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狩猎好莱坞最新更新 > 第673章 梅丽珊卓的下一个目标(4)

第673章 梅丽珊卓的下一个目标(4)


  西蒙上午主要和约瑟夫·施拉普重新拟定了关于联邦传媒整合禁令的游说方案。

  法国维旺迪集团突然向迪斯尼公司发起收购,为了避免更多好莱坞大电影公司落入外国人之手,现在重新推动国会解除传媒整合禁令,赶在维旺迪与迪斯尼达成收购协议之前通过并不成问题。

  西蒙却不打算这么做。

  站在维斯特洛体系的立场上,西蒙更希望维旺迪收购迪斯尼能够成功,当又一家大电影公司落入外国人之手,迫于舆论压力,将来传媒整合禁令解除,丹妮莉丝娱乐启动收购电视网时的政治阻碍会小很多。

  而且,如果传媒整合禁令提前解除,出手与维旺迪竞争的很可能就是老牌三大电视网,甚至,如果恰好是西蒙属意的大都会ABC集团,那就更加麻烦。

  哪怕不是ABC,迪斯尼与NBC或者CBS强强联合成为又一家综合性娱乐传媒巨头,肯定会成为丹妮莉丝娱乐在好莱坞的强力竞争者。

  西蒙并不害怕竞争,还希望恰当时机能有一家实力足够强大的竞争对手与丹妮莉丝娱乐针锋相对。

  却不是现在。

  相比起来,放任迪斯尼被维旺迪收购,这家最近几年发展势头本就因为西蒙这只大蝴蝶的影响而不尽人意的好莱坞大制片厂,只会继续疲弱下去。

  无论是好莱坞土著,还是美国政府,都不会让试图闯入美国娱乐产业的外来者太好过。

  这一点很多从前今后的事例都已经证明。

  迪斯尼如果与本土电视网合并,丹妮莉丝娱乐出手打压,肯定会引起广泛的舆论关注,联邦政府也不会坐视不理。相反,如果迪斯尼成为法国企业的子公司,哪怕把这家拥有大半个世纪历史的好莱坞大制片厂整到破产,很多人都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想要公平竞争?

  不存在的。

  说到底,这就是保护主义。

  因为明白这一点,维斯特洛体系的海外扩张,西蒙基本上都会与当地势力建立紧密的利益关联。

  比如当初梅丽珊卓公司明明有机会全资收购古驰等公司,西蒙却主动放弃。诺基亚刚刚发展起来,西蒙也主动让这家公司在欧洲上市,以便分享利益。俄罗斯那边,维斯特洛体系几乎提供了全部的运作资金,却只要求一半的利益份额,堪称吐血大放送。

  还有澳洲。

  如果不是约翰斯顿家族在澳洲根深蒂固,西蒙根本不会涉足关系到澳大利亚经济命脉的矿业资源,也不会大举投资澳洲的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产业。因为很清楚,无根无底的情况下冒然跑去占地盘,只会碰一鼻子灰。

  于是,很多维斯特洛体系的海外合作者都觉得自己占了便宜,不遗余力地利用自身在各自国家的资源人脉协助维斯特洛体系的扩张,西蒙因此收获更多。

  再看好莱坞的一干外来者。

  无论是日本的索尼还是加拿大的西格拉姆,仗着财大气粗,都选择全盘吃下它们在好莱坞的目标,现在的维旺迪也是如此打算。

  既然这些企业都成了你们外国人的全资子公司,联邦政府的立场自然转变。

  彼得·古柏和强·彼得斯将哥伦比亚影业搞得元气大伤,甚至给索尼造成了二十多亿美元的巨额减记亏损,如果索尼是美国公司,彼得·古柏和强·彼得斯两人必然因为涉嫌严重的经济犯罪遭遇调查和指控。

  结果却是,两人给索尼留下一个烂摊子,自己毫发无伤地拿着几年下来积攒的数千万美元薪酬福利享受退休生活去了。

  西蒙中午在索菲亚家吃过午餐,不待午后索菲亚父母带着两个孩子避开,两人就一起离开了格林尼治,乘坐直升机来到纽约东北距离250公里左右的著名旅游胜地马萨葡萄园岛。

  索菲亚昨天就已经提前让人收拾好了西蒙在这边的一处物业。

  马萨葡萄园岛是东海岸历史悠久的旅游胜地之一,不仅大量富豪、政客和名流喜欢在这边置业,很多美国总统都将这里当做定点度假场所,围绕这一著名岛屿还有不少著名的新闻事件。

  比如,斯皮尔伯格的成名作《大白鲨》,当初就是在马萨葡萄园岛拍摄。

  再比如,背负了肯尼迪家族复兴重任的小约翰·肯尼迪就是在参加过马萨葡萄园岛一个婚礼后返程途中飞机坠海身亡。当然,这件事发生在西蒙记忆中的1999年,现在的小约翰·肯尼迪还活着。

