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陪都
还比如往后朝服色所尚之色,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秦尚黑,汉尚赤,唐尚黄、宋尚赤,今大明承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以为治,服色所尚于赤为宜。
可以预见无论是士农工商往后的服饰都会崇尚赤色,红缎布匹的价格定然是要飞涨了,宫廷御造的珠宝首饰等也将变动,这也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还有一件关乎朱标自身的事情,那就是东宫储君妾室的品级制度,其实原本开国之时定下的是太子妃之下唯有才人、选侍、淑女,其他封号一概等诸君即位在另行封赏。
不过如今不仅是要纳高丽公主,还有李善长之女等,如果仅仅给个才人之名分未免有些不好听,所以朱标决定还是暂且沿用唐制。
太子妃以下,设置良娣二位良媛六位,承徽十位,昭训十六位,奉仪二十四位……
一天的时间转瞬即逝,见外面暮色降临朱标站起身对同样一脸困倦的礼部官员们说道:“礼法乃国朝治民之根基,不容忽视,如今大体定下的要再好好精细一下,没定下诸位卿家明日在同翰林学士们仔细商讨,务必精益求精。”
“臣等谨记太子殿下教诲。”
朱标点点头道:“今日就先如此吧,诸位爱卿辛苦了,各自回府好好休息,刘瑾,你安排人护送。”
一番推辞婉拒之后,礼部官员们先将太子送出礼部衙门,恭敬的看着车驾远离这才各自揉着酸软的腰杆回府休息,明日还有的是典籍要查。
朱标坐在车驾内也是疲惫的吃了果脯点心,精神疲惫连带着肉体也疲惫不堪,连续数日翻阅那些晦涩难懂的典籍,感觉脑浆子都烫了。
车驾最后停在了奉天门前,这里守卫森严朱标也懒得接受他们层层叠叠的搜查车驾内部,直接步行入宫,如此一目了然就顺畅多了。
刚准备去谨身殿向自己父皇禀报今日所为,结果还没过奉天殿就被一个太监拦住:“奴婢拜见千岁爷,圣上口谕,太子入宫不必拜见,直接回东宫歇息。”
朱标朝着谨身殿方向躬身行礼:“儿臣遵旨。”
随后让刘瑾将在礼部写下了奏章交给那个太监:“这是礼部尚书亲笔所写,你去呈给圣上御览吧。”
“诺”
省去了来回折腾,朱标顿时感觉舒坦了不少,转身领着刘瑾等人朝东宫走去,可得好好吃一顿,然后赶紧睡觉。
回到东宫后一如往常,所有人都在等待他回来,洗漱的汤水以及端上来的肉食的温度都是如此恰到好处。
常洛华给自己夫君布了几道菜肴说道:“过几日就要纳入高丽那位公主了,臣妾准备将她安置在春华殿,殿下以为如何?”
朱标随意点头道:“你看着安置吧,让她跟着你立规矩也可以,左右都随着你的心意。”
后宫女人之间就不可能相亲相爱,她们天然就存在着尖锐的利益之争,朱标自然不会天真的认为他一碗水端平就等让大家一起过上幸福的日子,那样也太瞧不起人性了。
何况随着女人越来越多,品行相貌身材各有不同,朱标又不是太上忘情的圣人,能达到以天地万物为刍狗的境界,用绝对公平的心态对待她们。
难免会有喜爱的不喜爱的,但他不是普通人,宠妾成群也无所谓,宫内的尊卑秩序必须要维持,毕竟他没有过多的精力耗费在后宫上,所以尊妻抑妾就是最好的选择。
这两年他也看出来常洛华的品性了,知晓自己的妻子不是那种善妒偏激的女人,到底是将门之女,天然就有一股子英气,也有着母仪天下的潜质。
用完晚膳后朱标沐浴了一下然后就舒舒服服的睡下了,明日早朝他还得上,所以还是早睡早起的好,这几天都是这么过的。
第二天一早朱标在夜空还是弯月斜挂群星璀璨之时起身,眼看着就要入冬了昼短夜长,天亮的越来越晚了。
洗漱更衣用早膳,然后就朝着奉天门方向走去,今日还是稍微晚了一些,文武百官已经从班房出来了,正井然有序的朝着奉天殿走去。
两旁都有御史紧盯,如果朱标不是太子,这个时候才匆忙赶来,难免是要被治一个怠慢之罪,朱标径直走到文武官员最前方,当先踏入奉天殿。
在朱标身后胡惟庸等人依次跟入,但大半的官员却是定下了脚步肃立于外,并没有踏入大殿参加早朝,而是停留在了殿前丹陛左右。
这也是前几天才定下的规矩,礼部上奏朝廷之上,礼法为先,殿陛之间,严肃为贵。我始为谘访庶事,而令百官入侍左右,至班序失次,是与严肃朝仪相悖。
