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 变策
第1130章 变策
延津方向,出现了一个变数.大魏燕王,曹宇。
曹宇是曹操的儿子,论辈分,他是曹叡的叔叔。
但是吧,曹宇其实年纪跟曹叡差不多大,在曹叡年幼的时候,两个人经常在一起玩耍,学习,两人算是幼时的玩伴,关系一直不错。
也因此,在大魏宗室将领凋零的时候,曹叡不惜冒着风险也要征召曹宇入朝,给他兵权,让他领兵出征。
其实曹叡这么做,是冒着不小的风险的。
毕竟曹宇是正儿八经的大魏太祖武皇帝之子,血脉上可比什么曹真,曹休之辈要近的多。
曹叡把大魏禁军三万人交给曹宇,要是曹宇本人有野心,或者有心人挑拨的话恐怕不等曹宇离开邺城,就会爆发出一场兵变逼宫。
但曹叡还是这么做了,原因很简单,曹叡相信曹宇。
而曹宇呢,也没有辜负曹叡的这份信任。
其实曹宇的能力并不强,作为曹操在平定北方后出生的儿子,曹宇并没有被曹操亲自培养,也没有跟随过曹操上战场.那时候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曹丕已经是魏王世子了。
所以啊,曹宇其实过的,就是一个闲散王爷的生活。
但是呢,曹宇这个的性格脾气还不错,他比较低调,而且为人谦逊,愿意听从人言当他的监军,同时也是燕王国相的杜恕提醒他“兵贵神速”的时候,他立刻谦虚的接纳了这个建议。
而说起杜恕这个人吧.说实话,杜恕虽然政绩也不错,但在历史上确实不算有名,起码跟他的老爹和儿子没法比。
没办法,谁让他老爹叫杜畿,是文帝时期的尚书仆射,甚至一度主持朝政,而他儿子叫杜预.灭吴主帅之一,有史以来第一个同时进入文武庙的大才。
但,这并不代表杜恕没有能力.能教出杜预这种文武全才的儿子,杜恕不可能一点军略都不懂。
如今的兖州局势非常的危急,而最危急的地方,毫无疑问就是酸枣到孟津一线.这地方就是曹魏大军的生命线,是绝对不容有失的。
因此,当曹宇接受曹叡的任命,以前将军的身份统帅三万禁军去支援兖州的时候,杜恕就立刻向曹宇建议,先一步甄选五千士卒出发,驰援延津,剩下的士卒,由自己率领缓步跟上。
而曹宇也欣然的听从了自己国相的建议。
就这样,曹宇率领五千大魏禁军的先锋部队,一路急行,抢渡黄河,在最关键的时刻,驰援进入了延津渡口,帮已经守得岌岌可危的蒋济稳住了防线。
这真的是出人意料的一支援军.不仅出乎了郭淮的预料,也出乎了姜维的预料。
姜维还以为,至少还要有五天左右的时间,曹魏的援军才会抵达没想到居然来的这么快。
而郭淮呢,这会儿倒是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只是觉得天佑大魏,大魏宗室终究还是后继有人的,这个曹宇,光从这次急速驰援来看,军略方面的造诣应该不差。
郭淮算是暂时放心了。
只要延津保住了,那么郭淮就可以继续缩在酸枣不出,跟魏延这么干耗着等到大魏的后续援军尽数渡河来援后,这里的局势就会变得豁然开朗了。
可姜维这边,随着曹宇率领的援兵抵达延津后,也下令暂时停止进攻,开始思考对策。
姜维并不知道魏军的援兵到了多少,但从延津防守兵力的增加数量来看,至少有五千人而且,随着这批援军的到来,后续援军肯定也会陆续到来的。
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攻克延津渡口了。
为此,姜维经过一番思考过后,做出了决断。
首先,姜维分兵一万,由麾下偏将阎芝率领,返回酸枣,跟魏延汇合。
其次,姜维向濮阳方向求援,希望文钦能在保证濮阳安全的情况下,领兵过来助战。
而姜维的计划,说白了,其实还是魏延的那一套——围点打援。
只不过,魏延的围点打援,围的是延津,打的酸枣的援军,而现在姜维做出的改变,围的是酸枣,打的,却是延津的援军。
