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诸神合影
第706章 诸神合影
狄拉克显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搞定他那复杂的理论,最快也要明年才有所起色,包括赫赫有名的狄拉克方程,以及通过狄拉克方程求出的那个惊世骇俗的解,即正电子预言。
卡皮察依旧对纯理论不是那么感兴趣,他更喜欢钻研实验方向,这几天卡皮察小组又邀请李谕进行了几次讨论,但方向明显偏向原子物理学和量子力学。
闲聊时,卡皮察随口问:“布拉格先生也受邀参加布鲁塞尔的索尔维会议了?”
李谕点头说:“没错,布拉克先生以及康普顿先生作为实验物理学家的代表,都受到了邀请。”
卡皮察说:“他们一定是觉得你们理论物理学家实在太慢了,这么久都没有争出个所以然,要亲自去看看。因为所有做实验的都等着理论方面的结论哪,好去做实验验证。”
李谕笑道:“你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卡皮察惋惜道:“可惜不能现场去看热闹。”
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号称诸神之战,与会的人大致分成了这么几派:
哥本哈根派:比如玻尔、海森堡、泡利、狄拉克;现在还要加上一个李谕。
反对哥本哈根派:爱因斯坦、薛定谔、德布罗意。
实验派:康普顿、布拉克。他们在等上面两伙人皇城PK出个结论,好做实验。
还有就是中立派,现场吃瓜,包括居里夫人、艾伦福斯特、德拜等。
在剑桥随便讲了几场讲座后,李谕便准备与狄拉克一起动身,出发前先去找卢瑟福、卡皮察等人告个别。
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时,卢瑟福正当着一众研究员的面宣布:“我申请了15000磅的研究经费,专门用于卡皮察的低温物理研究。”
马上有其他研究员不满,忍不住向卢瑟福抱怨:“卡皮察真有这么了不起嘛?他的工作没有一点儿进展,您不觉得他在浪费时间和仪器吗?”
卢瑟福显然对卡皮察极有信心:“这是他自己选定的课题,如果这项工作不成功,那我就会引导他转到另一个有独创性的课题上去。但只要他坚持不懈,独立思考,他一定会成功的。”
不满的研究员说:“大家都在坚持不懈。”
卢瑟福很清楚,依旧有人对卡皮察的苏联身份不太待见。但在卡文迪许,卢瑟福的权威说一不二,脾气也蛮大,他立刻大声回答说:“我最不喜欢那种整天瞎忙乎、纠缠在个人的争端或小圈子的派别活动中的人。再也没有比那些只顾自己鼻尖底下一点事情的人更可悲的了。”
那名研究员说:“但是,我每天勤勤恳恳地上班,并没有耽误时间。”
卢瑟福严厉道:“有些人看起来整天忙忙碌碌,按时上班下班,其实呢,忙的尽是些可有可无的事情,并没有什么意义!另外,在我看来,能够败坏一个人名誉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他自己。”
卢瑟福显然是在给卡皮察扫清研究障碍,这么一说,就没有人会对卡皮察再冷嘲热讽。他走出研究室,看到了前来道别的李谕和狄拉克。
李谕送给他一盒上等红茶,问道:“教授要不要去布鲁塞尔看一看?”
“我也不太热衷理论物理学,”卢瑟福说,“而且我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正是当年你的那个预测。”
“中子?”李谕基本能够猜到。
“是的,”卢瑟福说,“还有你关于同位素的预测。如果中子存在,那么氢元素就更特别了,因为元素周期表中,其他元素都由电子、中子、质子组成,唯独氢元素不一样。而且原子量也要比1多一点,大家对此都很疑惑。”
李谕笑道:“我敢肯定,氢元素一定有同位素。”
卢瑟福说:“你的预测十分令人期待,现在有很多实验室在寻找。”
氢的同位素发现挺晚的,最早是1932年才找到了原子量为2的氘。
当时还有很多声量,认为氘才是第一个元素,氢反而是同位素。为了这件事,科学界又经历过一次很激烈的争吵,——发生在凭借同位素获得诺贝尔奖的索迪与玻尔之间。
不过玻尔当下有更重要的架去吵。
李谕说:“后会有期,卢瑟福教授。”
“很遗憾这次见面只有这么短时间,”卢瑟福说,“也预祝你们在布鲁塞尔一切顺利。”
李谕和狄拉克先抵达荷兰莱顿,拜访了洛伦兹,他是这次索尔维会议的主持人,主要是他威望足够高,而且通晓多国语言。
“李谕先生,你能来太好了,”洛伦兹对李谕说,“能不能请你做这次会议的开场报告?”
