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苏厨最新章节 > 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不善加己

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不善加己


  第一千五百一十章不善加己

  赵顼在苏油这里很鲜活,不是泥塑木雕,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每个决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目的。

  他也不是事事都为国为民,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完全就是为了自己,偶尔也有自己的任性。

  比如宫里有一柄珍藏羽纹花钢剑,叫“中土圣主”,丢在内库好些年都不闻不问,直到大宋一柄剑走私到了辽国,辽人从剑上解读出了文字后,赵顼才命人将宫中收藏那些剑翻出来,看看有没有类似文字,才发现了这一把。

  比如赵顼就没法用尺规将圆进行五等分,哪怕是苏油和苏小妹给他讲解了方法,当时明白了,过不了多久就又忘了。

  但是赵顼有自己的强项。

  比如那把剑,就没有被定为祥瑞,赵顼只是将之遍示群臣,表示这样的东西不足为怪,然后重新将剑丢回了库中。

  又比如虽然对理工的东西记不扎实,但是却反而因此格外重视理工,认为能精通此道的都是人才,还建立了皇家理工学院,专门培养宗室。

  这样的父亲形象,在赵煦心目中反而更高大,赵顼明明没有秦皇汉武唐太宗那样的天赋,成就上却并不比他们稍弱,原因是什么?

  因为那张反抛物线图,让赵顼看到了严峻的事实和改革的艰难,但是同时也让他对改革前期的缓慢有了长足的心理准备,因此才能坚定信念,矢志不移。

  羽纹花钢剑一事更能说明其性格,他一生不上尊号,也根本看不上那些“祥瑞”。

  他之所以要翻找国库,心里的想法是——辽国有,我大宋没有,那就不行。

  这就叫不服输。

  这些“缺点”,反映出赵顼性格里人性的那一面,而且最可贵的是赵顼能够正视自己的缺陷,正视国家的现实,永远不做那个穿“新衣”的皇帝。

  同时也反映出一点,政治在赵顼这里不是永远唯一的考量,他偶尔会出格,所以他不是最好的政治家。

  但是偏偏因为这些缺陷,养成了他自己的魅力。

  听赵煦如此说,苏油笑道:“陛下懂得物尽其用的道理,这是很好的,今日程颐要讲‘颜子不改其乐’,陛下要好好听讲。”

  文彦博说道:“陛下求学,与科举求进不同,是要明白经义中的道理,因此不必拘泥文字细节,学习起来要比普通学子快。”

  “听说陛下之前每日要熟悉数段经义,还要誊抄十五遍?这是对付墨经、贴义的学法,老臣不太赞同。”

  苏油说道:“师兄,誊抄经典,也不就是为了死记硬背,这也是真心诚意,神通古人的一个方法。”

  “当然,强行灌输肯定是不好的,但是如果陛下觉得其章句可喜,这样做就没问题了。”

  文彦博摇头:“不对不对,老夫就从来不觉得文字功夫可喜。”

  苏油表示不服:“可我家子瞻就觉得这是一种乐趣,他最喜欢抄书,《汉书》《史记》到现在抄了不下三遍,还做了思维导图。”

  这是真的,苏轼抄汉书的同时还对汉书的知识体系做了精炼,曾经让人从自己的导图中任意选一个字,他就能讲解出一大段的内容。

  “还有老族兄,一日不誊录五千字,就跟没有吃饭,没有睡觉一样,觉得难受。”

  文彦博不禁翻起了白眼:“少拿苏家说事,你苏家人一群怪物,不足为据。”

  说话间吕公著也到了,呵呵笑道:“最可敬畏的还不是他苏家学阀,而是那种天赋不高,明明自以为苦,却心性刚毅,咬牙硬扛,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自律,最终一样获得大成就的人。”

  这是说的司马光,论起学习自律,司马光堪称古今第一,范仲淹虽然学习刻苦,可人家那是被现实给逼的,跟司马光这种主动自虐有本质区别。

  说到这个,连苏油都一起加入了苦笑摇头的行列,惹不起惹不起。

  程颐还是不苟言笑,待到几人见礼完毕,看到赵煦手上的柳枝,不由得皱眉:“听闻陛下在宫中盥而避蚁,有是乎?”

  赵煦点头:“有之。”

  程颐拱手道:“推此心以及四海,帝王之要道也。臣在宫外有闻,亦为天子有仁慈之心,倍感欣喜。”

  “春时万物发生,不可无故摧折。陛下手上的柳枝何来?”

