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1】饥荒年代12(2更)
秋季学期结束,她以班级第十名的成绩顺利通过王先生的认可,离校的时候她还塞给先生一个包裹。
里面装着她攒了几天的莲藕,足有二三十斤重,而且每节都带着淤泥,这样可以保存些时日,这也算是她送给他们夫妻俩的年礼了,毕竟,没有他们的帮忙,她可能还会想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碰壁呢!
别人放假都回家,她放假则需要将自己攒了不少时日的蔬菜和水果都拿出来卖,为了卖更高的价格,她从10月开始就没怎么出摊了,毕竟过年期间的价格更高一点。
距离过年还有十天半个月,她每天晨起去供销社附近卖蔬菜,上午去医院卖水果,一天下来能卖二三十块大洋。
然后她用这些钱,隔三差五的去肉联社那边买点便宜的猪大骨、猪血、猪下水、猪内脏、猪板油等等。
倒也不是买不起五块钱一斤的肉,而是在一块大洋能买两斤猪肉的年代,她想多买点三四斤的边角料。
正因为边角料便宜,所以去晚了还没有,所以她趁着摆摊,都要天不亮过去排队,有时候能买的上猪血,有时候是猪大骨,每次遇到的都不一样,而且人家还不许你买多,每次也就两斤的样子。
来到这个时代几年了,她好像都快忘记肉是个什么滋味儿了,平时都吃素也就罢了,就连油腥也甚少能沾得上。
今年他们家卖了豆腐,也许会比寻常人家过的好一点儿,但也不是他们大吃大喝的理由,所以买点这些边角料啥的回家过过嘴瘾就行了。
河南刚刚经历过灾荒,本就元气大伤,粮食还种不过来呢,谁还有闲钱去喂猪?就连种菜的地,都恨不能种上粮食,可想而知肉、蛋、蔬菜、水果这些物资有多紧缺了,不然她凭啥卖恁多钱呢?
买了肉,自然少不了蛋,鸡蛋她上学的时候攒了点,年前又买了点儿,凑了大概十斤吧,却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足以可见买点儿鸡蛋有多困难。
鸡蛋是一块大洋三斤,每天就只有五斤,每次只卖给你两三个,她能攒下来十斤,足以可见花了多少时间在这上面。
在她看来,肉和蛋储备点,至于粮食,家里有,就算是粗粮杂粮,能吃饱就是好粮。
腊月二十八,叶欢回家,家里正忙得热火朝天的做豆腐,看到她回来,也顾不得招呼她。
“欢欢回来了?快进屋暖和一会儿,中午给你蒸豆腐包啊,今年咱们家漏了不少的粉条,你爷爷还买了猪板油,油渣子混合着咱们家的豆腐白菜粉条子,蒸出来的包子老好吃了!”
当地的风俗,二十八要发面,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要包饺子,到了2000年以后才会有熬一宿的说法。
不过这个年代可没有那么多的娱乐项目。
因为到了年下,家里只有红薯、土豆、白菜、萝卜、粉条子、豆腐,条件的好的会炸豆腐,萝卜肉丸子,白发面麻糖,或者是柿饼、红糖、红薯掺和着玉米面炸的甜咸食,再来蒸点红豆馅的豆包、包子、馒头,这算是七零八零九零三代孩子们记忆里的美食了。
当然,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习俗,信阳人还会炸年糕,郑州人炸莲夹,开封人就更会吃了,而只有家的味道,是独一无二的。
看大家那么忙,叶欢把自己的大包袱放下,就去灶房洗手去了,因为她看到年迈的奶奶在灶房揉面。
面是杂粮面,里面有豆面、红薯、玉米、高粱面,最后才舍得掺点白面,这样揉出来的面粉才更贴合。
“奶,您歇着,我来。”
叶雨负责烧锅台,爷爷在后院帮着阿爹他们烧锅台,几个小的则围在灶房里,时不时被奶奶呵斥着,不许出门,因为他们一出去就到处捣蛋。
这就是人间的烟火气啊,接地气,又充满了家的味道,没有大人们骂孩子的声音,那就不能被称之为家。
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分内的事儿,谁也没有偷懒,饶是天降大雪,也没有冻住他们对生活的向往。
“奶,豆腐卖的挺好的?”
叶欢洗干净手,就开始揉面,奶奶则让叶雨靠后,带几个崽子去屋里耍,她则来烧锅台。
“好,好得很咧,尤其是这些天,老好了,就是咱们村子里的人,都一家定两三斤呢,这不过年了,大家都想放开肚皮吃一次,这掺了豆腐的包子啊,那就是好吃,你看你爹他们,这几天起早贪黑的干呐,我看着都心疼!”