所以新规文武百官入朝,除侍从、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指挥使、六部尚书侍郎等官许上殿,其余文武官五品以下,并列班于殿前丹陛左右,若有违犯,由纠仪官举正。
跪拜礼朝贺之礼后朱标走上御阶站到自己半君半臣的位置上,侧身而立面对群臣,随着大殿内侧持鞭太监一声清脆响亮的辫响,今日早朝正式开始。
先是礼部将昨日的成果一一汇报,然后就是颖国公傅友德上前禀报:“大都督府奏京师将士之数凡二十万七千八百二十五人,今岁将过,是以汇禀圣上。”
朱元璋点头道:“诸将士守卫皇城有功,着令兵部以及大都督府商讨犒赏之事,户部酌情予以配合。”
“诺”
朱元璋随后对胡惟庸说道:“昨日咱看了中书省奏文,近世狃于胡俗,家人之死,以火焚烧,而将其骨投入水中,致使孝子慈孙于心难忍,又伤恩败俗,应严厉禁止。”
“百姓贫穷无地埋葬的,所在官司可择近城宽地,辟为义塚,由其埋葬,若有宦游远地,不能归葬的,有司给予力费,令其归葬。”
胡惟庸站出来躬身说道:“圣上仁德爱民,天下百姓皆应叹服君父皇恩浩荡。”
其余琐事轮番上阵,朱标一般都是静静地看着,毕竟他还是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奏以练习国政的阶段,并非越过老朱监国理政,所以大多事情还不用他处理或者发表意见,还是以多听多看之主。
突然监察御史郑沂踏出来说道:“启禀圣上,微臣以为京师为天下根本,四方瞻仰,爵位之设,当使内尊而外卑,内重而外轻。”
“今南京、北京知府与在外散知府同称,甚失内外之统,臣以为宜改应天知府为南京尹,开封知府为北京尹,如此则国体尊而爵位适当。”
朱标突然听到北京猛的一愣,然后这才回神想起说的是开封府,明朝洪武元年三月,徐达带领北伐军攻取河南,那时候不少文武群臣都建议定都汴梁,毕竟是八朝古都,尤其是宋朝国都,汉家正统。
老朱北伐前在应天招兵的时候就是于营门建立二大黄旗,两傍立二牌,旗上书云: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牌上书云:九天日月开黄道,宋国江山复宝图。
那时候老朱确实动过这个心思,四月,老朱就去了汴梁城考察,结果失望而归,汴梁久经锻炼早已荒废的不成样子,连城墙都是破破烂烂的,想要修缮都不可能了,唯有推到重建。
老朱回京后下令改汴梁路为开封府,置河南中书分省,省治开封府,同年八月,以开封府升格建为北京,位居陪都,重建开封城,
所以开封府确实是如今的北京城,只不过一直以来也没人提起此事,毕竟太破了重建也没完成,所以都是以开封府直称,倒是少以北京为名。
中书参政涂节上前道:“臣附议,两京府城位格尊贵,其知府也当格外擢升,这在宋朝也是有先例可循的。”
礼部尚书与身旁的两位尚书小声交谈几句也上前附议,翰林院等官员对这种事情自然也是上赶着力挺,地方文官之首本就多出自翰林院,在有两个品级高的自然是好的。
朱元璋倒也没什么意见,京城就在他眼皮子底下,别说稍微提升一下,就是直接提到正二品又能如何,在京城这种政治中心,一个知府难有什么作为,能维持任期平稳就是祖宗积德了。
朱标这时候转过身子对自己父皇躬身说道:“启禀父皇,儿臣有奏。”
听到朱标的话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原本还要踏出脚步附议的官员们默默将腿脚收好,如果太子殿下是反对这件事,那他们在这么附议也无济于事。
这种可允可不允的小事上,只要太子殿下说话了,那么圣上就算为了维护殿下的威仪也一定会答应下来,不可能为这种事削了殿下的体面。
朱元璋也把目光投向儿子,有些疑惑这件事应该没什么问题,怎么向来在早朝上沉默寡言的儿子要插手了,不过也无所谓,无论他赞成与否应下就是。
“太子说吧,咱听着呢。”
“是,儿臣同样附议郑御史之言,南北京城知府确实应该格外擢升,但儿臣以为当去开封府陪都之位,升北平府为北京,为我大明陪都。”
…………………
(https://www.xddxs.net/read/3112845/634350011.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