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崇祯窃听系统完整版 > 599 纸币

599 纸币


  当然,走了四个,就要再补充四个,崇祯皇帝又亲自去了一趟内书堂,从即将毕业的内侍中以面试的方式挑了四个出来,让蓝天保他们四个带着。

  这个事情,到后来形成了惯例。唯一的区别是选的内侍有多有少,选得时间有长有短,并不是固定的。

  一般来说,皇帝身边的宦官,都是在太子或者皇子时候,由皇帝拨出来从小服侍的宦官。太子当了皇帝,他们就必然会替换前朝老宦官,掌握内廷的核心权力。这种做法,也可以说是任人唯亲,但也是初任皇帝所必须的,要不然,没法放心。

  但这种做法也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身边宦官得势之后,不一定能做好该做的事情。等皇帝掌握稳了权力,执政一段时间后,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得力手下,选拔可塑造的内侍按自己心意进行培养,用新血换旧血,哪怕只是让那些宦官老人受到威胁,不敢有所懈怠,也算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而内书堂的内侍,是还没有被内廷官场污染,或者说是受到污染最小的,就是一个很好的培养人才的来源。如此一来,只要有内书堂的内侍被选上,那就等于一直伺候在皇帝身边,等未来时候皇帝认为满意了,是会一下得到重用,完全可以说是内侍的鲤鱼跃龙门之路,因此被宫内私下称为“殿试”。

  崇祯皇帝做完这个事情之后,便又微服出宫,去体察民情了。

  这个时候,还粮的事情,已经再次推动,大街小巷,都在说着这个事情,毕竟差不多关系到每家每户的事情,自然是谈论的重点了。

  崇祯皇帝就在一个茶楼的大堂一角,静静地喝茶听着京师百姓在讨论,心中美滋滋的。

  “真是没想到啊,皇上竟然如此重承诺,大家都说不用还了,可皇上还是坚持要还!”

  “这有什么没想到的,你也不看看皇上是什么,那可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的,又岂能儿戏?”

  “话可不能这么说!”有一人接过这个话题,做贼似地扫视了下周围,嗓门低了一点说道:“以前皇帝可不是哦!”

  “对啊,这还粮还是按银行利息来还,皇上那是要额外多付出不少粮食的。”

  “是啊,皇上这么做,真是没得说的,把我们老百姓真正的当一回事,实在是绝无仅有的好皇帝啊!”

  “……”

  听着这些赞赏,崇祯皇帝的心情很愉快。让周围暗中护卫的便衣厂卫,也都是很高兴,一切其乐融融,气氛非常的融洽!

  听到后来,崇祯皇帝就听到他们开始跑题了。

  “……”

  “这次的借粮,就等于我们是把粮食存在银行,这比放在自个家里还好多了。只是很可惜,如今银行是不收粮食的,要不然,我就把家里存着的粮食,全部放银行去了!”

  “那可不!真要这样,谁傻啊,不都把粮食存银行去好了,反正只要当今皇上在位,那就不可能少了我们的,还能多赚一点利息粮,多美的事!”

  “其实,就算没有利息,只要能换来银票,那其实也是很划算的!”

  “对对对,你这么一说,确实是,现在的银票,那是越来越贵了啊!”

  “……”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稍微有点意外。自己一直关注军国大事,在外领兵打仗,这个银票贵是怎么回事?

  于是,他便开口问刚才说话的一个胖子道:“这位朋友,这银票越来越贵是怎么回事?”

  听到问话,大堂内的这些人就都闻声看向他,见崇祯皇帝气质不凡,心中有点奇怪,这样的人物,应该不至于在大堂,而是到二楼雅间去的吧?

  不过他们没有认出崇祯皇帝来,也就如此一想而已。只是对于崇祯皇帝的问题,他们不自觉地更愿意回答。

  只听那胖子笑着对崇祯皇帝说道:“这位兄弟,看来是刚来京师的话,要不然,你也不至于不知道。”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一指掌柜方向,然后又道:“这银行开了这么多年,这银票的信誉那是绝对没得说的。任何时候,只要拿这个银票去银行,必然是能换回实物银子。而且朝廷还有举办那什么拍卖会的时候,银子都是要存银行的。那大家自然是信得过,平日里的一些买卖,只要数额大一点的,都会用银票来交易,方便,非常的方便!”

