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三国小霸王完整版 > 第1971章 士孙瑞

第1971章 士孙瑞


  天子将信将疑。

  他当然希望袁谭出兵——只有袁谭和曹操一样全力以赴,才能起到牵制孙策的作用,才有可能为朝廷中路突破创造机会——但他也清楚冀州不是益州,并不具备大举出师的条件。冀州既没有益州易守难攻的地利,很容易遭到孙策的全力反击,也没有益州的经济实力。

  那么袁谭出兵,是虚以委蛇,敷衍朝廷,还是意识到了可能被孙策各个击破的危险,不得不孤注一掷?

  天子召集君臣议事,分析袁谭出兵的真伪。众人意见不一,各怀心思,结论基本上不出天子分析的范畴。太尉士孙瑞一直保持沉默,天子觉得奇怪,会议结束后,天子将士孙瑞留了下来,单独询问他的意见。

  “太尉不肯以一言教朕,莫非有难言之隐?”

  士孙瑞躬身而拜。“陛下,臣与袁绍、王允皆是同党,蒙陛下不弃,引在左右,待以三公之位,敢不竭忠尽智。只是他人未必有陛下的心胸,难免认为臣与袁谭里应外合,别有用心。”

  天子听懂了士孙瑞的意思。“太尉觉得袁谭是真的?”

  “敢问陛下,在陛下心中,袁谭是什么?与孙策一般的诸侯,还是朝廷的冀州牧?”

  天子盯着士孙瑞看了好一会儿。“太尉以为如何?”

  士孙瑞不假思索。“陛下忘了吗,袁绍曾是大将军何进的心腹,他拥立的是陛下的兄长弘农王,陛下登基后,他明确表示过对陛下血脉的怀疑,又矫诏行事,无视朝廷。若非荀令君为陛下谋划,天下人至今不别朱紫。冀州人更不必说,袁谭继承袁绍遗志,割据冀州,他怎么可能心有朝廷?”

  天子很意外,一时竟不知道如何说才好。

  士孙瑞又问道:“陛下以为,益州牧曹操是朝廷的忠臣吗?”

  “这个……”天子无言以对,眼神越发惊讶。士孙瑞今天一反常态,辞锋尖锐,他这是怎么了?怀疑袁谭也就罢了,怎么连曹操也怀疑上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的确是个问题。曹操曾是袁绍的旧部,奉袁绍之命争夺荆州,结果被孙策击败,这才来了长安。他儿子曹昂既是袁谭旧部,又是孙策姻亲,关系复杂,要说他是朝廷忠臣,恐怕也没几个人信。

  “陛下,袁谭出兵,绝非为朝廷,而是为他自己。初平四年,袁谭为兖州刺史,曾与孙策大战,不敌被俘。曹操是袁绍旧部,初平二年为孙策所败,险些丧命。他们都不是孙策的对手,曹操据益州之险,尚被周瑜、黄忠两路进击,危在旦夕。若朝廷与曹操皆败,袁谭又岂能独存?”

  天子策微颌首。他明白了士孙瑞的意思,袁谭出兵是真的,尽管他不是为了朝廷,而且可能与曹操有联络。曹操若是被孙策击败,失了益州,冀州就危险了。为了他自己,他也必须出兵牵制孙策。

  “陛下,袁谭出兵是真的。既然袁谭不是大臣,只能盟友,陛下判断其真伪,只看对他是利是弊即可,无须考虑太多。自然,朝廷若有举措,也应该立足于对朝廷有利与否,而非其他。”

  天子恍然大悟。“没错,当初迁都关中时,荀令君便有此言。”他挠挠头,面露愧色。“只是我一直没真正领悟其中的用意,非太尉提醒,险些又铸大错。”

  士孙瑞躬身而拜。“陛下,令君殚精竭虑,一心为陛下谋划,陛下当以心腹待之。”

  天子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士孙瑞这是借机为荀彧说话,不希望他因为钟繇的事怀疑荀彧的忠诚。说实话,得知钟繇潜逃,他的确考虑过荀彧是否知情,可是这个念头一闪就没了。他相信荀彧。这是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信任,毋须置疑。

  不过,他还是很高兴。在这种敏感时期,士孙瑞能力挺荀彧,足见忠贞。钟繇与荀彧关系密切,荀彧现在住的私宅就是钟繇的旧宅。出了钟繇这件事后,他一直没有表态,就连刘晔都搞不清他对荀彧的看法,以至于不敢直言进谏,士孙瑞却没有这个顾忌,勇气可嘉。

  “太尉,荀令君不仅是我的心腹,还有姻亲之故。”天子轻轻地挥了挥手,嘴角挑起一丝欣慰地浅笑。“那太尉说说,我们该如何取利?”

  “弘农难以急破,当围而不攻,先取河东,再派兵取卢氏、宜阳,屯田积谷,南拒南阳之兵,北逼弘农,东迫洛阳,西守关中,迫使鲁肃撤兵。”

  “鲁肃会撤?”

