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拯救大明王朝大结局 > 第二百一十二章 严厉打击

第二百一十二章 严厉打击


  随着关内各地被彻底收复,南阳的尚可喜所部被全歼,中原战事彻底结束,混战了几十年的华夏大地终于迎来了短暂的平静。

  不过,新明王朝平静和睦的背后,一场新的风暴正随着李过和张献忠北上南下各自的战区,各地“夏粮”征收工作的展开而默默发酵,朱慈烺已经开始着手“严打腐败”,彻底革新行政体系的计划了。

  所谓“严打腐败”,在这个特殊时候自然是有其政治考量的——加强集权,铲除异己!

  朱慈烺很清楚,在没有权力制衡和有效监督的官僚政治体制下,几乎无官不贪,所以以“贪污”之名铲除异己,是最有效的办法,也最得基层士兵和百姓支持,最快提升声望的方法。

  当然了,不改变体制便期望抑制人性的缺陷,不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体系,监督体系,在独·裁·专·权的官僚政治体制下,寄希望于既当裁判又是运动员的官员们,亦或者是寄希望于所谓的青天大老爷,明君,海清河晏便是痴心妄想!朱慈烺还没有幼稚到这种地步。

  几千年来,人性从未改变,变的是制度,把权力关在笼子里面看似老生常谈,可却难以做到。

  不过,他也不否认若是有所谓的明君,有一百个青天大老爷,以官僚政治唯上高效的残暴秉性,确实可以在某一段时间内,严打腐败。

  而朱慈烺,便是要利用这一点,一面清除官僚中当初不得不任用,可仍旧不识时务,尊奉崇祯皇帝的异见分子,一面拍拍苍蝇,保持住基层的高效,顺便安抚一下民愤。

  基层的高效动员能力,令行禁止的执行力,是朱慈烺以南方半壁江山打赢这场国战的根本,他必须借机整治。

  当然,这些都只是目的之一罢了,朱慈烺的真正目的是李过和张献忠,他要借着“打击腐败,严格预防”的由头,将“督察司”和“军法队”这两个监督和控制民政与军队,只听命于自己的集权机构,安插进岭南,陕西,山西等地。

  毕竟,这些地方的官员贪腐问题同样十分严重了,难道中央不得提前做好准备,以防重蹈崇祯一朝的覆辙,弄得民怨沸腾?

  换言之,朱慈烺选择这个时间挑起“严打”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些活动的最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他的集权事业。其次,才是要保证政权的高效和执行力。

  当然,就如同“科学院”和“科举改革”,朱慈烺希望能够借此留下一些火种,改良一些制度,为日后政治转型做准备。

  “陛下,这是督察司,大理寺和刑部整理出来的名单,共计一百一十二人,皆是忠良公正之辈。督察院派出三十五人,大理寺派出二十一人,刑部派出六十人,专门负责领导此次反腐行动的侦查,缉拿逮捕和审讯工作。”

  李邦华拱手抱拳,顿了顿,又说道:“目前督察司已经掌握了二十余名五品及以上官员的贪腐证据,涉及甚广,各州知府,各省转运司,甚至是军中将领皆有涉及。五品以下,更是触目惊心,便是一个小小知县,一年贪墨受贿所得,折银也高达上数千两。”

  督察司主要是设置来监察官员的,特别是品级较高的官员,而李邦华当前作为朱慈烺的心腹,自然是此次反腐行动的总指挥,他麾下的督察司毫无意外地凌驾于大理寺和刑部之上。

  “刑部眼下也压了许多案件,各地争水争地,宗族和宗族之间的械斗,许多问题都一直压着没有解决。还有军队营庄方面的贪墨尤为严重,南直隶,江西两个大省,大大小小数千个营庄,几乎没有不贪的,更是有人仗着家中在军队的关系,一直肆意妄为。”张名振也随即汇报道。

  这场“严打”运动谋划已久,李邦华和张名振都暗中派人收集了不少证据,只是还没到时候,一直没有出手罢了。而朱慈烺对这些问题,也早就有所耳闻,现在并不觉得惊讶。

  “军队和武器工坊那边如何?”朱慈烺面色平静,没有多说什么,又继续问道。

  “军法队一直严加规范,军队内的粮饷倒是少有贪墨,可武器工坊的物资采买,其中可运作的空间太大,有些工坊负责人到南京不过半年,就已经收了四处宅子,纳了三房小妾了!”李邦华赶紧回答,他知道朱慈烺最为重视的就是士兵的待遇和工坊的质量问题。

  “那其他工坊岂不是更加严重?”朱慈烺冷声道。

  “是,棉服工坊,烟酒工坊内外私通,军队配给站的员工暗中腾挪贪墨的情况也有很多,现在烟酒有很多都流动到了民间。”张名振继续补充道。

  朱慈烺听罢,点了点头,其实原本在徐州大战的时候,大军内部的腐化便已经滋生,现在不过是借着收复失地,体系混乱的时机,肆意疯长罢了。

  说到底,政权之间的对抗,就是一个比烂的过程,百姓没有选择的权力,只有服从的命运。除非后面赢了,可以各种美化和掩饰,但腐败是必然存在的。

  不过,只要保证对手比己方更烂,己方的行政成本更低和效率更高,赢的概率便会更大。

  “军队和民政不可混为一谈,军队操守和武器工坊都必须由军法队来解决,其他部门一律不得插手!”朱慈烺强调道。

  “陛下,还有一事......”李邦华欲言又止,脸色颇为难看。

  “是军中之事?”朱慈烺似乎想到了什么,“说,军中的事情更要妥善处理。”

  原本李邦华还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但事情终究还是闹大了,他也只得向朱慈烺禀报:“徐州驻军中有个百总,想要强娶当地的一个姑娘,可人家已经许了人,不同意,然后便.....现在当地的乡绅正在闹......”

