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大结局 > 第366章 作战准备

第366章 作战准备


第366章  作战准备

        战争从来不是儿戏——这是张溪穿越了十几年,得出的最深刻的结论。

        主帅一个命令不当,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轻则让士卒丢命,重则丢城失地,自己的命都保不住。

        所以啊,在战阵方面,除非到了必要硬拼的时刻,否则张溪的用兵,从来都是谨慎小心为上的。

        故此,刘备在九月初集结好了南征的军队,一共三万余人,也准备好了粮草,但张溪并没有直接就出发。

        第一,各部将领还没有到位。

        牙门将王平和益州別驾李恢都已经到位了,是因为他们一直都在成都,但其他人,各自有各自的工作要交接,尤其是张嶷,更是远在襄阳,从襄阳坐船到汉中,再从汉中到成都,起码一个月的时间。

        第二,士卒虽然到位了,但这次刘备凑出来的士卒,只有一半是征战汉中的老兵,剩下的一半,都是一些世家临时凑出来的家丁军队。

        这些人虽然都是身体素质不错,作战也比较凶悍的亡命徒,但根本不懂军阵,也没有什么军纪可言。

        这样的军队,张溪是不会让他们直接上战场的,不然天知道这帮人能惹出什么祸来。

        所以,还是需要整训的。

        第三,南中那个地方的气候.也不知道诸葛亮是怎么想的,怎么就五月渡泸呢,这不是在瘴气最重的时候去进攻么。

        你等到十二月冬天进兵不好么。

        南中那地方,十二月也不冷的,不影响益州士兵行动,还能避开大部分的瘴气侵扰。

        说到瘴气啊.真的,多亏了张机,他在荆州花了五年多的时间,几经修稿,最后写下了《伤寒杂病论》。

        书中除了记载了一些伤寒疾病的原理,以及防治药方外,还详细描述了对一些常见瘴气的防治办法。

        《伤寒杂病论》的原稿在岳麓书院内藏着呢,张机本人也活的很滋润,就在岳麓书院住下了,没事儿翻翻书看,小日子过的挺不错的。

        而《伤寒杂病论》的印刷稿,刘备集团下令,各州县必须存档一份,供各州县的医家免费观看.就这一条,就让益州百姓对刘备感恩戴德,同时也让张机本人在医家心里,上升到了“医家之师”的地位。

        张溪身在成都,当然也很容易找到《伤寒杂病论》,然后按照书中对瘴气疫病的防治手段,照本宣科的开始囤积防治瘴气的各种物料。

        不仅仅是一些治疗瘴气疾病的药材,最重要的是,采购大量的艾草和茂草来制作驱蚊驱虫的药物。

        军中是用不起蚊帐的,毕竟人数太多,就算用麻线做蚊帐,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不断行军和移营,这些蚊帐也容易损坏。

        因此,军中的主要驱蚊手段还得是靠茂草和艾草制作的火绳或者熏料来解决。

        这些事儿,张溪有意识的让总督后勤工作的马谡去准备把马谡给忙的啊,每天都不着家,就差在军营中睡下了。

        这就对了。

        随军出征,可不是简单的跟主帅聊点什么战略,出个计策,然后摇着扇子坐看成败诸葛亮都做不到这一点的。

        想当将军,或者想统兵出战,你得先把这些基本的东西搞清楚了才行。

        说实话,马谡也觉得,自己好像哪里搞错了。

        他听说自己可以随军出征,还能管理整个军伍的后勤,顿时觉得是自己被重用了,可以实现梦想了。

        但.整个工作,好像跟自己想的,相当的不一样。

        怎么总督后勤的人,需要干这么多的事儿的么?!

        不仅要计算每日需要的粮草,分拨到各营,还要负责提前准备各种物料,考虑到一路上行军的速度,在什么地方安营扎寨,需要准备多少营帐和营寨木料。

        面对不同的地形,要准备不同类型的扎营物料,遇到不同的天气也得考虑物料的更换,同时还得注意对水源的选取是否方便这些东西,都需要马谡提前考虑好。

        行军过程中,不是说主帅随便选一个地方都能安营扎寨的,这样要你这个总督后勤的官员干什么呢,就只是简单的分发一下粮草,派个仓吏不就能做到了么。

        有时候马谡忙着忙着,总会有一种错觉——这个真的是我希望的那种军营生活么?!

        自己希望的,应该是那种指点江山,谈笑间敌军灰飞烟灭的从军生活吧?!

