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启明1158最新更新 > 一千四百五十三 是谁给他们的勇气?

一千四百五十三 是谁给他们的勇气?


  根据密探们提供的情报,明国方面基本可以确定以花剌子模国的实力根本不是西辽的对手。

  他们单独对抗西辽成功的可能性为零,所以花剌子模国方面只能立刻联系到西辽境内的天网军密探,向他们求救。

  大明皇帝陛下应该也不想单独和西辽还有他们的一群附庸国、狗腿子部落对战吧?

  大明皇帝陛下应该也很想要有个帮手能够为他分担进攻压力吧?

  花剌子模国虽然有点拉跨,但还是有一点兵力的,真要发起进攻,西辽也绝对不可能熟视无睹。

  所以只要大明皇帝尽快出兵,就一定可以实现东西夹攻战略,一举消灭西辽!

  老实说,苏咏霖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一度感觉自己遇到了什么特别劣等的骗局。

  并且他感觉这帮花剌子模人多少有点太无耻了,这种时候让大明出兵,到底是为他们分担压力,还是他们为大明分担压力?

  或许二者皆有之就是了。

  不过苏咏霖的确想要攻灭西辽,的确需要占据葱岭,完善本土西陲边防,让边防变得完整起来。

  花剌子模国虽然拉跨,可是用来作为分担西辽兵力的存在也不错。

  根据明国朝廷对情报的分析,得知西辽方面除了自己本族的武力之外,还有西州回鹘、东喀喇汗王国和西喀喇汗王国这三个亦步亦趋的附庸国以及大大小小数百个部落武装臂助。

  真要打起来,西辽君主、菊儿汗耶律普速完可以号令整个西域和中亚数个中等规模的国家与大小部落数百个迎战明国。

  而明国在西域只有自己。

  这对于大明来说不可谓不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但是话又说回来,经过谨慎的评估之后,参谋总部始终认为西辽就是纸老虎,一戳就破,所为的号令西域的能耐,面对明军大举进攻是没有意义的。

  而且该说不说,西辽方面似乎一直都没有注意过明国的军事动向,苏咏霖在边境地区大规模积蓄粮秣、军事物资,还有频繁的兵力人员调动,这些事情西辽似乎完全没有反应。

  密探们说没有在西辽内部听说过此类消息,哪怕是往返客商都鲜少有人提及此事,所以西辽官方根本不注意。

  这是为什么?

  他们难道根本不相信大明会攻打他们?

  还是说有什么依仗?

  是茫茫戈壁滩给了他们如此这般的勇气吗?

  还真别说,搞不好还真是茫茫戈壁滩给了他们这样的勇气。

  虽然理论上大明和西辽是接壤的国家,但是接壤的部分是人迹罕至干旱缺水的高原戈壁滩,无法进行农业生产,只有极个别的绿洲,绝大部分地区都完全不适合人类生存。

  所以当年金国想要讨伐耶律大石的时候就因为路途遥远后勤不济而宣告失败,耶律大石想要发起反攻,也因为路途遥远后勤不济而宣告失败。

  或许正是因为这双向奔赴的“努力”双双宣告失败,西辽政权才会对明国的行动视若无睹,悍然准备发起对花剌子模国的进攻。

  这种可能性被苏咏霖提出来之后,在军事会议上得到了广泛的赞同,拥有相当丰富经验的军事参谋们纷纷认为这是很有可能且非常合理的推测。

  西辽方面可能就是因为这个理由所以才认为明国不可能对他们造成威胁,由此放心发起战争,而不顾及东部防区。

  因为茫茫戈壁滩就是天然的防区。

  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以当年金国草创之际那极为粗糙的基层治理和动员能力,想要跨越千里之遥的戈壁滩展开作战,确实很难,他们没有那个基层动员能力来实现跨越千里的军队和作战物资的投放。

  同理,当年的耶律大石虽然十分睿智,有很强的能力,但是西辽说白了更像一个部落联盟,不是一个我们印象中的国度,这种情况下西辽能给他提供的后勤力量相当有限,也不足以支撑他千里远征。”

  辛弃疾站在众人之前,用手指着地图上的千里戈壁滩侃侃而谈。

  “西辽国极有可能是因为这两次失败的互相攻伐而产生了大明无法跨越千里戈壁滩发动对西辽战争的错觉,他们认为大明最多也就是金国的水平,不可能比金国更强。

  但是他们错了,大明远远强于金国,不仅有更强大的兵力和武器,还有绝对超乎他们想象的后勤物资运输能力,河西行省和关中行省的物资集中现在已经完成,足以支撑十五万军队西征作战一年份的物资已经到位。”

  辛弃疾颇为自豪的笑着说出了这段话。

  他的确很自豪,他为自己参与缔造和治理出如此强大的国家和军队这件事情感到无比的自豪。

  军事参谋们和其他文职后勤官员们对此倒也是发自内心的感到骄傲,只是某些林景春式的家伙们对此多少有点心疼罢了。

  十五万军队跨区域投放到西域战场,期间需要支出的后勤物资和军费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大明国库虽然储备雄厚,虽然真的是非常有钱,但是经此一役,估计也能把随时可以使用的储备资源、资金消耗个七七八八。

  所以林景春还是忍不住的提醒苏咏霖,让他多少注意点这方面的问题。

  苏咏霖对此只是自信的笑了笑。

  “当年还在大修黄河的时候,我尚且敢于多次发动战争,而国家经济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更何况是现如今呢?以大明如今的财富分配制度和基层动员制度的完善,我丝毫不担心我们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至于对经济的影响那是一定会出现的,打仗不可能不影响经济,但是我们现在打这场仗,就是为了之后能够更好的盘活全国经济,让民众的生活水准更高一些,那么这场仗就应该要打。

  眼光放长远一些,现在支出的军费,会为我们得到整个西域,还会让我们收回葱岭,这将直接把战争隔绝于西域之外,会更大程度的保护中原内地主要生产地区不受损害,潜在的收益是一个我们难以想象的数字。”

  话说到这个份上,林景春也无话可说。

  只是说他还绝对没有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地步,每一次苏咏霖打仗的确会把他给掏空,但是很快又能给他补齐这部分支出。

  林景春自己也觉得有趣,他总是觉得苏咏霖打仗能把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财富打到空空如也,但是每一次战争之后,明国国库的财富数量总会上涨,总是会更加有底气。

  他总是担心会有突发状况出现导致财政无力支出,从而引发社会动乱,可事实却是这些年的气候问题一直都不乐观,但是始终没有发生什么足以影响全局的社会动乱。

  之后林景春才发现是苏咏霖一直都在主导的全国范围内的水利工程和交通建设为农业发展还有粮食调运创造了条件,从而减少了灾害的影响。


  (https://www.xddxs.net/read/3112523/733173755.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