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小说全文阅读 > 第166章 家天下

第166章 家天下


苦肉计。

        这是绝对的苦肉计。

        杨丰和小公主多少有些震撼地看着号啕大哭的朱允炆……

        这小子真的很狡猾啊!

        不过在朱元璋面前玩这个,还是有些太低级,以老朱的头脑当然不可能看不出连他女儿都能看出的,朱允炆在作死,但也可能是故意作死,还是那个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摆明了自己争皇位的态度,让老朱不得不面对他这个选项。

        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如果说之前他老老实实,那么朱允熥继位后还有可能放过他。

        当然,只是有可能。

        实际上这种可能性不大,自古他这种处境的,基本上都是死路一条或者幽禁一辈子,毕竟他弟弟也不是善茬,这种皇位的争夺上就没有心慈手软,而且就算朱允熥可以放过他,朱允熥身边的蓝玉,常升这些那也都是心狠手辣的。

        他们不会让朱允熥犯这种错误的。

        总之不杀也得幽禁。

        但终究还是有点活着的可能。

        但现在没了!

        从朱允熥遇刺开始就没了,双方的斗争已经是你死我活了。

        朱允熥继位他必须死。

        所以他也没必要再演下去,就是公然宣布自己要争,这场明显自导自演的刺杀,就是告诉朱元璋,他要争这个储君,你准备好面对自己两个孙子和一个儿子的储君争夺战吧!而鲁王妃猜的应该不错,他获得了某些藩王的支持,否则他没这勇气,他要什么没什么凭什么争?得有支持者,而且还是很强的支持者,他才敢把路走的这么绝,而大明剩下有这个实力给他充当后盾的只有晋王为首的那些藩王们。

        他背后是晋王。

        这样三大派系就分明了。

        已经获得储君之位,尤其是拥有武将集团拥护的朱允熥,试图争夺储君之位,背后有文官和藩王支持的朱允炆。

        这样算朱棣成了最弱的。

        他最多也就能得到湘王支持,真正优势只有自己无敌的战绩,但一个无敌的统帅,反而并不被欢迎,因为他会很强势,而无论是藩王还是大臣包括武将,都不会喜欢一个强势的皇帝。

        这样他获得的支持最少,但好在他的小圈子还算团结。

        “我终于明白,这些朝廷掌控之外的武器从哪里来了。”

        杨丰感慨着。

        晋王。

        他那里有军工制造。

        虽然朱元璋的确没有给他授权制造神机铳和燧发短枪,但晋王那里的军工制造能力和工部一个水平,而且还有山西的冶铁业……

        明朝山西钢铁技术水平很高。

        他们甚至可以利用含硫量很低的香煤避开古代冶铁的含硫问题,然后冶炼出可以直接铸造红夷大炮的优质钢铁,明末长城上使用的铁制红夷大炮多数都是山西产。准确说是晋城为主的晋南地区,就是靠着香煤或者说低硫无烟煤,这东西是晋城阳泉一带的特产。所以现在他们只要能获得结构图,部分工艺流程,想仿造这些新式武器并不难,而工部对他们本身也不保密。

        本来都是工部管的。

        就是一个系统。

        只要内部操作一下,从南京工部所属工厂调几个优秀工匠,就可以很容易地仿造这些武器。

        实际上不只是晋王。

        几个塞王都有这样的能力。

        比如辽王。

        辽阳的冶铁水平靠着杨丰的帮助同样很高,比如目前辽东运输越来越多使用的四轮马车,就是靠着辽阳冶铁制造的各种零部件,连杨丰在会宁的机械也是那里产。

        能生产钢制零部件,当然也有能力制造燧发枪。

        甚至北平同样有这样能力。

        不过这种事情属于犯禁的,他们造什么样火器是有限制的,目前朱元璋允许他们自己制造的,就是速射炮和三眼铳,还有老式的洪武大铁炮之类。这种火炮依然广泛使用,它属于短管类似榴弹炮的东西,甚至杨丰已经把开花弹教给工部,不过因为造价昂贵,所以主要还是打石弹。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背后支持的藩王应该早就做准备了。

        “你们家看来真要闹大了!”

        杨丰说道。

        “都怪我爹让四哥回来,结果让别人以为他想换人了!”

