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免费 > 第363章,接受采访

第363章,接受采访


    川军团全团五千余人,冷冰冰的数字,无法让人有直观的感受。

  三个合成营参与的誓师阅兵仪式,六十辆坦克,八十四辆步战车,自行迫击炮,火箭炮发射车,重卡运输车。

  总计四百多各式车辆,铺满了整个正面的空旷地带。

  一眼望去好似看不到尽头。

  陈浩站在观礼台上,向下望去顿时升起了一股豪迈之情,这就是他的团。

  属于他的钢铁洪流,让敌人闻之而恐惧的钢铁洪流。

  陈浩没有演讲,他站在话筒前用力的振臂一呼:“北伐必胜!”

  站在车辆一侧的战士们仿佛演练了无数次,跟着振臂高呼:

  “北伐必胜,必胜!”

  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声音响彻天地,比炮弹的爆炸声还要高。

  受到邀请来观礼的社会名流、各国记者,看到此景十分震撼,许多人脸色大变。

  胆怯者更是一脸煞白,被川军团战士展现的威势吓到了。

  “杀气腾腾,威武之师!”

  黎秀石激动的狂按照相机,是要将这一幕拍摄下来,通过报纸的宣传让全国人民看到。

  有如此强大的军队,华夏有救了。

  这一幕必将一扫颓势,激发民众的信心。

  各国的记者在震撼之余,也将这一幕拍了下来,他们脑海中一瞬间想到了许多标题。

  《苏醒的东方雄狮——缅甸川军团》

  《东方的拿破仑与他的钢铁洪流》

  《日本东亚最强大的对手——陈团长》

  军队的士气在其一,作为首领陈浩的影响力,也在所有人面前展现的淋漓尽致。

  他毫无疑问是这支武装的唯一领导者。

  “出发!”

  伴随着陈浩的一声令下,车辆的发动机再次启动。

  一辆又一辆的战车有序的驶出,沿滇缅公路向北而行。

  许久后,当最后一辆卡车开走,这场没有任何讲话,看样子像是炫耀武力的“誓师北伐”结束了。

  见到那位陈团长在人群的簇拥下乘车离开,马丹娜有点傻眼,这就完了?

  她还没有说上话呢!

  当然不会至此结束,马上便有人请他们去参加宴会,并告知在那里可以采访到陈团长。

  宽敞的宴会厅刚刚建立好不久,并不华丽,但显得十分庄重威严。

  作为主人的陈浩露面与众人讲了几句。

  以他此时的地位,想做什么自然是随心所欲,其他人只有迁就的份儿。

  邀请所谓的社会名流,只是想借机震慑一下他们,别搞阴奉阳违、私通日军,老老实实地当顺民。

  倒是记者采访陈浩十分重视,他搞那么大的场面,要是没有那么多记者发出去,对外界的影响力可就锐减了九成。

  所以经过安排,他亲自出面回答记者的提问。

  “请问陈团长,北面的日军第五十五师团,总人数有两万五千余人,您派出的军队不足三千人,有信心击败日军吗?”

  一名英国记者得到提问的机会,便直接问出了最尖锐的问题。

  仅从人数上来说,双方相差近十倍。

  听说过军事强大进攻军事弱小的,还没听说过军事弱小主动进攻军事强大的。

  而且还大张旗鼓向世人宣告,生怕敌人不知道。

  违反了常理,显得川军团的行为很奇怪。

  陈浩淡淡地回答他:“你应该问,我们派出了三个营的作战部队,日军得到消息会不会逃跑?!”

  能把敌人吓得逃跑,显然是信心十足的体现。

  记者们回想到刚才看到的上百辆坦克和大炮,不得不承认这为陈团长是自信而不是狂妄。

  虽然人数上要少得多,但是要论火力密度,日军把两个师团绑在一块都无法媲美。

  现代战争早就不是比人数的时候了。

  作为华夏记者的黎秀石对此感受最深,日军开战之初为何一个大队的兵力能追着中央军一个师打?