  赵煦“啊”了一声,赶紧将柳枝丢掉:“我……宫中新移来不少花木,其中柳树最先得活,我一时高兴,就是随手……”

  程颐正色道:“陛下无需找借口,君子朝乾夕惕,可不得事事随手随心,不管什么事,做之前先思忖一番,想想对错,这样才不至于有失。”

  赵煦小脸涨红,露出委屈的神情,还想要辩驳,苏油却俯身将那柳枝捡起来:“先授课吧。”

  赵煦这才呐呐说道:“我知道了……”

  应该说程颐的学问还是可以的,一篇“颜子不改其乐”,讲得也算是很精辟了。

  至于赵煦听进去多少,又得另说,因为这娃又摆起了扑克脸。

  既毕文义,程颐最后总结:“陋巷之士,尚知仁义在躬。而人主崇高,奉养备极,苟不知学,安能不为富贵所移!”

  “且颜子,王佐才也,而箪食瓢饮;季氏,鲁国蠹也,而富于周公。鲁君用舍如此,非后世之鉴乎?”

  “故史迁有云:‘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之丑也;道即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苏油心中暗自好笑,赵煦一年东胜洲零花钱就千万贯,有了这个打底,才能做到富贵不移!

  不但富贵不能移,还能往外倒,做慈善!

  散学之后,苏油送赵煦去理工学院。

  两人在车上沉默了好一阵,赵煦终于开口:“我不喜欢他。”

  开口就好,苏油点头:“我也不喜欢他。”

  “是吗?”赵煦顿时觉得自己有了撑腰的:“司徒也这样认为?”

  苏油把玩这赵煦摘下的那根柳枝:“是的,能得人敬,难得人亲。若是陛下因为程颐,而对圣道起了反感之心,道理讲一千遍都不往心里去,徒废口舌是小事,耽误陛下进益,岂不是坏了大事?”

  赵煦顿时闹了个红脸:“我虽然愚钝,也不至于如此。”

  苏油笑了:“如此臣就放心了。陛下须知臣子各种性格都有,既然是天子,那就各种性格的人都要包容。”

  “除非陛下的志向是皓首穷经极研义理一辈子只对着书本与古人交流,否则总要和各种性格的臣子们打交道,总要让他们各守其职,为国效力。”

  “程侍讲今日是用颜回的故事提醒陛下,不让有才德的人曲沦下僚,让其有机会施展才学,才是兴邦之道。”

  “这一点他讲得是很有道理的,因此陛下即使不喜欢这个人,也不能反感他说的这个道理。只要他说得对,陛下就应该虚心接受。”

  “我不喜欢他的原因,是他只对陛下折柳一事提出了批评,却没有提出补救的措施,让我想起了以前的台谏。”

  “只看到问题,甚至小题大做,只会批评,却拿不出具体举措来匡救时政。这一点,臣却又不取了。”

  赵煦说道:“这就是司徒将那柳枝捡起来的原因?”

  苏油说道:“汴京城里有个风俗,起自汉唐。因为柳音通‘留’,那个时候的长安洛阳,送别亲人朋友到御桥的时候,都要折柳相送。”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当时的人,因此留下了无数关于折柳的诗篇,所谓‘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折杨柳》在汉代就成笛曲,流传很广,‘折柳’,已经成了诗歌里叹别的意向之托。”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我看来,陛下今日之举本出无心,而造成的后果,也轻微至极,程侍讲以摧折春和相责,实在是有些过了。”

  “不过陛下也不必计较,臣给陛下讲一个吕公的故事吧。”

  赵煦很喜欢听苏油讲故事,顿时来了精神:“什么故事?”

  苏油说道:“吕公平生未尝较曲直,有人污毁他,他也从来不做申辩。多年以前,大宋的铜产量还很低,铜器是紧俏商品,非官员不得购买。”

  “那时候臣从大理搞到了一些铜料,由四通商号做出了一些紧俏铜器,先帝许于万姓大集发卖。”

  “吕公家乡的寺庙需要铜器,便托吕公帮忙,吕公当时俸禄不高,没有办法便找到了我,想用自己心爱的紫金石砚,换一个铜香炉。”

  “那砚台是吕公心爱之物,背后有一道座右铭,臣见到后非常喜欢,便私下出钱买了个香炉,从吕公那里换得这方砚台。”

  赵煦问道:“吕公的座右铭?那是什么?”

  “这也是臣佩服吕公的地方——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https://www.xddxs.net/read/2788912/629463846.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