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的猎手


“老麦克”看到的机会,正是我们防范的重点。

        为了让093艇能够隐蔽、安全,且顺利的返回船坞,指挥部做了大量的准备。

        首先蛟龙二分队所在的三艘渔船,沿海沟的走向排除可能存在的风险。

        抵达093艇预计脱离点后,继续向北处于“工作”状态,以欺骗可能存在的高空以及太空侦查。

        后续护航任务,由南海舰队的两艘常规潜艇和一艘护卫舰接手。

        之所以只有两艇一舰,是因为南海舰队的主力舰船,正在我国经济专属区巡航,以威慑公海上不怀好意的岛国和老美舰船。

        其余舰船被平均洒向其它两处,093艇能够脱离海沟的深水节点,目的同样是迷惑敌人侦查的手段。

        另外,蛟龙三分队的三艘特战潜艇,立即赶到指定海域游弋,防止敌潜艇先一步赶到伏击093艇。

        我们的计划不可谓不周详,但是指挥部的作战参谋们不知道的是,敌艇根本就不需要去猜093会从哪个节点脱离海沟。

        因为岛国那面为了打掉093,向老美透漏了他们掌握一项核心机密。

        那就是,他们在去年就秘密渗透了我们的地震监测网络。

        众所周知,岛国因为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所以地震频发。

        而地震带中勘察加至岛国至菲国的一段,距离我们南海不远。

        为了能更好的监控地震活动,有效的预防地震引发的海啸等自然灾害,对沿海渔业和养殖业的损害。

        我们国家于前年,在D953海沟北段建立了海底地震预警监测系统。

        地震预警系统核心的功能,就是收集海面下的震动以及声音。

        一旦有异常数据出现,可以通过多点数据进行交叉定位和强度分析。

        而海底的异响和震动,不止来源与大陆板块,还有可能来源于海底经过的潜艇。

        鉴于这套系统,还可以有效的防范来自海洋方向敌人的渗透。

        所以,除了民用之外,还被纳入了国防防御体系。

        这原本是件好事,但是我们在相关方面不论是技术还是经验,都较为落后。

        为了让网络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向发达国家取经,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而关于地震预警方面,全球范围内最先进的国家岛国当之无愧。

        毕竟三天一小震五天一大震的地理环境,让他们不得不花大心思大力气,持续不断的投入其中,来尽量降低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而我们如果在南海地区建立地震预警网络,对岛国是存在巨大好处的。

        因为监控系统范围越广节点越多,就越有利于地震的早期发现和提高定位精度。

        毕竟地震这东西,哪怕早发现上几秒钟,都能多拯救无数条生命。

        所以,收到了我方的考察请求后,岛国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不但向我们的考察组和技术团队,详细的介绍和展示了他们现有的地震预警系统,还无偿提供了一些他们独有的相关技术。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的地震网络才会非常顺利的完成了硬件部署,并投入了应用测试阶段。

