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2章 调兵
第1152章 调兵
司马懿做好了自己的撤军计划,而他历史上的老对手,大汉的诸葛丞相,也在努力的做着应对。
有一说一,突破虎牢关这事儿吧,还真的不太在诸葛亮的预想以内。
诸葛亮不是没想过夺下虎牢关,但那是在徐庶那边侵袭兖州成功,魏贼伤亡惨重后,不得不主动放弃虎牢关.像现在这样直接打下来的,诸葛亮是真的没有想过。
因此,其实诸葛亮对能突破虎牢关,一路东进,一直抵达酸枣的进军,也有些缺乏准备。
只是呢,饭都已经送到嘴边了,吃了也不会有什么副作用不吃掉它就太对不起老天爷的惠赐了。
剩下的其他事情,还可以以后再说嘛。
比如说,诸葛亮领兵汇合了魏延和庞德后,一路东进.那洛阳留下谁去镇守?!
诸葛亮一边进军,一边写信让人去长安传令,让庞统尽快跟李严交割后勤事务,然后让李严亲赴洛阳坐镇。
洛阳这个地方,虽然说在三路突破后,已经算是比较安全的后方了,但是吧,真要有个万一的话,也不是没有威胁了。
李严能文能武的,确实比庞统适合坐镇洛阳。
哪怕因此会造成李严掌控实权坐大,诸葛亮暂时也没有那么时间来考虑这个问题了。
这是解决后方镇守人选的问题,到了酸枣前线,诸葛亮在跟郭淮的交手过程中发现,郭淮这个人,远比自己想象的要难缠以目前的兵力配置,要快速攻破酸枣,截断魏军的退路,恐怕有点不太现实。
因此,诸葛亮在考虑,是不是增兵。
而整个北伐战场,目前能抽调兵力的地方,大概就只有河东地区了。
张溪在孟津渡和北中城,牵制的河东魏军分成两股,导致魏军始终无法合流,威胁不大。
而且,张溪手下还欠着本来应该归属洛阳指挥的王昶所部两万兵马呢。
从河东地区抽调士卒过来助战,以张溪的指挥能力和用兵风格,应该不至于让河东的局面崩坏。
当然,这个河东局面崩坏,在诸葛亮的认知里,是指张溪守不住孟津渡北岸,被魏军重新赶回黄河南岸。
有一说一,张溪确实不至于被秦朗和夏侯霸逼到这个份上可当诸葛亮的调兵文书送到孟津渡北岸的时候,张溪还是皱眉思考了很久。
诚然,从战略目标的角度去考虑的话,张溪的战略任务完成的相当的完美。
司马师率领的三万士卒被迫守在河东郡,包括毕轨率领的并州骑兵在内的近七万曹魏士卒被牵制在河内郡,而且始终无法形成合力,兵力分散,威胁不大。
张溪在河东两郡的地盘上,牢牢的牵制了至少一半的曹魏兵力,这也是在兖州战场上,徐庶能一路领兵从南打到北的关键原因。
而且,张溪现在还打的游刃有余,就算手头少掉一半的士卒,都有把握能守住孟津渡北岸,不至于被秦朗赶回黄河南岸。
只是,如果顺从诸葛亮的调令,分出至少两万士卒去支援酸枣的话,那以张溪剩下的兵力,可能就不会再有主动出击,寻求击破秦朗所部,甚至攻下温县的战机了。
战略不会被破坏,但张溪想要寻求更大的战功,基本是没戏了。
为此吧,张溪还没有正式表态呢,孟达就第一个站出来,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不满。
至少,孟达对于诸葛亮依靠六万步骑联军,居然不能攻破一个小小的酸枣,还需要从河东调集军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质疑!
