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平静


第672章  平静

        雨落瓢泼,倾盆而至。

        似是苍天亦悲戚。

        于延益自尽于行刑台上,任由曹守正如何下令,周围的刽子手都无动于衷,皆不愿伤其尸身分毫。

        曹守正只好让人确认于延益彻底死亡之后,带人离去。

        人群渐渐散去,唯有寥寥数人在大雨之中不肯离去。

        一直在雨中的杨清源缓缓地走上了行刑台,跪在了于延益的面前。

        男儿膝下有黄金,然天地君亲师,可跪!

        于延益与杨清源虽无师徒之名,但于延益对于杨清源的教导却没有少半分。

        其风骨品行,对杨清源的影响之大,难以用言语表述。

        于延益将他一身的浩然正气,留给韩苏觅,助她看清本心跨过了十三年蝉的生死之关,法天象地之境。

        将他的风骨品格,一颗道心传给了杨清源。

        千古悠悠,当以青史篆刻其名!

        眼见杨清源想要为于延益收尸,一旁的西厂番子便要上前阻拦。

        “这是朝廷逆犯,你……”番子说不下去了。

        杨清源对外从来是温润如玉的,但此刻的目光比剑锋还要锐利。

        “……”

        只是看了西厂的番子一眼,杨清源就低下了头,此刻的杨清源身周竟然也环绕着淡淡的白色微光,就像是那一日的于延益一般。

        三尺之内,滴水不进。

        漫天大雨,如遇神明。

        杨清源仔细小心地替于延益收拾好了形容,随后将他的遗骸收敛于准备好的棺椁之中。

        像于延益这样,以谋逆罪论处,亲族被流放的罪人,原本是不允有人替他收尸的。

        当令其曝尸荒野,埋入乱葬岗之中。

        心狠一点的,像则天女帝那样,就直接断成肉泥,扔进山中喂狼了。

        但杨清源现在不仅仅是要替于延益收尸,还将其盛入棺椁之中安葬。这就是公然违抗圣命,在打朱瞻坤和朝廷的脸啊!

        立刻就有人去刑部举告杨清源。

        即便是做到于延益这个程度,也不可能让全天下的人都爱戴你。

        于延益为兵部尚书期间,曾经主持十二卫的改编,清查了不少吃空饷的人。

        担任内阁大学士之后,不少政令也损及了部分人的利益。

        他们自然是愿意看到于延益的死亡,光是死还不够解气,最好是能够将他碎尸万段。

        原本于延益的尸体,没人收敛,他们也是可以来泄愤的,结果于延益的尸身被杨清源收敛了,而杨清源在他们眼中又是于延益一系的人,自然也想着收拾杨清源。

        但是现在的杨清源可不是他们能对付的。

        不用讨论杨清源在军方的势力,也不考虑他的文官派系。

        单就一个大理寺,就不是这些阴沟里的老鼠能对付的。

        之所以阴沟里的老鼠是老鼠,不就是因为他们见光死吗?!

        刑部大堂之中,曹守正听着手下的汇报头疼地揉了揉脑袋。

        “你告诉我是什么意思?!”

        手下的刑部郎中眨巴眨巴眼睛,“尚书大人,这杨清源可是在挑衅朝廷的威严啊!?这不就是明摆着说陛下和您断错了案吗?!”

        曹守正翻了个白眼,“他不是一直旗帜鲜明地反对此案吗?!”

        冤枉伱的人,比你更知道,你有多冤枉。

        曹守正心里也清楚所谓的于延益是个什么情况。

        朱瞻坤是宋高宗,李宏毅对标秦会之,那他就是万俟卨(mò  qí  Xiè)。

        于延益一案是朱瞻坤决定的,是李宏毅策划的,但罪名是他定的。

        “那咱们就不管吗?!”刑部郎中急了,他可是收了人家前的,要是事情没办成,这不就是失信于人吗?

        是的,虽然这刑部郎中收受贿赂,但他是个有信用的人,收钱办事。

        曹守正也知道这个自己一手提拔的刑部郎中是个什么货色。想必是收了人家的好处,想要给杨清源找点麻烦。

        但曹守正可没兴趣主动去惹杨清源,虽然双方官阶相等,但曹守正可不觉得他是杨清源的对手。

        杨清源还是留给朱瞻坤和李宏毅去解决吧!

