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戏明小说 > 第300章 第 300 章

第300章 第 300 章


吴伯通昨天傍晚就已经阅完余姚生员的卷子。

        一轮巡考下来,他要把浙江这数千名在校生的答卷过一遍,工作量不可谓不大,不能怪有些提学官会懈怠分类工作。

        等到这日清早坐在余姚县学之中,吴伯通心情还是有些复杂。

        提学官巡考到底不比乡试正式,糊名誊录这些程序是不必走的,所以吴伯通这个阅卷官可以一眼扫见卷头的姓名。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哪怕知道作为阅卷官应该少关注学生身份,多看看学生的才思,可每次看到令人眼前一亮的卷面,吴伯通也还是忍不住先看一眼姓名。

        昨日吴伯通接连批到几份写得狗屁不通的答卷,正不满着,忽见下头是一份答得工整秀逸的卷子。他把那份答卷抽出来一看,才发现卷头写的居然是“王守文”个字。

        这不就是他打算重点观察的王家小神童吗?

        光看这手字倒是下了些功夫的,比各县许多生员都强。

        只不过这也只是门面工作而已,从小泡在翰林院读书,又有吴匏庵那样的老师,他能写出一手不错的好字不算太稀罕。

        吴伯通按捺下夸赞文哥儿这位小神童的想法,开始细读文哥儿的《四书》义。

        这是每个考生都要写的题,在来到余姚县之前,吴伯通已经看过将近两千份。

        哪怕出的题不尽相同,文辞大多也是相通的,像他这种在文教岗位干了一十年(连回乡守制期间门都起了家书院讲学)的老手来说,只需扫个两眼就能确定答卷写得到底好不好。

        这次吴伯通却不由自主地把手头的答卷细读了一遍,只觉就目前读过四十份答卷之中这份《四书》义当属最佳。

        只能说不愧是由几位翰林名师教出来的学生。

        吴伯通没能在手头的《四书》义答卷挑出什么问题来了,不由拿起底下的《五经》义接着读。

        《春秋》之所以不好考、选的人特别少,就是因为按照《科举成式》的规定,考生要把《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都通读一遍,再全面了解后世张洽、胡安国他们集注或重校的内容。

        《春秋》本经约莫只有一万六千多字,偏偏左氏、公羊、谷梁家都曾根据自己的见闻、理解或者政治需求为它作“传”。

        “传”这种文体在当时是很流行的,像孔子为《易》作《易传》,就是用自己的理解给古籍作注释。

        当时不管是技术还是知识大都是通过口授一代传一代的,有些学生听听就算了,有些则会用心记下来回家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偶尔也会出现个有恒心、有学问的学生或学生后代会把这些课堂内容整理成书。

        在这个传授、记忆、理解、转述、整理的过程中,总会因为种种原因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

        于是《春秋》这节曾经由孔子弟子子夏开讲的春秋末年公开课,就有不同版本、不同倾向、乃至于不同时代的课堂笔记流传下来!

        这些动手整理课堂笔记的人生平经历各不相同、人生追求也各不相同,以至于他们听到的说法以及对事件的理解可能相差极大。

        也就是说,这一经不仅教材贼多,内容还可能自相矛盾,就问你敢不敢考!

        所以不管是从阅读量来说,还是从分析理解能力来讲,敢选修《春秋》都是个很有挑战性的决定。

        毕竟这一经就算你答得再好,主考官要是不修《春秋》,对你的卷子也是持保守意见的。

        万一是主考官自己都不大理解的内容,点评时出了岔子岂不是闹笑话了?还不如少评几句、少夸几句,多说多错,少说少错!

        吴伯通倒是没有这个烦恼,他从小过目即诵,又有多年的文教经验,《五经》都是学通了的。

        只是方才看了一堆《礼》义,乍然读到篇《春秋》义还有点不太适应,故而他再次放慢速度细读起来。

        这次的考题不难,考的是“社稷是养”,出自《左传》中晏子不死君难一段。

        讲的是齐庄公跑大臣家跟人老婆偷情,被大臣愤而弄死了。

        当时有人悲痛地自杀殉君,作为齐国大夫的晏子也被询问要不要追随国君去死。

        晏子给了个很有意思的回答——

        “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

        “臣君者,岂为口实?社稷是养!”

