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中医的问题
万历十六年,六月三日。
与申时行议定轮船招商局的后几日,朱翊钧都忙着与户部和勋戚一起制定招商局的具体章程。
间或批改一些要紧奏疏,照样是内阁票拟,再由司礼监挑出难以决断的重要事项呈上来让他定夺。
天一日日得热起来了,文华殿中也架上了五、六座铜镀金珐琅五蝠风扇,先前万历皇帝宠爱的那“十俊”小太监便争着为朱翊钧手动摇风扇取凉,弄得朱翊钧特别不好意思。
不过这倒不是因为朱翊钧那固有的善良,善良是包含着共情心的。
现代人朱翊钧虽然十分感慨小太监们为了伺候好皇帝而趋之若鹜地争抢这份苦差,但他怎么也无法为这种明明能依靠电力和现代科技却非要动用人工的“殷勤”而感动。
尤其他每每看到摇风扇的小太监累得满头大汗,那制造出来的纳凉效果却远不及现代空调的时候,他简直为他们感到悲凉。
但是朱翊钧又不能直接明着对那些小太监说他觉得他们这样卖力看起来挺蠢。
因为他知道能成功接近皇帝的内官个顶个都是人精,而人精一当了奴才,又个个都爱卖蠢。
毕竟聪明人卖蠢,比蠢人示忠显得更有价值,正是这种为权力而生的价值让朱翊钧更觉得可悲。
在没当皇帝之前,他怎么都想象不出一个人能为了被上位者所用,而心甘情愿地丢掉自己的头脑。
朱翊钧当然不能阻止聪明人变蠢,他只能尽力让甘愿变蠢的聪明人蠢得不那么可悲。
于是他吩咐小太监们轮流摇扇,每隔半个时辰换一个人,这样一是大家都不会太累,二是他自己看着良心也过得去。
这一日,又是一个炎热的午后。
朱翊钧坐在文华殿中,一面听张诚念奏疏,一面吃着刚从东南运送来的新鲜枇杷果。
“……兵部题覆陕西总督郜光先、甘肃巡抚曹子登会同巡按御史徐大化题称,罕哈、抄把等酋声言求兵,虏王西行,雠杀瓦剌,道经甘肃边地。”
“夫夷狄相残,中国之利也,若其不近嘉峪,无内窥刁抢之衅;不牧水塘,无恋住惊扰之端。固可置之不问。”
“然而夷情叵测,所称严我门户、收我人畜,或抚赏或拒堵者,诚宜长虑而急为之所也,今镇夷游击来保病,请以守备达云代。”
达云是万历朝中期的著名将领之一,在历史上有湟中三捷与松山之战两大功绩,他屡破青海蒙古,名震西陲,最终官至甘肃总兵官,史书称其为“一时边将之冠”。
“准其议行。”
朱翊钧一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便不假思索地回复道,
“达云为达里麻答思六世孙,其始祖恪纳亚于洪武初年便朝贡赴京,授试百户,驻扎凉州,如今子承祖业,正合时宜。”
张诚忙应了下来,接着又拿起另一封奏疏念道,
“户科左给事中穆来辅奏筹边要略,谓今之扼腕边事者,惟辽左是急……”
一句话还没念完,朱翊钧便挥手打断道,
“科道官论边事,来来去去就那么几样,他们写来不嫌烦,你就别再念来教朕烦了。”
张诚小心地笑道,
“这一封奏疏说是议边事,其实也是支持皇爷开海的。”
朱翊钧神色不动,道,
“哦?这开海竟能同边事联系到一起去?”
张诚看着奏疏回道,
“这穆来辅在疏中道,辽之危,不在外虏之凭陵,实在内地之残耗,辽夙饶沃,其民鸷悍,迩以蹂躏饥馑之故,日就衰弱。”
“如欲救之,莫如严海运,以足食;核贪冒,以足兵;开原宁远之间,堑濠堙谷,以控其出入;金复海盖之处,设兵议饷,以壮其根本。”
朱翊钧点了点头,道,
“他说得这些却是不错,发下兵部罢。”
张诚见皇帝态度坚决而明确,自然连连应是,不敢怠慢。
待朱翊钧将一盘枇杷果吃得所剩无几之时,张诚终于变了变这副惟命是从的态度。
只见他轻轻地搁下奏疏,用带了一点儿犹豫和试探的口吻开口道,
“皇爷,奴婢有一事……”
朱翊钧以为张诚是想让司礼监插手还未建成的轮船招商局,于是头也不抬地冷声道,
“有事就说。”
张诚轻声道,
“皇爷,四皇子病了好几日了。”
朱翊钧停下了吃果子的手,
“太医去看过了吗?”