  因为那一个师所拥有的轻重机枪和迫击炮,数量真不及日军一个大队多,火力上完全被压制,连防守都十分困难。

  淞沪会战时的德械调整师、整装师,表现出来的情况就好得多。

  那些德械师只是在师、团一级的火力上与日军有差距,步兵班排连营的轻重机枪迫击炮火力,跟日军差距不大。

  以黎秀石的眼光来看,川军团刚刚三个营所展现出来的坦克数量,火力密度,

  已经比中央军的王牌装甲师——第二百师要强的多。

  评判川军团的战斗力,不能看人数。

  这是一只超乎常规的军队。

  “这位大公报的记者,你要问什么?”陈浩上次还接受过他采访,直指黎秀石。

  黎秀石站起身来,手持笔记摆出专业的姿态问道:

  “日军第五十五师团与国内的军队隔着怒江对峙,您的此举是为了消灭他们,帮国内的军队解除威胁吗?”

  这个提问是个送分题啊!

  陈浩一瞬间想到了很多,说内心的实话,他北伐还真不是为了这一目的。

  解除了怒江对峙,使得几万兵力不会被牵制在此。

  对于国内的战局有什么用?

  以陈浩的了解用处不大,因为自打美国人参战以来,运输大队长对于抗战就没那么积极了。

  总是琢磨借抗日这盘棋,把那些不听话他的异己山头顶到前线送死。

  最后等日本人失败了,他就可以实现真正的统一了。

  所以那几万精锐的中央军,被盘活后也不会被派到前线正面战场,用来反攻日军。

  虽然原来不是那么想的,但是并不妨碍陈浩为自己披上高尚的名义——北伐是为了从侧面为国内的抗战做一份贡献。

  如此宣传能为他博得更多好感。

  黎秀石在本子上立刻记了下来:“深明大义的陈团长,虽然身在国外但内心时刻惦记祖国。

  想到在日军铁蹄下沦陷的祖国人民,他夜不能寐。

  川军团有了实力后,立即发动北伐主动攻击人数是他们失败的日军强敌,只为祖国的抗日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一群男记者中少见的亮色,马丹娜很快也得到了提问的机会。

  金发碧眼的白人美女,用婉转动听的嗓音,问出了一个技术性的问题:

  “您认为川军团装载步兵的步战车,与我们美国生产的M3半履带装甲车孰优孰劣?”

  陈浩愣神了一下,他琢磨着美国白妞长得漂亮,身材曲线不错,就是脑子不太灵光,看来上帝不是太偏爱她。

  一款二战的半履带装甲车,能跟五十年后技术的步战车相比较?

  陈浩对那一款车有所了解,其实就是前部车身为轮式,后部加装了履带的装甲车。

  因为在运输人员和装备上的便利,不止是美国大量装备,英国和苏联都曾经使用了不少这样的装甲车。

  在整个二战期间,M3半履带装甲车一共生产了43000辆,在二战的战场上起到了难以想象的作用。

  比起纯粹的卡车,这款半履带装甲车通过性能好。

  车顶上支上一挺机枪,随时随地都能提供火力,放在欧洲战场作用不小。

  如果放在缺少重火炮的东亚战场,足可以跟日军豆丁坦克相媲美了,在部分战场上耀武扬威。

  但也仅仅如此。

  零四式步战车可以一炮轰掉它,副武器三十毫米口径的机炮打上几发,也能让它当场报废。

  如果让陈浩来定位的话,皮卡车搭载火箭筒。

  对,只能跟这个相提并论。

  陈浩把美国人引以为傲的半履带装甲车批评的不值一提,不止美国记者脸色难看。

  英国记者也十分不爽,因为他们真金白银从美国人手里买到了许多正在用,说半履带装甲车不行,也就是说他们的眼光差喽。

  但他们还真没法反驳陈浩,跟川军团展示的步战车一比较,差距实在太大了。

  马丹娜的搭档兰迪站起来,言辞犀利的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了战争的胜利,选择突然袭击的比比皆是。

  贵军大张旗鼓的誓师北伐,敌人知道了肯定早做准备,即使胜利也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贵军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兰迪的目的是为了驳陈浩的面子,替他们美国人争回点面子。

  但是说完他又后悔了,想到这位能把英军缴械当了俘虏,惹急了可不会因为他是美国人就区别相待。

  陈浩的脸色丝毫未变,他终于等到这个问题了。

  他甚至可以想到,日本指挥官在得到消息后,也会有同样的疑问吧。

  “你是美国记者,我想请问你对日本偷袭珍珠港怎么看?”陈浩反问道。

  兰迪立即将顾虑抛之脑后,愤怒的情绪涌上了心头,就和许多听闻他们被袭击了的美国人一样。

  现在回想起来,兰迪仍然十分激动:“他们是一群卑鄙无耻的小偷,窃贼,强盗。”

  陈浩心想你们美国人以后不断挑动战争,比日本人强不到哪里去。

  都是一丘之貉,老大看不起老二?

