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6章 历史如此复杂
谢尔琴科毕竟是E国人,有着民族骄傲感,所以对哈桑湖和诺门坎的描述并不完全符合实际,虽然说这两场战斗似乎让东瀛吃了些苦头,实际上前苏联也付出了沉重代价。
非常有趣的是,今天提起E国人,总是有些国人傻了吧唧说什么战斗民族,苏联军队的战斗能力多年来在国内处于一种被神化的地位,似乎战无不胜。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解密的史料证明,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以诺门坎战役为例,苏联在人力和装备方面具备压倒性优势,坦克和装甲车对东瀛是七比一,火炮是六比一,至于总兵力则是三比一。
然而在这种绝对优势之下,苏联方面的损失远远超过了东瀛,首先说伤亡比,苏联阵亡和失踪九千余人,负伤一万五千多人。东瀛阵亡和失踪八千多人,受伤八千多人;再说装备,苏联被击毁二百八十多辆坦克和九十多辆装甲车,投入五百多架战斗机损失接近一半,而东瀛方面只损失了三十多辆战车装甲车,以及一百多架战斗机,一个叫篠原弘道的飞行员自己就击落五十八架苏联飞机;苏联方面消耗了八万多吨作战物资,东瀛则两千吨不到。
在苏联的八万多吨作战物资当中,有三万一千吨炮弹和*,要知道即便是斯大林格勒大反攻时期,苏联也才消耗八万吨弹药。东瀛方面承受的炮击量,接近于斯大林格勒德军的一半,然而斯大林格勒有多少德军,诺门坎才有几个东瀛兵。
至于东瀛方面,把大量弹药用在了关内战场,谢尔琴科也认为那个时期华夏军队孱弱。然而即便是南京这一场仗,华夏方面虽然输了,东瀛方面却发射了三十余万发各种炮弹,是整个诺门坎战役的三十倍。东瀛方面的大多数伤亡,正是在苏联优势炮火之下造成的。
再说参战兵力,名义上东瀛动用了接近六万人,实际上核心是二十三师团的两万多人,其余部队都是战争后期陆续调过来的,并没有怎么打仗。二十三师团通称“旭”,1938年编成于熊本,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部队,在东瀛军队战斗序列中属于二流,甚至可以说是三流,因为这支部队就没怎么打过仗。该师团编成之后,本来准备用来打华北,后来因为东北防卫空缺就被抽调了过去,第一战就是跟苏联打了一场诺门坎。东瀛方面伤亡的一万多人,主要也都是二十三师团,这个师团总共也就两万来人,可以说这一战是被打残了。后来师团重建,被派去了菲律宾,一部分在海上被M国人的*送入海底,另一部分登陆之后打了没多久,东瀛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了。
苏联方面动用了一个装甲集团军,指挥官则是大名鼎鼎的朱可夫元帅,结果是消耗掉了大量的弹药,勉强跟东瀛一个三流边境师团打平,而且人员和装备损失还要更大,这样一场战斗简直就是笑话。
必须一提的是,苏联在白刃战当中吃足了苦头,从当初日俄战争到诺门坎战役,东瀛的白刃冲锋给苏俄造成很大损失。
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说东瀛输了呢,因为战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胜负标准的评判并不是简单的伤亡比和装备损失比。
苏联方面虽然伤亡大,但分散在诸多部队当中,所有参战部队建制都在。东瀛方面的损失却集中在二十三师团,师团长小松原因战场失利切腹自尽,可以说整个二十三师团建制已经被打没了。尤为重要的是,东瀛军队后来退了下去,战场态势落入苏联掌控之中,所以说东瀛输了。其实严格来说也不能算是输,双方可以看作是战平。
东瀛方面在战役之前其实严重轻敌,把苏联方面看做是纸老虎,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整场战斗是部分激进派军官擅作主张发动的。这一场战斗下来之后,东瀛发现苏联并不是纸老虎,再加上当时重点在华夏,东瀛大本营无意继续北进,于是跟苏联方面就保持和平状态。一直到后来,苏联按照雅尔塔协定对东瀛宣战,东瀛和苏联没有再爆发冲突。
然而这一战,也让苏联意识到了东瀛的战斗实力,所以在苏德战争期间,最怕的就是东瀛进攻远东。
说到这些,我们必须明白,二战期间的东瀛是其历史上战斗力最强大的时期,是不应该对当年的抗战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他们使用粗鄙简陋的武器对抗一支怎样强悍的军队。