张诚道,
“慈圣老娘娘和中宫娘娘已经派了好几回人去看过了。”
张诚的意思显然是要皇帝亲自去看一看郑贵妃和四皇子,朱翊钧却心想,万历十六年的中医连人体解剖学都还没发展出来,能治得好朱常治的病才奇怪了。
虽然历史上的朱常治的确是一岁病殇,但此刻朱翊钧回想起自己刚穿越来时,郑贵妃挺着孕肚同自己有说有笑的欢喜模样,不禁便心软了一分。
郑贵妃就是那种很容易令男人对她心软的女人,这一点可能比当年的李太后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既然太医院的太医治不好,就让西洋来的医士去试一试罢。”
朱翊钧斟酌着道,
“不如让乳母把四哥儿抱出后宫,朕宣来范礼安给他瞧瞧,说不定能起些作用。”
晚明的西洋传教士能治病并非只是传说。
晚明“圣教三柱石”之一的李之藻就是在万历三十八年重病之时,受到利玛窦的精心照料,用西法为其治疗,这才在病愈之后决心受洗入教,甚至遣散家中众妾,以表对天主教教义的尊重。
张诚听了却有些发愣,
“这……这未免……”
朱翊钧笑道,
“怎么?朕都准了,难道贵妃还能硬是捂着四哥儿不许给洋人去瞧?”
张诚讪讪道,
“奴婢就是觉得这洋教士未必懂医术,即使侥幸懂那么一点儿皮毛,又哪里能比得上太医高明呢?”
朱翊钧嗤笑一声,
“这倒未必,李时珍从前为太医院之首,医术亦不过尔尔,何来愈加高明之说?”
张诚张口结舌,
“可……若是李时珍一无是处,那他当年又是如何治好了富顺王之子,又凭此受聘楚王府,从而被举荐至太医院呢?”
朱翊钧反问道,
“倘或李时珍当真有‘生死人、肉白骨’之术,世宗皇帝当年又如何肯放他离开太医院呢?”
“即使世宗皇帝醉心仙道,不顾俗体,可先帝生前病弱,乃众所周知之事,而先帝为裕王时,高拱任其侍讲学士,先帝深受其益,故而才能在登临大宝之后,纵容高拱在内阁中不可一世。”
“高拱如此仰仗先帝,又怎会坐视先帝缠绵病榻?倘或李时珍当真医术精湛,那先帝的内阁重臣,乃至辅臣门生之中,为何无一人开口要召回李时珍?”
“先帝仙逝时,年仅三十五岁,理应正是春秋鼎盛之时,纵使先帝已然病入膏肓,但李时珍既然身怀妙术,即便不能根治其病,可延龄天命的法子总还是有的罢?”
张诚小声道,
“这医道一门门派繁多,其所专病症自然各不相同。”
朱翊钧笑了笑,道,
“朕不信甚么中医各派能‘独善专精’,治得好就是治得好,治不好就是治不好,硬是为了一个病的不同治疗方法分出几个‘门派’来,那叫条理不清,更何况,中医多的是一样的病用不同的药也治不好的例子。”
“譬如高拱晚年中风,临终之时有旧友前去探望,只见高拱半身不遂,舌蹇不语,口歪眼斜,连嘴角都是止不住流出的涎水。”
“死前想同旧友以笔代言,却是两手发颤得连笔都拿不住,最后只在纸上描摹了一个‘淡’字,可谓尊严全无。”
“可遍翻古籍,提及‘卒中’一病的医书却不在少数,《素问》、《伤寒》、《金匮》中皆有此记载,治中风的现成方药更是历历可数。”
“朕听闻高拱自幼聪颖,‘五岁善对偶,八岁诵千言’,在家乡初得病时,还能执笔完成四卷《病榻遗言》,于情于理,都不可能对医道全无研究。”
“可为何机慧如晚年之高拱,都无法通过钻研医门典籍而自治其病?为何中医方药俯拾皆是,却换不来高拱临终时最后的体面?”
