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 夭折
泰昌和孙元化等人一通试射,决定火炮射程的几个关键因素是被他们给摸透了。
炮管长度和火炮口径的比例这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可以说,这个比值或者说倍数越大火炮的射程就越远。
膛线则能一定程度的增加火炮射程,这个增加的射程虽然不是无限的,但是现有条件下,刻制膛线却是最佳的选择。
因为这会儿还做不出太长的炮管,而火炮的口径又不能太小了,火炮的口径小了,炮弹就会随之变小,在这个炮弹杀伤力基本靠自重去砸的年代,将炮弹变小显然有点舍本逐末了。
也就是说,光用增加炮管长度或者减小火炮口径的方法来增加火炮射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至少在这年头是不可取的。
因为这年头炮弹不能做太小,而想要增加火炮的射程就必须把炮管加长,而炮管越长加工难度就越大,炮管长度超过一丈基本就没法量产了。
所以,泰昌选择的是以刻制膛线为主的方法来增加火炮射程。
这个刻制膛线相对来说的确简单的多。
不过,这会儿刻制膛线也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因为他们试制样品的时候是用人力来拉动铰刀刻制膛线的。
这种方法做个一两门出来试试还可以,要是批量生产的话肯定不行。
毕竟人力输出不是均衡的,甚至一个人拉动铰刀的速度都不可能一成不变。
也就是说,如果用人力拉动铰刀来刻制膛线,很有可能每门火炮的膛线都不一样。
这样批量生产可不行,膛线可是影响射程的,膛线不一样,射程肯定会有一定的出入。
也就是说,如果用人力拉动铰刀来刻制膛线,很有可能一千门五百斤的雷神炮便会有一千种射程,射程差距最大可能会达到几丈甚至几十丈。
这样做出来的火炮还有什么准头可言?
操控火炮的炮手遇到这种批量生产的火炮估计都要神经了!
所以,拉动铰刀刻制膛线这个工序还必须用蒸汽机来执行,这样才能保证刻制出来的膛线一模一样。
这就存在一个问题了,如果用蒸汽机来拉动刻制膛线的铰刀,蒸汽机就必须跟着刻制膛线的铰刀一起移动。
蒸汽机一动,输送蒸汽的管路也必须跟着一起动。
问题,这会儿输送蒸汽的官道全是铜管,蒸汽机一动,这些铜管不直接裂开了?
这个问题倒不是没办法解决。
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做厚一点的橡胶软管来连接。
只要用那种做密封圈的耐高温橡胶做一根软管连接到蒸汽机上,那么这台蒸汽机工作的时候也能在一定范围内移动。
这方法虽然简单,却需要消耗很多珍贵的橡胶。
要知道,一个密封圈根本就用不到多少橡胶,而一根几尺长甚至是一丈长的橡胶软管消耗的橡胶就比较的恐怖了。
这会儿琼州府那边还没办法产出橡胶呢,他们唯一的橡胶来源就是西班牙人每年从美洲运来的一万桶生橡胶。
一万桶橡胶听起来好像很多,如果用来做这种橡胶软管那就不多了,因为一桶生橡胶也做不了几根这样的橡胶软管啊!
