨重东西,可以走船运,从汉水转运到西汉水,然后再送到这里,进嘉陵水,在往北运输……

  就算是秦末汉初的船运技术再落后,也比人马陆运要便捷了许多,但是到了诸葛亮的时代,却没有办法了。

  不知道应该说是刘邦的好运,还是说刘备没有这个气运,公元前的一场地震,改变了西汉水的河道,从此西汉水直接在沮县的西北方与嘉陵江交汇,不再继续南下流向汉水,因此也就由汉水的支流变成了嘉陵江的支流,因此原本的好好的一条天然粮草运输通道,就这样断绝了。

  所以在这个时代,如果想要转运粮草北上,就必须先从汉中步行至沮县,然后在县城乘船,先沿嘉陵江,再走西汉水,最后方能抵达祁山。同时,这条水运因航线较长,山高水窄,又有枯水期,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用小船来运输粮草,无形当中就增加了粮草转运的难度。

  不过呢,斐潜并不打算走粮草运输的这一条线,而是打算先去下辩,所以走的是青泥水的方向。

  沮县的青泥河与嘉陵江,这两条河流在县城的正北方交汇,原本河道狭窄,淤泥堵塞,不过之前的武都太守虞诩两次大规模修缮道路,把这两条河的漕运都开通了,于是这片地区交通便利,也是大量货物往来的区域,便成为了富庶之地,这一次李儒转借粮草的场所便在这里。

  越往北走,斐潜才越清楚诸葛亮那个时候的选择,是多么无奈和悲凉……

  荆州一失,诸葛亮失去的不仅仅是大片的土地,更是失去了人才的补充地,川蜀本地的士族和东吴本地士族一样,大都是属于只顾眼前三分地,丝毫不想向外进取半分的人物,所以对于北伐的愿望都不强烈,因此诸葛亮想要战胜地域广大的魏国,攻取陇右,获取陇右的人才支持,便成为了战略上面的重中之重。

  陇右地处雍凉,因为和羌胡比较接近的关系,这里的人大多数生性强悍,善骑射,习武功,富有极强战斗力,因此西凉强兵不是浪得虚名的,所以这里也是作战补充兵源的雄厚基地。

  所以也有一句话,叫做“关东出相,陇西出将”。诸葛亮兵出祁山,进据陇右,其实也就是为了招览将才,补充兵源……

  这么说来,嗯……

  斐潜捏着并不太长的胡须,想到了一点什么,不由得摇头笑了两声,然后将毛笔套上了笔套,让黄旭将这些物品收起来,自己面对着青泥水,不免有些感叹。

  因此诸葛亮选择了姜维,除了姜维本身的才能之外,更重要的是除了姜维之外,整个蜀国,便没有任何人可以像姜维一样,对于陇右有强烈的进攻欲望,能够彻底的执行诸葛亮的战略,完成诸葛亮的梦想。

  取陇右,取人,取地,取马,休养生息,再取关中,然后和甜党吴国联手,灭了咸党魏国,最后再收拾甜党吴国,一统天下……

  如此便川味火锅一统江湖,辣党万岁!

  可惜啊……

  “君侯,姜功曹来了……”黄旭禀报道。

  “有请。”斐潜转过身来,说道。

  有意思,刚想到了姜维,结果姜冏就来了……

  姜冏名字虽然冏,但是人长得并不冏,相反,倒是相貌堂堂,身形壮硕,又带了几分的儒雅之气,果然不亏是姜维的老爹,模版不错。

  嗯,这个时间点,姜维出生了么?

  斐潜手头上又没有百科全书,确实记不得姜维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只不过既然作为诸葛孔明的继承人,那么必然比猪哥小十几二十岁,而现在猪哥还在鹿山之下的木屋住着呢……

  话说那栋木屋还是我盖的呢,到时是不是可以找诸葛要些房租钱?

  收多少好呢?

  “属下拜见将军!”姜冏上前拱手行礼。

  姜冏替斐潜转运粮草,处理事务,自然没有一个正式一些的身份是不行的,因此便领了一个右扶风的功曹职位,自然也多少也可以算是斐潜的下属。

  见过了礼之后,斐潜也没有和姜冏客套太久,便直接问起了关于粮草转运的事情。

  “启禀将军,氐王窠与某有旧,转运粮草之事又有利可图,故而氐人乐见于成也……”姜冏拱手回答道。

  陇右鱼龙混杂,周秦以来多居绵诸、邽、冀、狄、氐、羌、庐等戎,羌人多居凉州之武威、安定、天水、金城、酒泉诸郡,氐人居武都、扶凤、天水等郡,河西有西羌,北又有鲜卑、匈奴等,因此在这个区域,少数民族的问题也是相当的严重,和汉民族也是时好时坏。

  在下辩地区,氐人最为集中,其首领便自称为王,便是氐王窠。

  褒斜道还在修缮栈道,虽然这一段时间都在抓紧修复了,但是毕竟工程难度较大,一时半会还没有办法完全修好,所以走下辩绕往陇西的这一条运粮道路,还是需要继续保持一段时间的。

  “善。”斐潜点点头说道,“转运粮草,事务繁杂,幸苦仲奕了,待关中自足,便是仲奕大功一件……”空头支票么,总是要开一开的,否则下属拿来的干劲啊?

