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刻板
第773章 刻板
在王朗的印象里,张溪确实是蜀贼大将,但王朗还是下意识的把张溪归类为关羽,张飞这类的武将行列。
这时代,文臣和武将之间的差别真的不算太大,文官从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废物,武将也不是只懂厮杀的莽夫.但是吧,文官出身的将军,和武将出身的将军,多少还是有些区别的。
文官出身的将军不一定不通武艺,但肯定是偏向指挥作战,用谋略取胜比如说天下名将周瑜,世家出身,谋略出众。
而武将出身的将军不一定不懂指挥,但多少还是以武勇出名比如说斩颜良,降于禁的关羽,最出名的,还是那一身高超的武艺。
而很不幸,在王朗的心里,张溪就是属于那种武将型的将军。
这属于一个刻板印象的问题。
王朗这个人吧,是当今的经学大家,一生大半的时间,都是用在研究经典上了,又常年身处朝廷中枢,对实务的接触并不多。
张溪的名声,王朗是听说过的,也知道此人用兵作战很有一套,是蜀贼中数一数二的领兵大将。
但对张溪这个人,王朗是充满着刻板偏见的。
周瑜被王朗认定为文官出身的武将,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周瑜是庐江周氏出身,而庐江周氏是淮南的顶级世家,哪怕是袁术这种极重门第概念的主君,对庐江周氏都是礼让三分的。
周瑜作为世家子,王朗对他有天生的认同感。
另一个.早年周瑜帮着孙策打江东的时候,王朗曾经跟周瑜有过接触。
当时领兵作战,冲锋陷阵的人是孙策,周瑜基本只是负责出谋划策,即使领兵出战,也很少冲锋陷阵。
因此,在王朗看来,周瑜就属于是那种典型的文官出身的武将。
而张溪呢王朗对张溪的了解,完全来自于道听途说。
张溪虽然是颍川人,但他是颍川寒门出身,甚至在王朗的概念里,在听说张溪之前,根本不知道颍川还有一个张氏。
这种寒门人家出来的子弟,能有多少学问,会懂多少兵法,王朗根本不信。
其次,张溪一向被刘备当成先锋大将使用。
先锋大将嘛,在王朗的认知中,必定是要一战而破敌致胜,此非勇将不可胜任也。
你不能说王朗的认知是错的,大部分的先锋大将确实都是勇将.只是张溪这个比较奇葩了点。
第三,张溪的作战风格,王朗也听说过,用兵谨慎,颇多机变。
用兵谨慎,不是文官出身武将的专属,很多勇将也比较谨慎,比如说曹魏阵营的李典,张郃,都是这种武将的代表,而蜀贼那边的赵云,东吴那边的蒋钦等将,都是这样的风格。
而颇多机变,在王朗看来,也就是反应比较快一点,鬼主意,小心思多一点而已,跟真正的谋略,是完全不同的。
综合看来,张溪在王朗的心里,是一个颇有勇力,比较谨慎,又有点小聪明的武人将军而已。
这样的人,在西北打出那么大的名声,大概是因为西北无人,徒令竖子成名,一旦遇到中原人杰,必然不是对手。
而佐证也不是没有。
这次大魏西征入关中,方略是中原人杰司马仲达的手笔,而那个张溪,一点察觉都没有,直接带着三分之二的关中精锐进入左冯翊,跟曹真都督的兵马对峙,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司马懿制定的声东击西之计。
所以啊,王朗真的不明白,那个张溪都已经上当了,为什么王昶和曹真依然一脸凝重,觉得此人会有其他的妙招来应对当前的局势?!
因此,王朗不解的问道,“文舒是否多虑了?!那张溪用兵,老夫亦有耳闻,不过是谨慎小心尔。如今仲达之计,以令其牵制于此,安能再有作为?!”