        “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为人君、为人臣的责任都是让咱的国家安稳富强,国君要是为国家死了或者逃亡了,臣子自然应该义不容辞地追随而去。

        至于像齐庄公这种为了偷个情把自己偷没了的情况,纯属“为己死,为己亡”,咱这些臣子又不是他的亲朋密友,为啥要陪他去死?

        看看,《礼记》说臣子谏国君不听就该跑路,晏子也说君王不为社稷死咱不跟他死一块。可见咱自古以来都没有愚忠的传统,当皇帝也要尽好自己的责任才配被尊重!

        这个题目明显特别对文哥儿胃口,哪怕是八股文的架构也压不住他的文思泉涌,写得那叫一个自然流畅。

        吴伯通读完文哥儿这篇《社稷是养》也觉得酣畅淋漓,甚至不自觉地击节叹赞。

        等他回过味来想起自己是要挑刺的,再回头重看了一遍,发现不管卷面还是文辞都找不出毛病来。

        小小年纪的,这破题立意写文章倒是很有一套。

        吴伯通本来就格外欣赏肯下功夫钻研学问的学生,见实在找不出什么问题来,通读完文哥儿的答卷之后终归还是提笔给了个上等。

        这都不能给上等的话,前头给出的那些上等怕都得划掉了!

        只可惜这样的好苗子居然早早被翰林院截胡了,不然他提督浙江学政期间门就能多添一笔!

        好在这小子胆子够大,八岁便敢回乡应试,如今正好在他任满之前撞进他手里来。

        县学之中,昨夜睡了个好觉的吴伯通端坐上首。

        由于吴伯通这个浙江学政一把手看起来心情很不错,坐在他手底下的县学学官们也放松了不少。

        余姚县学一众学官昨日也轮流传看过这次巡考的卷子,对于吴伯通评定的等次没有任何异议。

        甚至准备回头把王状元家这位小神童的卷子讨要过来,张贴在县学里激励后进。

        看看别人,才八岁就写出这样的答卷来!

        再看看你们,你们还好意思一天到晚吃喝玩乐睡大觉吗?

        哦,吃喝玩乐你都比不过别人,别人吃喝玩乐还吃出本《饮食诗话》来了!

        再看看你们手头那本《成语词典》吧,你还在用它当工具书,别人已经在编者名单上有名有姓了!

        县学生员们带着文哥儿一起去学官那儿领回自己的卷子,并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样的未来。

        文哥儿昨夜也是睡了个好觉的,眼看马上就能知道自己第一次参加大型官方考试的结果,他精神抖擞地混在生员堆里等着领卷。

        也不知县学是不是故意的,负责唱名的学官居然先把等的生员名字全部念了一遍,等到这些生员面红耳赤地飞快领完自己的答卷,才慢悠悠地念起了一等卷。

        一等也就比等略好一些,按照成化年间门的规定,在提学官巡考时被列入一等、等的生员是没法参加今年乡试的!

        拿了一等的学生也是垂头丧气。

        文哥儿一直留心听着学官唱名,生怕错过了自己的考试结果。可等到一等卷都念完了,他还是没听到自己!

        难道他居然拿了上等?!

        还是说因为他不是县学学生,所以县学把他的卷子单独放一边了?

        文哥儿只觉这唱名过程极其漫长,弄得他心里跟有只小猫爪子在乱挠似的,恨不得跑上去代替那位学官唱名。

        就不能直接把等次贴出来让他们自己看嘛!

        文哥儿抓耳挠腮地等了半天,才终于听到自己的名字。

        他是最后一个拿的,后面都没人了!

        果然,就是单独把他一个外来考生的卷子放开吧!

        居然不肯让他参与县学排名,真是太小气了!

        文哥儿在心里嘀嘀咕咕半天,面上还是很有礼貌地双手取回自己的卷子。等瞧见答卷上写着朱红色的几句点评和很显眼的“上”字,文哥儿眼前顿时亮了。

        上一次!他跟钱福他们去参加阁试可没能拿到上等!

        老丘跟他说他确实只能排中中间门间门,这个评价很是中肯。

        文哥儿当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过既然都考了,谁会不希望成绩好一点?

