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喝酒


“哈哈,你都读大学了,可以喝酒了。想当年我和你爸在南昌读书的时候,就开始喝酒了呢,哈哈哈……”看的出来,胡文是真的高兴。

  “行,那就陪叔叔喝一杯。”杨林笑着说道。

  进到屋里,杨林主动和厨房里正在忙碌的婶婶张亚莉打了个招呼。

  张亚莉不冷不热地回应了一声,显然没有胡文那样热情。

  杨林一直搞不懂,为什么这个婶婶总是对他有些冷淡,好像杨林哪里得罪她了一样。杨林的母亲猜测,可能是因为他在高中阶段与柳丹谈恋爱的事情被她知道了的缘故。

  胡文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

  女儿叫胡心琦,比杨林小了六岁。杨林第一次见她的时候是初一,96年8月底,那时候他父亲带着他来县城二中报到,在胡文叔叔家里住了一晚上。

  那时候她长的很可爱很漂亮,才上小学一年级,等到杨林读高三的时候,胡心琦读初一,正好也是在二中读的。

  儿子叫胡俊,比杨林小了十多岁,是超生的二孩,小时候一直偷偷养在乡下外婆家里,一直到读小学了才接回来。

  胡文告诉杨林,胡心琦和胡俊都在外婆家里,要过几天过完小年才会回来。

  杨林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原来心琦他们的外婆家就在杨林所在乡的街上。

  张亚莉还在厨房忙碌的时候,胡文就拉着杨林坐上了饭桌,开了一坛四特酒,爷俩开始对饮起来。

  四特酒产自宜春市樟树市,为特香型白酒,主要代表产品有:四特东方韵系列、四特锦瓷系列、四特老窖等多品种,全覆盖产品结构,满足各阶层消费需求。

  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庐山品尝四特酒后,赞誉它“清、香、醇、纯——回味无穷”(有人认为这也是“四特酒”名称的来源之一);1972年,邓小平同志在樟树考察时,赞扬它“酒中佳品,味道独特”。

  胡文其实不是那种特别喜欢喝酒的人,据他自己所说,他自己在家的时候,很少一个人喝酒,但杨林每次去他家里,他都要拉着杨林喝上几杯。

  胡文问杨林在军校里的生活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

  杨林说自己在军校里一切都好,谢谢叔叔关心。

  然后胡文就回忆起了他和杨林父亲杨华在初中高中读书时的趣事,又说到后来在北京读书的见闻。

  杨林觉得胡文是个理想主义者,对社会上的很多现象看不惯,更不屑于去同流合污,可能这就是他一直到退休都没有在体制内混上个一官半职的最大原因吧。

  按理说,他一个到北京读过大专的高材生,在县粮食局这个小小的单位内,应该很快就能出人头地才是。

  两人聊了一会,杨林去厨房叫停了张亚莉的继续忙碌,喊她一起上桌吃菜聊天。

  也许是杨林的嘴巴比前世甜了一些的缘故,张亚莉对杨林明显热情了一些,还给他夹了不少好菜。

  张亚莉陪着两人聊了半个小时左右,吃完饭后叮嘱两人少喝点酒之后就出去散步去了。

  胡文见她离开了,喝起酒来也放开了,频频拉着杨林对饮。

  杨林一开始还佯装不太能喝,喝到后来让胡文都自叹不如。

  一坛酒下肚,胡文已经有些喝高了,他却还要再开一坛,被杨林拦住了。杨林明天还要去民政局办事,可不能因为酒喝多了误了这个大事。

  酒喝多了的人,说话总是翻来覆去的,当胡文再一次询问杨林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他帮忙的时候,杨林将借钱的意思表达了出来。

  “杨林,你也知道,我的钱都在你婶婶手里攥着,而且今年在新区那边买了块地准备盖房子,钱都花的差不多了。不过,既然你开口了,叔叔再难也应该帮你一把,你等一下。”说完胡文就踉踉跄跄地爬上楼去。

  胡文在县城规划新区那边买地盖房子的事情,杨林是知道的,前世房子盖起来后,胡文叔叔还在他面前吹嘘过好几次,说他的眼光多么高明,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以极低的成本建了一栋四层高的住宅楼,如果全部卖出去的话,能赚一两百万。

  过了五六分钟的样子,胡文下来了,手里拿了个布包。

  胡文在杨林面前打开布包,将里面的10元、50元、100元一张的纸币一张一张地铺开放在饭桌上,总共860元。

  “这是我的所有私房钱了,都给你吧。”胡文将桌子上的钱拿起来放在杨林的手上说道。

  “谢谢叔叔!”杨林抓着钱,有些哽咽地说道。

  在这一刻,杨林甚至有些怀疑这样“骗”他的钱,到底值不值得,但事已至此,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诶,以后谢谢的话就不要说了,有时间多来玩玩,陪我聊聊天、喝喝酒就行。”胡文拍着杨林的肩膀说道。

  ……

  当晚杨林就睡在胡俊的房间里。

  第二天是星期五,吃过早饭后,杨林告别胡文和张亚莉,背着背包继续前往民政局。

  在里面等了将近一个小时,就在杨林以为今天又要白费了的时候,负责部队退役人员落户介绍信的人终于出现了,看着他的笑脸,杨林恨不得上去揍他两巴掌。

  但形势比人强,为了事情顺利办妥,杨林不得不向他陪笑脸,并且辗转几个办公室,总算赶在他们下班之前把事情办好了。

  拿到落户介绍信后,杨林马上赶往县城汽车站,一问才知道开往他们乡的汽车刚开走一辆,下一趟车是下午两点出发的,离现在还有两个多小时,没有办法,杨林只有等。

  他在汽车站附近炒了一碗米粉,买了一瓶矿泉水,在车站里找了个干净的地方坐下来吃饭。

  一直等到下午两点,破破烂烂的大巴车终于出发了,一路颠簸了两个小时左右,终于在下午四点左右到了乡里。

  下车后还有六公里左右的路程是没有车的,只能靠两条腿走回去。

  过去的六年里,杨林不知道多少次一个人孤独地走过这段路程,有时是清晨天刚刚亮,有时是天已经黑下来了。

  杨林还有两次一个人骑自行车来回县城的经历,甚至在1998年发大水的时候,和几个同学一起,从学校走路回家,并且中途很多地方被水淹了无法通过,只能找人用小渔船摆渡,那天,从上午八点出发,走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了,身上全是泥水。


  (https://www.xddxs.net/read/3106801/11111140.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