  崇祯皇帝听得点点头,心中又是感到满意。这个银票信誉的建立,看来是成功的了。

  “买卖多了,大家又都喜欢用这银票,自然而然地,这银票就紧俏起来了。”另外一人,看似是一个商贾,也跟着凑热闹解释道,“到了后来,银票有点不够用了,大家为了图方便,就认了银票比票面所定价格高一点也无妨!”

  之前那胖子一听,连忙抢过话题继续说道:“一来二去,这银票就越来越贵,如今,都快用不起了。”

  一直陪同在皇帝身边的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看到皇帝如此关心这个事情,但作为锦衣卫指挥使的他,却没有关注这些民生,没有及时把消息禀告上去,心中有点不安。当然,同时他也想不明白,看了下崇祯皇帝,见他好像不介意的样子,便开口问那胖子道:“怎么会这样呢?要是没银票了,就拿银子去银行换好了,只要你有银子,那就不会差银票的,这银票,怎么会越来越紧俏,越来越贵呢?”

  对于李若琏的这个问题,崇祯皇帝来自后世,对于经济方面的了解,自然比他们都要多,那两个茶客一说,他就大概有数了。

  果然,就听到那个胖子回答李若琏道:“这位兄台有所不知,做生意,主要是图方便,快捷。银票比起实物银子,不用担心成色问题,也不用整天拿秤带在身边,还要纠结那秤是否有问题,是秤得多点少点,反正用实物银子来做买卖的话,有的时候会有不少纠纷的。但是,用银票,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了!因此,在金额少的时候,可能还不明显,一旦这交易数额很大时,那不管是谁,全都是愿意用银票来做买卖的。“

  顿了顿,连口茶水都不喝,就好像怕被别人抢着去说,没他显摆的机会一样,就又立刻接着说道:“如此一来,原本五百两生意的,如果你肯用银票交易,那只给四百九十九两,我也认了。到了后来,银票非常受欢迎,如今已经到了四百九十两,都有人会认。你说,这银票是不是越来越贵了?”

  听到这话,李若琏算是明白了,不过对这种情况有点不以为然。

  但是,崇祯皇帝却不这么看。因为他心中很明白。如今的银票和银子是一比一兑换关系。那么市面上流通的银票,就一定会受限银子的数量。这个胖子给出的解释,其实只是一个很小的缩影。

  从全盘经济上来说,银票,也就是银子变得越来越贵,这是必然的事情,并不一定是银票更受欢迎。而是大明的经济随着战乱平息,自己又给出不少惠民之策,生产力比起崇祯初年,提高了不少。另外,自己每年又有大量的银子拿去买粮食什么的。这么一来,大明国内,物资越来越多,可是,用于交易物资的银子(银票)就越来越少,如此一来,自然是银子(银票)越来越贵了。

  这一点,自从张居正实施一条鞭法,都以银子为货币之后,就必然存在的一种情况。国内的银子数目和经济总量不相匹配时,就必然会影响经济,影响百姓的生活。根据后世得到的结论,温和的通货膨胀才是健康的模式。

  银子少,货物多,这会导致通货紧缩。原来的明末就受这个影响,也算是明亡的原因之一了。

  这个道理,这个时代的人,估计都不可能知道。甚至可以说,在这个时候,全世界所有人中,就只有自己知道这其中的厉害。

  也是因此,自己才会创建这大明银行,并用银票来建立信誉。如今朝廷的信誉,嗯,还有自己的信誉,应该都是差不多了。这次的粮食还完之后,就可以把银票正式向货币职能转变。也就是说,不再和实物银子一比一,而是用朝廷相关的抵押物,再后来就是朝廷的信誉来发行银票。只有如此,才能不受国内银子不匹配生产力的制约。

  当然,小面值的交易,还不值得印银票(纸币),就还是用铜钱交易好了。不过,也得回收市面上的铜钱,统一由朝廷印制新的铜钱,严禁民间私自印制。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心中又记下了这个事情。等回宫,就要把这个事情安排下去才好。

  心中有事,他也就不想多待了。向李若链示意了一下,由他去结账,而皇帝自己便站起来先走了。

  崇祯皇帝这一走,顿时,周围看似毫无关系的不少茶客纷纷结账离开,顿时引得大堂内不少人惊讶。


  (https://www.xddxs.net/read/2974457/505475968.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