在王朗看来,张溪的谨慎小心,已经完全被司马懿算计到了。
就因为张溪用兵谨慎,面对曹真的五万大军出左冯翊,他必然引雍州大军前来对峙,而又因为张溪小心谨慎,面对魏军突然停止进军,必然会心怀疑虑,从而加强戒备,不敢主动发动进攻。
只要拖延到一定时日,郭淮在右扶风地区发动全面进攻,那么等到消息传到张溪这边,他再想回师去就右扶风,估计也已经来不及了。
如今要做的,不过是想办法拖延住张溪所率领的雍州郡兵,时间越长越好。
理论上讲,王朗说的是有道理的,只要张溪领兵到了左冯翊,司马懿的计划就算是成功了一半了。
但曹真和王昶依然是不放心啊。
王朗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呢,他说王昶是多虑了,王昶还不好反驳.但曹真可以解释。
“司徒公有所不知!”曹真对王朗解释道,“张元长用兵,可虑者非为谨慎,乃是机变此人最善于乱局中找到破局之法,昔日与郭伯济战于冀县,与曹仁,曹洪叔父战于陇山,皆是乱中求生。今其虽中计,却难保没有他策以对,不可掉以轻心。”
一方面,曹真是向王朗解释张溪的难缠之处,还有一方面嘛.谁让王朗没事儿提什么司马懿的。
自从上次廷议之后,曹真对司马懿的感官就说不上太好,虽然这次依然愿意按照原定计划反攻关中,但那也是因为曹真认可了这个计划,不代表曹真认可了司马懿。
甚至于,跟张溪打交道多了,曹真也同样怀疑,司马懿的这个策略,到底能瞒住张溪多久。
这里面,除了曹真对张溪有些高估外,多少也跟曹真看不上司马懿有关系那老小子虽然谋略也不错,但是不是能瞒得过张溪,并不好说。
曹真都这样表态了,王朗虽然觉得曹真有点高估了张溪,但也不好说什么。
“既如此,都督何不进兵重泉,主动进攻?!!”王朗再次问道。
假设,张溪真的看出了一些破绽,发现了曹真这一方只是佯攻,那么这种时候,曹真就该主动出击,用兵力优势拖住张溪所部,不让他有调整的机会。
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出击,攻取重泉县。
毕竟,曹真是有兵力优势的。
魏军有足足五万人,而蜀贼撑死三万人。
魏军粮草补给线更短,容易获取补给,而蜀贼粮草补给线比魏军还长,不利于久持。
如果曹真主动发起对蜀贼的进攻,拖住蜀贼可能出现的兵力调整,不是能更好的牵制住蜀贼,等到郭淮突破右扶风后,蜀贼必然选择撤军,到时候尾随追杀,必然能大破蜀军。
可不像现在,一个在临晋,一个在重泉,中间间隔七八十里,蜀军真要调动兵力或者索性直接撤退,等魏军接到情报,追都追不上。
关于这点,曹真其实也想。
但.
“非本督不愿,实在是”曹真一脸无奈的指向了关中北侧方向,说道,“据细作回报,蜀贼精锐北军已经离开秦州,有进入关中之势。若我军突然进攻,蜀贼选择后撤,拉长我军补给线,缩短自身补给线,再以精锐攻击我军侧翼.恐为敌所乘矣。”
当年曹操怎么打赢官渡的?!
最重要的一个举措就是主动后撤,缩短补给线,拉长袁绍军的补给线,导致袁绍不得不选择乌巢屯粮,然后被许攸这个叛徒出卖,暴露了屯粮地点,曹操才能火烧乌巢,一举奠定胜局。
如今曹真本来就是仓促出兵,后勤补给不完善,已经受到了粮草补给不及时的影响了。
要是再贸然进兵,拉长补给线,那么后勤压力只会越来越大到了那个时候,不能久持的一方,就变成了魏军了。
如果蜀贼再让北军绕道左冯翊侧翼,甚至是绕到大军身后,切断粮草补给线,那么这五万大军,都有被分割包围的危险。
这也是为什么曹真一直在临晋呆着,不愿意继续前进,进攻重泉的原因。
曹真在等,等郭淮那边先获得进展,攻取右扶风后威胁长安。
到了那个时候,不管是蜀贼的北军,还是身在左冯翊的雍州郡兵,都必然选择回军拱卫长安,到了那个时候,曹真领兵突进,占据左冯翊东侧区域,汇合郭淮左右夹击,围攻长安。
而一旦蜀贼被逼的不得不退守长安后,左冯翊和右扶风之间大量占领区就可以连成一片,即使战线拉长,也不用担心没有地方可以屯粮,还可以把原本分属武关道和潼关的两条补给线合并为一条。
在保证了粮草补给线安全后,完全可以跟蜀贼围绕长安打消耗战。
一旦打起消耗战,曹真相信,蜀贼是绝对耗不过大魏的。
这,就是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曹真针对左冯翊这一路军马,做出的战略安排。
(https://www.xddxs.net/read/3200056/117173056.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