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三国之最风流免费 > 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

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


陈宫出了曹营,南下而去。

行约十七八里,天色近暮。

陈宫勒马停於一棵道边的垂杨树下,见那红日西沉,映照於远近的山丘、河流、田地、野林之上,遍染出如血之色。

目睹此景,他心生感触,想道:“现我兖州,就正如这夕阳下的血染山河,数经贼乱,赤地千里,原野荒芜,疮痍满目,民生凋敝,百姓们啼饥号寒,卖儿鬻女,已经是凄凉得不得了,非得有明主拯救不可,否则,等到日头落下,势将掉入沉沉黑夜,不知又更会悲惨多少!

“本以为曹孟德可安我兖州,我与允诚却是瞎了眼,看错了他!也是个自私自利之徒。当下能卫我兖州者,尚有何人?”

兖州大半的郡县都已经落入了荀贞的手中,现存的郡只剩下了济阴、陈留和东郡。济阴岌岌可危,太守吴资也不是个有才能的人,此郡指不上;东郡是曹操的地盘,亦不必说;如此一来,就只有陈留了。

陈宫想道:“陈留太守张孟卓胸怀远志,礼贤下士;陈留是个大郡,昔日盛时,民口八九十万,今兖州虽乱,陈留没怎么遭到兵害,旧年的实力仍存。我可去投张孟卓,佐他保我兖土。”

定下了前路,陈宫便也就不再耽搁,拍马继行,径赴陈留。

行到日落,随便找了个左近的乡里,投宿下来。

如今兵荒马乱,各地乡里的百姓聚集成坞,以为自保,实也并不是敢随意就收留路人借宿的,唯是陈宫在兖州的名头太大,且他家在东郡东武阳县,东郡与济阴接壤,因他在济阴民间的名声,尤比在山阳等郡的地方为著,他一自报姓名,那坞中的坞主大小是个乡豪,却是知他何人,就赶紧出去,亲自把他迎入到了坞中,杀牛宰羊,热情款待。

坞主问陈宫:“听说先生得曹公器重,在曹公军中担任重职,今却为何夤夜独行?”

陈宫念他款待自己的情意,如实答道:“我要往陈留去。”

“去陈留做什么?”

陈宫不愿把自己投张邈的念头说与他听,游目堂中,见堂上所坐多为须发斑白的乡老,看向堂外,月色下,许多的孩童在游戏玩耍,哀怜待荀贞军到后,这些老弱,也许都要死於乱中,便转了话题,提醒他们,说道:“荀贞之兵临济水东岸,或许不日就要杀到此处。我看你们的这个坞堡,并不坚固,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赶紧投往别地,以免受兵灾之苦。”

坞主说道:“曹公部众三万,屯於济水西岸,难道还挡不住徐州兵么?”

陈宫忍不住牢骚发出,说道:“如能挡住徐州兵,也不会丢掉大半兖境了!”话说出口,后悔失言,心道,“我与他们说这些作甚?”不肯再多说了,只道,“你们记住我的话,最好及早搬家。”

在坞堡中住了一晚,第二天,陈宫辞行。

那坞主说道:“此去陈留,尽管不远,犹二百里许。路上不靖,时有盗贼。先生一个人,若是遇到贼寇,恐或会有不忍言之事。我已集合了十余本坞的壮士,请送先生南下。”

陈宫推辞不得,只好由之。

於是,在此十余坞主壮士的保护下,晓行夜宿,走了三四天,这日到了陈留郡界。

复行不远,瞧见了济阳的城池。

赵宠仍在此城中坐镇,闻报,急忙出迎,接住了陈宫。陈宫请他取出钱财,送给沿途护送的那十余壮士,与他们告别。那十余壮士自北归坞堡不提。陈宫也不入济阳县城,只叫赵宠派人前导,马不停蹄,接着南下,赶赴陈留县。济阳到陈留,二百里地,三天后到了陈留县中。

陈宫到底是个文士,虽说会骑马、会击剑,但与武将还是不能比的,骑术一般,身体也不是很强健,所以四百多里地,足足走了六七天,这要换了荀贞帐下的精骑,两天就能走完此程。

张邈早在郡府的门口等候。

两人相见。

陈宫下揖,说道:“宫谒见张公。”

张邈说道:“前时与君一别,掐指已有旬月未见。多时不曾闻君谈论,我啊,都有点自觉污浊之感觉了!”

