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光刻机的未来
“是这样的,李兄。”苏远山好不容易止住笑,低头喝了一口茶这才微笑道:“专家组那边,你说他们如果没技术没能力……我是不怎么相信的。”
李逸男轻轻咳了一声。
“呵呵,你别不服气——这次来的人,他们哪个不是浸淫无线通讯多年的学者?论基础,任何一个人拉出来都是大佬,这点你得承认吧?”
李逸男这倒没否认,点了点头道:“但山总,我们搞的可不是基础啊……”
“对,专家组成员们,主要是因为在固有的领域中呆的太久。或者说,不像我们这样有组织地,集中地,不惜成本地对专一领域进行突破。所以从表面上看,他们有些跟不上我们的脚步。但不能就此认为,他们本身没有能力。”
这一点李逸男就更没办法否认了。坦白说,当一开始看到专家组成员的名单时,他还是抱着一些尊敬的——毕竟他才离开学校没几年,当年学的课本都是这些人编写的。只不过后来发现这些专家们拿出的技术实在有点太拉跨……他才有点希望破灭的感觉。
“而且远芯作为一家国内的企业……这样说吧,不管从什么角度,我们给了邮电部面子,那么邮电部自然就会给我们回报。别忘了,内地市场,永远是我们的主要市场。”
“嗯。”
“所以,接下来的交流,主要还是集中在技术上,特别是你们目前的技术问题,拿出来和专家组一起讨论,然后根据各自的情况进行联合攻关,这才是最符合远芯利益的合作。”
“好,我明白。”李逸男点头,但还是没忍住,笑道:“山总,但我总感觉……专家组怕没有那么靠谱。我们都没走通的路,他们也未必能行啊。”
“嘿!管他呢,反正合作嘛,就各凭本事,谁出力多,谁话语权就高。”
……
送李逸男离开后,苏远山便继续撰写他的论文,还一边拉着睡不着的唐文杰聊天。
当初唐文杰的论文由于顶刊的过稿太难,最后选择了相对较水,过稿要容易很多的IEEE Access,当然了,不出意料的,IEEE Access顺利通过并发表了——或许,对于IEEE Access来说,这将是它收到的最有分量的期刊之一吧?
而唐文杰,现在也正在就finfet架构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苏远山找唐文杰就是在和自己的师兄取经。
“山总,郑工来了。”
就在苏远山和唐文杰聊到今后的5nm时代时,文晓倩推开门道:“你看什么时候有空?”
“郑工?是郑振川吗?”苏远山一听马上给师兄回了个“回头聊”后站起身来:“快请。”
“好的。”文晓倩抿嘴一笑,退出房间。
苏远山从办公桌后面走出来,然后打开书柜,在里面选了一罐最好的茶叶出来。
等他把茶刚沏好,许久不见的郑振川便推门而入。
“郑叔,快请坐。”
“哈哈,山总,如今见你一面可真难啊……”郑振川双手握着苏远山的手,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花。
自从光刻机项目组通过验收后,郑振川的团队便搬离了远芯,回到了成光所——国家已经为成光所追加了一个亿的专项投资,再加上远芯,华晶的协助,总算是把“宏芯光学仪器厂”这个摊子拉扯了起来。
宏芯光学仪器厂,目前主要的经营业务就是光刻机以及其他光学精密仪器。而郑振川,则是第一任厂长。
因为验收异常合格,所以宏芯才成立,便拿到了包括华晶在内的国内不少晶圆厂的订单——对于远芯来说,0.8微米的制程已经属于落后的产品线,但对于国内其他还在采用2微米制程的晶圆厂来说,则是先进得不能再先进的产品。
因此,郑振川最近这半年比谁都忙。
“郑叔,是您不来找我。”苏远山对郑振川无疑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好感的,当下笑道:“不过我话说说到前头,您要是来推销产品,我可不答应哈……”
“嘿!你这话说的。”郑振川笑骂道:“我要真推销,你是不是要赶我走?”
“那不能。”苏远山打了个哈哈:“听说你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后年,估计也没空理我们。”
“知道就好。”
两人闲聊了一会,郑振川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后便正色起来:“我这次来,是想找你谈合作的。”
“嗯,郑叔您说。”
“我们虽然最近拿了不少订单,但下一代光刻机的研发也一直没停过。”
“嗯,应该的。”苏远山马上点头:“年初的时候,我去了尼康,虽然没有参观他们的生产线,但也知道他们的技术储备和产品已经领先我们的两代了——而且根据最新消息,最迟今年,intel就能突破0.35微米甚至0.25微米工艺。一旦晶圆厂工艺成熟,也就意味着光刻机的技术是成熟的,完善的。”
“是啊……”郑振川便叹了口气:“压力山大,亚历山大啊!”
苏远山噗的一乐:“郑叔,您可不是怕压力的人啊。”
“我是不怕,但这种才看到点苗头,就又被甩开老远的感觉确实不爽。”
“现在起码能看到对方的影子对吧?以前可是连影子都看不到呢……只要咱们使劲追,总能扯条裤衩下来。”
“哈哈,是这个理!”郑振川笑道:“所以,你看什么时候能不能把你在硅谷的团队拉回来?好给咱们指点指点?”
说到硅谷团队,苏远山立刻一怔!
他瞥了郑振川两眼,很是迟疑道:“郑叔,您说清楚……硅谷的团队不是有和你们在合作么?”
当初为了给郑振川他们的合作创造条件,苏远山专门成立了光学实验中心。而后又进驻了好些个项目组和实验室。如今郑振川的团队虽然离开了,但其他团队还留在这边。
这些团队的技术,都是围绕着光刻机服务的。其中最大的,则是赵凯东的光源团队。
而赵凯东的团队,也一直都在和远在硅谷的林本坚团队进行着合作——双方已经合作诞生了不少成果,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合作。
自然的,郑振川这边也是合作的对象。
但现在郑振川说“拉回来”,是几个意思?
(https://www.xddxs.net/read/2917693/646696020.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