“奶,越是这样,才越有干头呢,别看他们累,心里面高兴着呢,看,咱家的豆腐是不是卖出名堂了?”
“可不是咋滴,都说咱家豆腐比旁人家的好吃,有时候外村的还跑到咱们村来买呢,不过大部分的人都是带着粮食来换,刚开始他们还有掺石头子的,后来看没有掺的,干净的,反而兑的多,就没有人敢在这上面动歪脑筋了。”
“就是,本分一点不好吗?非要动这小聪明,当咱们好糊弄咋滴?”
“现在啊,他们都不敢了,只要看豆子或者粮食不干净,就不给他们兑,反正咱家豆腐已经不愁卖了!”
做豆腐卖的就是辛苦钱,看起来赚的多,其实加上人工费就一点不多了,现在觉得多,是因为他们自家人分的,如果把这些钱给外人,那还多吗?肯定是不多的,不但不多,还少了,但是豆腐也卖不上更高的价格,因为肉和鸡蛋的价格在那儿摆着了。
你做豆腐是辛苦,可豆腐终究是豆腐,不是鸡蛋,也不是肉。
奶奶随后又问了她在城里的事儿,比如主家对她好不好?认识多少字了?会算什么账了?吃的好不好?住的好不好……
对于这些问题,她早就驾轻就熟,应付起来也是自如的很,甚至还向奶奶透露夏天的时候,她就能去考高小毕业考试了。
高小是小学五年级,四到五年级,都能成为高小,很多地方所谓的高校学历,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家人都需要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她已经学了一年,加上春季半学期,就是一年半,一年半小学毕业,听起来似乎不大可能,但也不是没有做到的,毕竟她可是教授教出来的。
奶奶虽然不懂这些,但她知道自己孙女现在也是文化人了,瞧,这说话的派头,也越来越像城里人了。
奶奶发了好多的面,她估摸着能蒸十来笼,因为不仅有包子,还有馒头,这是要把过年的量都蒸出来不可。
不过他们家人多,就算蒸十来笼屉,也顶多能吃到正月初四。
面是一点一点揉的,揉一部分,奶奶就过来帮忙,一个人擀皮,一个人包,倒也快。
笼里面蒸的是红薯和南瓜,熟了之后,给几个小的每人用碗盛点儿,让他们到旁边去吃。
奶奶利落的洗了篦子,重新加入凉水,盖上盖子,小火烧锅,因为包好的包子或者馒头,还要醒发一会儿再上锅蒸,这样面更柔.软,毕竟是粗面,哪里有白面吃起来那么宣软可口?
包好一锅,再接着揉面,等着包第二锅,等锅开,第一锅开始蒸,第二锅也包好了,如此反复,腾出醒发的时间,就时间上而言,把控的还是刚刚好。
等他们这边蒸出来两锅,后院的豆腐做出了一百二三十斤出来,三兄弟三妯娌分工合作,三兄弟送外村和镇子,三妯娌去给村子里的人家送,刚做好的豆腐,就算还热乎着,零下十几度的天,到地儿也该凉了。
蒸好的第一锅包子已经让他们吃了,垫了肚子,所以这会儿出去干活,也不会觉得很辛苦。
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则将第二锅吃了,这就是他们家的晌午饭了。
吃饱之后,她和老太太接着做,爷爷则领着小的们在后院儿继续熬豆浆。
现在他们家磨豆子还是纯手工,她之前曾提议买个小毛驴,被爷爷拒绝了,说太扎眼,累点就累点,也不能给别人看出来他们家赚了多少钱。
毕竟,见不得你好的人,多的是,就算是亲兄弟,有时候还互相眼红呢,能低调就绝对不高调。
即使为此付出更多的劳力,也不遗憾。
因为他们家的豆腐要做到大年三十,所以家里过年的食物,全靠她和奶奶做。
爹娘他们卖完豆腐要过来帮忙,都被爷奶赶到房里睡觉休息去了。
因为这见天天不亮就起,一直忙活到晌午过罢,下晌还要做一波,他们也心疼兄弟几个的辛苦,家里的事儿,自然不敢再让他们操心了。
叶欢见家里忙成这样,突然有些后悔自己回来的是不是太晚了。
包子馒头一直蒸到下午四五点,才总算蒸完,蒸好的那些放在堂屋铺的长长的笼布上晾凉,之后才放到竹筐盆里面,每个包子馒头上还得用红色的墨水点个红点点,代表着喜庆的意思。
之后她才得空把自己带回来的猪内脏、猪下水等拿出来清洗,能卤的就卤上,不能卤的就放到没有柴火的房间里等着备用。
(https://www.xddxs.net/read/3027449/90142385.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