  轻咳了一声,陈浩严肃的正色道:“日军搞偷袭已经习惯了,这是他们的流氓本性。

  但我们……是正义之师,文明之师,讲究一个师出有名。

  而且我们并不担心日军知道了,因为他们即使知道也不会是我们川军团的对手,造成不了多少阻碍。”

  陈浩心中有鬼,话语说的大义凛然,可熟悉的人一定会看出来还是虚了。

  记者们毫不知情,将这一点记录了下来。

  结束采访后,陈浩私底下接见了黎秀石,黎秀石也将他在本子上记录下的文字拿给陈浩看。

  “川军团是正义之师,文明之师,对自身实力十分有信心,公开告诉日军我要打你,对日军进行震慑,效果……”

  黎秀石不知道,所以还是空白。

  他请求随军前往战场,记录这场北伐战役,写下川军团将士们的英勇作战事迹。

  陈浩对于黎秀石这个人是听过的,燕京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就是赵刚差一点读的那个专业。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不是谁都热血上涌加入到抗战中。

  促使黎秀石奔赴抗日前线,是因为他的女友赶到南京想接走家人。

  但当他们乘上船准备逃难时,却不巧碰上了日军的轰炸。

  结果,黎秀石的女友在空袭过后身受重伤,切身的体会没有没有彻底激发了他心中的怒气。

  于是在那一刻起,黎秀石毅然决定奔赴前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抗击日寇,报效国家。

  为了让更多的国人知道战场前线的第一消息,为了让华夏军队奋勇抗击外敌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他不顾日夜地工作。

  即便日军的轰炸就发生在自己工作的地方,

  他也只是躲进岩洞里,依旧不停地挥动笔墨书写着这一方的英烈故事。

  后来,在远征军反攻时,黎秀石来到缅甸战场报道。

  缅甸战役结束后,成为盟军记者在太平洋战场报道。

  八月十四日,日本天皇在面临全国毁灭的情况下,不得不接受《波茨坦公告》,向日本国民颁布《终战诏书》。

  黎秀石与一些英美记者冒着被日本人杀害的危险,于八月二十七日乘盟军舰队的小摩托艇在日本东京登陆。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战胜者的姿态,踏上日本国土的第一位华夏人。

  抗战期间,他作为盟军太平洋战场上的随军记者,写过一百多篇战地报道。

  是在“密苏里号”上见证日军投降仪式的数名华夏记者之一。

  黎秀石是华夏战地记者的先驱,陈浩原本只是想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但是看完了他对川军团的描述。

  这是个人才啊!

  都可以主持川军团的对外宣传了。

  陈浩当场决定,邀请黎秀石而成为川军团的外聘记者,他有资格得到川军团更多的一手资料和采访机会。

  黎秀石喜不自胜地答应了下来,上次都专访了也没有得到这样的好机会。

  他还不知道是自己的溢美之词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实是常规操作了。

  媒体表面上是公正独立的,实际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必定会受到当权者的影响。

  黎秀石在中央军当战地记者,主要是报道中央军英勇作战的事例。

  失败的战斗,惨烈的战斗,除非能带来正面的意义,否则他就是写得出来,报纸也不敢报出去。

  不怕报社被封了吗?

  对川军团的溢美之词,基本操作了。

  何况川军团是真的很优秀,黎秀石觉得他那些形容完全合理,丝毫都没有夸张的成分。

  这些话陈浩很爱听,知识分子拍起马屁来,纯粹是一种享受。

  “团座,时代周刊的记者想要给您做个专访,他们说想要请您做封面人物。”

  孟烦了进来汇报道。

  黎秀石识趣的告退,陈浩想起了那刚才一男一女,傻白甜女记者,更专业的是那个男记者。

  “把他们请进来。”

  陈浩倒要看看美国人葫芦里卖什么药。


  (https://www.xddxs.net/read/2960624/727035750.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