        其中D953海沟北段因为深度的原因,能够更早的捕捉到异常,和更精确的判断出地震源深度。

        所以,整个北段,共署了十七枚探测器。

        当然,我们也没有傻实在到,完全相信惯会耍一些小手段的岛国人。

        采集器、传感器等技术型硬件用的他们的核心技术,但整个网络的构建,包括系统和信号传输网络,都是我们自己的东西。

        产生的时时数据也不是直接共享,而是经过我方服务器的“过滤”后,才上传至共享的地震预警平.台上。

        原以为这样就足以有效的防止涉密信息外泄,却不成想岛国人在终端设备的芯片模组中动了手脚。

        其中一个模块会偷偷记录下,包括加密模式在内的数据网络信息。

        岛国人在网络投入使用后利用一搜货轮,悄咪.咪的往水下投了放了一台潜水机器人。

        机器人下潜到其中一个传感器旁边,机械臂插入传感器维修口后,只几秒钟的时间,就拿到了我们的加密组网数据。

        至此,整各预警系统对他们来说,再无秘密可言。

        岛国人正是利用这套系统捕捉到的数据,收集到了大量我方潜艇秘密出入公海的信息。

        原本岛国将这件事列为了最高等级的机密,死死的握在手里,没有和任何所谓的盟友共享。

        但眼下得知“俄亥俄”艇的伏击计划失.败后,实在是有些慌了,一咬牙就把秘密共享了出来。

        老美那面有了这一杀手锏,后续伏击计划一下子就变得简单了起来。

        确定资料后发现,093艇能够安全脱离海沟的三处节点中,靠北侧的两点,都在地震监控网络的覆盖范围之内。

        剩下的那一点,距离华国领海非常近。

        093艇脱离海沟后,只要全速航行几分钟就能够进入自己家地盘。

        所以,可能性最高,为优先点。

        考虑到093的体量,在海沟中行动必然缓慢。

        微型潜艇即使在优先判定区域扑空,等监控网络在其它两点捕捉到准确信息后再赶过去,也完全来得及。

        对于敌人的最新动向,我方也不是完全没有察觉。

        微型潜艇上的老麦克,通过南渔2335号渔船的停泊位置猜到,是渔船上的潜水员发现了他们在海沟中布下的陷阱。

        也猜到了对方已经通过海底的线缆,锁定了自己的大致位置。

        只是渔船上没有反潜武器,对方暂时没法对付自己。

        所以,在093艇经过陷阱区域时,果断放弃了既定计划,解除线缆连接后迅速转移。

        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没有想到我们在经济专属区海域,已经有能力捕捉卫星通讯信号,并实现初步定为。

        于是在转移途中与上级通讯的时候,再次被我们察觉。

        虽然通讯时长很短,我们依旧没办法进行精确定位,但计算机依然算出了通讯时长内,目标的移动方向。

        而这个方向,刚好指向093艇脱离海沟的节点。

        察觉到这一信息后,蛟龙三分队的三艘特战潜艇立即包了过去。

        下午三点四十分左右,三分队015号艇率先捕捉到了对方的踪迹。

        不论是老美俄亥俄级上搭载的微型潜艇,还是我们蛟龙特战队装备的特战潜艇,实际上都属于蛙人输送艇。

        相比之下老美的微型潜艇要更为先进,最多可搭载十六人,潜水深度也能达到二百米左右。

        只是眼下入侵我国海域的这艘,部分空间被鱼雷发射器、随行装备,以及续航燃料占据,所以才只搭乘了六人。

        而我们的特战潜艇,不论体积还是性能都要差上很多。

        潜水深度只有八十到一百米,最大只能搭载九人,安装鱼雷发射器和携带续航燃料后,只能搭载一个五人特战小组。

        三分队的015号艇发现目标时,正处于七十米的深度。而老美的微型潜艇,在水下一百五十米左右处。

        015号艇锁定对方后,第一时间通过公共频道命令对方停机上浮,但对方不但不作任何回应,反而继续下潜,试图甩脱015号艇。

        015号艇随即上浮,一边根据对方的航向继续追踪,一边向上级汇报发现。

        得到上级“锁死对方”的命令后刚刚再次下潜,已经悄然调头呈上仰姿态的敌艇,直接发射了一枚鱼雷。

        距离太近,015号艇完全没有躲闪余地之下被直接命中,瞬间在水下四十米左右化作了一团火光。

        老美的微型潜艇一击得手,马上调头以最快的速度下潜到了最大深度。

        调整了航向后,很快便消失在了幽暗的海底。

        十分钟以后,我方指挥部没有等到计划中015号艇上浮汇报最新动向。

        意识到出事后,通过路基长波频段联络三分队的016和018号艇。

        同时将情况通报给附近海域警戒的江湖号护卫舰,并通过江湖号护卫舰,将情况转述给附近的两艘常规潜艇。

        根据015号艇发回的情报,已经可以确定入侵我国经济专属区的潜艇,是一艘长度在二十米,宽两米左右的微型潜艇。

        其特征非常符合老美应用在改装后俄亥俄级上的,ASDS高阶海豹输送系统。

        而根据情报,改装后的俄亥俄级上,可以挂载两艘该型号微型潜艇。

        所以,江湖号护卫舰及协同行动的两艘常规潜艇,必须继续担负着保障093艇回家的重任。

        即使知道对方可能攻击了特战队的015号艇,也只能加大警戒力度,却无法赶去探查。

        而确定情况的任务,就落在了蛟龙三分队的016和018号艇上。

        半个小时后,018号艇首先赶到了015号艇最后一次与外界联络的海域。几乎不用任何搜寻,就看到了海面上漂浮着的大量残骸。

        018号艇上的特战队员在看到残骸的一刻,就彻底愤怒了。

        就在他们激愤的向指挥部汇报情况,并请战干掉入侵之敌时,正在全速赶往事发海域的016号艇尾部,忽然出现了一道水线。

        我们的特战潜艇因为体积和承担使命的限制,并没有装备完善的预警系统。

        这导致艇内的特战队员几秒钟后,在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瞬间被猛烈暴起的火光吞噬……


  (https://www.xddxs.net/read/2808316/88690753.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