虽然没有明说吧,但孟达的质疑,本身也说明了他的态度——他认为诸葛亮就是在故意抽调河东兵力,去给他自己建功立业。
孟达这个人吧他的人品格局,也就这样了。
真的,但凡他不是这么的小心眼,自私成性,能稍微心胸开阔一点,格局能稍微高一点的话,那他也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
这人的能力是真的不差,但性格真的局限了他的上限所在。
诸葛亮一旦调走进攻河内的汉军,就意味着张溪必须收缩防线,主动防守孟津渡北岸,北中城这个地方也可能会主动放弃掉.毕竟现在河内魏军去不去东郡支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而张溪一旦收缩防守,以秦朗和夏侯霸的能力和魄力,估计也不敢在合军后大举围攻孟津渡北岸孟达也就失去了再次建立功勋的机会了。
这是孟达所不能接受的。
这次北伐,孟达其实已经是打的相当的不错了,不管是在伊阙关堵住司马懿,还是在太行官道口堵住戴陵,功劳不能说是没有。
但是呢,堵司马懿那次,没有什么人头战功,而堵太行官道那次倒是有人头战功了,可最后的结果还是让并州骑兵突破了过来,这场仗虽然打的精彩,可最后的结果还是失守了官道口。
<div class="contentadv"> 想靠着这点战功就重新崛起,甚至升官封侯连孟达自己都觉得不够。
因此,孟达是坚决反对分兵去给诸葛亮助战的做法的,再三的劝说张溪不要分兵.为了说服张溪不要分兵,孟达甚至提出了一个新的计划——自己可以亲自率领一万精锐,配合马岱的羌胡游骑,北上绕到官道,再顺着官道去进攻朝歌。
骑兵,用来切断河阳,温县一带和朝歌的联络,步兵,就是用来攻城用的。
而一旦朝歌失守,邺城西南侧的门户就大开了.到了那个时候,不相信秦朗和夏侯霸还会在河阳和温县呆着,他们必然回援。
这种时候,张溪在带着四万大军主力追击,配合孟达在朝歌坚守,必然能一战而破魏贼,甚至战后兵峰都能直指邺城。
真的,如果孟达不提出这个战略的话,那么张溪其实也有点犹豫的。
作为一方主帅,张溪在出色的完成了自身的战略任务后,也不希望就这么平淡的退守,他也想要寻求一些破局的可能。
倒不是为了权势,毕竟就张溪现在在大汉的地位的和权势,基本已经算是到头了,再高也没法高了。
张溪只是想要尽快的结束到这个乱世,省的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这个世道,已经乱糟糟了快半个世纪了。
而且,结束乱世只是第一步,如何快速的恢复民生,限制世家大族的势力,避免以后可能出现的悲剧,防止大汉重新走上两晋老路,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其实张溪也不希望在河东这个地方一事无成,只是单纯的当一个侧翼牵制作用。
只不过,张溪一时间,真的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而已。
而孟达一提了这个战略,倒是提醒了张溪.有些事情,欲速则不达。
这也怪孟达,他实在是太小瞧了张溪那个“谨慎小心”的性子了.孟达一提出这么冒险的战略,张溪第一时间想到了之前跟诸葛亮之间的密信交谈,以及.魏老匹夫。
袭击朝歌和邺城的计划,早在张溪和诸葛亮的密信交流后,两人就已经达成了共识,这个战略基本不具备可行性。
这种战略,哪怕是莽如魏老匹夫,恐怕也不会当着张溪的面提出来,毕竟,这个战略里面有太多不可控制的因素了。
比如孟达根本没有说清楚,到底应该用什么方式瞒过在河阳的秦朗和在温县的夏侯霸,带着三万步骑联军北上因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只要孟达敢领兵北上,那河阳的秦朗肯定会让并州骑兵也顺势去追击孟达,他根本不可能有安心行进到朝歌,甚至攻克朝歌的可能。
半路上就会被并州骑兵追击和截杀的。
魏老匹夫提出的子午谷奇谋,起码在行军阶段,魏老匹夫的计划是没有问题的,兵出子午谷,是不太可能遇到敌军的袭击的,他唯一要博一把的地方,就是能不能攻下并且守住长安。
而孟达这个计谋,从一开始,就骗不过任何人.真要去进攻朝歌,基本就是去送人头的。
而且,退一步说,就算孟达能在行军途中避开并州骑兵的追击,并且有足够的时间攻克了朝歌.可一旦朝歌失守,孟达的战略目的就彻底暴露了。
秦朗和夏侯霸会不会立刻回军不好说,朝歌肯定会被并州骑兵盯上的。
而在并州骑兵的威胁下,孟达也不可能离开朝歌,继续北上进攻邺城.最多就是呆在朝歌,等待张溪的救援而已。
这样的话,不就犯了秦朗和夏侯霸一样的错误,导致兵力分散了么。
最后的结果,到底是谁击破谁,那就不好说了。
一想到这里,张溪就觉得吧,其实安稳一点,更好。
孟达这个人,一旦燥进起来,比魏延还要可怕.为了麾下士卒的性命着想,他还是选择配合诸葛亮的战略,来的更稳妥一些。
就这样,张溪最终决定,撤回北中城防御,放开通道,任由秦朗领兵去跟夏侯霸汇合。
而在张翼退回孟津渡后,张溪再分兵三万给王昶,让他领兵去支援诸葛亮,并且听从诸葛亮的调遣。
至于孟津渡.张溪决定,全线防守,守住这个渡河据点既可。
这次不好攻略河东两郡,那么,就等下次好了。
(https://www.xddxs.net/read/3200063/115749032.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