  “陛下全力以赴,示袁谭以诚,袁谭方能全力攻击平原。荀衍在河内,也可伺机而动,鲁肃难以兼顾,除非孙策增援,否则主力必然撤回洛阳。”

  “孙策不会增援?”

  “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弘农荒残,户口不足,洛阳屯田收入不足以支撑大军,孙策只能从南阳或者颍川转输。砥柱以下至小平津三十六滩,水流湍急,汛期时难以通行,即使通过谷水转运,也只能到黾池。如果是陆运,消耗更大。且潼关坚险,在东方未平之际,孙策不可能全力西进。平定东方之后,再大举西进,三路并发,方是上策。”

  天子悄悄地吁了一口气,追问道:“弘农易取,如何取河东?”

  “请陛下再下恩诏,安车征李儒、贾诩入朝。”

  “李儒?”天子的眼角不由自主的抽了抽,青筋凸起。

  “是,李儒是冯翔人,曾为博士,因无家世,久滞下潦,经数十年不得升迁,故董卓入洛阳,李儒投效。贾诩与他的情况相似,当年以孝廉为郎,困居洛阳数年,又逢病困,只得返回凉州。他们都是寒门子弟,投奔董卓并非本心,只是不得已。他们际遇相同,故能共进退,陛下只是赦免贾诩,贾诩必心有疑虑,若能同时赦免李儒,形势或有不同。”

  天子沉吟道:“话虽如此,可是李儒鸩杀了我的兄长……”

  “李儒奉董卓之命,鸩杀弘农王,固然有罪,可是牛辅、董越之徒奉董卓之命杀戮无辜,难道就没有罪?陛下既然能赦免他们,为何不能赦免李儒?难道就因为弘农王是陛下的兄长,而其他人不是?”

  天子思索良久。“李儒、贾诩入朝,就能取河东?”

  “陛下,董越、牛辅不过是匹夫,若无李儒、贾诩从中运筹,焉能有今日?李儒、贾诩入朝,陛下或是许以高官,或是许以厚利,让董越如牛辅一般回凉州,或是驱董越以战,易如反掌。”

  天子很为难。他清楚河东的重要性,但是让他赦免贾诩容易,赦免李儒实在有些困难。李儒鸩杀了兄长弘农王,他恨不得啖其肉,寢其皮,怎么还能安车软轮,礼征入朝?

  “太尉,李儒的事容朕再思量,弘农的事要加紧,你看安排准去卢氏比较好?”

  “高顺。酬功赏能,高顺有功,能力突出,自然要赏,而且要重赏。”士孙瑞不假思索。“派皇甫坚寿围弘农,牵制鲁肃、蒋钦,再命高顺为弘农太守,取卢氏、宜阳,迂回鲁肃身后,示以形势。”

  天子打量了士孙瑞好一会儿,心中暗自感慨。士孙瑞和王允是一党,但他和王允却是两种类型的人。王允党人习气浓厚,做事高调偏激,又好揽权,设计杀了董卓后便以功臣自居,恨不得让天下人都知道他的功劳,士孙瑞明明是同谋,出力不少,却一声不吭,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士孙瑞在其中的作用。

  可是相处下来,士孙瑞才是能做实事的。别的不说,在这个时候建议赦免李儒,委托高顺为弘农太守,都是一心为朝廷着想的措施。高顺有统兵之能,让他攻取卢氏、宜阳,成功的可能性很大。高顺又是吕布的旧部,委任高顺为弘农太守,给吕布面子,维持了并州、凉州的平衡,一举两得,堪称高明。

  有这样的大臣而不能用,如何能中兴大汉?

  天子略作思索,做了决定。“就依太尉所言,拜高顺为偏将军,领弘农太守,征李儒、贾诩入朝。”

  士孙瑞大喜,拜倒在地。他随即又提议派尚书郎韩斌为使者,去河东宣诏。韩斌当年做过左冯翊,与李儒有旧,他出面宣诏,李儒多少要给点面子。

  天子随即命人拟诏,自己写了一封亲笔信,派人送往长安。他将近期的情况一一说明,尤其提到了钟繇的事。他没有掩饰,但他表示会区别对待,不会因钟繇的事怀疑汝颍人,请荀彧安心。

  得知高顺立功受赏,升为偏将军,又领弘农太守,吕布非常兴奋。他请示天子,增派秦谊、李肃二人协助高顺。天子知道他的意思,正中下怀,随即答应了,并承诺夺取卢氏、宜阳二县后,以秦谊、李肃二人为县长。

  吕布喜不自胜,好好交待了秦谊、李肃一番,让他们各带两千人赶去增援。高顺原本有三千人,与蒋钦交战半个月,损失了好几百,再加上受伤的,减员总人数在千人以上,要攻取卢氏、宜阳未免不足。皇甫坚寿麾下的西凉兵是指望不上的,真正靠得住的还是并州军。有了这四千援兵,胜算要大得多。

  天子诏书发出,韩斌、秦谊等人奔赴河东、弘农。


  (https://www.xddxs.net/read/2793571/459264225.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