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大明第一太子小说免费阅读 > 第五百七十九章 楚王

第五百七十九章 楚王


  朱标端起茶杯就不再开口了,有些话他不好说,也不好说透,南昌之地是不可能册封给朱炜的,朝廷现在就穷的叮当响了,朱标可不想再给自己增添难度了。

  礼部三人一时没反应过来,但到底是老狐狸,稍一琢磨也就明白了,能混到一部堂官但就没有一个简单的,尤其是在这方面儿。

  礼部尚书没急着开口,左侍郎见状起身道:“皇后娘娘仁爱之心臣等鉴之,只是臣有疑虑,这世子袭爵是承袭何爵,前大都督朱文正可并未受爵。”

  右侍郎也是跟着说道:“朱炜虽称世子,但只是名头上的敬称而已,圣上从未下诏册封其为南昌王世子,臣等不明是否另有安排。”

  朱标放下茶杯道了句好茶,礼部尚书没起身,只是沉吟片刻道:“南昌王乃是圣上顾念骨肉至亲所追封之爵位,按说应由子嗣传承,但此世子却非南昌王嫡孙,名不正言不顺……”

  其实在这方面,朱标同这些官员是同一阵营的,南昌是何等要地,每年能缴纳的赋税是何等之多,给了藩王朝廷财政就更困难了,朝廷困难了圣上一怒之下再削减他们的俸禄可如何是好。

  给了朱炜他们又没有丁点好处,自然也愿意顺水推舟,本来作为官员,他们效忠的目标便是君主以及的储君,至于其他宗室,其实都略有碍眼。

  谁都不想自己头上真有那么多祖宗,后面的话自然也不必再多说了,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朱标起身喝完一盏茶就起身离去了。

  明日礼部就会上奏为朱炜请封,不过必然不会是南昌了,至于是别的什么,就看到时候自己父皇怎么安排了,可能是王爵,也可能是公爵,朱标也懒得再多过问。

  其实朱炜若是展现了天赋,朱标也乐于提携,毕竟他缺人用,得用听话的宗室子弟无论是当什么差事,都要好过其他官员,无论是象征意义还是实质上都能产生极大的作用。

  可惜昨日朱炜并没有展示出什么优秀的品质,朱标自然也不会提携,他又不是没有别的兄弟可以培养,那有精力在一个堂侄身上,也就是是看在自己母后的面上才愿意跑跑腿,否则朱炜想袭爵,等着吧,皇子才封了三个……

  此时宫内,朱棢笑嘻嘻的同自己二哥四弟道别,各自回了寝殿,里面一众伺候的宫女太监赶忙出迎。

  “爷,汤水准备好了。”

  朱棢面上的笑容缓缓收敛,没有应声径直走进了后殿,方才又被父皇抓住教训了一顿,好在有老二顶着。

  随意的张手而立,两名娇俏的宫女就上前帮他褪去了衣袍,略黑但精悍的身躯展露,配上那副修目挺鼻格外俊朗的面容,两名宫女虽然早就伺候过楚王殿下,但还是忍不住红了两颊。

  朱棢平日在父兄面前都是一副乐呵呵的模样,可贴身伺候的奴婢们都知道,私下里楚王殿下并不是多爱笑的,沉静下来顾盻有威。

  跨进浴桶之中,朱棢忍不住舒爽的叹了口气,一日的劳作并不轻松,好在就要结束了,他清楚这次当差只要做得好,大哥定然还会用自己的。

  他们三兄弟,老二认清现实后就开始自暴自弃了,整日沉迷女色其实未尝不是在以此报复父皇,此举幼稚可笑。

  老四心思深沉,不过想来还是想当差办事的,估计是在等大哥给他机会,不过他志在军伍,恐怕不会那么简单就如愿了。

  至于他自己,想要的也简单,藩王既然可能当不安稳,那不如早做打算,他们这一众皇子公主也都渐渐长大了,朝廷大宗正院的职位可都还空着呢。

  大宗正府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编纂玉牒,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等诸多事宜。