李谕说:“听说您找过了爱因斯坦先生。”
“那是因为最初我不确定你会不会来,”洛伦兹说,“而且,爱因斯坦先生拒绝了做开题报告。”
“莫非因为会议的主题是关于量子理论?”李谕问。
“应该是这样,”洛伦兹说,“爱因斯坦告诉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他没有能力报告当前的量子理论形势。并且他不赞同新理论纯概率的思路。”
李谕笑道:“爱因斯坦确实很不喜欢概率。”
洛伦兹说:“把统计学引入物理学,大家并没有过分地反对,爱因斯坦也接受量子化、不连续的思想,但他始终无法接受概率解释,还有海森堡那个不确定幽灵。”
李谕说:“如果现在大众知道了这些内容,估计基本也都会站在爱因斯坦那一侧。”
“太难了,”狄拉克难得说一句话,“量子理论太难了,很难为大众所熟知。”
洛伦兹淡淡说:“或许这是一件好事。”
其实就算再过几十年,大众对量子理论的了解还是很少,主要是量子理论仍然在发展,很难跟上节奏。
许多人一知半解就反对相对论,但鲜有人反对量子理论,毕竟学习门槛要高一些,量子力学也比较抽象。
洛伦兹又说:“我动身晚,你们先去看一看艾伦费斯特吧。”
艾伦费斯特也在莱顿,他的家是物理学大咖们抵达莱顿后经常会去的一个驻地。
艾伦费斯特是玻尔兹曼老爷子的学生,奥地利人,目前已经加入了荷兰国籍。
他的房子不小,热情招待了李谕和狄拉克。
李谕一进屋就注意到了一堵墙壁,上面有爱因斯坦、卡皮察、狄拉克等人的签名。
艾伦费斯特已拿出笔:“李谕先生,请您也留下签名吧。”
这是艾伦费斯特的惯例,于是李谕提笔写下了名字。
艾伦费斯特喜道:“这几个中文字太惊艳了。”
李谕和狄拉克要在他家住上一晚,墙上签名的大佬们也都在这住过,但艾伦费斯特有个条件:需要给他的三个孩子(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讲一些趣闻。
格外说一下,艾伦费斯特的儿子患有唐氏综合征,这是他的一大阴影。
1933年,艾伦费斯特先安顿好两个女儿,然后射杀了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儿子,随即自杀了。
<div class="contentadv"> 艾伦费斯特与老师玻尔兹曼竟然走向了同样的结局。
不过玻尔兹曼已经在李谕的干预下放弃自杀,多活了七八年才寿终正寝。
李谕很不希望看到这些科学界大咖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李谕能讲的趣闻就多了,因为这些孩子并不了解中国,随便讲个中国的故事他们都很喜欢。
两个女儿听得非常神往,患有唐氏的男孩却只憨憨地笑。
李谕的余光能看见艾伦费斯特非常难过,于是对他说:“我听过一句谚语,每一个残缺的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
艾伦费斯特无奈地笑了笑:“那么上帝真是太残忍了。”
李谕转而说:“我觉得博士可以像薛定谔教授一样,研究研究生物学。”
艾伦费斯特说:“没有用的,这种病无法医治,没有任何希望。”
李谕想了想,说:“那博士不想找到这个病的病因吗?”
艾伦费斯特眼光一闪:“我恨透了它!但确实连它是什么引起的都不知道。”
唐氏综合征早在1860年代,就被英国医生唐·朗顿发现了,因此命名为唐氏综合征。
但直到1959年,遗传学家才确定是第21对染色体的三体变异造成的唐氏综合征。
“博士可能不太关注生物学,其实这个学科的发展也很大,“李谕伸出三个手指,斩钉截铁地说,”我估计最多30年,就将知道病因。”
艾伦费斯特心中肯定不想放弃这个儿子,于是问道:“知道了病因,就有治疗的可能?”
