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虽败犹荣
“儒家以孔子和孟子为二圣,然最终走上政治舞台的儒家传播的许多思想都与孔孟真正的主张截然相反。比如孔子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常被曲解成以德报怨,还要来句孔夫子说的。”
“孟子说君子远庖厨本意是说不忍杀生的心理状态,劝君王行仁政,却成了某些贱儒偷懒,不为家人分担劳动的借口。难怪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许女子读书,若是妇人能读论语,可就不好骗难剥削了。”
某些说过类似言论的读书人面色立时难看了起来,再次认定女人就不该读书。真不知道那后世是个什么世界,让女人读那么多书。
“莫说妇人,就是没有读书的普通老百姓也常被这种曲解的所谓圣人言道德绑架,欺凌剥削。在我们教育普及前乃至现在,也从不缺有些学了个半吊子的家伙以德报怨这种曲解的圣人言进行道德绑架。许多读书人以君子远庖厨的理由堂而皇之逃避劳动。”
“这些人可不会告诉不识字的妇孺,商汤时有个叫伊尹的大贤耕于有莘国之野,精通厨艺,在烹饪中领悟出治国之理,认为治大国如烹小鲜。伊尹精通烹饪,既然能辅佐明君,又是中华厨祖,难道还不算君子吗”
“说以德报怨和认为君子远庖厨是读书人不能进厨房的人,要么品性不好,要么读书不行。这种人以孔孟弟子自称,也就是欺负孔子、孟子不会跳出来,敲碎你的脑壳。”
“又如前面提到孟子对君臣的观点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雠,即君主对臣下如泥土草芥,臣下待君主就会像仇人一样。孔子则说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即为人臣为人子需要弄清楚了听从的是什么在决定是否听命才可以叫做孝顺和忠贞。若不管对错,一味顺从君父是假孝顺、假忠贞。”
“荀子则说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即顺从正道而不顺从君主,顺从道义而不顺从父亲,是做人的最高准则注1。对于父子关系,孔子还有一句是小棒则受,大棒则走。可见最早的儒家大贤都不赞成一味顺从君父。”
“然后面的儒家为了迎合君王,虽然打着孔孟的旗子,宣传的却是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那套君君臣臣。在这些推崇极端三纲五常的贱儒眼中,丈夫要杀妻子,父亲要杀儿子,妻子和儿子都是不能反抗,甚至不能逃走的。”
“因此,即便知道巫蛊之祸中卫后和卫太子才是受害者,卫太子起兵仅为自保。在封建王朝中,协助儿子起兵诛奸佞也是卫后最大的黑点。明知是汉武帝为谗言所惑,也恨不得卫后和卫太子听话的引颈就戮。”
“然在封建士大夫眼中这个所谓的黑点在现代大多数人眼中却是卫后高光所在。毕竟,我们的伟人从小教导我们的是反抗世间门不公,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而不是将生死寄托于旁人的怜悯。”
“于我们眼中,卫子夫和卫太子这种反抗精神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面对挟裹着武帝之名而来的奸党,他们有勇气反抗是让人钦佩的,虽败犹荣。而卫子夫死后,关于卫子夫是否被废也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
“不同于薄皇后、陈皇后有明确的废后记载,卫子夫被收走皇后玺绶便上吊自杀,武帝并没有再下废后的诏书。故此,有一派人认为卫后自杀及时,汉武帝没有补下废后诏书,保住了卫太子一脉名正言顺的继承权,才让汉宣帝能够顺利登基。”
“另有一派则认为,卫后有被废,因为最后配祭汉武帝宗庙的孝武皇后是李夫人。对的,孝武皇后不是原配陈后,也不是带着史上最强嫁妆进宫,陪伴了汉武帝四五十年的卫后,更不是继位之君汉昭帝的生母钩弋夫人,而是兄长差点倾覆了大汉的李夫人。”
“当然,后世依旧习惯称其为李夫人,而非李皇后或者孝武皇后。这很正常,李夫人的孙子虽然做了27天皇帝,但又不像汉宣帝那样为大汉做出了卓越贡献。大家还是更喜欢称废后陈氏和自缢而死的卫子夫一声陈皇后和卫皇后。”
“对于帝王妃嫔,我习惯将她们分为三类一类是对百姓和历史做出积极贡献的,这一类我觉得她们是活该荣华富贵;第二类无功无过,既没有对百姓做出过危害,也没有对社会有什么积极贡献,对她们有些许没有自由的怜悯。”