        “去去去!要抓你去抓!本官现在没空对付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前些日子,本官家里闹了家贼,正要去查呢!?”

        说着就将刑部郎中给打发走了。

        刑部郎中也很无奈,只能去将这个结果告知那些举告之人。

        ——

        北境,天策军中。

        李承恩正遥遥地看向神都的方向。

        于延益的死讯,当日就传到这里,他不明白,杨清源为什么不救下于延益。

        他相信以杨清源的能力,即便在朝廷上没法抗衡,但觉得有爆发保住于延益的命。

        不仅如此,三日之前,杨过奉杨清源之命,从天策军中调走了三百可靠的精锐士卒。

        李承恩没问杨过要做什么,便将人拨给了他。

        于延益的死,不仅仅让程青松和钱牧谦等政坛大佬不满。

        军方也同样不满,在于延益下狱之后,神武军大都督唐圣叹、神策军大都督王诚嗣就都曾表达不满。

        自从于延益掌兵事以来,没有克扣军饷,没有延误粮草。凡是边关士卒所需,一应俱全。

        神武军、神策军、天策军不需要考虑来自朝中的压力,可以当为一个纯粹的军人,为大周奋战。

        其中于延益的作用,不可估量。他就是六军都督府在政坛的代表人物。

        站在哨塔之上,李承恩远眺神都,自语道,“算算时间,杨懋功他们应该已经到了。”

        御林军在土木堡之战中被打残,重新整编的晋阳军乃是于延益一手打造的,朱瞻坤自然不敢用。

        所以他依惯例,抽调边军充实京畿防务,神武军和神策军路途遥远,朱瞻坤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以他的心腹,六千长林军为核心,再从天策军抽调人马和小部分的晋阳军混编成新的御林军。

        杨清源调兵的用意,李承恩已经猜到了,他不参与,但也不反对,只是在这千里之外,等待着结果。

        ——

        于延益死后,朝廷之上渐渐趋于平静。

        官场上落井下石的行动,上演着尾声。

        被弹劾的官员们或贬谪或罢官,二十几名相关的官员远离神都。

        虽然于延益从不结党营私,但是不妨碍有一些正直的官员发自内心地敬仰他。

        人以群分,即便是于延益从没有想过将这些收为羽翼,但是他们还是自发地团结在于延益的周围。

        除了这些人外,当然为于延益辩解的都察院程青松一系,钱牧谦领袖的浙党,都有人因为此事被牵连。

        李宏毅、长孙辅机、曹守正以及投靠朱瞻坤的东阁大学士孔勤礼一起瓜分朝堂上的空缺职位、利益。

        然而,这只是上一次巨浪的余波啊!

        人人都知道,斗争不会就此结束。

        朱瞻坤不仅登基了,还冤杀了于延益,虽然名声接近于恶臭,但是却大大加强了对于朝堂的掌控力。他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钱牧谦、程青松、杨清源这些曾经反对他的人,他要一一清算,他要效仿太祖高皇帝,集权于手,一言而决天下事!

        新君朱瞻坤在御书房召见了李宏毅、长孙辅机、孔勤礼和曹守正。

        还有一件事没有解决。

        王华和刘既白,仍然被幽闭于府中。

        他们二人带着一群举子光天化日之下,大骂朱瞻坤,历数朱瞻坤五桩大罪。

        虽然其中不少没有证据,但是足以动摇天下人心,故朱瞻坤将这二人暂时幽闭,听候处置。

        长孙辅机并没有参与陷害于延益一事,但作为旁观者他知道朱瞻坤这事有多不地道。

        王华老成持重,恪守立法。但就是这样一个人,被朱瞻坤逼得当众大骂天子,就可知道朱瞻坤这一手有多不得人心了。

        “众卿,能不能在王华之事上做些文章,将杨清源一并除去。”

        一三系早就和朱瞻坤翻脸了,现在有了机会自然想要动手。

        孔勤礼第一个站了出来,“王华诽谤君上,论罪当诛,杨清源若是作为其同谋,自然当一并问罪。”

        孔勤礼的话尚未等到朱瞻坤的点评,李宏毅就站出来反对了。

        “杨清源有大功于社稷,先破北乾,再灭后金,于国有大功。若是以王华之事牵连下狱,难堵天下悠悠之口。”