  “这样的事情不少吧?”朱慈烺早就料到了这些事情会发生,在军中三令五申,但还是无法制止。“以后军中之事,皆按照军法处置,朝中之事,民间之事,皆按照《大明律》处置,除非有重大争议,不然都不用过问朕的意见。”

  战争之中,缺乏道德和制度的约束,绝大部分人都会成为两条腿的禽兽,朱慈烺想管,也管不了那么多。所以他才会在科举中重新设置“明法”一科,为的就是重建法律。而这个所谓的《大明律》,自然也是经过了诸多官员修改的。

  不止如此,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工商业的成长和科技的进步,都需要一个和以往不一样的政治制度,不一样的行政理念和思想意识,而法律建设在其中的位置极为重要。

  朱慈烺便是要在这一件件,一桩桩的事件中,埋下制度转型的火种。迟早有一天,这些火种会一同燃起,成燎原之势。

  “这种典型的案例,必须严肃处理,以作杀鸡儆猴之效!”朱慈烺见李邦华和张名振都不说话,又接着说道:“朕得告诉咱们的将士,不能赢了几场仗,就忘了朕的规矩,该砍的就得砍了。若是军中的规矩坏了,可比朝中没了规矩还要严重。”

  朱慈烺必须保证军队的令行禁止,他的现代道德也不允许他纵容那样的行为,都已经给吃给喝,还有军饷去窑子了,难不成还有人想翻天了?

  “是,陛下!”李邦华赶紧拱手抱拳道。

  “是,陛下!”张名振也紧随其后。

  “还有,孟翁,你要尽快安排好人手,做好军法队和督察院入粤的准备工作!”朱慈烺想了想,又提醒道:“严打先从朝中的高官开始,刚开始不要把步子跨得太大了!”

  朱慈烺点头之后,李邦华和张名振两人随即开始部署手下将朝中某些站错了队的大臣逮捕,并开始严格按照最新的程序审判,朝野一时震动。随后,便是那些真正贪赃枉法,罪行恶劣的朝中大臣,其中不乏朱慈烺一派的人。

  当然,在朝中的其他大臣看来,这可不是什么公正不阿——皇帝陛下自己的人抓是抓了,判也会判,但后面会不会再次任用,其实也就是陛下一道手谕的事情而已。

  而这也正是朱慈烺要严格逮捕,审判程序,要求严格贯彻《大明律》的原因了,法制的建设得一步一步来,有明明白白的规矩在那里总会比没有规矩,依照人的喜怒哀乐来的好。

  就这样,“严打行动”以绝大部分人都没想到的方式,从新明王朝的行政中枢陡然开始!

  李过和张献忠十数日奔波,在“严打行动”展开了几日之后,一前一后回到了各自大军驻地,很快了解到了朝中的最新情况,两人看过近期被关进天牢的官员名单后,便明白了所谓“严打”的目的。

  只是,朱慈烺做得十分克制和谨慎,那些本身没有问题,或者一时找不到证据的,李邦华绝不碰,这就导致了任何质疑都无法站得住脚跟,甚至还会被扣上同党的帽子。

  凡事都讲究个循序渐进,朱慈烺不可能一下子便在两京一十三省内展开所谓的“反腐”,不把上面的这些保护伞收拾干净,不扶持一批根基不深,迫切想要立功的新人上位,下面的那些“苍蝇”就不好处理了。

  李过之前就已经接受了朱慈烺的军法队和督察司,换取了独断湖广,河南事务的自主权,他北面要防止清军的偷袭,东面还要派出大军策应北伐军的行动,根本腾不出手,对于这个安排自然并无异议。

  但张献忠就不一样了,他并不愿意接受朱慈烺派遣军法队和督察司全面入驻广东,广西两省,严肃军纪和训练的要求。

  在张献忠看来,朱慈烺在会议上提出的种种决策,无非是借着天下的名义,行削弱控制自己之实。

  毕竟,无论是军法队还是督察司的入驻,亦或者说派遣“科学院”的学生前往广东组建分院,组建“广州武器局”,派遣商队作为使者前往澳门,张献忠都不免心存余虑——朱慈烺到底有什么目的?

  但现在朝中的重大事务都由“内阁”共商之后决议,张献忠并不能违反,更不能耍赖,不然就是他不守规矩,不遵大义了。

  而且,朱慈烺对他们私吞战利品,谎报军功的事情并未过多追究,但这些问题也使得他们对于朱慈烺在“内阁会议”上的决定,缺少了反对的底气。

  换言之,这就是朱慈烺辛辛苦苦布下的局,给了好处自然就要让他们必要的时候闭嘴,不然好处不是白给了?

  而只要两人在政治上被迫妥协,接受了朱慈烺的种种安排,表面上的割据一方,朱慈烺并不在乎。

  不过,对于张献忠来说,这倒还不是最要紧的,至少朱慈烺现在已经默认了他在广东和广西的最高军事权,除了琼州府,岭南是他的天下。


  (https://www.xddxs.net/read/3029856/110599240.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