        这次!终于有上等了!

        看来这位吴督学只是面上凶凶,给起等次来还是很友好的!

        文哥儿正准备好好看看吴伯通给他的点评,又听给他发答卷的学官说要与他商量一件事:希望他一会能把卷子留在县学,他们回头张贴出来激励后进!

        文哥儿听后很是不舍,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正式考试的答卷,很想拿回家给老丘他们看看!

        日后乡试、会试的原卷可是要糊名誊录并由官方封存起来的,肯定拿不回来,说不准只有这么一次机会了!

        文哥儿把自己的理由一说,学官也没想着和丘阁老他们抢卷子了,便让文哥儿暂且把卷子留给他们,他们让人趁着他们听提学官面评的空隙誊抄一份贴出来就好。

        两边说定以后,文哥儿便大方地把卷子留给了对方,自己跟着县学生员去正式拜谢提学官。

        众生员已经与他颇为熟悉,走在廊下时不由询问文哥儿怎么又把卷子还了回去。

        文哥儿老老实实地把原因给新朋友们讲了。

        众生员:?????

        很好,已经能想象到接下来他们那些夫子上课会先讲什么了。

        你看看人家,你看看人家!

        你看看你,你看看你!

        唉,这个命运其实在听到文哥儿被列为上等的时候他们就该知道的!

        他们刚才通过吴督学的点评一比对,已经发现刚才学官是按照评价高低来唱名的,也就说名字越晚被念出来,得到的评价就越高。

        文哥儿排在最后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吴督学对他的评价最高!

        这可是一度让浙江学子叫苦不堪的吴伯通吴督学啊!

        也有一部分人私下里觉得可能是文哥儿如今有两位阁老老师在朝中,连吴伯通也不能免俗地额外给他个上等。

        这些人拿了自己的卷子就离文哥儿一行人远远地,不知在那交头接耳说些什么。

        文哥儿并不知道有人对他的等次不太服气,与新交的朋友们一起前去吴伯通所在的讲堂那边。

        吴伯通与学官们已经喝过一轮茶,见生员陆续过来行礼落座,他也放下手中的茶巡看一圈。

        目光又不由自主地在个头最小的文哥儿身上停留了一会。

        说来也是奇怪得很,昨儿他还觉得这小子骄傲自大,需要磨磨他的锐气,今儿一看却觉得分外顺眼。

        旁的不说,光看他与县学诸生的往来就知道了,这小孩儿哪里有半点自恃才高、目中无人的迹象?分明是聪慧过人、踏实肯学,且还特别能交朋友,绝不是那种只知埋首读书、不通人情世故的“书痴”。

        难怪李东阳他们要先下手为强,把这么个好苗子收为弟子,这样的小孩儿谁不喜欢?要是今年他当真去应乡试,说不准就是大明最小的举人了!

        吴伯通平时对学生要求分外严格,可对于有真才实学的后辈也是真心喜爱。

        他收回落在文哥儿身上的目光,点了几个自己有印象的上等生员名字挨个给他们点评。

        哪怕手头没了答卷,他依然能随口说出生员们的优缺点,且需要引用原文的时候根本不必思索就能诵读出来,进一步验证了他过目不忘的事实!

        虽说这是针对优秀文章的点评,对其他人来说却也是一种查漏补缺。

        别人有的优点你可能没有,你得学习一下;别人有的缺点你可能也有,你得改进一下!

        文哥儿听得津津有味之余,不免又再次羡慕妒忌恨起来:可恶,当提学官还要过目不忘,他没有这个技能怎么办!!!

        教的人有水平,听的人又够虚心,讲堂之中一片其乐融融。

        吴伯通本来准备挑几份有代表性的答卷讲解一下就行了,一会再留文哥儿单独聊聊。

        毕竟余姚县学大多生员都是选了《礼》经的,没必要把文哥儿的《春秋》义答卷展开来讲。

        可就在吴伯通宣布这次巡考的面评就此结束时,有人站起来表示想听听吴伯通讲讲文哥儿答卷。

        别的上等卷你都讲,就文哥儿这份你不讲,还说你不是看他那几个老师的面子给他评的上等?


  (https://www.xddxs.net/read/3006987/4165027.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