回到现在讨论的话题,当年苏联为了打赢斯大林格勒一战,把西伯利亚地区后备兵力全部抽空,实在也是冒险之举。
但不管在《田中奏折》,还是东瀛人实际制定的战略方针当中,都没怎么关注苏联的远东地区。东瀛人的主要目标,还是占领富饶的华夏,对北方的苏联处于防守状态。也可以说,东瀛人背叛了三国同盟,没有进攻苏联远东,也是导致德意志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谢尔琴科毕竟是自己人,所以苍浩也没隐瞒什么,直接把张甲雪资料当中的发现说了出来:“这样看起来,苏联对东瀛并不放心,必须强化华夏与东瀛的矛盾,才能巩固远东地区的安全。”
“这个是存在的。”谢尔琴科坦然承认了:“苏联解体之后,大量资料已经被销毁,我也只是基于业余兴趣看了一些,所以对实际情况并不了解。我只知道苏联当年确实需要华夏和东瀛全面开战,但我真的不知道到底采取了什么实际动作。”
“这样看起来,华夏遭遇侵略,其实跟苏联是有关系的。但苏联确实也曾慷慨无私的帮助华夏抗战……”苍浩苦笑着摇了摇头:“历史如此复杂,没有简单的对与错,很多事情实际上说不清楚是是非非。”
谢尔琴科坚持道:“我依然认为,苏联方面希望华夏与东瀛开战,并不等于一定真正要挑拨矛盾,苏联方面是真正愿意帮助华夏抗战的。实际上挑拨矛盾的,应该不是苏联的决策层,而是某些人私下所为。”
谢尔琴科努力从国家层面开脱责任,这倒也正常,毕竟他自己就是苏联之后。
苍浩认为,苏联国家层面其实可能也是采取了一些小动作,挑拨华夏和东瀛的战争尽快到来,至于苏联帮助华夏其实也是情理之中,华夏抵抗时间越长,对苏联越有利。如果华夏真的马上亡国了,东瀛是不是不会抄了苏联后院,这就很难说了。
不过,这也只是苍浩的推测而已,目前还没有历史文件可以证明,苍浩也没有跟谢尔琴科争辩这个问题:“那么你知不知道莫德雷德骑士又是怎么回事?”
“不知道。”谢尔琴科不住摇头:“这根本就不是一个E国姓氏,而且苏联也没有骑士大人这种称呼。”
“那么提到莫德雷德这个名字,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亚瑟王的圆桌骑士。”
苍浩对这段历史不了解:“什么圆桌骑士?”
“简单的说,亚瑟王是传说中大不列颠的一位君主,一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他手下有一群英勇的骑士,在战场上一起冲锋陷阵,在圆桌上共同讨论国家事务。为什么是圆桌呢,因为圆桌没有主位,大家围绕圆桌坐在一起就是平等的,没有上下高低贵贱之分,所以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也被称为圆桌骑士。在西方文化当中,圆桌因而象征着平等和团结……”顿了一下,谢尔琴科补充道:“但是,亚瑟王也只是传说中的人物,并没有任何资料和考古发现证明,历史上确实存在这么一个人。”
“除此之外这个名字还能让你想到什么?”
“没有了。”摇了摇头,谢尔琴科困惑的道:“你也是知道的,每个国家的姓名都有自己的特征,莫德雷德是一个很明显的英伦姓氏。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会有一个叫莫德雷德的人,接受了一份 俄文版的报告,要求促成华夏与东瀛之间的战争。很显然,莫德雷德及其手下为了这场战争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于是才有了《田中奏折》,本来《田中奏折》的愿意是要让华夏人相信,东瀛即将对自己发动全面侵略战争。事实上,东瀛当年没有准备全面侵华,结果看到《田中奏折》之后,茅塞顿开觉得构想非常之好,于是干脆拿来付诸实施了。这样看起来,莫德雷德也是一个战犯,但我向你保证在我接触的所有资料中,都没有看到相关的记载。”
“你现在还能到联邦安全局继续查阅资料吗?”
“可以试一试,不一定能行。”谢尔琴科告诉苍浩:“不过,我必须说明的是,我不怀疑张甲雪提供的资料有问题。历史上的很多秘辛就是这样,在相关的地方都没有留下记载,反倒在看起来无关的地方发现只言片语。如果历史记录那么容易留下来,秘辛也就不成其为秘辛了,人类文明从古至今也就不会留下来那么多谜团。”
(https://www.xddxs.net/read/2936557/43360576.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