张邈的话语虽然礼貌周到,但陈宫却从他的语态感到了点冷淡和排斥,比起上回陈宫来陈留要兵的时候,单从态度而言之,两者可谓差别甚大。

陈宫不解其故,一时又不好冒昧问起,便吧疑惑暂埋心中。

张邈请陈宫入府。

进到府内,登入堂中。

张邈问道:“昨日接报,说曹孟德趁夜拔营西遁,还东郡去了。君怎么不在孟德军中,跟着孟德去逃东郡,却来了我处?”

陈宫先是呆了一呆,说道:“曹公已经西去东郡了?”旋即反应过来,明白了张邈为何今次见面会对他不冷不热。

也是,上回来陈留要兵的就是你陈宫陈公台,说什么“曹兖州檄召山阳、济阴、陈留诸郡兵,欲与徐州决一死战,护我兖生民”,又说什么“风雨飘摇,此众志成城之时,望公不以私心而坏公义”,还不客气地质问“敢请府君自问之,是兵略可与曹兖州比,还是忠心不如曹兖州”?说了一大堆正气凛然的话,从他张邈张孟卓这里要走了足足五千兵马,结果如何?

当时张邈之所以不愿给曹操援兵,给出的借口是“唯恐孟德再败耳”,哪里能够料到,这曹孟德竟是连“再败”都谈不上,居然是如那山阳太守袁遗一样,不战而逃了!

张邈心中,怎会不生气?

陈宫说道:“实不相瞒,宫今所以不请自来,南至贵郡者,便是因曹东郡要放弃济阴;只是没有想到,他已经撤走回去东郡了。”

“哦?此话何意?”

陈宫便把那天在曹操帐中,与夏侯惇、满宠等人的争论,告与了张邈,末了,长叹说道:“宫无识人之明,错信了曹孟德。宫旧时曾与鲍允诚一同立下过‘安我兖州’之志,而下不仅有负允诚,回想起日前宫来陈留,请明府君遣兵助孟德一事,亦深觉有负於明府君也!”

说着,他的脸都红了,眼睛不敢去看张邈,一副坐立不安,惭愧非常的模样。

张邈闻言,因知陈宫是个厚道人,相信他说的都是真心话,顿时去了冷淡之色,说道:“原来如此!”反过来安慰陈宫,说道,“公台,君也不必太过自责。这不是你的错。”

陈宫长吁短叹,说道:“早知今日,我上次绝不会应曹孟德之令,来陈留问明府君要兵!现下他一矢不放,领之尽入东郡,唉,是我对不起明府君!”追悔不迭。

张邈说道:“罢了,以前的事无需提了。”问陈宫,说道,“君今来我郡,有何打算?”

陈宫起身,下揖堂中,说道:“今能救我兖州者,非明府君而无有他人!宫以微薄之身,拙劣之能,明府君如若不弃,敢请为明府君效犬马之诚!”

张邈大喜,从榻上起身,到了陈宫身前,把他扶起,说道:“有公台助我,镇东兵势虽强,陈留可保矣!”

两人重新落座。

张邈召张超等人,来与陈宫见面。

叙谈稍顷,陈宫把话题转回,问道:“适才闻明府君言,曹孟德已西入东郡,不知是何时的事?”

张邈答道:“我昨天晚上接到的军报,军报乃孟德亲笔所书,他撤军,是前天晚上的事。”

陈宫喃喃说道:“前天晚上?”

张邈说道:“正是。”

陈宫问道:“那乘氏,现下是不是已经失守?定陶,可还在吴太守的控下?”

张邈缓缓地摇了摇头,说道:“尚无最新的军报送来,眼下却是不知。”

堂中诸人的视线,随着陈宫,都不禁移向外头,望向北方。

……

前天晚上,云层密布,遮掩星月之光。

程立见此天时,赶紧跑到曹操在帐中,进言曹操,说道:“立观天象,三两日内将会有雨。我军兵马三万,新兵占半,不宜约束,辎重近千车,一旦下雨,道路泞泥,难行不说,因风雨之阻,沟通且会不便,必将导致上下军令的传达不畅,如此,会大不利於我军的撤退。

“今夜星月无光,对岸的徐州斥候,窥视不到我营中的情况,明公不如趁机拔营。”

