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在线阅读 > 第222章 俄事警闻

第222章 俄事警闻


第222章  俄事警闻

        王国维这时候已经在罗振玉手底下当了一年的主编,对于写稿件早就驾轻就熟,再加上他本来文学底子就好,整出来不少慷慨激昂的句子。

        话说现在很多报刊文章还是要写得偏文言文一点,否则读者就会以为水平太低。

        这方面王国维这种受过完整私塾训练的人优势就大了,甚至还能引经据典,把许多历史人物如同沈括、贾思勰之类的一个个援引出来。

        王国维第二天找到了李谕,拿给李谕看。

        李谕读完后说:“或许可以再加一些古今科技的对比。”

        王国维说:“古今对比?”

        李谕说:“是的,其实过去我们的科技水平是领先于欧洲列强的,只不过如今此消彼长竟然落后了这么多。加上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大家警醒的同时还能有赶超的自信。”

        “好主意!”王国维说,“我对于科学的过往了解不够多,关键是说不上哪种东西有多么重要。”

        李谕说:“就比如祖冲之的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了世界上千年。”

        王国维纳闷道:“我的确在学习数理科学时,大体知道了小数点的概念,但却不知道这有什么意义?”

        李谕笑道:“意义嘛,解释起来不太容易,因为起码要懂一些数理知识。只能说,数学的先导作用很强,许多看似没用的东西,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大作用,所以只需要知道他很厉害就行了。”

        王国维点点头:“我明白了,以先生的谈吐,真可以看出先生已经达到了一定境界。”

        现代人对王国维最有印象的恐怕就是他的那句: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李谕好奇问道:“先生认为我已经达到了哪个境界?”

        王国维倒是一点都不恭维:“我想先生已经达到了第二境界。”

        李谕假装不知道,问道:“一共几个境界?”

        王国维说:“我认为有三层,但依我看,用不了多久,先生就可以达到第三层。”

        李谕笑道:“你还会算命。”

        王国维却说:“虽然我不懂科学,但多少也曾留学日本,从报道上能侧面看得出来,而且我也希望你可以达到那种程度,至少就可以证明中国人也能做到。”

        李谕说:“借你吉言!”

        第二天,发表在《教育世界》的文章真的引发了轰动,许多其他报纸争相引用。

        在蔡元培的中国教育会里,蔡元培对这篇文章高度赞扬,他对李谕说:“你和静安的联合真是堪称珠联璧合,文学与科学俱佳的一篇文章。”

        李谕说:“如果能够让更多的人走向理工道路最好。”

        蔡元培又对身边的一人说:“少泉,这篇文章也登在我们的《俄事警闻》上。”

        少泉正是林白水的字。

        林白水与邵飘萍都是后来著名的报人,被迫害死于同一地点,相隔只有百日。

        《俄事警闻》一听名字就是针对沙俄。

        林白水说:“我明白了。”

        其实现在《俄事警闻》还没正式创刊,但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已经单独发了不少文章,也算是草创时期,只是没有正式登记罢了。

        林白水突然问李谕:“据闻先生曾经去过沙俄,不知道对他们的强大与蛮横有没有什么见解?”

        在座的人里,出过国的不少,但大都是近距离的日本,似乎还真没有人去过沙俄。

        但沙俄如今已经通过几个条约侵占了咱们1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自然不能不让大家需要去多了解。

        李谕说:“当时我是去欧洲时路过俄国,在圣彼得堡科学院呆了几天,并没有和沙俄的政坛高层有太多接触。”

        蔡元培说:“我记得听申报的记者史量才说,你是坐的铁路。”

        李谕点点头:“没错,单纯听到能修这么长的铁路,你们也应该明白沙俄的强大与野心。这条铁路就是为了方便支配远东地区。”

        蔡元培用力想了想地图:“从圣彼得堡到最东边,这条铁路莫非要两万里?”

        “加上支线,差不多吧。”李谕说。

        林白水倒吸一口凉气:“一条铁路就两万里!?”

        李谕说:“而且还要经过大范围的冻土地带,修筑难度很大。但依旧要修,原因嘛,自然是因为他们不会做赔本的买卖,目标当然直指东北。”

        蔡元培用力一锤桌子:“可恶!他们已经占了这么多土地,难道还贪得无厌?”

        李谕说:“看看俄国的历史,就能知道,他们几百年来最想要得到的一个是土地,一个就是优良的出海口,为此几乎不惜一切代价。”

        其实沙俄甚至还构想过以长城为国界哪。

        林白水说:“我记得沙俄在彼得大帝之前也是个弱国,想不到现在已经成了如此庞然大物。您认为我们可以走俄国的路线吗?”

        李谕说:“你这个就是立宪与否的问题了。严格来说,现在强国们有两套制度系统,英法美是一种,德日俄是一种。英法美封建色彩比较轻微,即使有王室权力,也只是象征性的权力;德日俄则属于王室掌权的代表,他们的皇室都依靠由封建地主转为的资本家支持。甚至俄国的沙皇权力要更大,我想朝廷肯对对此很感兴趣,但是你们感兴趣吗?”

        蔡元培大摇其头:“不行不行!我想清廷会变本加厉,听闻沙俄的农奴制依旧非常严重,这哪是我们要宣扬的民主。”

        林白水说:“我看报道,沙俄早就废除了农奴制。”

        李谕笑道:“形式而已,并没有从根上废除,农奴想要赎身需要大量的钱。要想有自己的土地,需要从地主手中花土地价值的两三倍去购买,所以现在的沙俄依旧是个农业国。有点像是内战之前的美国。”

        林白说说:“果然还是要实地去一趟各个国家才可以。”

        李谕这些都是从教科书上学来的,于是说:“想要了解所有的国家需要不少时间。但就算沙俄摆脱不了农奴制,也依旧是个较强的国家,他们的科学水平也已经让我们望尘莫及,他们的君主做的事更不是我们的君主可以想象的。

        “当年彼得大帝为了学习科学技术,甚至自己化名进入西欧国家学习。此后不惜引进欧洲最好的数学家欧拉到科学院,并把他摆上高位。

        “虽然农奴制严重拖累了沙俄的科学发展,但数百年的发展后,到了今天,他们也在不少学科,比如化学和生理学上有着世界第一流的水平。”

        林白水听了苦笑道:“皇帝亲自去国外学技术?我们的帝王恐怕绝对不可能出国,即便是离开京城,所谓的下江南也是……哎!”


  (https://www.xddxs.net/read/3214994/116761219.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