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百年计划的推手
李泰恍恍惚惚跟长孙皇后请安之后,就从皇宫中离开了。
自己对李世民的建议,说实话李泰并不知道李世民能够接受多少。
但李泰清楚,想要让大唐拥有海军,在没有强敌的前提下,那唯一能驱动海军发展的就只有利益而已。
而这时代,虽然海外贸易说起来好像非常非常暴利,但要搞清楚,这不过只是七世纪,对刚统一大唐来说,这时代的远洋技术还是拿不出手的。
至于想要做海洋贸易,需要开辟出一条稳定且安全的海上路线。
这路线不是指着一个地图说,我们要把船开到这里,这里有钱赚,然后一群人就跟你出发,就旅游似的郊游几天,就从其他地方把东西买过来,然后回来进行交易。
现实是任何暴利行业都有你看不到的危险,就更不要说连生存都很难保障的远洋贸易了。
在古代想要进行远洋贸易的危险程度更是高得匪夷所思。
因为这一路,你要确定气候避免被暴风雨吞没,你要知道船只下一次补给点,你每次都需要储备好足够的淡水。
你更要懂得医疗技术,比如败血症之类的病在古代船员之中也很常见,
甚至你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怎么样获取商品,而不是被对方捕猎。
可以说每次海贸,那都是拿自己这条命做赌注。
如果不是真的在本地混不下去,很少有百姓会自发的组织海贸,去开辟一条海上的道路。
在贞观一朝,只要好好种田就能活下去,那何必要冒这种生死风险去弄什么海洋贸易。
真正要发展,最起码也要等到土地无法满足人口的增长,人们本能为了寻找生存资源,不得不把目光投向海洋。
某种角度来说,想要通过海洋贸易让大唐发展航运其实还是有一些不成熟的。
最重要的原因是路上丝绸之路能成功沟通欧亚大陆,那在路上丝绸之路没有会被荒废掉前,海上丝绸之路想发展起来自然很是困难。
对商人们来说,路上丝绸之路那是从汉代就一路开辟过来,什么危险大多都清楚,实在不敢冒险把物资送到了玉门关就好。
但海上贸易与之相比的话,不确定性实在是太多,也太让人感觉到不安心了。
所以,李泰所想得就是在进行所谓的海上贸易之前,进行多铺垫一步,发展捕鱼业。
从沿海捕鱼到近海捕鱼,再到远洋捕鱼,甚至能捕猎到鲸鱼的话,那就更好了。
除了有“大鱼死,王侯薨”的传说,第一个射杀鲸鱼的人怕是会被儒家骂死。
但猎杀鲸鱼所带来的利润在这封建时代的确太夸张了,反而会激发渔业的发展。
而海军哪怕没有敌人,靠着这捕鱼业所带来的利益,应该能让海军支撑下来。
毕竟就算对海洋利益不感兴趣,但那些晒好的鱼干可是能够拿来作为食物的。
民以食为天,等到产业形成了规模后,就算后皇帝脑残要禁海,但这很肯能会断了几百万甚至一千万人的口粮时,李泰很好奇,到时候会发生什么事。
而等到捕鱼行业不断发展,就好像不断农耕慢慢形成农耕社会一样。
渔业随着规模扩大也能衍生出很多的配套设施,比如海洋商贸,护船建队,养殖业等等。
李泰不觉得自己打造出一个建队,然后弄一点贸易,就让华夏拥有航海的基因。
因为在李泰看来,华夏就是一个农耕社会为主体的国家。
宋代的航海技术很先进,明代虽然禁海,但明代的船支技术也是出类拔萃,但为什么华夏就没有办法发展出海洋文明。
在李泰看来还是最基础的,那就是百姓不靠海洋吃饭,海洋的缺失对大陆上的百姓而言是真没任何感触。
因为他们吃着稻谷,吃着小麦,而远洋贸易所带来的利润基本上都是被社会上层所侵吞。
只要没有涉及到百姓的衣食住行,那就跟百姓的关系不大!