  两架黑鹰直升机陆续降落在马萨葡萄园岛北部橡树镇一处有着私人沙滩的豪宅草坪上,不同于格林尼治占地30英亩的庄园,这处海滩豪宅面积只有6英亩左右。

  当然,即使如此也不是一般富人能够拥有的,普通人更是可望不可即。

  西蒙和索菲亚下了直升机,从另外一架直升机上下来的两组保镖在尼尔·班尼特带领下拎着各种仪器率先进入别墅,例行的防窃听检查,以及随后安装激活庄园四周的监控警戒系统。

  如此忙碌了半个多小时,保镖们撤去附楼,三层的度假风格主别墅内就只剩下西蒙和索菲亚两人。

  二人世界。

  索菲亚不再矜持,西蒙在经历昨晚后也依旧精力充沛。

  荒唐了一下午,再次在别墅主卧大床上醒来时,透过卧室玻璃窗,可以看到户外的满天繁星,只可惜这栋别墅没有露台,西蒙两人更是没有到户外的意思,虽然马萨葡萄园岛景色气候皆是宜人,但在夏日里,却也不缺少蚊虫肆虐。

  大床上的视野很小,索菲亚干脆拉着西蒙起身,来到窗边,把这里原本的一套沙发茶几挪开,铺上毯子,重新躺下。

  贴在西蒙胸口,映着满天星光,听小男人讲起各种来自东西方的关于星空的古怪故事,然后欢好,然后睡下,直到第二天清晨。

  早上醒来,西蒙就打定主意禁欲一周。

  不过,想想上午还要返回洛杉矶,于是决定禁欲的事情从下周一再开始。

  索菲亚清晨时分却是荣光焕发,白皙的肌肤里透着红润,让人忍不住想要咬一口的那种。

  吃过早餐,终于想起还有一些正事要谈。

  梅丽珊卓公司过去几年几乎以每年收购一家公司的速度扩张,最初的古驰之后,1990年收购拉图酒庄,1991年买下梵克雅宝,1992年兼并CK,1993年拿下佳士得拍卖行。

  如果不是西蒙干涉,去年梅丽珊卓公司还会开办一家时尚电视台。

  今年的扩张脚步自然不会停止。

  实际上,从上半年开始,索菲亚就在物色各种目标,只是一些交易因为各种原因都没有成功。

  最近几年,即使投入了大批资金用于扩张,但因为奢侈品行业本身利润率非常丰厚,哪怕在对其他股东进行分红后,梅丽珊卓依旧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超过3亿美元现金结余。

  这个年代,哪怕很多世界五百强公司,都不一定能随随便便掏出3美元出来。

  曾经的LVMH老板伯纳德·阿尔诺紧随杰夫·贝佐斯之后成为全球第二位千亿美元富豪,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暂时缺少吞并目标,索菲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按照西蒙的建议将这笔钱全部投入到美国股市,买进了大批持续受到追捧的科技股。

  目前3亿美元的本金已经增值超过50%,而且随时能够套现用于收购扩张。

  这一次,索菲亚一次性带来了三家公司的资料。

  全部大名鼎鼎。

  宝格丽、范思哲、江诗丹顿。

  玛莎葡萄园岛豪宅的私人沙滩上,西蒙靠在遮阳伞下的躺椅里翻看着三家公司的资料,身上似乎只套了一件男士衬衫的索菲亚端着冷饮走过来,把托盘放在旁边茶几上,自己却是没有去旁边躺椅,而是直接坐在西蒙怀里,问道:“怎么样?”

  西蒙放下手中的资料,示意女人给自己递一杯果汁,说道:“都很不错,也都有问题。”

  三家公司,不同于当初抄底捡漏的古驰或CK,至少表面上的经营状况都非常不错。

  不过,内里却是问题不少。

  宝格丽是一家意大利的珠宝腕表公司,目前依旧由宝格丽家族控制。

  相比梅丽珊卓旗下的梵克雅宝,这家公司的规模要大很多,1993年度的营业额折合达到5.3亿美元,净利润1.1亿美元,而且近期已经开始寻求在米兰证券交易所上市,预计IPO估值在10亿到15亿美元之间。

  梅丽珊卓公司已经与宝格丽家族进行过接触。

  对于上市,宝格丽家族内部的态度不一,企业上市当然好处多多,不过,也肯定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束缚,有利有弊。

  这也是梅丽珊卓的机会。

  不过,虽然宝格丽家族有人倾向于和梅丽珊卓公司合作,但根据此前几次的商谈结果,梅丽珊卓公司最多能够拿到宝格丽30%的股份。

  这并不符合索菲亚的预期。

  因为梅丽珊卓旗下已经拥有一家同类型子公司梵克雅宝,最近几年发展势头非常不错,1993年的营业额达到3.5亿美元,相比收购之前的1990年,营业额整体增加了105%,规模并不比宝格丽差多少。