        可现在,天天跟粮草物料打交道,哪有还能感受到这种闲情逸致。

        马谡觉得吧,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军旅生活。

        但问题是,马谡现在的资历非常的浅薄,如果因为嫌弃后勤工作辛苦就提出辞呈,那么将来还有谁再敢用自己?!

        再说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学到的。

        行军作战,远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需要考虑的事情非常多,如果自己真的能主持好三万人的后勤补给,那么将来领兵三万出征,不说作战,起码领兵行军的问题是一点都没有。

        两难之下,马谡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下来,继续在军营里忙前忙后的。

        等时间来到了十一月中旬,各部将领都到了,士卒也都操练的差不多了,张溪开始检查军伍,准备出征。

        说实话,这批士卒的质量,在张溪所有带过的军士中,已经算是比较差的那一批了。

        素质也就比在巴东郡带的那帮郡兵强上那么一点点而已。

        兵员素质无法跟荆州兵比较,军械也只是常规的军械,连苗刀的配比率都不是很高。

        灌钢法这项技术虽然关羽已经送到了益州,但这些年刘备忙着准备汉中之战,需要大量的兵器军械,再加上军队数量巨大,因此对保密要求比较高的灌钢法和苗刀,并没有第一时间铺开生产,只是锻造了一部分,对部分军队换装,大部分还是原来的军械。

        这次调拨给张溪的三万军队中,只有五千人是换装了新式苗刀的,剩下的士卒,全都还是环首刀。

        张溪索性把这五千人直接划拨给张嶷指挥,作为自己的中军护卫队,其他的普通士卒,则交给张翼,马忠,李恢等人指挥。

        王平是例外。

        张溪见到王平后,第一时间让王平去賨人部落中招募熟悉山地战的賨人。

        这些人,张溪是打算用来做奇兵的,毕竟南中地区地形复杂,跟那帮南中蛮族比在山里跑,张溪也担心益州士族不是人家的对手。

        王平的招兵工作倒也顺利,这得益于诸葛亮的“恩惠”。

        几年前,张溪在巴东郡整理盐山的时候,有一批賨人实在不知道怎么安置,正巧诸葛亮缺人来整修都江堰,张溪就把这批賨人交给诸葛亮来安置。

        之后呢,陆陆续续又有不少的賨人从大山里走出来,投奔賨人老乡,这些人也就在成都附近的平原上扎根下来了。

        虽然现在这些賨人也跟汉人一样种地,但爬山涉水的本事,这么短时间也不会遗忘,再加上深受“诸葛公”的厚恩,这些賨人对王平的招募,全都持支持态度。

        王平非常顺利的招招募到了一千余人,张溪把这些人归为一营,完全交给王平指挥,并且按照王平的要求,给这些賨人提供各种奇怪的装备。

        做好这一切以后,张溪终于向刘备请示,自己可以出发南下平叛。

        然后就是誓师,出征,刘备亲送大军出城。

        送行队伍中,除了刘备外,庞统,法正都来了。

        嗯,诸葛亮没来,他这会儿跟着他哥诸葛瑾已经去了江陵,两个月前就走了,现在估计正忙着跟周瑜张昭等人扯皮,重新商定盟约的事儿呢。

        庞统和法正多少有点不放心。

        张溪的本事,两人是放心的,但问题是,这次出征,张溪带的将军是不少,可除了李恢,马谡和张嶷外,庞统和法正对其他人都不了解,有些人甚至听都没听说过。

        虽然吧,这年头蛮族的战斗力就那样,南中那地方让人头疼的地方是降了叛,叛了降的,反复无常,倒也不是真的打不过。

        但是呢.就这个阵容配置南下,是不是有些大意了?!

        什么张翼,马忠,王平.以前不是县令就是异族的,真的能行?!

        张溪却一点都不担心。

        特么我带着四任庲降都督,外加一个第二任汉中太守当将军,未来的越巂太守马谡给我管后勤这要是还砍不过一群南中蛮族,那就直接自己做块豆腐撞死算了。

        因此,张溪信心满满的劝慰了庞统和法正,然后正式领军从成都出发。

        可还没等走到江阳郡呢,张溪突然得到报告,说有人来投军。

        来人自称叫“关索”,乃关君侯第三子。

        张溪那个纳闷的.我在关羽府邸里进进出出这么多次,甚至还住了一个多月,都没见到关羽有什么第三子啊?!

        这个关索哪儿冒出来的?!


  (https://www.xddxs.net/read/3200069/117173465.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