张诚低着头道,
“奴婢以为,这医道之学,不单拘于古籍方药,那针灸推拿、望闻问切,每一样都博大精深呢。”
朱翊钧摆手道,
“针灸把脉究竟有无作用,严嵩父子早已定论。”
“朕前读古籍,见唐人王焘于《外台秘要》中对明堂灸法多有载录,其中有一项,便是专治绿翳青盲的‘金针拨障术’,说是有瞳神乾缺者,便宜用金篦决,一针之后,则豁然开去而见白日。”
“无独有偶,孙思邈所著的《银海精微》与北宋王怀隐所撰的《太平圣惠方》中亦对此‘金针拨障’之法有所记载。”
“可昔年严嵩权倾天下,家中财产富可敌国,就连世宗皇帝拨给先帝裕王府的岁赐他都有胆子扣下三年不发,为何遍寻大明,都找不出一位良医能为爱子严世蕃施用金针拨障之术?”
“而严世蕃升任工部右侍郎、入值内阁代其父票拟之时,尚不到四十岁,这针灸之法再如何凶猛,总不能连一个正当壮年,且终年锦衣玉食之人都治不好罢?”
“再进一步说,严世蕃升任工部左侍郎是嘉靖三十三年,李时珍被楚王府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是嘉靖三十五年。”
“也就是说,李时珍在宫中任太医时,正好是严嵩父子盛势之时,倘或李时珍当真能妙手回春,那为何严嵩父子不去寻李时珍来施金针、医眼疾呢?”
“因此朕敢推测,这中医中的针灸治病之说,纯属子虚乌有,朕不信这天下良医都对严嵩父子嫉恶如仇,倘或严嵩父子果真能教天下人对其同仇敌忾,他们父子又如何能在世宗皇帝身边获宠近三十年呢?”
张诚嗫嚅着道,
“针灸或许是假,可脉象经络却是有据可查的,到处医书上都有穴位器官图,难道这也能作假不成?”
朱翊钧大笑道,
“朕只知道,当年世宗皇帝在时,这大明天下没有哪个医官敢在严世蕃的面门穴位上刺上一针,难不成,是因着这位‘小阁老’生来就缺经少脉,这才平白瞎了一只眼吗?”
“倘或奇经八脉、五脏六腑都是真的,那往后这九边的鞑子抓到了汉人,一定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砍下汉人的一双手,让咱们从此把不成脉、诊不出病,活活将人耗死。”
“可古往今来,历朝历代,朕也没见哪一支强军是靠砍人双手取人性命的,可见这一套确是只在医道间通,战场上真正性命交关之处是不通的。”
张诚沉默片刻,不禁问道,
“若是针灸把脉皆是欺妄之术,我中原子民绵延至今,如何能存活至四万万人呢?”
朱翊钧温和地笑道,
“乌斯藏的松赞干布信藏医,能成功求得文成公主下嫁;草原上的孛儿只斤氏信蒙医,却能征善战一统九州;建州女真对中医、藏医、蒙医一概不信,偏偏就出了个努尔哈齐。”
“更别提这远洋海外的倭人、天竺人、吕宋人、天方人、朝鲜人、佛郎机人、撒克逊人,他们都不用中医,如何就能绵延至今、建邦立国呢?”
张诚道,
“可这中医之术是乃我中国上古传统之一,皇爷如何能用寥寥几语,就将其否定得一无是处呢?”
朱翊钧笑了起来,他知道这时候的张诚并不是在卖蠢,不卖蠢的聪明人教他看得舒心,
“医术的好坏在于到底能否治病救人,不是写了几本书、治了几篇经,如果这大明的中医一定要从‘传统’的角度来评价,那它同元曲杂剧、同洋人的罗马圣经又有甚么分别呢?”
“依朕看呐,这中医就同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一样,它看不见、摸不着,想要按照古书复制一回,也怎么都制造不出来,现在的人谁也说不上它的实际好处,仅凭着古籍里的几行记载就能以假乱真,令天下人皆不敢疑其弊,那这和当年的严嵩父子又有甚么两样?”
“我大明是海纳百川、欣欣向荣的天朝上国,而不是穷兵黩武、摇摇欲坠的古汉国,以我大明今日之盛势,难道竟还要朕坚持用一样根本不存在的‘传统’来证明国家之伟大吗?”
这下张诚确确实实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了,少顷,还是朱翊钧笑着唤了他一声,道,
“行了,朕都下口谕了,贵妃难道还能怕朕害了四哥儿不成?一会儿你就去让乳母把四哥儿抱到前头来罢。”
(https://www.xddxs.net/read/2837437/593189521.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