曹操以为然,接受了他的建议,遂连夜拔营,撤退西向。

撤退的途中,给吴资去了一封信,告诉他:因为部队的新兵太多,战力低下,不足以与荀贞决战,故此自己决定,放弃在济水两岸与荀贞战斗,现在已率军向西,撤往东郡了,“公如欲守土,我当自东郡援公;公如欲暂避徐州锋锐,我在东郡候公”,言外之意,我已经带兵走了,至於你济阴郡兵,是打是撤,悉由你自己做主,叫吴资自己看着办。

曹操领兵,悄悄出营。

他以夏侯惇引精锐步骑殿后,以丁斐、曹纯护卫两翼,用史涣在前开道,刘若、蒋奇、李乾等将从行中军,摸黑出了营垒十余里,这才命令三军点起火把,加快行进的速度。

同时,传檄东郡,令守将做好接应的准备。

快到天亮,整个部队的侧后方,东南边来了数百人。

夏侯惇派军吏到中军,禀与曹操,说:有自称是冤句县尉,名叫李象的,引了县兵数百来投。

曹操听了,心中欢喜,想道:“我拥三万之众,不战而撤,陈公台弃我而走,我正愁该如何振奋士气,凝聚军心,即有冤句县尉引众来投。真是天助我也!”当下传令,唤那李象来见。

曹操部曲三万,加上近千辆的辎重车,在道路上拉出了一个很长的队伍;夏侯惇殿后的部队,离主力又有一段距离。

故此,曹操边行边等,直等了约小半个时辰,方见两人被之前来禀的那个军吏带到。

曹操看去,见这两人,一个须髯浓密,一个半截眉毛。

须髯浓密那个,相貌颇壮;半截眉毛那位,略显贼眉鼠眼。

曹操倒不以貌取士,召他两人近前,亲切地问道:“哪位是李县尉?”

李象应道:“下官冤句县尉李象。”介绍贼眉鼠眼那人,说道,“这是鄙县的门下游徼梁逵。”

曹操微笑颔首,上下打量李亮、梁逵,赞了一声,说道:“真壮士也!”

梁逵是头次与这样大的官这么近距离的接触,紧张得不得了,结结巴巴地说道:“小人与李尉君听说曹公屯兵济水南岸,以遏荀镇东西进,故此特地来投,愿为曹公效力。”

李象瞥了他眼,心道:“哪壶不开提哪壶!曹孟德都已经撤兵西去了,还说‘以遏荀镇东西进’,这不是当人面,揭人短么?”觑曹操神色,却见曹操从容自若。

听他喟叹说道:“说来我本是要在济水两岸与荀镇东决一死战,拼死也要护我济阴百姓,不受徐州兵害的!奈何数次向贵郡征募粮秣、民夫,贵郡皆不能给我。我军中乏粮,而荀镇东惧我兵威,又迟迟不敢渡济,万般无法,我这才不得不拔营撤兵,且先还入东郡,再作打算。”

李象心中称赞,暗地里给曹操挑了个大拇指,想道:“说的好!”不敢再让梁逵这个没眼色的说话,接口说道,“来日方长。谚云‘三十河东,三十河西’。今日将军由济西撤兵,来日怎知不会是荀镇东从济东败走?将军英才伟略,明知进退,古之善战者,不过如是!”

曹操诧异地看了看李象,心道:“说的好!”对李象刮目相看,问道,“君家乡何地?”

李象答道:“象家并州。”

李象的家乡在并州上郡,也正是兖州离并州太远,中间隔着冀州,故是他在看出冤句守不住以后,才没有起归乡之念,而是来投曹操。

曹操叹道:“并州距此,数千里之遥,卿远去乡梓,为官济阴,碰上荀镇东侵我兖州,也是不易!为民难,为官亦难哉!”问李象,说道,“君随行部曲多少?”

“县兵五百人。”

“他们愿意离开故乡,从我入东郡么?”

“将军主兖的时日虽然尚不长,但将军的仁义恩德,我县百姓无人不知。这五百县兵,都自愿跟从将军去东郡。”

曹操大喜,说道:“好!”当即下令,表李象为别部司马,任梁逵为队率,除掉那五百县兵,又拨了五百兵马给他,让他一并统带,对李象说道,“君初到我军,还没有立下功劳,我不好立刻就擢君以显任,且以别部司马屈之,待君有功之后,我必论功行赏,不吝擢拔!”

