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大明嫡长子全文免费阅读小说 > 第640章 正德十年

第640章 正德十年


正德十年四月,已完工两年的两京大道上行人络绎不绝。

        往来南北的诸多面孔之中,有一身穿一袭长衫、头戴四方巾的书生青年在路边杨树下的茶馆内歇息。

        他面容俊俏,双眉如剑,端茶的手如女人一般纤细,一看就是从小便不做一点重活的官宦子弟。

        他在此处不久,岔道上边忽然之间来了好几辆车马,马车极为精致,窗户上还有花瓣样的木雕,缝隙之处露出一个眼角略带皱纹,但仍然精明的眼神。

        来人打量了一下茶馆里的书生,又听身边人说了‘确是此人’四字,于是便不做犹豫、急忙下来了。

        这是个女人,三十多岁的模样,头发挽了起来,显露的皆是一个成熟女人的风韵。

        她带着婢子和下人来到青年书生的面前,大大方方的行了一个礼。

        “民女尤三春,见过杨侍从。”

        不错,此人正是杨慎。

        杨慎是杨廷和之子,今年二十八岁,正德六年时,他参加科举最终一朝登科,状元及第。

        因为他曾经在皇帝还是太子时当过伴读,而且还是当朝阁老杨廷和的儿子,所以考虑到这些因素,他大概率是不会成为状元的,以免无聊之人说闲话。

        不过杨慎的文章实在是写的太出彩了,一方面是他家学渊源,一方面他也曾追随王鏊学过经世致用的学说,所以不论是阅卷官还是皇帝本身,都觉得若不把他点为状元,反而是因噎废食,没有以才为先。

        还是朱厚照最终果断,就点他为状元。

        原本阅卷官们还有些担忧,他们觉得这个皇榜贴出去肯定会引起议论,哪想到京中没有任何的杂音。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杨大才子的才名竟然真的让人觉得,他就该是状元。

        或许,这就是公认的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吧。

        在四川有一句俗语叫,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升庵科第。这个升庵科第就是杨慎。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

        正德六年,他高中状元以后,按照惯例先去翰林院,授官翰林院修撰,从六品。

        正德七年,他升为翰林院侍读,正六品。

        正德八年,皇帝任命他为藏书园副园正,从五品。

        正德九年末,杨慎奉旨入宫,列侍从室侍从。

        而此番他出现在两京大道上的淮安山阳,是因为要执行一项重要的政务。

        在尤三春的眼中,杨慎是如天上一般的人物,他出身贵、才气高、还与皇帝关系匪浅,年纪轻轻就是状元,尚未三十,便已经是侍从室侍从。

        这便罢了,这等人物家教还极严,举手投足之间尽是优雅,只怪她不够年轻,否则就是钻也要钻到他的被窝。

        她还眼尖,看到杨慎的脑门上有几滴汗珠,瞬间便觉得心疼。

        而能让这般人物俯首称臣、在这样的季节不辞辛劳连日赶路的,怕也是那个还要再高的帝王了。

        “……也不知怎的,陛下好像知道尤东家变着法子都要大肆铺张一样,早先便已经传旨,而后还不放心,命本官沿途查看天子行宫。尤东家来得倒巧,我们便一起瞧瞧去。”

        “是。”

        这个尤三春是惠盐记的拥有者,正德四年以来,她极力维持和官府的良好关系,以听话、能办事的优势获得皇帝信任,所以迅速成长为天下皆知的大盐商。

        至正德十年,大明各处盐场均已拍卖完毕,以惠盐记为首,另有七个盐商共同经营着大明数百处盐场。

        <div  class="contentadv">        这些盐商的背后都有皇室的背景,而且还有数量不等的干股直接为皇室所持有。

        他们承包盐场、雇佣灶户,生产食盐,行销天下,现如今,两淮、两浙、山东、长芦等盐场每年的拍卖银两收入就高达四百万两。

        这还不算这些盐商本身获利还要再给皇帝分红。

        真要算起来,盐之一项给国库带来的岁入就要一千万两以上,当然,这是今年的目标,实际上也是过去几年逐年增长的结果。

        平均下来,八家盐商每家每年分给朝廷的利从最初的三十万两,已经逐渐增长到八十万两。

        这个数字极大,便是因为这几年随着海贸的发展,海外流入的白银蹭蹭往上涨,而且盛世之年,人丁增多。是个人,就得吃盐。

        此外,当然也有人觉得舍不得,因为皇室通过拍卖收一轮银子,通过分红再割一刀,一头一尾连割两刀,最后留下的都不剩多少了。

        为此,部分盐商选择保留后一刀。

        这也是可以的,朝廷并不明令禁止,不过他们的规模难以做大,比较好的盐场通常不会拍卖给他们,以压缩他们的利润空间。

        经过几年演化,基本上已经是皇商占据主导了。

        盐税,在封建王朝的千年历史中,历来都是排名前三税源,朱厚照当然也不会放过。

        似尤三春这样的人,她的今天全部来自于皇帝,自然会以奉承皇帝为能事。

        京中传来消息,正德十一年,皇帝有可能会出京,赴江南巡视。一听说是这样,几个盐商纷纷动起脑筋,想各种办法希望皇帝能通过他们这里。

        以至于很多地方尚不确定皇帝的行程,就开始大肆为皇帝铸造行宫,这种铺张浪费在前一段时间被于是上奏,惹的皇帝有些恼火,立即朱批他们停止。

        但这种朱批没什么实际的效用,他可以换个名义建啊,建好了皇帝不用,还能贿赂其他重臣,总之有它的作用。

        再后来没有办法,皇帝只挑了淮安、苏州和杭州三处地方落脚,其他就不去了,除此之外,他还派出身边人到各地督察,要求营造的标准坚决不能无限提高。

        因为盐商之间会互相比较的,生怕自己怠慢,而别人胜出。

        这也才有了杨慎此行。

        一路上,尤三春一直在旁说:“陛下登基已十年,陛下之仁德也深入人心,现如今国家又适逢盛世,哪怕是平民百姓之家的房屋也建得好了。所以请杨侍从从宽考虑,江南膏腴之地,有些算不得浪费。”

        杨慎不为所动,他的成长背景和皇帝深度绑定,所以皇帝的意思就是他的行动,这样他的前面就是坦途大道,他是不会为了几两碎银而胡来的。

        “尤东家若是真有钱,不如献一点给皇上,也比在此营造行宫要好。陛下的原话是说,造得那么好,也住不了几次,实在是一种浪费。”

        这女人倒也会说:“这应当还好,陛下……可以多来住几次,这不就好了。再说,我们也不是没给陛下献过银子,可陛下说生意就是生意,干股占多少便拿多少,否则便不成规矩。”

        “那便存着,等朝廷需要用钱的时候再献,那个时候就不是分红了,陛下当然也不会拒绝。”

        杨慎的话中有玄机。

        皇帝要用钱?

        难道是传了几年的用兵之事么?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https://www.xddxs.net/read/3176133/116148105.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