好在这种拉膛床并不需要做太多台,有个两台也就差不多了。
因为拉膛线的效率相当高,一台床子一天拉一百根炮管的膛线都没问题,而这会儿铸炮厂那边一天是不可能产出两百门火炮的。
毕懋康和王徵等人听闻泰昌要把珍贵的橡胶这么用,着实肉疼的不行了。
不过,他们还是按泰昌的要求把橡胶软管给做出来了。
而且,他们还根据泰昌的要求的拉膛床改进了一下。
这天,毕懋康和王徵等人又把泰昌请到了蒸汽机厂。
拉膛床他们已经做好了,而且做的相当的漂亮,泰昌要求改进的地方他们也改好了。
比如,固定炮管的方式。
原来炮管是一端固定的,因为车床也就能夹住炮管的一端。
这样固定的话,炮管转起来的时候其实有点甩动,拉出来的膛线效果肯定不是很好。
他们直接在另一端加了几个轴承作为支撑,撑住了炮管的另一端。
这样炮管就不会甩动了,而且轴承也不会阻碍炮管的转动。
还有就是拉膛线的铰刀,原本也是一端固定的,拉膛线的时候难免会有晃动,这样刻制出来的膛线肯定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他们也改成了两端固定。
谷</span> 这个就比较的复杂了,因为铰刀的另一端是带动炮管转动的大转盘。
他们选择的方法是直接在大转盘中间开了个洞,在另一端增加了一个滑座和一根固定得相当牢靠的粗铜管。
这样一来做出来的拉膛床就有点长了。
那一台给五尺长的炮管拉膛线的床子就长达一丈多。
那一台给一丈长的炮管拉膛线的床子更是长达两丈多。
泰昌一看这两台漂亮的大家伙,不由连连点头赞赏道:“嗯,做的好,就应该大胆一点,不要怕把机床做大了,只要能实现功能,做再大的机床都没关系。”
毕懋康和王徵等人闻言却是没有任何兴奋之色。
因为他们心疼啊,光是那根一丈多长的橡胶软管就废了他们大半桶橡胶!
他们还没有这么奢侈过呢。
不过拉膛床经过改进之后效果的确好多了,操作起来也没那么费事了,只需把炮管夹上去,把铰刀固定好,然后把两个气阀依次打开就行了。
反正这会儿五百斤的雷神炮数量多的很,而且都需要拉膛线,泰昌直接就命人拉来了几十根这样的炮管测试这新做的拉膛床。
这新造的拉膛床效率也比原来用车床胡乱改造出来的床子高多了,拉起膛线来那是呲溜就是一下一根炮管就拉好了,呲溜一下又一根炮管拉好了。
泰昌看得正起劲呢,刘时有却是突然跑过来急匆匆的道:“皇上,皇贵妃娘娘要生了!”
啊!
泰昌闻言,那是立马撇下一切,匆匆往乾清宫奔去。
还好,这会儿皇贵妃吴婉儿才开始腹痛,离分娩最少还有一两个时辰。
泰昌一看平时都天真活泼的吴婉儿这会儿疼得躺床上直哼哼,心里着实焦急的不行了。
问题,这生孩子的事情他也没办法帮忙啊!
他正想上前安慰几句呢,丈母娘陈氏却是迎上来欠身道:“皇上,臣妾想跟您商量点事。”
这个时候商量什么事?
泰昌虽然心中焦急,还是跟着丈母娘来到了门外。
陈氏犹豫了一下,还是咬了咬牙,小心的道:“皇上,不是臣妾信不过宫里的女官啊,不过,臣妾还是觉得,请几个民间的稳婆来更好一点,毕竟,民间的稳婆接生的次数比宫里的女官多得多,什么场面都见过。”
这个!
泰昌闻言,不由想起了皇子公主可怕的夭折率。
要知道,他原本是有七个儿子十个女儿的,但是,活下来的却只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这夭折率也太可怕了。
那么,皇子和公主这么容易夭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后世有传闻说什么皇宫里面有什么辐射,对人身体不好,这就是屁话!
有明一朝当皇帝的虽然命长的不多,但还是有的,就好比嘉靖和万历,那都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
如果皇宫里面真有致命的辐射,当皇帝的能活到四十岁都不容易,更何况当四十多年的皇帝。
皇子和公主之所以这么容易夭折估计就是因为宫里的女官经验不足。
因为他们也就能给宫里的嫔妃接生啊。
当皇帝的再能生,最多也就能生几十个啊。
也就是说,这些女官一辈子最多也就有几十次的接生经验。
民间的稳婆就不一样了,人家一年接生的小孩估计都不止几十个。
至于带小孩,那就更不用说了。
宫里的女官那里能有什么带小孩的经验!
至于嫔妃,那也是一样的,因为她们进宫之后基本就没什么机会跟外面接触了。
这或许就是皇子和公主容易夭折的根本原因,因为大家都没经验啊!
(https://www.xddxs.net/read/2963230/689937715.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