  洪武三年设,但一直没有正经儿的运转,毕竟按着规矩,宗令以及左右宗正都得由宗室王公担任,朱家没有成年的宗室王爷,自然也就暂且搁置了。

  有资格担当宗人令的自然是年长的皇子,长幼有序总不能弟弟管着哥哥,若是正常来说,大哥身为储君不当的话就是老二任职了,不过老二如今的状态,无论是父皇还是大哥恐怕都有不喜了,那机会就很有可能落到他头上。

  宗人令掌皇族属籍,修辑玉牒,奠昭穆,序爵禄,丽派别,申教诫,议赏罚,承陵庙祀事宜,其权目前看来不大,但随着宗室子弟不断增多,这群天潢贵胄的生老病死荣辱兴衰都离不开这个衙门,那时候权势自然就大起来了。

  朱棢靠坐在浴桶内,两个宫女一袭薄纱伺候擦抹,这时候都已经湿透了,隐隐约约展示着自己娇嫩的身姿。

  朱棢也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明日又不用在下地干活了,自然也是打算好好发泄一下情绪,睁开明亮有神的双眼,脸上浮现出那股令侍女迷醉的坏笑。

  “爷~”

  ………………

  朱标很快就回了东宫,不过没回寝宫,而是先回了文华殿,有些积压的书信需要看过回复,而且朱棢赈灾的事情也要做些预防准备。

  山西的贪腐情况不至于像陕甘那般过分,毕竟离京师不远,但也就意味着有些雷霆手段不能随意使用,从某种程度来说更麻烦了。

  赈灾这种儿事,其实最简单的解决方式就是就地取材,杀官杀大户抄家取粮,基本就能解决七成的问题。

  去年朱标能如此顺利的赈灾,除了灾民已经死去一批之外,还有就是因为官绅大户贪墨积攒的粮食太多,这也是从古至今的传统了,自古以来无论家境贫富,只要有机会家家都会储粮备荒。

  丰年少吃点饿不死,灾年就能借此多活一口。

  刘瑾研墨,朱标提笔给山西没受灾的几府知府都写了封信,让他们提前准备些粮食,如果楚王赈灾时粮款有了欠缺,尽量帮衬上。

  这几府的知府不是东宫门下,但朱标也都是见过的,这时候以他自己的名义去信,效果必然是要远超朝廷下达的公文的。

  朝廷的公文自然是公事公办,山西各府受灾情况不一样,但都不是太好过,只是说比济南莱州二府强些,在其位谋其政,他们自然是得先顾着自己治下的百姓,最多是意思意思。

  而朱标亲自去信就不一样了,别说有点富余的粮食,没有也会想方设法筹措一些,能跟太子储君搭上关系人情的机会可是难得啊。

  对朱标来说,此事不过举手之劳而且还有利无弊,于内帮了老三,无论是自己父皇还是外臣见了都会高兴,宗室诸王兄友弟恭大兴之兆。

  于外来说,自此也就给了那几个知府同太子搭话的机会,往后逢年过节也有了给太子写信表忠的由头,能任一方州府大员的都是有些本事的,朱标也确实需要一些这样的人。

  他自己培养的嫡系都还年轻,也是需要一些过度的人手,未来地方改革,必然是需要众多能独当一面的人,否则他们爷俩浑身是铁又能打得多少钉儿?

  朱标本来还打算给朱棢写一封可以先斩后奏的书令,准备明日再请老朱加盖玉玺,毕竟地方什么情况也说不准,有时候杀人确实是最好的破局方法。

  但信还没写完朱标就停笔了,生杀予夺之权乃是天子执掌的,暂时赐给奉命办差的钦差大臣也可以,终归只是臣子,但贸然给一个皇子亲王不是好事。

  …………………

    

    

    

    

    

  


  (https://www.xddxs.net/read/3112833/660940611.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