“为什么只是些许呢众生皆苦,值得怜悯的人太多了,她们的苦闷只是相较于同阶级的男性,而非百姓。她们所处的位置上还是属于剥削阶级,可能过得没有现代女性那么好,但就所处时代而言,她们已经是过得最好的女性了。”
“第三类祸国殃民,自己与家族为恶天下的,这种除了厌恶,再无其他。”
“从平阳侯府卑微的讴者一步步走上了大汉皇后的位子,卫子夫的一生看似乏味可陈,却间门接影响了大汉朝的历史进程。伴随着卫子夫而来的两位战神让汉武帝如臂使指地完成了所定的战略目标,让多年忍受和亲之辱的汉王朝,发出了寇可往,我亦可往的宣言。”
“其后,卫后的后人更是发出了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宣言,将大汉带上了另一个巅峰,让汉人有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底气。故此,卫子夫在我这里是属于第一类。”
“相较于汉武帝专属卡池这个戏称,我更愿意称卫子夫为封建王朝最佳女性hr,即人力资源管理。”
“好一个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好一个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刘邦拍了拍大腿,乐得恨不得现在就喝上两杯。
内敛如汉文帝刘恒对后人的这份霸道宣言,亦喜不自禁。
莫说汉室这些君王,便是摄政的吕太后对于这样的大汉,也不免生出了向往。冒顿单于的羞辱,吕太后可不是真的那么无所谓。可向往之余又不免苦涩,这么能干的后人怎么就不是自己的子嗣后人呢
刚知晓刘恒是未来的皇帝后,吕太后有想过先下手为强。虽然吕家并非亡于刘恒,但这样一个藩王存在对于她而言是莫大危险。然即便除掉刘恒又如何自己的后人能守住大汉这份基业吗
若天下人不知便罢了,可天幕天下皆知,她有怎么能让吕家和自己的儿孙成为汉室的罪人虽有些不甘,但吕太后知道自己应该考虑一下其他事情了。
“再说太子这边,太子出逃后,御史大夫暴胜之因阻止刘屈氂斩杀放太子出城的田仁,被武帝诘责后惶恐自杀。收了太子符节却拒绝相助的任安因有坐山观虎斗之嫌和田仁一起被处以腰斩之刑。”
“有人觉得任安死的无辜,帮太子死,不帮太子怎么死。然在我看来任安其实是蠢死的,这种情况下想要置身之外根本没有可能性。要么跟太子起兵,搏一搏,要么就去找武帝表忠心,和刘屈氂一起做个奸臣。”
“任安又没有上帝视角,当时没有接到圣旨的人都不知道甘泉宫发生了什么事。如果皇帝真的出事了,跟着太子,妥妥从龙之功。皇帝虽然没死,但要是得到北军的拥护,没准太子还有几分希望,虽然希望是小一点,总归是有希望嘛。”
“至于选择和刘屈氂一样做个奸佞,虽然最后会死,但是恭喜了,还能苟延残喘数月。相较于任安,暴胜之和田仁在我看来挺冤的,他们就是正常人思维,不愿见父杀子的惨剧,而非想要帮助太子。”
“在正常人的思维中,两人并没有错。毕竟,哪怕是天子真的要杀儿子,也不该由他们做臣子的动手。奈何遇到了发瘟的武帝,碰上了必死之局。武帝是以他们放太子出城的理由处刑,但要是田仁没有放太子出城,而是极力阻止太子出城,导致太子身亡呢从后续发展看,田仁估计一样要死。”
汉武朝的文臣武将可怕的未来
虽然他们不是天幕说的暴胜之和田仁,这两人大概率都还没出生,或还是幼儿,但谁能肯定自己或者自己的儿孙将来不会落得一样的境遇。
“在这场乱局之中,马通因捕杀反将如侯封重合侯,长安男子景通抓获太子少傅石德封德侯,商丘成力战张光封为秺侯。太子门客,曾出入宫门的一律处死,追随太子发兵之人全部按谋反罪灭族。”
“这一连串处置并没有安定人心,臣民皆是惶惶不安。在这种恐怖高压下,人人畏惧很寻常,然在古代上位者大多不会考虑下层人的心理问题。别说武帝只是杀人了,乱世之中许多贼首甚至会用屠城、吃人肉等方式来震慑部下和百姓。”
“他们不会明白,人被恐吓下的战战兢兢中蕴含的是什么样的力量。一味以酷烈来镇压反抗之心,只会像火山下的岩浆,压得越紧,一旦喷涌,也会越激烈。得人心者得天下从来不是空话。”
“就在文武大臣惶惶不安,不知如何是好时。有名为令狐茂的贤者不惧生死,向汉武帝上了讼太子冤书。”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
(https://www.xddxs.net/read/3073032/11111017.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