        小公主很不满地说道。

        其实她说的也没错,根源还是朱元璋,他想给朱允熥点压力,但却没想到让别人以为他想换人,这种事其实也不能怨人家胡思乱想。

        他先是因为路线问题,和朱允熥发生争论。

        这个瞒不了外面。

        那么像那些藩王,朱允炆后面的刘三吾等人,立刻就知道祖孙俩出现了原则性的分歧。

        接着他又突然让朱棣高调回京。

        这能怪别人胡思乱想?

        本来就可以说暗流涌动,你突然放个炸弹,能怪水被搅乱?如果他自始至终表现出就是维护朱允熥的储君地位,没有任何一丝动摇,那么别人也可能就直接死心了,现在他把人家的心思又勾起了。

        不怪他怪谁?

        “他也难啊!”

        杨丰难得维护了一下老朱。

        “他有什么难的?”

        小公主说道。

        “我啊!”

        杨丰很坦然地说道。

        “呃?”

        小公主无言以对。

        的确,她爹还得考虑杨丰这个祸害啊!

        朱允熥被杨丰蛊惑太深,而且太年轻,不知道人心险恶,以为杨丰的各种改革都是为了大明好,不过杨丰的各种改革的确也是为大明好,但是不是为老朱家好就难说了。朱允熥看到新式教育对大明的好处,看到新式教育能带来民智开化,带来欣欣向荣的局面,但朱元璋看到的却是民智开化后家天下的维持会越来越难。老百姓知道的越多,懂的越多,越无法忍受皇族这个寄生虫,会要更多更有利于百姓,但却不利于维护皇权统治的东西。

        朱元璋很清醒。

        但他孙子太年轻。

        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必须让他孙子明白有些根本性的东西。

        说到底现在因为杨丰的出现,大明的水越来越混,老朱也不得不面对新的形势,面对很多过去他不需要担心的东西……

        现在的大明新生事物太多,已经让他有点目不暇接。

        连他玛刺杀手段都进步了。

        过去想行刺个皇太孙这种级别可是极其困难,周围有大批精锐侍卫保护,想行刺都根本无法靠近,就算使用弓弩远距离狙杀也没用,毕竟这个身份的都有最好的铠甲。而现在两枚从二十米外飞来的手榴弹,就差点把皇太孙和燕王团灭,更别说神机铳五十步外狙杀,虽然没成功,但如果皇太孙穿旧式铠甲,那真就是死路一条的。而大街上随随便便跑出个人,就能从怀里拔枪对着皇孙开火,虽然这是自导自演,可不自导自演,这也一样能做到啊!

        这种刺杀手段很有效,毕竟短枪就那么一尺长。

        揣怀里就行。

        走到十步拔出,一枪过去穿铠甲都挡不住。

        这还只是刚刚开始。

        以后新式火器普及,那这种事情就更普遍了。

        老百姓不好管了!

        这还仅仅是从技术条件上。

        如果老百姓的思想再乱了,那就不是不好管那么简单了。

        他是个皇帝。

        而且还是个雄主。

        维护这个家天下的体制,才是他的根本原则,越是雄主对这个问题越紧,他可以推动国家强盛,但前提是不能动摇皇权。

        “朱允熥也不是没有被换掉的可能啊!”

        杨丰说道。

        如果朱允熥真的不能改变,在思想上就是进步化,那么为了维护朱家的家天下,朱元璋真不排除换人,和朱家的皇权稳固相比,一个孙子也不是不能牺牲掉。朱允炆后面的支持者们,应该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毕竟他和杨丰关系最差,而且是受到儒生支持的,而儒生可以维护家天下。

        朱允熥代表进步,但进步后果是动摇皇权根基,朱允炆代表保守,但保守可以带来皇权稳固。

        对朱元璋来说后者更重要。

        这才是朱元璋对这场刺杀表现有些奇怪的真正原因。

        他也在动摇。

        杨丰这个变量的出现,对大明的干扰太大,就像他自己说的,从他到大明开始,原本的历史就已经不存在了,未来的一切都是未知,所有人都要适应全新的变化。

        “走吧!”