  姜冏连忙再次拜谢。

  “对了,氐王窠有多少兵马?”斐潜摆摆手,示意姜冏无需多礼,转换了一个话题问道,“其战力如何?”

  虽然说现在氐王窠是偏向于斐潜这一方的,又和姜冏有些关系,但是这些西凉少数民族,并没有什么强烈的契约精神,说翻脸就翻脸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因此小心谨慎一些也是必须的。

  “启禀将军,氐王窠有三千氐兵,皆能战,尤其擅于奔走山间,呼啸林地……”姜冏缓缓的说道,然后看了斐潜一眼,继续说道,“……不过氐人分属繁乱,有青氐、白氐、蚺氐等等,各有统属,且于氐羌通婚,如今氐中有羌,羌中亦有氐……”

  斐潜皱着眉头,点了点头。

  这一点,怎么几乎和所有的士族土著一样啊?还是说这个已经成为了华夏的优良传统,但凡是沾了些边的便都变成了同样的模样?

  无论是山东还是山西,士族之间也是依靠联姻,相互勾结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关系网,没想到这陇西的少数民族也是如此,这个是近朱者赤,还是近墨者黑啊?

  听姜冏的意思,氐人擅长山地战,羌人自然还是擅长骑战,这个结合,还真是……

  慢慢来吧。

  斐潜思索了片刻,然后对着姜冏说道:“待某回关中之后,便会令人送些精细之物来,届时仲奕便赠于氐人首领,算是答谢之礼……”

  姜冏目光闪动了一下,没有说什么,点头称是。

  “仲奕有何想法,直言无妨……”斐潜注意到了姜冏的表现,便直接开口说道。

  姜冏看了一眼斐潜,觉得斐潜不像只是敷衍之语,便试探的说道:“……将军……可是欲行分化之策?”

  “这个……”斐潜沉吟了一下,还是决定不瞒着姜冏,一方面是姜冏既然猜测到了几分,再有意隐藏否认也显得自己小家子气,另外一个方面姜冏也算是李儒推荐的人员,也多少有些保障,因此就点头承认了,说道,“下辩之地,北接陇右,东连关中,南达汉中,一旦不稳,三面皆乱……”

  姜冏沉默了片刻,说道:“如此,属下建议,将军不妨多与白马羌亲善……”

  “白马羌?”斐潜有些不明白。

  这不是再说氐人么,怎么和白马羌联系到了一起?

  或许是看出了斐潜的疑惑,姜冏解释说道:“白马羌,亦为白马氐,其中羌氐混杂,已不分矣……”

  原来如此。

  斐潜点了点头。

  这就是当地土著的好处了。姜氏也是陇右大姓,在冀县人数最多,自然对于陇右的情形相当的了解。

  “对了,”斐潜笑着说道,“仲奕乃陇右人士,可有贤才举荐一二?”

  如今斐潜和在并北的时候大不相同了。

  并北那个地方,在汉代人的眼中都是穷乡僻壤,又跟胡人比邻而居,就像是后世说是要去内蒙古似的,纵然是公务猿身份,也没有多少人会趋之若鹜,所以并没有多少吸引力,但是现在斐潜手中握有关中三大郡,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这个地区自然就比并北好得多了。

  毕竟大汉陪都啊,再加上斐潜也需要一些关中之外的士族子弟,来平衡和稀释关中士族的力量,因此引进人才便是当下急需的一件事情了。

  为何不找李儒,而是找姜冏?

  这不明摆着么,李儒这边,有贾诩,有姜冏,还有张济、张绣、甘风这些原来统属董卓之下的人物,再让李儒举荐,岂不是一家独大?

  李儒也是明白这一点,因此对于陇右人才的事项,虽然知道斐潜需要,但是斐潜不问,便绝不主动进行举荐。

  姜冏就不一样了,根据汉代官场的潜规则,谁举荐谁负责谁受益,姜冏举荐的,必然就跟姜冏挂钩在一起,而培养一个小的姜冏势力,自然比起继续让李儒的关系网继续扩张要好得多……

  因此斐潜一提,姜冏果然有兴趣,拱手说道:“将军有意纳贤,属下自然尽力……当下便有一人,可称贤才……”


  (https://www.xddxs.net/read/3223479/423616222.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