        孔勤礼冷哼一声,“有大功又如何?!于延益一样于国有功,现在不是一样死了。”

        保持沉默的长孙辅机看了孔勤礼一眼,他实在是佩服先太宗文皇帝的眼光。

        文皇帝禁止孔勤礼参与政事真是高明,就这水平,当个太守都够呛。如果不是背着孔府北宗家主之名,就他还想在中枢任职。

        皇座上的朱瞻坤也皱了皱眉头,要不是想要收天下仕子之心,他是真不想用孔勤礼。

        “朕乃天子,九五之尊,想杀个杨清源,都这么费劲吗?!”

        李宏毅对曰,“上位,若是以杨清源军功,死在这种小事上,谁还肯为国效力?!”

        于延益之时,尚有一个意欲谋反的遮羞布。杨清源又岂能因为这种罪名被诛杀?!

        朱瞻坤揉了揉眉心,“此事,再议,先拟定一下兵部尚书的人选,然后补充内阁的空缺之位吧!”

        ……

        ——

        四月初七日后的这几日,神都中的气氛,便是如此的“平静”。但这平静的表面之下,蕴藏着足以吞噬一切的暗涌!

        就在朱瞻坤以为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就在京中的权贵为了争夺空缺官位的时候,神都之中,还有一些微不足道,丝毫不起眼的小事发生。

        四月初八,奉命监视大理寺的探子向雨化田汇报:杨清源的弟子,骠姚将军杨过自北境归来,带着十余名亲兵前往拜见杨清源。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杨过的这十余名亲兵,都是天策军中的校尉。

        四月初九中午,杨过在青芜院中宴请曹雪阳为首的被闲置的军官,一叙袍泽之谊。

        四月初九下午,杨清源的书房之中传出大骂杨过的声音,但与此同时,一道身影在没有任何察觉的情况下,进入了都察院正,右都御史程青松的府邸。

        四月初十夜,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的府上遭遇了窃贼,不过好在六扇门及时赶到,擒住了这个胆大包天的小贼。

        四月十一日正午,一神秘人拿着工部尚书赵言的亲笔书信和一张天地钱庄十万两的银票潜入了正在休沐的工部司库魏其的宅中。魏其为工部司库,执掌将作监的仓库。其中有新铸的制式刀剑长枪无算,铠甲五万套,神机弩三万具,是为了补充御林军战力所用。

        四月十一日晚,兵部侍郎李澄光宴请了杨清源。

        “清源最近有所动作?!”

        李澄光是兵部侍郎,于延益死后,兵部的重担便落在他的身上,包括御林军的巡防名册,也由他排序。故而他能发现旁人不能发现的细节。

        面对李澄光的问题,杨清源没有隐瞒。

        “魏王,难道不是先帝嫡血吗?!”

        杨清源一个反问,就说明了一些问题。对于李澄光,杨清源是不担心的。

        别看他现在暂代兵部,权势炙手可热,但是这是因为他背后的李家以及他熟悉兵部事务。

        他的身上已经被人打上了疑似于延益残党的标签,新的兵部尚书不可能是他。

        更重要是的李澄光是个女儿奴,他只有一个女儿——李青凝。

        而他的这个女儿已经和大理寺缉盗司副司主张慕青有了白首之约。

        不管他愿不愿意,李澄光已经被迫站在了杨清源的阵容。

        “涉及夺嫡之事,我不想插手。”

        李澄光的底线很明确,只要不是想改朝换代,他随便杨清源怎么折腾。

        太子朱瞻坤也好,魏王朱瞻均也好,不都是太宗皇帝的嫡血吗?!

        虽然说大周有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前唐难道就没有吗?!

        前唐太宗文皇帝,玄宗皇帝,都不是嫡长子,而且都是依靠政变上位的,也没人说,效忠他们的就都是叛逆、佞臣啊!

        时间在看似平静的氛围中悄然流逝,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是于延益以及崇文书院被冤杀众人的头七之日。

        依照民间习俗,杨清源是要祭祀于延益众人的。

        但是他却没有准备需要的东西,他还有一些事情要做。

        不然,杨清源不敢去见于延益。


  (https://www.xddxs.net/read/3133707/116799655.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