姜维预判,随着延津的魏军兵力增多,必然要想办法重新沟通酸枣和延津之间的联系,保证这条通道的畅通.这样的话,延津的魏军,必然会选择主动出击。
<div class="contentadv"> 而姜维要做的,就是在这里堵住魏军的出兵路线,让魏军无法全力出击,去配合酸枣的郭淮前后夹击魏延所部。
而分兵给魏延,让魏延兵力增加到两万人以上,围攻酸枣,又会迫使延津的魏军必须想办法突破姜维的拦截,前往酸枣稳定局势。
这种两难的情况下,要么魏军集中兵力跟姜维野战,先击破姜维所部,然后再南下酸枣,要么,就是分兵出击,一部分人缠住姜维所部,另一部分人领兵去支援酸枣。
在姜维看来,魏军选择第二种的可能性,会高于第一种。
即使姜维分兵一万给魏延,自己手里还有八九千的兵力,再加上文钦及时来援,依然能保证可用士卒在一万人以上。
以自己的指挥能力和谋略,以大汉禁军的战斗力,如果不求大胜,只求牵制的话,牵制两到三倍的敌人,姜维还是有信心能做到的。
因此,曹魏方面,只要在延津没有聚集三万以上的兵力,是无法突破自己的拦截,去支援酸枣的。
所以,对延津守将而言,最经济实惠的方式,就是同样派人牵制住自己,然后分兵去支援酸枣。
而既然是分兵去支援酸枣,兵力必然不会太多,最多也就是万把人左右.魏延手里有两万余士卒,在野战中伏击一万魏军的援军,把握还是比较大的。
这样,新一轮的围点打援,就有了操作的空间。
而只要在这样的围点打援之下,消耗掉一部分魏军的兵力.往好了想,可以重新获取战场优势,进而对延津和酸枣分而取之。往坏了想,至少也能维持住现在的战略平衡,持续给兖州的司马懿的后路制造压力。
这就是姜维现在能想到的,最好的应变办法。
而随着姜维开始应变,汉军的兵力调整也在顺利的进行中。
曹魏这边,第一个发现情况不对的,当然是延津渡口的蒋济.自家正面的敌人突然减少了一半,蒋济怎么可能察觉不到。
而已蒋济的战略思维,再加上姜维分兵去的方向,略加思考一下,蒋济大概就猜到了姜维在想什么。
这个时候,其实是蒋济最好的破局时刻趁着姜维分兵以后的兵力空虚期,主动出击,一举击破姜维,那么整个战局就彻底反转了。
可问题是,蒋济做不到。
曹宇只带了五千士卒过来,即使加上延津渡口剩下的守军,总兵力也跟姜维差不多贸然出击,以蜀贼之前表现出的战斗力,好像没什么胜算。
因此,蒋济只能是按捺住性子,耐心的等待,等到杜恕率领的剩余禁军能尽快赶到。
很显然,蒋济还是对大汉禁军的战斗力没有直观的认知,在他看来,同等兵力下,大魏的士卒确实干不过蜀贼,但只要兵力够多,堆也能堆死姜维。
所以啊,当三天后,杜恕率领的剩余两万五千士卒抵达延津渡口后,蒋济立刻献计,希望曹宇亲自领兵出战,击破当面之敌。
曹宇再次欣然采纳没办法啊,曹宇真的不懂这些,但既然是蒋济的建议,自家国相杜恕也表达了认可,那自己照着做,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仨凑一块,只看到了自家兵力是城外蜀贼的三倍多这一个优势,压根没想过,这三个人中,就没有一个人,是擅长军阵指挥的存在。
或者说,蒋济想到了,但蒋济也没太当回事而已。
三倍以上的兵力,就算自己这方指挥差一点,用兵力怼也能怼死对面的.这就是蒋济最现实的想法。
然后吧,曹宇就正式领兵三万出战,自己领一万士卒坐守中军,左军一万士卒交给了蒋济指挥,右军一万士卒交给了杜恕指挥。
而姜维这边.姜维看着这个布阵就有点想笑。
这都是什么军阵白痴,居然摆出这样的阵型出战?!
看来,事情比自己想象的,要容易的多了!!!
(https://www.xddxs.net/read/3200055/115790187.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