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改制
韩正口上说是三策,但实际可以概括如下。
一是分离禁军的调兵权与统兵权,左右护军中尉掌统兵权,枢密院掌调兵权,左右护军中尉与正副枢密使联名状文获准后,神策军才能调动,这样做还有限制宰相做大的作用。
杨复恭被杀后,宰相分掌禁军,御马监成立后,宦官掌十一营内军,如果说神策军是朝廷的卫戍部队,那御马监虎豹陷阵大正武原四营及紫微七军就是皇帝本人的牙兵。
在这样的局面下,为防外臣作乱,韩正建议移调兵权给枢密院,毕竟枢密使一般都是宦官担任,如此一来,御马监的宦官还会受到枢密院宦官的威胁,李晔的牙兵才会安分。
这一举措可以保证中央稳定,李晔赞许一笑。
第二策是内外相维,继续保证神策军对关中藩镇的压倒性优势,使中央常备武装足以制止关中藩镇可能发生的变乱,同时关中各镇兵马合起来也能防止京城驻军可能发生的内变。
第三,禁镇更戍,兵将分离。
无论驻防京师的禁军,还是关中藩镇的军队,都必须定期调动,朝廷在防秋政策的基础上,扩大左右神策行营的辖区,定期调动兵马使,关中藩镇必须轮流出兵卫戍京师。
这一措施遭到了兵部官员的激烈反对,兵部侍郎齐晋说道:“禁镇更戍固然能控军,藩帅也不能再率兵同朝廷对抗,但坏处非常明显,一旦以防秋名施禁镇更戍,那么必然会造成兵不知将将不识兵的局面,将士不会给陌生将帅卖命,对部下毫无恩威的将领也难以号令将士,田弘正如何在镇州遇害的,五位宰相陆续出镇河东又是怎么失败的?”
“朝廷有一个郑相公,也能有一个刘相公,但没有千万个。”
齐晋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唐廷移调李愬为魏博节度使,改田弘正为成德节度使,但结果是,田弘正全家被杀,李愬被迫离任,魏博和成德复叛,元和削藩的成果荡然无存。
二是河东大乱的故事,郑从傥出镇河东之前,河东矛盾重重,兵变频发,朝廷相继派出窦瀚、李侃、李蔚等重臣,但都难以遏制,广明元年,节度使康传圭被杀,河东军暴乱。
“实行禁镇更戍不但会极大降低藩军的战斗力,还不利于陛下壮志,陛下胸有神剑,志在天下,将来还要出关与中原群雄争锋,如果现在实行更戍法,无异于自毁长城。”
户部侍郎杜弘徽附议道:“兵不知将,将不知兵,难与关东强藩争雄,此为其一。其二,朝廷虽然收复了两川,但用度并不宽裕,如果收回关中兵马,朝廷就要再承担一笔庞大的军饷冗费。其三,朝廷不必直辖藩镇兵马,掌控刺史和兵马使一级以上的文官武将即可,一旦战事爆发,朝廷驱狼吞虎就行,当初李吉甫相公移调四十八镇节度使正是这个用意。”
“既然如此,朝廷不如听之任之,扶持听话的,严惩骄横的,在朝廷军力占优的情况,试问杨守贞、李思孝、杨守忠、杨守信、张威等人,哪个敢有二心?”