而上层阶层掌握的渠道虽然很赚钱,能带来丰厚利润,但就整个社会来说就是无根之萍。
因为等到底层百姓基本上都是土地兼并逼得他们起义来推翻上层阶级。
从没有听说过是在大海里面捕鱼求存的渔民起义推翻了上层阶级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论王朝怎么样更新换代,只要推翻了前面朝代后,后面朝代肯定不会再重视海洋,因为他们重视黎民百姓,重视他们脚下的土地,这才是正常的。
实际上后人说古代人不重视海洋,是很没道理的事,因为华夏人脚踏实地。
古代就是农耕社会,他们看不到海洋中所蕴藏的珍宝,他们能够看到的就只是脚下土地。
因为土地才能养民。
所以在古代越大的国家,他们的目光就越是聚焦土地。
就只有那些本土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的小国,才会不得已的把目光投向海洋,从而发现一片从未被人开拓的蓝海。
而李泰希望国家把视野放到海上,需要做得并不是联络一大群的贵族去做什么海洋贸易。
因为就算能够持续一个朝代,随着改朝换代的来临,这些海洋政策肯定会被埋葬掉。
自己需要得是让最底层的百姓能够通过海洋活下去。
尤其当海洋所带来的影响能够从海洋扩展向内陆,让底层人民发现不仅是土地能养活他们,海洋一样能养活他们时。
那就不需要李泰去弄什么远洋贸易,弄什么远洋建队。
社会会自发发展出相应职能,从中选拔出来的官吏更会让国家把目光放在大海上。
当然,想要由下而上的推动这个计划,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稳定的海洋政策与环境去培养出这么一个巨大的基础阶级。
同时所需要攻克的难题,也需要时间去慢慢沉淀。
因为海洋技术就当前来说是最前沿的技术,尤其对一直以来顶多就是在内陆玩耍的水师的大唐来说,还需要相当长的道路要走。
至少龙骨这种东西是宋代船只才拥有,没任何史料与沉船证明大唐拥有了龙骨。
这就让唐朝船只航行的距离受到了最大限度的限制。
而这问题没解决前,船只顶多在近海玩玩,想要远洋航行可是要做好船毁人亡的准备。
所以大唐航海业从船只技术,人员素质,物资准备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沉淀。
甚至,哪怕现在想要用军用的渔船去渤海捕鱼,但在江河里面航行的船只和在海洋中航行的船只,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船。
现在就让唐军去沉淀有关技术,总比将来讨伐高句丽时,脑袋一拍然后让大唐水军出征,结果半路受到台风影响直接没了大半强。
而且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李泰需要的并不是一支无敌舰队,需要得是一个能渴求海洋的产业体系。
现在以高句丽为目标,去执行这个计划时,那自然而然的就能生成相应的产业体系。
甚至大唐各个势力也会支持这件事情,如果没高句丽这个目标,结果一门心思发展海洋产业,那肯定会受到现有产业的打压与排挤。
所以借用李世民的手去发展航海业,也能给这新生产业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与支持。
当然,李泰就只是有心无心的埋下一枚种子,如果自己将来能顺利当上皇帝,那么自己到时候再去发展航海业的时候,就算是有了一批可用的人才,而不是全部要全部从零开始。
“所谓帝国本来就应该砸个百年计划,否则又怎么配称得上帝国!”李泰得意的笑笑。
在李泰看来所谓的帝国玩得并不是帝国内部的勾心斗角与权力争夺,这真的很没意思。
所谓帝国要玩就是要玩那种百年起步的规划。
就好像秦代的郡县制,汉接手后继续把这体系补全然后玩下去,使得整个华夏对基层的掌控力跟其他帝国比较绝对是冠绝同代,到了现代也是出类拔萃。
就好像是隋朝的科举制,唐朝接手之后也把这科举制继续完善,哪怕到了现代的人才选拔制度依旧脱离不了科举制人才选拔的旧巣,顶多新瓶装旧酒,与时俱进而已。
所以,所谓百年计划肯定是那种以时间为推手,以中原为基本盘,需要帝国的执行力去执行的计划。
而凡是最初提出这些计划的人,基本上都是整个华夏最惊才绝艳之辈。
他们也许因为历史局限性,看不穿自己提出的东西会发展成什么。
但在当时绝对是同时代看得最远能力最高的人,他们的伟大甚至超过所谓的王侯将相,是那个时代真正的智者。
当然李泰算不上这种人,基本思想品德六十分的正常大学生,眼界都能到达李泰的程度。
至于能不能做到,那就是要看机遇了。
投胎成普通百姓还有机会,但如果投胎成杨广的儿子,可能就真悲剧了。
因为他需要面对时代最强的统帅——李世民。
而李泰回到高陵继续安稳的过日子,耐心等到李世民宣布要出兵讨伐突厥。
毕竟这消息不发布,自己不好主动行动,毕竟杨修足够聪明吧,结果把自己聪明死了!
