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崇祯八年完整版 > 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

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


  白酒的试制成功让朱由检的信心也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是除了水泥之外,自己带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二种新产品,并且是前景广阔的商品,会给太仓带来更多的银钱,让朝廷在施政时更加游刃有余。

  等到打下马尼拉之后,再把未来欧洲各国最受欢迎的饮品-----咖啡的产地和销售渠道垄断起来就更好了。

  那可是一种利润丰厚的新产业。

  不过这种新畅销全世界的饮品要到十七世纪末才会被开发出来,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大明皇家舰队应该已经具备相当强的实力了,到时候将南美和印尼等地的咖啡主产地保护起来,然后加大宣传力度,研究炒制咖啡豆的最新工艺,在欧洲大地掀起爱咖啡热潮后再大力倾销。

  在听到朱由检谈到四海商行股权变更的决定后,内阁诸人都是惊喜交加,对皇帝这种每每出人意料的举动都是感佩之至。

  先是把盐利全部让出,使朝廷每年增加两百多万两的收入,这已经是史无前例的行为了,现在竟然又主动把摇钱树的利润拿出来与朝廷分享,这位皇帝的作为岂止是用无私来形容,这真的就是圣贤书中所言:天下为公了。

  “从古至今,臣只闻帝王皆以家天下为理政之本,从未见有如圣上这般,以天下生民之本为要务之举,臣温体仁虽年迈,但仍愿以此残躯追随圣上,开创我华夏历史中从未出现之盛世!”

  “臣陈奇瑜愿附骥尾!”

  “臣杨嗣昌誓死追随圣上!”

  “臣李邦华愿伴随左右!”

  “臣侯恂愿一切皆以圣意为准!”

  “臣范景文愿为圣上之爪牙!”

  以温体仁为首的阁臣们齐齐站起身来,整理下衣冠后,神情肃穆的拱手弯腰,向朱由检庄重行礼致敬。

  阁臣们现在终于相信,皇帝数年来的所作所为,的确是将大明与亿万黎庶放在心上,也的确是朝着为生民立命的方向执着的前行着。

  “诸卿且坐。

  其实朕与诸卿,乃至全天下人一样,也是有七情六欲之人,对酒色财气也深爱之。

  但是朕并不贪心。

  若言财富之多,朕毋庸讳言,现下內帑银钱的确累积良多,不管是朕抑或是后宫之用,比之先前也是奢侈了不少,內帑岁入亦是源源不绝。

  是以,朕觉得足够了。

  纵有广厦千万间,安歇只需五尺宽。

  而众多身处饥寒交迫、贫苦无依之黎庶,却连一席起身之所也无,每念至此,朕心实是难安!

  朕贵为天下之主,大明亿兆黎庶皆为朕之子民也!

  往小处说,大明如果是一个大家庭的话,那朕便是这一家之主,是天下人之君父。

  哪有做君父的只顾自家享乐而枉顾家中赤子每日间挣扎求活之理?

  此言既是朕之心声,当于诸卿共勉之!

  我等在安享锦衣华服、美酒佳肴之时,理当为供养我等之亿万民众打算,也应以手中职权为其遮风挡雨,如此才不负天意。”

  阁臣们再次施礼躬身,表示受教之意。

  接下来便是议定户部如何与四海商行盘账交接的日期,具体细节自有分管户部的侯恂去往户部吩咐办理。

  既然是太仓猛然间多了大笔进项,那相应的支出就要提上议事日程了。

  现在农忙时节已至,兴修水利一事自然要想放到一旁,朱由检又将目标对准了早就在设想中的普及义务教育制度上来。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大明,那么开启民智便成为了重中之重。

  提高识字率,刊印大量书籍是民智开启的必由之路。

  只有读书识字之人占据大明人口的绝大部分之后,科学和文明才会有大力发展的基础。

  朱由检的计划自是照搬后世教育方面的一些优良措施,争取将小学和中学开遍大明大部分条件具备的地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会复杂而漫长,朱由检也不知道,自己的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人人读书认字的盛景。

  投资开办学校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以太仓现有的实力,加上朱由检会从內帑中出银协办,在人口较为集中的村镇修建校舍、备好相关设施和器材,这个可以说一点难度没有。

  但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成为了制约普及义务教育的最大障碍。

  绝大多数大明文人读书的初衷,说穿了不过就是为了升官发财、豪宅美妇,能够紧守读书是为将来教化天下这个初心的少之又少。

  九成文盲,一成读书人的比例让朱由检头疼不已。

  除了那些老朽不堪、对科举已是绝望的老生员,大明绝无可能找到哪怕是一个甘愿终生以教书育人为主业的年轻书生。

  现在唯一的方法就是寻找各地在本村开设私塾的年老生员,然后在其所处村镇开办公立学堂,所有费用由官府负担的同时,每月给其高额俸禄厚待之,使其在吴后顾之忧的前提下安心教书育人。

  在朱由检的计划中,免费公立学堂必须占据大明教育事业的绝对主导地位,那些大户人家的私塾可以并生,但不能给其任何话语权。

  县一级的教谕政治地位必须提高,不能成为鸡肋般的存在,品级可以不高,但有关教育方面的事情,当地官府主官无权对其发号施令。

  教谕要直属,并且要设立单独的公署,招募相关人手协助其理财及处理其他杂物,不与当地官府一同办公,涉及教育的款项要由户部直接拨付。

  为鼓励平民百姓主动将自家适龄学童送入学堂读书,朱由检制订了专门的政策。

  每个入学的孩童,在开蒙识字达到一千个之后,只要年满十四周岁,即可凭当地教谕出具的证明,进入四海商行在当地开办的商铺工坊中就业,并取消学徒期,从业的当月即可领取商行规定的月薪。

  这种策略也是为了让读书识字的孩童能够得到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四海商行早在崇祯十年起,就按照朱由检的指示,在各个地方的商铺工坊中开办了扫盲班,对象就是十四岁到二十二岁之间的年轻人。

  而初级学堂具备条件的少年进入岗位后,会根据安排,学到算术以及与本行业相关的理论。

  这些商铺工坊的掌柜和账房其实都是识字的,他们教授的都是实用型知识,至于学到后有没有人触类旁通,那就看运气了。

  虽然诗、书、礼、乐、射、术是为君子六艺,但时代发展到今天,后三项早就名存实亡了。

  指望那些老先生们教导孩子学习实用知识是不可能了,只能想办法利用自己手中现有的力量一步步进行引导和推动了。

  


  (https://www.xddxs.net/read/2754355/532897523.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