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茶话会(1)
构建起人才培养体系的根本,就在于教育的普及程度,筹设新式学堂,便是萧靖生构想的重要一环。
这与扫盲识字是并行推进的政策。
别看现阶段的农会,通过此前的一系列战事,掌控住不少的地域,不过对治下多数地域的人口、土地等基础性情况,尚没有实现精准掌握。
这是非常致命的。
没有详细的数据作为参考,如何站在全盘的角度,去制定详细的发展部署,去明确各项开支,去调节各地的侧重点,去……
与此同时。
在实际的秩序梳理、地方治理中,农会过多倚重所辖劳改营群体,这明显是一个不好的现象。
尽管对待这些劳改群体,萧靖生明确了一系列制度,确保他们不敢糊弄了事,不会设法逃离。
可是农会今后想迎来大发展,就必须要凝聚和培养出核心群体,确保忠于农会的骨干力量,能够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
即将到来的崇祯元年,就是萧靖生弥补各项短板的重要一年,军事上要有所突破,地方上要有大改变。
萧靖生与荀勖他们交流很久,一些想法和方向,让荀勖这些人的心里都清楚,接下来究竟要怎样做了。
“诸君,新式学堂对我们农会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
看着荀勖他们,萧靖生眼神坚毅道:“我想让更多的孩子,在他们该启蒙进修的年纪,不必受出身或家境的影响,都可以进学堂启蒙进修。
我们过去都经历过启蒙,也参与过科举,要比谁都清楚其中艰辛,出身不好,家境贫寒,就难以坚持下来。
恰恰是知道这些,我想做成一件事,就是让所有适龄的子弟,都能无忧无虑的去接受启蒙教育。
我可以先表明态度,凡是进农会开设的新式学堂,不收取任何束脩,每天管两餐,表现优异者还有奖赏。
这项良政是否能推行起来,就看诸君何时能将新式学堂所需教材编纂出来,压力再大,我们也要坚持下去。”
“喏!”
荀勖一行人作揖应道。
萧靖生说的这番话,让在场的众人内心很激动,也都充满斗志,因为他们就是这样走来的,吃过很多苦,清楚萧靖生说的这些,究竟是代表着什么。
倘若农会筹设的新式学堂,不收取束脩,每天管两顿饭,这对于出身底层的子弟,无疑是一项惠政。
按着萧靖生的构想,他打算先在各州或县城内,筹设起一批新式学堂,等到农会的处境改善了,就直接普及到治下各个乡镇,让适龄群体都能启蒙进修,到时谁家的子弟不进新式学堂,将会受到相应处罚。
对于底层群体而言,就算是半大小子,那也是半个劳动力,能帮着家里做事,能减轻不少负担。
想要在该时期下普及教育,就必须要强制性进行,同时要兜底家庭教育开支,否则必然会有很多人,不想送自家孩子去接受教育。
现实就是这般残酷。
萧靖生想将普及教育推行起来,就必须探索一条适合该时期的教育政策,否则仅是庞大的财政开支,就极可能拖垮农会。
神州的疆域太大了,这也造就各地域的差别很大。
做任何事情,都不是想想就能落实的,要根据各地的实际出发,去制定适合当地的政策。
好在萧靖生当下还有很多时间。
农会当下控制的地域,仅仅是西安府的一部分,等何时能控制住西安府全境,甚至是陕西多地,再去考虑这些问题也不迟。
“会长,给同州城的那些人,要派去的请柬都送到了。”荀勖他们前脚刚走没多久,萧章栋后脚就赶来州署正堂,向萧靖生禀明情况。
“嗯,等到了酉时三刻,我们前去聚贤楼。”
萧靖生点头应道。
随着农会核心迁移到同州城,在萧靖生的统筹调遣下,麾下聚集的那帮人手,也都在繁忙下做着各自的事情。
“会长,您为何对同州城的那些士绅、读书人,甚至是一些商贾,态度会这般的好?”