李谕只能安慰:“应该会,就像不久前的糖尿病与胰岛素。”
“三十年,”艾伦费斯特低头琢磨了一会儿,“等得起!”
人只要有了希望,就能坚持下去。
李谕笑道:“说不定还会提前。”
“但是,”艾伦费斯特问,“薛定谔教授真的这么热衷生物学?”
“肯定的,他还写了好多篇生物学论文,差点都要放弃物理学,”李谕说,“去了布鲁塞尔,你可以当面问问他。”
艾伦费斯特大感兴趣:“研究一下生物学也挺好。”
——
离开荷兰后,李谕几人是比较早抵达布鲁塞尔的。
玻尔与海森堡已经在摩拳擦掌,两人刚刚就一些分歧达成了一致意见。
此前海森堡与薛定谔的激烈争论中,玻尔也横叉中间,毕竟海森堡大部分时间都在哥本哈根。
不过玻尔是两头进攻:他当然反对薛定谔的连续性观点,同时也与海森堡有争论。
今年春天的时候,滑雪度假归来的玻尔突然顿悟,提出了他最有代表性的量子理论:互补性原理。
这个原理就是在此前的争论中慢慢形成的。
玻尔深刻认识到了波动和粒子的两重性,而且是物质的一种内在属性,即光的本性有粒子性的一面,也有波动性的一面。于是在波粒二象性的事实基础上,玻尔提出了“互补原理”,试图回答关于物理学和哲学研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玻尔的互补性观点首先立足于波粒二象性的客观事实。光和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而波动性与粒子性又不会在同一次测量中出现,说明二者在解释微观粒子性质时是互相排斥的。
另一方面,波粒二象性不能同时被测出,就表明不会在实验中产生矛盾;同时,二者在解释微观粒子性质时又是缺一不可的。因此二者又是互补的。
由此玻尔抽象出一个基本思想,任何事物都有许多不同的侧面,对于同一研究对象,承认了它的一些侧面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侧面,说明它们是“互斥”的;而另一侧面又不可完全放弃,因为在某种条件下,它们必须存在,从这种意义上说,二者又是“互补”的。
说起来有点绕,但总归还是那句话——波粒二象性是自然规律,粒子性与波动性会在不同的情况被观测到,但它们都是存在的。
玻尔通过“互补性原理”对量子理论进行了解释,加上不确定性原理、概率解释等,共同组成了“哥本哈根诠释”。
至于和海森堡的分歧,是因为玻尔认为,互补性提供了不确定性存在的普遍构架,而不确定性则又提供了量子力学之统一表述形式的基础。
海森堡的论文却仅仅建筑在粒子和不连续性上,太狭窄,不成熟。
反正两人为此争了也有好几个月,夏天时才告一段落,目前枪口一致对外。
当天下午,与会的人到齐了。
洛伦兹首先提议:“今年人这么多,不如先拍张照片作为纪念。”
照片每年都要拍,大家自然不会拒绝。
作为主持,洛伦兹已经想好了座位排序:“那么就请大家按照这张纸上的顺序坐好吧。”
洛伦兹把李谕安排在了爱因斯坦的左边,原本那张照片上的朗之万,就向左多移动了一个位置。
李谕笑道:“提前拍照真是太好了,不然等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再拍照就晚了。”
爱因斯坦低声对李谕说:“我已经决定在这次会议上保持沉默,所以才拒绝做开题报告。”
李谕才不相信:“你最多沉默一天。”
爱因斯坦耸耸肩:“等着瞧吧。”
十分钟后,摄影师架好照相机:
“请大家看我这里!非常好!”
“咔嚓”!
就这样,李谕进入了这张诸神合影中。
但从洗出来的照片看,30名与会者在合照时还是看上去基本面无表情。
用多年后狄拉克的话说:
“简直就像在拍一张集体护照。”
(https://www.xddxs.net/read/3214983/114340790.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