李晔点点头,总结陈词道:“自李茂贞伏法后,关中藩镇事朝之礼甚恭,贸然抽调他们的锐士,恐怕会让他们认为朝廷在猜忌他们,禁镇更戍法适用太平盛世,那就日后再议罢。”
皇帝表态反对,韩正的第三策被集体否决。
随后发言的是杨涉,杨涉的建议如下。
为防止下一个王建的出现,朝廷收回节度使驻地以外兼领的全部州县,同时废除两川现有的防御使、观察使、处置使等地方长官,选派文官出任刺史、司马、县令、县尉等地方官,三年一更换,州一级直接对中央负责,大小事报奏朝廷,不再听令节度使。
第二,东西二川不能再有幕府,新的节度使也不准再开衙组建牙军,对于现有的西川牙兵要逐渐裁汰,想一个周全的法子安置,但决不能发回原籍为民,这些杀人不眨眼的牙兵一旦被遣送原籍,基本上都会成为横行一地的恶霸,要以肃代二位先帝的先例为教训。
幕府的编外文官对节度使的影响力太大,权势也太重,只要节度使骄横,朝廷派任的刺史司马县令就成了幕府随意发配处置的对象,藩镇武家政治就会渐渐蚕食中央集权制。
第三,制其钱谷,在成都和梓州开转运司,从户部和御史台派出官员出任正副转运使,二使开府办事,剑南二道所属州县财赋,除保留少量日常经费与官员俸禄及常平仓留存,其余的钱帛都要押送京城上交朝廷,由户部核算入库,节度使不得占留。
第四,全面解除西川武装,对于东西二川现有的蜀军,除五院牙兵以外,一律发回原籍为民,各州重建折冲府,州司马负责统计本州自耕农并造册,然后将兵书报送兵部。
如此一来,西川的割据根基就被彻底摧毁了。
接下来发言的人还有很多,不必一一赘述,内阁会议结束后,李晔下令官员回衙办公,各知制诰与翰林承旨按照会议内容草诏,六位中书舍人裨补缺漏,三位宰相交差审核。
柳絮年年三月暮,断送莺花,十里湖边路。
三月二十五日,朝廷颁布诏令。
废东川节度使,改东川行中书省,废西川节度使,为西川行中书省,并废两川一切防御观察处置营田等使,东西行省下设观察、盐铁、转运、车骑、按察、礼乐、屯田八府,各府以左右使为正副长官,分掌民政、专卖、经济、兵备、司法、生产、科举诸事。
以同平章事为行省最高长官,设一人,以参知政事为同平章事佐助,设四人,五位宰相共判事,负责承宣政令,管理协调属官,审核八府状文,考核政绩,发放俸禄,沟通中央。
至于西川行省的首任宰相,经充分讨论后,李晔下诏起复在家赋闲的韦昭度,进开府仪同三司,拜西川行中书省权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管内观察处置云南八国招抚等使。
韦昭度打仗的确不行,但其他方面的能力很不错。
最关键的是这老头儿死忠李唐,皇帝叫他往东他就不会往西。
僖宗一声令下,立刻跟李昌符拼命,昭宗一声令下,火速带兵入川跟陈敬瑄拼命,打了败仗回来,昭宗叫他滚去洛阳,二话不说立刻卷铺盖走人,昭宗叫他回来,又带着全家老小赶回长安,三镇犯阙时,李茂贞要求以诛杀宰相为退兵条件,他就在驿站等赐死诏书。
王行瑜要杀他,他也不多说。
如果我的死能让你们退兵,那就请你立刻杀了我。
仅凭这一点,李晔就不可能不用他。
接到诏书的韦昭度一度落泪,仰天大笑道:“忽闻圣人复剑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即从朱雀到承天,便下兴元向成都,打点行装,上任蓉城!”
至于东川行省的首任宰相,则是元老崔安潜。
崔安潜,字进之,清河崔氏出身,大中三年登进士,起家校书郎,仕历万年县尉、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长安令、尚书右丞,懿宗时代,陆续出任荆南节度判官、江西观察使、忠武军节度使,僖宗时代,一度担任剿宗司令诸道行营都统,出关镇压王仙芝。
广明元年,崔安潜因为得罪了当权宰相卢携,被贬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长安陷落后,崔安潜随驾南幸成都,次年获任诸道行营兵马副都统,随都统宰相王铎反攻长安。
在高骈离任空降淮南之后,在陈敬瑄上位之前,崔安潜曾担任西川节度使,因此非常熟悉蜀地风貌,对南诏国情更是了如指掌,同时也是个铁杆鹰派,坚决反对跟南诏和亲。
对于南诏,他只有一个字。
杀!
最近这几年,政局愈发混乱,不少老臣都死心了,崔安潜就是其中之一,李晔即位后,他是个给事中,对政事不关心,从来也不向皇帝进言,做好了随时致仕回老家的准备。
朝廷收复凤翔后,他还是老样子,直到西川平定,崔安潜的心才活了过来,主动请缨入川,李晔也乐意,顺水推舟任命他为宣慰大使,带队去行营慰问将士,沿途考察蜀地情况。
当内阁提出以崔安潜为东川行省宰相时,李晔自然也就同意了,低头跟杜让能耳语道:“崔相公是个摆烂王,如果朕怠慢国事,沉溺酒色不顾祖宗基业,他肯定会罢官抗议的。”
杜让能不解道:“何谓摆烂?”
李晔哈哈大笑,道:“如果觉得事情已无法向好的方向发展,于是干脆就不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放任事态往坏的方向继续发展,这就叫摆烂,俗称摆子,朕在平康坊听到的。”
杜让能听完,却问道:“陛下去平康坊了?”
糟糕,说漏嘴了!
“朕没去,听人说的。”
“陛下听谁说的?”
杜让能不罢休,愤怒道:“蛊惑天子嫖妓,罪该万死!”