萧章栋想了想,皱眉看向萧靖生,“当初在蒲城县等地时,就算是那些平日里没有作恶多端的群体,也都被农会强制去做事情,怎么到了……”
“情况不一样了。”
萧靖生神情淡然道:“尽管农会先前在同州城治下,公审处决掉一批作恶多端、欺行霸市的群体,但这也仅是整个特权群体的一部分。
同州城是进出陕西的要道之一,在此聚集的群体多且杂。
就说这享有特权的士绅、读书人、商贾等群体,蒲城、白水、澄城几个县加在一起,都没有同州城一地多。
适合在县城用的方式,不一定适合在州城进行。
我打算换个方式,叫这些能拉拢的群体,知晓我们农会是干什么的,叫他们参与到农会划定的领域内做事,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不过过程要转变一下。”
萧章栋听后有些似懂非懂。
其实萧靖生想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常住在同州城的这些士绅、读书人、商贾等群体,都了解农会是干什么的,通过先礼后兵的方式,来减少他们的部分顾虑,用半强制性的形式,让他们前去明确的一些领域内做事。
就算是不能拉近彼此间的关系,也能不增加太多恶意。
诸如编户造册、清查土地、整饬水利、新式学堂等谋划,都需要很多识文断字的群体能参与进来。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该处决的恶霸,全都处决了。
对待这些平日里没有做过坏事,或者只是有些算计的特权群体,萧靖生总不能也不分青红皂白的砍掉他们脑袋,查抄掉他们名下的财富吧?
倘若真这样做的话,那与洗劫地方的匪军有何区别?
要尽可能多的发动和聚拢底层群体,要尽可能多的拉拢其他群体,将他们较为紧密的聚拢到一起,这是萧靖生要做的事情。
治理和发展地方,不是只靠某些群体就能做好的,像知识分子、大小地主、大小商人等群体,也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好了,不说这些事情了。”
萧靖生摆摆手说道:“我让归建的那部分教导总队,前去各县传递消息,同时将各县少年营聚拢的孤儿,都带回到同州城这边,眼下有什么消息吗?”
“蒲城、澄城等地传回消息了,眼下正在返回的途中。”萧章栋闻言开口道:“白水、韩城等县还没传回消息,不过应该也快了。”
“二叔,此事你要盯好咯。”
萧靖生点点头道:“我就是担心这批孤儿,在各县治下被忽略,才将他们都集中到同州城。
这些孤儿都是我们农会的宝贝,要把他们都养大,培养成材,你要抓点紧,也别影响到第三协后续的整军行动,眼下时间对农会也很宝贵。”
“喏!”
萧章栋当即抱拳应道。
处在灾情频生的乱世下,无儿无女的老人,没爹没娘的孤儿,无疑是最惨的群体,稍稍遇到些风波,都可能意外亡故。
对于萧靖生来说,农会在各地聚拢起的那些孤儿,他必须要确保这些幼苗,能在相对安稳的环境下成长。
哪怕面临的困难再多,也必须要保证他们的口粮,要叫他们接受教育,接受操练,今后培养成人的话,那他们就是农会的坚定拥趸群体!
萧靖生即将在聚贤楼进行的茶话会,邀请同州城的那些士绅、读书人、商贾等群体,就会有一些人要被选中,前去给这些在少年营的孤儿传授课业。
少年营的那些孤儿,不会前去新式学堂启蒙进修,他们接受的教育和操练,与其他同龄群体是有所区别的。
萧靖生既然花大代价去养他们,就不会让他们心底藏有戾气,要磨砺他们,引导他们,哪怕不能从政或参军,至少到别的领域做事,也能变成有用的人,而不是仇视他人,心怀怨恨的去活。
忙碌下的时间,过得很快。
转眼天渐渐黑了。
聚贤楼。
“恪之兄,你也来赴约了?”
“唉,没办法不来啊,毕竟农会派发请柬了,不来能行吗?”
“你们说这个农会会长萧靖生,邀我等来聚贤楼到底所为何事?”
“不清楚啊,说实话,老夫这心底一直都很担忧。”
“也不知道这种境遇,何时才能结束啊……”
在聚贤楼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渐渐也多了起来。
在不少前来维持秩序的勇锐注视下,他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没有急着进聚贤楼,反而是和相熟的人待着,聊着他们关心的事情。
从农会夺占同州城后,他们这些人就活在惶恐之下。
对于农会的所作所为,很多人心底都是带着提防和警惕的,生怕自家什么时候,就被这些造反的人给攻破。
尽管萧靖生此前就下达严令,不准对这些人有任何侵犯,但是在这些人的心中,却藏着对农会的偏见,觉得萧靖生聚拢起的农会,就是一帮暴民造反,眼下没有对他们做什么不好的事情,不代表以后就不会做。
(https://www.xddxs.net/read/3038043/110244349.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