但事实上,李泰前脚跟刚刚走,房玄龄与杜如晦两人便是被李世民叫到了太极殿。
对李世民来说,李泰提出的捕鱼想法是自己从没想到过的,从民生角度去解决军事问题。
如果想实行这个计划,那自然需要房谋杜断两人进行参考判断。
“见过圣人。”房玄龄与杜如晦两人到来,却是对着李世民行礼说道。
“玄龄,克明你们来了!”李世民见到房玄龄与杜如晦来了让他们先入座,然后挥挥手让内侍把李泰写得那一份捕鱼的计划,交给了房玄龄与杜如晦两人观看。
李世民开口道,“我偶然得到一份策论,你们看看这份策论是不是可以操作!”
房玄龄与杜如晦看了相继拿起了这一份策论说看了起来。
房玄龄与杜如晦两人相继看完后,目光炯炯有神,对双方来说,这份策论与其说谋划得有多么精彩,更重要得是打开了两人视野,让他们的目光不再拘泥大陆,而是能着眼海洋。
房玄龄道,“在津口设立港口,并且让军用楼船转渔船,通过捕鱼来增加粮食。
并且在河流入海口或其他适合地方养鱼,形成如同渔业种植类似的渔田,使得渔业能稳定下来,然后以鱼干的形式,在有需要时能顺着大运河的运输成为至关重要的救济粮。
不得不说,这是个相当宏大的计划,至少需要以十年为计才可能实现的大计划!”
杜如晦很是赞同的点头:“这个计划可谓是一子解双征。
一则我们连年受灾,此计划能减少我们对突厥的后勤压力。
而且等到解决掉了突厥的问题,对付高句丽时也能够发挥出奇效来!”
说实话,哪怕到现在为止,却也没人认为突厥能一战而定。
顶多就是认为大唐能占据优势打出十年和平,那这次讨伐突厥就是值得的。
“圣人,可否告知这是哪个大贤给出的计划,虽然执行起来持续时间较久,变数较多,但眼界却高瞻远瞩,漫长时间反而让这计划具有了较高的执行性与调节性!”房玄龄说道。
“是青雀制作出来的!”李世民很是得意的笑了笑,说道,
“原本想要借调徭役队伍的,但他的徭役队伍太花钱了,便让他出个主意来减轻徭役。
然后青雀便给出了这么个计划。
虽然目标是高句丽,但他前半部分的计划用在突厥身上也能减轻粮食方面的压力。”
“越王的确提出了一个优秀的计划!”房玄龄点头道,
“至少在资源的调度上,能更进一步整合国家的力量去对付突厥。
我们后方没增添一分后勤,那前线就多一分力量。”
杜如晦符合的点点头,却是斩钉截铁的说道:
“不过想要在讨伐突厥时把这计划完美的融入进来那就只有兵部尚书了。
毕竟他才是我大唐的水军第一人!”
“是啊,这一次讨伐突厥,只能是药师了!”李世民也点头道。
(https://www.xddxs.net/read/3037725/710064161.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