别部司马可以自领一部,已是独立领兵的将佐了,这个军职不算低。

李象欢喜接受。

……

却说曹操撤兵以后,次日,对岸的荀贞斥候发现了曹营空虚,潜过河去,摸到营外,这才知道曹兵已撤,连忙赶回东岸,报与荀贞。

荀贞接报,怅然若失,顿足於地,顾与戏志才、荀攸、张昭等人说道:“却使孟德逃脱!”

戏志才对这个结局并不奇怪,他说道:“我军到时,曹东郡不在济水东岸筑营,而是出乘氏,去了西岸扎营,想来他当时就在想着找机会撤退逃走了!”

荀贞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曹操要是想与徐州兵开战,他肯定就会背靠乘氏,在济水东岸屯驻,但他却选择了在西岸扎营,把乘氏孤零零地留在了对岸,那只能是他早在荀贞兵到之初,就起了避战回撤之意。

荀贞笑道:“也罢,权容孟德逍遥几日,且等来日,我再听他为我鼓瑟堂上!”

戏志才说道:“曹东郡已率部遁走,乘氏,孤城而已,现下城内必定人心慌乱,一鼓可下。敢请明公一边传令攻城,一边麾军渡河,进取定陶!定陶既得,济阴为明公有矣。”

荀贞便就传令,叫乐进领兵攻城,叫许显等部搭建浮桥,率先渡河。

曹操的亲信将校都被他带在了身边,乘氏守将本非曹操的嫡系,曹操留给他的守卒又多是没怎么经过操练的新兵,亦无战力。此时曹操已走,城内自是毫无斗志。

乐进只把城池一围,还没开打,城中就降了。

由荀攸主持,给那城内没有战力的新卒,各发放了路费,遣之归家;把那有些战力的兵卒,听其个人的意愿,想回家的,也给路费,任之回去,愿投徐州兵的,则留用之。

搞定了这些事情,荀攸回到中军,部队还在过河,尚有小半未渡。

荀攸对荀贞说道:“明公,攻兖以今,前后屡战,我军俘获甚多,投入我军的兖州降卒目前不少,已两三千人了。近日来,降卒营与其它的营,发生了好几次的冲突。我军将士,颇有瞧不起他们的,甚至负责暂时掌管降营的那些将校,亦轻视降卒。长此以往,或会生乱。

“以攸愚见,不若把降卒整编一下,取其敢战士,组成一部,交由乐将军、潘校尉等统带。既为州里人,降卒应能心服;将来进攻东郡的时候,亦便於用他们为先锋。”

荀贞帐下的诸将校里边,兖州人不多,是兖州人并且位在校尉以上的,只有潘璋、乐进两个,故此荀攸说“州里人”,意思说的就是潘璋、乐进与兖州降卒是同州的老乡。

潘璋、乐进二人,且皆是东郡人,将来攻打东郡,他两个必是前锋的位置,故此荀攸又说“亦便於用他们为先锋”。

荀贞从谏如流,说道:“公达此议甚佳。”

他想了一想,说道,“之前吴资曾经遣了数千济阴郡兵给孟德,我军攻打昌邑一战,复败了他的骑督将杨章一部,伯符攻打冤句,又败其司马臧俊部,现而今,定陶城中定然空虚。攻打定陶,用不了那么多的兵马。事不宜迟,现在就可以教文谦留下部分军吏、部曲,对降卒进行改编。”想到就做,当即传令,命乐进着手此事。

却是济阴已在囊中,不必等到定陶打下,荀贞就有余力,对降卒进行改编整顿了。

乐进接到命令,选出了能干的得力军吏数十,给他们兵马千人,就在乘氏县外,召聚降卒,进行改编。改编不是一句话的事,还是比较复杂的。

首先,得把降卒的姓名、年岁、体貌、籍贯等等,编写成册,一式两份。一份军中自留,一份由幕府保存。其次,视情况而看,要么是仍旧保持降卒本有的编制,要么把他们打乱,重新从伍、什组织,直到队、屯、曲。再次,底层的军吏原则上从徐州兵的老卒中选用,但如有特别骁悍的降卒,也可任用,这就与第二条相同,也需要负责此事的徐州军吏,甄别办理。

最后,尽管各地州军、郡兵中使用的军法,基本区别不大,皆是汉家之法,但荀贞的部队,比与其它地区的部队,军法十分严明,亦需得给降卒“三令五申”,引起他们的重视。

种种般般,颇耗费时间。

荀贞不会在这里干等,遂将他们留下,等部队全部渡河之后,沿着济水向南,扑向济阴。


  (https://www.xddxs.net/read/2943392/60439799.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