        杨丰感慨地揽着小公主肩膀说道。

        这时候李谅已经带着大批士兵赶到,刺客已经自杀,做这种事情的肯定都是死士,他的武器是燧发枪,这东西目前理论上只有工部一个工厂在制造,而且到现在为止总共制造了两百支,一部分在朱元璋那里,一部分在皇太孙的侍卫手中。

        而刺客行刺前高喊着要给皇太孙报仇。

        所以就是皇太孙了。

        皇太孙怀疑是他哥哥派人刺杀的他。

        然后愤而杀他哥哥。

        就算不是他指使,也是他亲信揣摩他意思干的。

        兄弟不相容啊!

        看看他哥哥哭的多么伤心啊!

        至于真相并不重要,那些儒生会迅速把这个兄弟不相容的故事传遍大明各地,然后一个被冤枉的贤德皇孙和他心胸狭窄,甚至仅仅因为猜疑就要杀自己亲哥哥的弟弟的故事,就成了大明各地人们感叹的传说。

        那时候就算调查结果与皇太孙无关也没用了。

        这种事情不可能调查出有关。

        只能是无关。

        但民间早就已经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了,而朱允炆也借此继续他的悲情角色,让自己不被弟弟所容的命运尽人皆知。

        演!

        就是硬演!

        但的确有效果啊!

        “我记得这些短枪很好查,左右就那几支,而且都有编号,把允熥侍卫手中短枪都交上查查,只要没少那肯定不是他指使。”

        小公主依然不死心。

        “这重要吗?”

        杨丰说道。

        小公主也沉默了。

        这的确不重要了。

        两人的马车继续向前,已经扶起朱允炆的李谅疑惑地看着他们……

        “李佥事,我要去东宫探望皇太孙。”

        杨丰说道。

        “大使请在承天门稍候,某这就派人奏明陛下。”

        李谅说道。

        杨丰点了点头。

        然后他看了看依然在哭的朱允炆。

        “皇孙,你这哭技着实令人佩服,哭了这么久居然还能有眼泪。”

        他说道。

        朱允炆低着头继续啜泣,仿佛很委屈一样。

        杨丰紧接着笑了起来,然后和他姑姑一起过去,他们进长安右门,后面朱允炆也重新上了马车,后来赶到的锦衣卫也接手,李谅这才一脸忧郁地回来。显然作为朱元璋的看门狗他对这场愈演愈烈的斗争也很担心,这种皇室夺嫡之争,是很容易殃及池鱼的。

        “李佥事,你这样的还怕,最后结果怎样,对你来说还不都一样。”

        杨丰笑着说道。

        李谅靠的是他妹妹李淑妃,他是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实际职责带着亲军卫守皇城,他弟弟李忠是旗手卫指挥使,他们家属于除了让朱元璋放心外没有别的优点的。

        打仗不行。

        干别的也不行。

        就是能让朱元璋信任。

        这样的家族位置应该算比较超然。

        “大使真会说笑,李某真的一句也听不懂。”

        李谅尴尬一笑。

        说完他赶紧进宫奏报了。

        杨丰和小公主在承天门等着,不过没过多久,刘三吾和黄子澄等人就从里面走出,这个老家伙虽然八十了却依然很有精神。他和杨丰仿佛一对死玻璃般隔空对视着,不过都没有说话,老头只是向杨丰略一拱手,然后就从另一边的桥上走过。至于黄子澄等人则直接无视杨丰,一个个很高傲的昂着头,就仿佛一群伸长脖子的大鹅。

        “今日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

        杨丰突然抽风般嚎着。

        刘三吾停下脚步,紧接着微微一笑,然后在黄子澄等人簇拥下飘然离去。

        “你爹真不稳当了!”

        杨丰说道。

        这个老家伙有点收获了。

        当然,不是说朱元璋已经决定换人了,而是朱元璋已经在重新考虑谁才是最合适人选了,除非接下来朱允熥思想朝着符合朱元璋要求改变,否则他的皇太孙位置必然不稳。

        而朱元璋接下来也必然要做两手准备,真正扶持一下朱棣和朱允炆,以便必要时候能多几个选项。

        这对朱棣倒是好事。

        他可以在朱元璋支持下开始他的计划。


  (https://www.xddxs.net/read/3095515/116982498.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