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老师再考虑考虑吧
第61章 老师再考虑考虑吧
“唉~慢点儿慢点儿~”
“不要上下起伏,走慢些,一定要平缓。”
翌日清晨,诏狱之外。
重伤未愈的刘胜,如同后世人般,将左臂用一根布卷挂在脖子上,坐在了一架由躺椅,以及两根竹棍组成的‘轿子’上;
刘彭祖则在轿子边上小心指挥,时刻提醒抬轿的几位宫人,好让轿子不要颠簸。
见兄弟二人走出诏狱,早早等候于牢房外的皇长子刘荣也赶忙上前,浅笑盈盈的来到刘胜的另一侧。
而在不远处,则是丞相申屠嘉站在自己的马车边上,望向刘胜、刘彭祖兄弟二人,似是长松了一口气······
“先去老师府上吧。”
“有些话,想跟老师谈谈。”
一声温和的请求,刘彭祖自是当下一点头,又指挥着抬轿的宫人们,朝着尚冠里故安侯府走去;
而皇长子刘荣,也是在短暂的思虑之后,悄然跟了上去······
·
故安侯府,凉亭之内。
明明是一个熟悉无比的场所,却让此刻的刘胜觉得恍如隔世,好似已经很多年没有来过这里;
一旁的刘彭祖面上也满是唏嘘,打量着兄弟二人过去半年经常出入的凉亭,却是一副‘重游故地’的神容。
倒是刘荣,似是对刘胜主动邀请的举动感到有些诧异,略有些拘谨的跪坐在刘胜身侧,一副思绪重重的表情。
而在兄弟三人对侧,申屠嘉却满是轻松地坐下身来,眉宇间,只一片释然······
“公子既然已经脱困,老夫······”
“今日登门,也正是因为这件事。”
不等申屠嘉说完一句话,刘胜便颇有些失礼的开口打断;
待申屠嘉从错愕中回过神,刘胜也毫不拐弯抹角的道明了来意。
“昨日,父皇去了诏狱;”
“父皇希望丞相,能再留任一段时间。”
“许是舍不得丞相,也可能,是希望得到丞相的支持。”
闻言,申屠嘉只一阵摇头苦笑,而后便抬起头,极为坚定的望向刘胜。
“这件事,老夫已经同陛下谈过了。”
“对于《削藩策》,老夫实在不能视若无睹;”
“而陛下,也早已下定决心,要推行《削藩策》。”
“既然陛下不听老夫的劝说,老夫也无法被陛下说服,那与其在长安碍眼,倒不如就此告老,享儿孙绕膝之乐,以颐养天年······”
听出申屠嘉语气中的坚定,兄弟三人的脸上,也是齐齐涌上一阵不舍,和忧心。
太庙事件的舆论,在天子刘启的刻意压制下,早已消失在了长安街头;
尤其是在罪魁祸首——刘彭祖、刘胜二人被释放之后,这件事,也算是被画上了不算太圆满的句号。
但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即便天子刘启没有答应,但丞相申屠嘉乞骸骨的消息,也已经传遍了朝野内外。
对于申屠嘉的这个举动,朝堂百官可谓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申屠嘉的‘退让’,或许避免了一场发生在天子刘启和当朝丞相之间的激烈冲突;
忧的,则是在申屠嘉‘退让’之后,晁错推行《削藩策》,恐怕就将再无阻力。
对于申屠嘉而言,事态似乎是已经非常清晰了。
天子刘启,非要削藩、非要推行晁错的《削藩策》不可;
而申屠嘉,也断然不可能允许天子启,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推行这个很可能断送刘汉社稷的‘乱命’。
君臣矛盾无法调和,那就只能由申屠嘉的离开,来作为此时的结局。
——总不能因为这事,就让天子刘启退位不是?
但对于这件事,皇九子刘胜,却有不一样的看法······
“老师应该也认为父皇,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吧?”
冷不丁道出一语,惹得身旁的刘荣、刘彭祖面色一惊,却见刘胜面上,仍是一片淡然之色;
见申屠嘉面露疑惑,刘胜又笑着朝身旁的刘荣努了努嘴。
“学生出狱,父皇都不忘派大哥来接,好彰显皇长子‘友爱幼弟’的形象,来为日后册立储君做准备;”
“这样看来,其实父皇,也绝对算不得昏庸?”
“老师觉得呢?”
被刘胜这直白到有些过分,却又无比坦然的话说的一愣,刘荣的眉宇间,也不由涌上阵阵苦涩。
刘荣当然明白,自己今天来接刘胜、刘彭祖,就是天子刘启想要借此,给刘荣营造个人形象,为日后做准备。
非但刘荣明白,但凡是个明眼人,也都看得出天子刘启的这个意图。
只是刘荣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个‘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事,居然会被刘胜就这么堂而皇之的摆上台面!
更出乎刘荣预料的是:刘胜的这一份坦荡,非但没有让自己感到不愉,反而是对这个弟弟,莫名放下心来······
“公子,究竟想说什么?”
思虑间,申屠嘉低沉的声线传入耳中,也惹得刘荣赶忙回过神,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眼前。
——对于刘荣而言,能和丞相申屠嘉独处的机会,完全可以说是可遇不可求!
就算只是听申屠嘉说几句话的机会,对于即将受立为储的刘荣而言,也是少有的机会。
见申屠嘉仍是一副‘不必再劝’的架势,刘胜也是摇头一笑;
而后,刘胜望向申屠嘉的目光,便满带上了坦荡。
“父皇答应我:如果丞相愿意留任,就可以把我和兄长二人,封在两个相邻的封国,并允许我自由出入兄长的封国,好探望母亲。”
“如果丞相不留任,则会把我封去长沙,把兄长封去燕国,兄弟相隔上万里,让我永世见不到母亲的面容。”
“但我的为人,老师应该明白。”
“我不会为了自己,而强留老师在长安,眼睁睁看着晁错的乱命,将宗庙、社稷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满是诚恳的道出此语,又见刘胜将话头一转。
“但老师也应该想想:老师离开之后,朝堂,会是什么样子?”
“无论老师是否离开,《削藩策》的推行,都已经是定局;”
“老师何不想想:如果换开封候陶青做了丞相,晁错做了御史大夫,长安朝堂,会是怎样的场景?”
“《削藩策》推行之后,宗亲诸侯群起而反,宗庙、社稷,又会面临怎样的艰险?”
“——必然是朝堂乌烟瘴气,宗庙、社稷面临颠覆的危险!”
“这种情况下,老师是愿意留在长安,再替太祖高皇帝、太宗孝文皇帝看顾一下宗庙社稷?”
“还是回到自己的封国,说是‘颐养天年’,实则,却是目睹社稷沉沦呢?”
今天第一更
(https://www.xddxs.net/read/3059592/116893046.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