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圣诞安排
第七章 圣诞安排
李实本以为什么事情,一听这个事情,当时就想答应,只是话到口中,忽然一愣,心中一亮,暗道:“不对。”
李实是以大明国情来揣度日本了。
在大明体制之中,决计不会出这样的事情。
而且日本君臣处置也太粗糙了。
如果是在中国,这个储位决计不会给明的。即便是出现这种情况,也会让本来嗣位之君退出。
在中国历史有好多先例的,请看宋真宗宋仁宗父子。
所以册封一个太子,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但是看日本使臣如此,郑重其事,李实反而不敢轻易答应下来,只能说道:“而今礼部事太忙,如果贵使有时间,在千秋万寿宴之后,留下来几日,倒是我们再详谈不迟,这个时候本官实在是没有时间。”
伊势贞亲也没有办法,只能重重鞠躬,说道:“就拜托大人了。”
李实寒暄道:“你我是故旧,能办的事情,我定然不会拖的。”
将伊势贞亲打发了之后。
李实一边上了马车向大内而去,一边吩咐下去,说道:“让人去锦衣卫那边要一份关于日本的情报。”
在朱祁镇的改革之下,锦衣卫的形象大有改观。
最少遇见地方上或者外国一些东西不大清楚,可以派人去锦衣卫询问。锦衣卫密档也是一些级别的官员,可以查阅的。
一般来说,礼部这边与锦衣卫的交际不大。
但是这一次有这么多没有听过的国家来朝贡,自然想让锦衣卫核实一下。彼此之间也就熟悉了。
从东华门下了马车,李实徒步进了宫中。
从故宫东华门到文渊阁这一段路,上络绎不绝的有大小官员出没,有些李实认识的,有些李实不认识。
不过,李实已经是礼部尚书了,这些大小官员大多数都向他行礼。
这也是内阁权力增加的象征。
本来内阁在原本的情况之下,更多是作为皇帝的秘书存在。最重要的权力就是票拟。而今的内阁又增加了协调各方,甚至督促落实的权力。
内阁所拥有的权力,已经与丞相差不多了。
李实到了文渊阁之后,却见几十个中书舍人忙得脚不点地。
刘定之召见了李实。
李贤在今年已经告老三四次之多,官场之中早就有传言,似乎在圣诞节之后,李首辅就会卸任了。
而今的刘大学士就能接任大明首辅了。
当然了,不过是一些流言蜚语而已。
但是有时候流言蜚语,也是不能忽略的,有时候小道消息反而是真的。
刘定之在文渊阁一处偏殿坐下,眼前有好几个人,有兵部尚书程信,顺天府尹刘大夏,少府令石璟,还有光禄寺卿等大大小小几个官员。
这些人都是关于这一次圣诞节内容的。
刘定之说道:“大宗伯,这一件事情是你抓总的,你来说说吧。”大宗伯乃是礼部尚书的别称。
李实说道:“这一件事情,已经商议过几次了,基本上就定下来了,在圣诞节前后三天,金吾不禁,城门不闭,夜燃花灯,圣诞节当夜,也有在各城门处放烟花。”
刘定之说道:“顺天府,这几日北京人多了,你要好生看管,不准出现共工祝融之厄,否则坏了宫里的性子,你就在顺天府上再坐上几年吧。”
刘大夏朗声说道:“请阁老放心,顺天府上下数千吏员,早就严阵以待,决计不会出什么事情的。如果真出了事情,请阁老责罚便是了。”
刘大夏从大兴知县而今到顺天知府,虽然看似都是满任而迁,看不出来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刘定之却知道,这是最不对的地方。
那就是大兴知县怎么可能升到顺天知府?
要知道顺天知府乃是高配,天下间也就是顺天知府与应天知府这两个知府与各省布政使相当。
也就是说,从顺天知府的位置上升上去,外放一省巡抚,谁都不觉得不对。
所以一般来说,顺天知府都是从外知府做的好的,升到顺天知府上,或者说从六部直接调出来的。
一个知县,即便是京城附郭县,直升知府都是不合规矩的。
刘定之对一个知府也没有想过刨根问底,但从这一点知道,这个知府背后是有人的。
刘大夏背后的人是谁?
是太子。
但是刘大夏升迁这一件事情,却是朱祁镇的意思。
却是因为太子在安南数年,办事办的不错。朱祁镇准备将韩雍调入京师,而刘大夏既然是太子看重的人选,朱祁镇就给他一点面子,将来好在安南担当大任。
刘定之转过来对李实,说道:“大宗伯,继续。”俨然将礼部尚书当成下属了。
李实心中微微不满,但是依旧说道:“接下来,就是圣诞节当日在长安街阅兵,这一件事情,却是兵部与枢密院的事情了。”
兵部尚书程信立即说道:“秉阁老,这一件事情我们与都察院商议了好几次了,刚刚成为枢密院副使的威南伯王越,也是儒门中人,是一个好说话的,整个事情安排的差不多,倒是由六营为先,然后再挑选在西域,卫藏,安南,都掌蛮,等地立功的部队,容陛下一一校阅,之前已经在通州训练了好几个月了,决计误不了大事。”
刘定之说道:“好,枢密院那些人,大司马你要跟紧了,真要出了什么事情,兵部也是脱不了什么干系的。”
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
大明勋贵虽然有一人在内阁,但是却是隐身阁老,轻易不发话,几乎不到了出兵打仗的事情上,都是不说话地方。
这是从张辅就留下来的习惯。
张辅是这样,孟瑛是这样,杨洪是这样,而今在位的郭登也是这样。
在去年,安南撤兵开始,郭登就以营国公升入内阁,代替了昌国公杨洪成为内阁大学士。
而昌国公杨洪却调入枢密院,正式开始枢密院的工作,而王越也在平定都掌蛮之后,升为枢密院副使。负责枢密院日常事务。
说实话,王越本身就是举人出身,历史还考了进士。处理日常事务,更是他的强项。
所以这一次阅兵,就是王越负责的。
李实接着说道:“剩下的就是在团城设宴。为千秋万寿宴,延请内外臣工,中外使节,本官已经算过了,大概人员在万人左右。”
“在京七品官员,除却不能离开的人,全部来了,还有百官使节已经他们的一些随从,京中伯爵以上所有武将,还有河西四王,以及各地藩王的世子,特别是郕王在京,还有襄王世子也在。”
“这些杂七杂八的。”
七品以上文武官员,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少数有大几千人。河西四王前文已经说过,就是西北四个藩王,他们都因为西北贫瘠,想要内迁,朱祁镇就将他们给迁到京师来了。
郕王的病似乎已经好不了,这一段时间一直在京中养病,但是依旧不见大好。
至于襄王世子,却是在做继位之前的最后准备。
襄王在历史上是一个长寿的,但是而今却不是了,在麓川的水土,已经数十年来几乎年年都不怎么安分的南疆各部,极大的消耗了襄王的寿命。
襄王已经缠绵病榻了。
所以襄王世子这一次入京,固然是因为朝贺,也是想拉近与皇帝关系,让他能顺利的继承麓川这一片基业。
不,不应该是麓川,襄王一辈子,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将麓川变成了大明襄国。
而今他也算是做到了。
(https://www.xddxs.net/read/2775478/59131796.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