李晔怕事情暴露,连忙转移话题。
除行省改制及任命二省宰相外,朝廷还调整了行政区划,升梓州为梓潼府,剑州为剑门府、利州为广元府,与成都府一起直属尚书省,为剑南直隶四府,同时恢复了剑南东川道和剑南西川道的观察区职能,御史台选派监察御史入川巡视两道三十六州及辖县。
考察对象名义上面向两川官商士绅民兵社会全体人士,考察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户口、兵备、田桑、水利、官学、市场、盐铁、武将、士族、地主及刺史司马县令等文官。
按照皇帝陛下的圣谕,此次巡视工作由中书舍人韩正负责,御史中丞裴枢与宣慰大使崔安潜任左右,一百三十五位御史组成一百三十五个工作组,争取为朝廷摸清蜀中一切现状。
紫宸殿的朝会上,李晔郑重道:“巡察不力者,狼狈为奸者,欺上瞒下者,串供包庇者,不分官职大小,不论出身尊卑,不看名望高低,一经查实,就地革职,永不起复,卿等切记。”
另外,朝廷权力核心也发生了变动。
宰相将由这几人担任,分别是杜让能、刘崇望、柳璨、崔胤、韩正、杨涉。
计相杜让能主盐铁、度支、禁榷、户部,分判两川转运府及诸镇进奉,兵相刘崇望主南衙诸卫、兵部、剑南二道府兵,分管左神策行营,吏相柳璨主吏部和国子、军器、少府、将作、都水五监,分管御史台,史馆相韩正主礼部、工部、刑部、大理寺,分管南直隶四府。
集贤相杨涉主光禄、太仆、太常、宗正、卫尉、鸿胪六寺,分判吐蕃四系、大秦、大食、回鹘、日本、新罗外交,对口管理天下方镇驻京进奏院,分管遣唐使与在京外邦人。
弘文相崔胤主少府寺、太府寺、秘书省,分判吏部事,奉诏监修国史,限期十年成书,诏命上起平王东迁,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十一纪,不求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但求明鉴历朝兴亡得失,助朕与后来君王治国理政。
崔胤欲哭无泪,本以为回朝会受到重用,为中兴大唐披肝沥胆,却被没想到是被皇帝发配到国史馆,整天对着藏书查资料,跟秘书省的诗人们码字写书,偏偏他还没理由拒绝。
历朝修史都是宰相主持,这是皇帝对你的恩宠!
“等修完史,我也快入土了……”
崔胤哀叹一声,流下了两行猫尿,当天晚上给李晔上书抱怨,说他愚钝,不通经文,才疏学浅,难担大任,李晔乐得半死,朱批道:“遍数朝野,非崔相公不可,莫要推辞了。”
崔胤再三辞拒,李晔再三不许,还从秘书省和国子监选了一批大佬,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史、宗教史、财赋史、北史、南史、胡史等都有专家,很关心的为他成立了专门小组。
望着站在他面前的,来自各个衙门的四十余名官员,崔胤目眩良久,木已成舟,也由不得他不从了,第二天崔胤就带着铺盖卷住到了国史馆,开始了日复一日的码字写书生涯。
所谓码字就是边写边雕版,毕竟成书了还要印刷。
根据内阁会议定下来的章程,除了韩正、杨涉、崔胤拜相及剑南改制,接下来几天还有一批员外郎及以上的重臣陆续入川担任八府一级的大员,吏部会对翰林院、秘书省、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馆、书学馆、算学馆、弘文馆等官衙的储备官员进行诠试,然后选派入川担任刺史、司马、县令、县尉等地方官,同时补送完善东西二川行省的下设衙门。
除了朝廷中央的调动,关东还有一批包括节度观察使在内的官员会被征召入朝,包括河东、河中、浙东、浙西、鄂岳、荆南、岭南东、岭南西、广州、桂管、安南等地,其中大多数是在咸通至光启年间被踢出长安的犯官,其中被贬最久的已有十年,也是时候找回来了。
另外,关中少数节度使会被对调职位,部分兵马使、虞候、押衙、孔目官、判官、掌书记会被召回朝廷,兵部和吏部考核后决定是否留任或升迁贬职,武官的空阙由武学子弟顶替,另外还会有少数藩镇将被裁撤,包括龙剑、匡国、玉山、镇国、天德、感义、潼关。
这一年,唐廷在政治经济上都将有许多大的动作发生。
“定初二年,我们再创辉煌!”
延英殿会议上,皇帝信心十足道。
(https://www.xddxs.net/read/2959728/709553882.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