  最重要一点,梅丽珊卓公司对梵克雅宝的持股比例为60%。

  因此,如果只能收购宝格丽30%的股份,这就必然要面临一个资源平衡的问题。

  同样的资源,持股60%的子公司和持股30%的子公司,经营者会偏向于哪一边不言而喻。

  这并不是索菲亚想看到的。

  大型奢侈品巨头为了避免竞争者出现,往往会通过提前收购的方式消灭潜在威胁。

  西蒙记忆中的LVMH就不止一次做过这种事情。

  不过,正处在快速上升阶段的梅丽珊卓公司,还没有进入这一阶段。

  如果要收购宝格丽,索菲亚自然是希望这家底子本就比梵克雅宝好一些的珠宝腕表公司能够更进一步,而不是因为资源分配不均形成不平等的内部竞争,甚至导致其中一家最终衰落。

  因此,想要维持某种平衡,哪怕不说拿到宝格丽同样60%的股份,根据梅丽珊卓收购团队的评估,这一比例至少也要达到40%。

  30%和40%的股权看似相差不多,对于股权已经分散在各个家族成员手中的宝格丽家族来说,却意味着梅丽珊卓公司是否将成为第一大股东的问题。

  宝格丽家族愿意接纳外部投资者,却并不想因此导致家族企业控制权旁落。

  如果这样,还不如进行IPO。

  随后的范思哲,问题更加有趣。

  作为最近几年风头最盛的奢侈品牌之一,范思哲1993年的营业额达到6.5亿美元,营收规模甚至超过了宝格丽。

  对于奢侈品企业来说,这其实是非常惊人的。

  要知道,宝格丽成立于1884年,已经拥有110年的历史,而范思哲1978年才成立,即使詹尼·范思哲再才华横溢,奢侈品牌的成长也避不开足够的积累。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索菲亚在资料中并没有卖关子。

  意大利黑手党。

  根据索菲亚的调查,正如西蒙记忆中传闻那样,范思哲品牌确实被实力强大的意大利黑手党作为洗钱工具。

  普通人对于洗钱总是云山雾绕,总觉得很神秘很高端,实际的操作流程非常简单。

  就拿奢侈品洗钱来说。

  黑帮先与奢侈品公司签署借贷合约,凭空借给对方一大笔钱。

  这笔钱肯定是不存在的。

  然后,黑帮动用自己的势力从奢侈品公司旗下门店里大量购买商品,为奢侈品牌贡献营收,品牌再以还债的方式将这笔营收返还给对方,原本的黑钱顿时就成了合法收入。

  为了节省成本,被购买来的奢侈品甚至可以循环利用。

  不过,总体而言,洗钱的成本却往往非常高。

  如果某人能够创造一套成本低于30%的洗钱模式,绝对会被全球黑帮奉为上宾。实际却是,黑钱变为合法收入,只是税费恐怕都不低于30%,全部的洗钱成本往往在50%以上。

  西方很多国家政府之所以对黑帮保持着不同程度的容忍,关键就在于,这些黑帮其实也在为各国政府贡献着大笔大笔的税款。

  曾经的詹尼·范思哲被枪杀后,传出黑手党试图偷窃范思哲的骨灰向范思哲家族逼债,这一细节就可见一斑。

  范思哲公司的经营状况那么出色,每年利润丰厚,哪怕一时资金周转出现了问题,也完全可以通过正规渠道轻松获得融资,怎么还可能向黑手党借债?

  而且,原时空中,1996年巅峰时期,范思哲的营收一度达到11亿美元。

  这就更加不同寻常。

  奢侈品企业的利润率非常高,营收规模限于市场容量却很难做大。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10亿美元级别营收,在奢侈品行业绝对是巨无霸级别。难道一个意大利乡间小裁缝出身的设计师真得有那么大的魅力创造这一切?

  要知道,詹尼·范思哲被枪杀后,哪怕又过了20年,范思哲品牌重新复苏,营业额都没有再超过10亿美元。2017年范思哲被另外一家综合性奢侈品巨头收购时,全年营收只有6.6亿欧元,折合7.5亿美元。

  而且,范思哲去世后,范思哲公司迅速走向衰落,营收和利润双双暴跌,一度徘徊在连走秀模特都请不起的破产边缘。

  问题又出在哪里?

  创立短短二十年不到就已经实现突破10亿美元营收的奢侈品牌巨头,哪怕创始人去世,哪怕继承人再不成器,本身也应该拥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

  既然如此,范思哲的迅速衰落,营收和利润急速下降,其中原因稍微有些头脑的人都能想明白。

  因为原本的某些额外收入消失了。

  不仅如此,

  偷骨灰逼债这件事,肯定也不是无的放矢。

  不过,黑手党当然不会傻到‘绑架’范思哲的骨灰逼债,这明显只是一种警告。

  警告什么?

  很简单,胁迫死人,哪有胁迫活人有效。

  以黑手党在意大利的恐怖影响力,西蒙相信,即使范思哲死亡,范思哲家族也逃不掉欠下的某些‘债务’。

  于是,为了还‘债’,范思哲公司肯定要从公司抽取大笔资金,这很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枯竭甚至断裂,再加上原本黑钱支撑起的那部分营收随着范思哲死亡而消失,各种雪上加霜,范思哲公司的衰落也就不可避免。


  (https://www.xddxs.net/read/2961470/480181644.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